浅谈中职升格为高职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时间:2021-09-20 12:50:3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中职升格为高职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摘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状况分析,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浅谈中职升格为高职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关键词】中职升高职 教师素质 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李岚清在报告中指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设施,主要通过对现有高等学校改革、改组、改制来实施。职业大学、部分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要按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办学方式,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通过对大专层次高校的改革、改组、改制仍不能满足当地对高等职业人才需要时,可以经过评估审定,把个别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四条办学途径,即所谓“三改一补”。在”三改”过程中,往往地方政府会将一些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或一些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来,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情况在现有高等职业院校中为数不少,升格后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可持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状况

  1.1 教师学历、职称偏低,数量相对不足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到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通过“三改”举办的高职教师,原有的大专或职工大学对师资的要求,基本达到这个目标,而通过“一补”即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许多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并不安心高职的教学工作,原有的教师很多只有大专学历,教师学历结构远低于这个目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97年与柳铁电大和柳铁进修学校合并,2002年柳铁司机学校并于该校,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高职院校,2007年柳州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并于该校,教师的学历层次离普通高校教师必须是研究生的要求相距甚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的教师学历应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的任职资格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学院升格之初,专任教师中学历不达标的就有28人(其中大专18人、中专7 人、技校1人、高中1人、初中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18.5%,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也只有5人,有23正在攻读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在职称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中教授(正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甚至无教授的现象不少,初中级职称的居多,还有部分无职称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之初,专任教师中获副高级职称46人,没有教授。专任教师150名,生师比为26:1,远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8:1的要求。

  1.2 教师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现象较为普遍

  职业院校师资来源归为两个大类,即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专业实践经历的,以及从学校到企事业单位再到学校,具有专业实践经历的。资料表明,“我国职业技术院校中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这个数字在有的学校甚至高达96%,大多数教师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很多理论教师只能教授理论课,无法上实践课,而很多实践课教师则不熟悉专业理论,甚至有的也不能胜任实践课,于是导致职业教育教学中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分离,导致毕业生既不能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熟练进行实践操作,严重地影响了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改一补”举办的高职院校,往往是通过对多所学校的整合而来,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偏多,一些管理人员需要转到教师行列,这些转行的教师缺乏基本教学经验。

  专任教师中理论教师偏多,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不足,有的专业缺少专业带头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与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标准需要达到50%,优秀则要达到70%以上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1.3 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保守、教科研积极性不高

  由于长期受中职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局限在原有的`思维定势上,习惯按部就班,对什么是中职教育,什么是高职教育弄不清楚,不关心教育教学改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远离市场的陈旧观念来教育和管理学生,给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尽管升格的高职院校制定师资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了师德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名师工程、青年教师素质工程,以及教师职务动态管理、教师工作考核办法、师资队伍补充渠道改革等系列措施,为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知识更新不够,教学方法保守。突出的表现在,教学上没有以就业为导向,缺少市场意识,缺少适应学生学习的有效教法,忽略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盲目按照以往做法,全堂灌输理论。教师讲课辛辛苦苦,学生听课迷迷糊糊。有的教师讲课,学生反映根本听不懂,造成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这样的教学怎样能实现因材施教。

  学院升格后,主动参与教科研工作的教师人数有所增加,但从教师整体队伍来说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教科研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压力多、机会少,由于学院由中职转为高职,为了取得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许多教师必须补修研究生课程或参加其它培训和考试,为了获得高校系列的各类职称,或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压力多、难度大、机会少,因此,部分教师失去信心,采取消极而不是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二是课时多,任务重,生师比过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高,一般周课时达到14节左右,最多时可达20节。加上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化较大,课程开设门类较多,造成有些教师每学期都要开1—2门新课。教师上课的课程门类太多,精力受到了限制。三是以往中专学校缺少科研氛围,长期远离教学理论研究,造成转入高职学院后,许多教师想参加科研工作,却感到有心而力不足。想写篇论文,却不知道如何下笔,教师中没有承担过科研项目,没有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不在少数。

  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我国目前将人才类型基本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生产一线工作,他们要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人才培养对象的不同,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在业务素质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2.1 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

  教师要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发展同样也依赖于专业理念基础。当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有的是长期有效的,它对教师的工作及进修的影响是长期的。专业理论基础深厚、专业知识面较宽的教师,蕴藏着较大的创新潜力,有利于其学术思想的开拓,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从这个目标出发,高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它包含了使教师对所教专业科目内的高新技术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掌握。

  2.2 必要的教学科学理论知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作为教师,高职教师与其他类型教师一样应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熟悉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

  入世后,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之更加适应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探索的精神,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出高素质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高技能创新型、开放型人才。

  3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

  组织教师参加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重点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心理学、教育法规、职业道德等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让教师熟悉掌握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同时组织教师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的教育实践的考试,教师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学院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和讨论,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如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学、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组织教师观看有关高职院校建设的报道录象,或组织开展高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和大讨论。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到,高职教育首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教师了解市场,从社会岗位需求出发,分析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基础理论知识要适度,侧重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知识面、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3.2 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更以加速度向前飞进,知识老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作为积累知识的一个载体,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大责任,因此,教师的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尤其作为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其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发教师更新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教学之余或假期中能去更新知识,克服经费、人员、时间等方面的困难,支持鼓励教师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参加不同程度的进修培训。包括鼓励教师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对于未达到教育部规定学历的教师应在短时间内取得合格学历。学历的提高,是教师对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

  3.3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现有的教学体系,改变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完成从传统教育教学观到主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观的转变,从重视专业理论课教学到注重实践教学的转变,让实践性、职业性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等方式,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原则,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把最新科学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将计算机引入课堂,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声音展示较为全面的感性信息,扭转现有教学手段和方法明显落后的局面,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不断增添新技术的信息。

  3.4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精神:“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教师要强化技能培训,要做到要求学生实习、实训、操作的内容,自己要先掌握,甚至比较熟练,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实践教学技能,争取成为“双师型”素质教师。一是教师要多深入企业挂职、顶岗、跟班,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自己所教内容的操作技能。二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训项目建设,解决实训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从单一教学型向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三是教师到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国内先进高职院校进行研修学习,或通过自学、自考等手段,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3.5 培养科研能力

  高职教师要主动跟踪专业发展的方向,学习运用专业前沿知识,解决生产建设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并将最新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教师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不断丰富、加深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水平,从而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科研思想、科研方法以及伴随着教学而不断提出的新课题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对学生科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极有益处。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多出科研成果,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方面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訚金童,刘立浩,邹津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2]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字[2006]/16号[Z].

  [3] 唐云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4] 姜建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浅谈中职升格为高职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中职教师常见的非爱行为分析的论文10-09

浅谈解码中国高负债的论文06-07

浅谈中职课堂教学的技巧的论文10-09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论文01-04

浅谈高铁对民航的竞争分析论文06-11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10-05

升格05-19

议论文写作升格示例02-16

浅谈中职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论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