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高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初步探讨如何将素质教育与日常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问题,旨在研究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专业教育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人才”的定语有两个:高素质、技能型,这两个定语为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研究与实施等方面,可以充分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但如何体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始终是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所谓“高素质”或综合素质,有许多不同的定义。通用的定义为: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具体指学识、技能、品格、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也就是说,综合素质包括了许多心理的、性格的内容。所以,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以像技能培养那样,通过一些明确的课程学习而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着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是紧密关联的,如果没有好的素质,学生难以有效地学习技能。因此,技能学习与素质培养的相辅相成,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
要真正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首先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认识。面对当代大学生,许多老师都会认为他们的特点与以前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第一,他们情绪、情感极其丰富。这表现在他们感情奔放,好强、好胜、好冲动,敏感好奇,追求时尚等方面。第二,他们富于理想,憧憬美好未来。这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幻想,也开始设计自己的未来,但往往表现为现实化和功利化,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第三,他们具有叛逆性格和偏执心理。这表现在他们自尊心极强,只想听表扬,不愿听批评,且对某些批评意见存在抵触、反感和反抗等情绪。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大懂得尊重别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好走极端,存在偏执、逆反心理,等等。也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一代不如一代了。说起现在的大学生的素质问题,许多人随便就能列举出很多条,比如:缺乏自我控制力,缺乏学习的热情,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时间观念不强,耐力不够,没有吃苦精神等。小到汉字写不好、英语不会写,大到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等。当代大学生的问题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通过著书立说、通过教学实践提出并实施了很多解决方案,但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对此,作为工作在高等职业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我也始终在思考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并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一点体会,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融素质教育于日常专业教育的探讨
在我国教育体制里,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一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现在这种状况在逐渐改变)。因为小学到中学培养的学生还没有直接面对社会,没有完全感受到综合素质对学生教育的压力。但大学在接收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生之后,如果不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问题,将要直接承受毕业生不被社会接受的压力。因此,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专业课程老师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完成专业课教学任务,不应该在素质教育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素质教育是“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职业礼仪与修养课”的事。我个人不反对这种观点,也不赞成任何老师在课程教学中都花费过多时间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素质培养的基础,首先是校风与学风的养成。校风和学风养成可以通过对精神的归纳与倡导、对先进典型的树立与宣传、对进步的发现与激励等实现,并将这些融入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其次,任何科目的老师,都应该首先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责任,并将这种责任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不是专门花费很多时间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培训。要在日常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首先必须深刻体会并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多人都会记得大学时期的一些老师,特别是那些治学严谨、勤奋博学的老师形象,往往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现在,我们是大学老师,难道不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吗? 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花费过多的时间,如何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呢?①可以通过对每堂课内容的精心准备(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教学素材的有序组织,课件的精心设计等)、每堂课饱满的精神状态、每项内容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的讲解、每次实验的细心操作,留给学生一个积极、进取、严谨、博学的形象,以自身的修为感染学生。②可以尝试在新课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课前动手收集资料并自学,然后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效果,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③可以带领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一些项目设计,针对他们在计划安排、时间分配、人员调度、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文档整理、归纳总结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融入集体。④应该激励教师尽量与学生接触(通过讲座、座谈、课外兴趣小组、班主任制度等形式),提倡老师研究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性格、思想、需求,针对不同的情况,指导、引导学生。
当各种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方法、时间控制方面有一定效果的时候,学生必然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他们得到的成就感必将鼓励他们向更高的顶峰攀登,这就是一种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与之相反,如果学生及老师在遇到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面对去解决它,而是回避问题、把问题留待以后解决,则必将使问题积累至多、至深,成为难以解决的痼疾,从而使以后的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实施,这就是一种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在一年级新生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的环境、专业、课程、学习氛围与学习方法等,都有一种好奇,他们大多都盼望能在大学的学习中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也期望通过大学的学习为自己美好的前途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新生在学习态度上是积极的、课堂表现是良好的。但往往在进入二年级后,他们就出现较大的变化,似乎一下子就不愿意听课了、不愿意学习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年级没有取得他们预期的学习效果、没有让他们感受到预期的大学氛围。因此,应该花大力气抓住新生,从生活上、心理上了解他们,解决他们的各种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转变思想,指导他们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从新生入学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明确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奋斗目标,避免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整个大学生活中,要对学生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计划性,培养他们在短期目标实现和长期目标实现中的计划制订与执行,必将有利于他们有效利用时间、资源完成大学学业。
由于个人能力、个人基础差异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障碍。老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大学教育的关键,不要因为某门课程的学习影响整个大学生活。显然,学生素质的培养难以一蹴而就,必须将教育理念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过程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高素质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付出很多。这就要求在专业建设规划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使教师真正深刻理解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所承担的课程科目数和课时数,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精心地备课、有效地授课,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除此之外,每个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比如适当增加军训时间,通过军训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适当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适当增加有利于提高文学、艺术、哲学修养的课程设置等。
总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全方位地投入,需要每位教师的全力参与,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总结,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向欣.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6).
[2]林德河.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6(3).
【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融“逗”于数学教学中 论文04-30
融数学于生活开展学习研究论文04-27
略论文化与科学的互斥与互融04-26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05-24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论文04-30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论文07-24
输电线路除融冰技术探析论文04-30
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12-05
科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论文05-01
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论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