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性反思论文

时间:2023-05-03 15:20:4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性反思论文

  摘要: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改革中,我国新课改突出强调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开展活动性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这为课程实施尤其是创新取向的课程实施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性反思论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思

  作为一种当前非常流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驳杂,流派纷呈。各个流派的观点虽有不同,但共通之处也很明显,有着较多的共识。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决非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表征,而是人们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建构的一种对于世界的解释。

  1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侧重研究

  建构主义敏锐地注意到了教育过程的生成性特点。师生关系、教育成果是在师生不断沟通、认同中形成的。建构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他们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将教育过程视为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讨论、协商的过程,教育成果的测定也是由双方不断辩证对话而共同构建的研究结果决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再是引导学生向某一确定目标迈进,而是在对话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客观地”审视和领会互为主体的“主观”。正如加达默尔(H.Gadamer,1994)所指出的,“领会”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不同主体之间“视阈的融合”。双方的智慧水平共同决定着教育的效果。教育成果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思想的不断沟通和认同的不断达成。同时建构主义学习观将历史、地域、情境、个人经验等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学生的个性张扬,教育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如此理想的展望,似乎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了,教师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负”了,大家很轻松地将“苦读”转化为“乐学”,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西方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自己确定主题、搜集资料、上机学习,教师讲解较少。很多学者对此表示忧虑:学生的中心地位是体现出来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无从体现,教育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在我国,新课改突出强调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开展活动性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这为课程实施尤其是创新取向的课程实施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然而在课改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片面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把自主变成自流,有的课堂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学习方式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乱哄哄,有了活动但缺乏真正的体验;二是在摒弃了“满堂灌”的做法之后,换成了“满堂问”,问题缺乏启发性,缺乏思考深度,不少教师在运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时候,忽视课程内容的需要,忽视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的需要,不顾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内容的特点,不加区别地一律把“探究”“讨论”“互动”派上用场,割裂了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之间的联系,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出现了课程实施中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弱化了教师指导作用的倾向,影响了课程实施的实际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林淑媛,2007)鉴于教育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同时需要对指导我们教育发展的理念进行必要的反思。

  其实,在传播和介绍建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始终都有主张对建构主义应该审慎的声音。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情境性的人类知识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观,以及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和支持者的教师观,这些看似动人的观点,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中并不陌生。从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做中学”的教育主张和实验,以及布鲁纳所倡导的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学习,无一不是当今“建构”思想的原型。人们也都清楚地知道,以上述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改革也无一例外地基本以失败收场。但是人们始终也不愿放弃以培养适应社会变化和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教育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其自身的不断演进,从极端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到现在的社会建构主义,不断地燃起人们熊熊的理想之火。所以,尽管仍有失败的风险,但人们却不愿面对其先天的缺憾,总是想将其按照自己的理想完善起来。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学生中心及“主导——主体相结合”

  任何事物不可能单独存在,单独强调系统因素的任何一方面的独立价值在操作中都容易丧失系统整体的最大效果。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具有很多适应现代发展理念的良好基础上,必须注重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诸因素的配合和平衡。相对主义的哲学基础凸现了教育过程中思想的开放性、灵活性以及教育关系的平等性,但同时潜藏着教育过程缺乏导向性和教育内容缺乏客观性的重大危险。“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深入吸收建构主义学习观合理因素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确认了同一过程不同方面教师和学生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即在教的方面教师必须具有主导性,而在学的方面学生必须具有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只是强调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学生,教师的引导最终是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指导,即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两者如何处于一个和谐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永远不可能用程式规定下来的问题。

  是否应该将建构主义作为指导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社会各种条件的配合,依靠哪一种单一的理论做局部的调整都很难获得整体的发展效果。所谓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我们必须注重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了解中西部和东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把握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心理。建构主义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人们的想象力和自由发展的积极心态,为个体创新提供了心理支持。但同时我们的传统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有明确的导向,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是我们不可动摇的信念,基于个人经验的人生探索必然要回归到关心人类共同命运的正途上,伦理道德的建设绝不能为相对主义所迷惑,建构主义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而不是一种能够涵盖教育人生的智慧观照。我们需要更加深邃而完美的理念,为我们的美好人生勾画蓝图。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合理设定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知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起来,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需要的不仅是完善的理论做指导,同时更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显然,这种智慧是以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实践积累为基础的。这种智慧的获得才真正可以使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淡定从容,游刃有余。因为,正确的判断源于我们清醒的认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性反思论文】相关文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05-0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04-3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7篇)06-2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04-26

论理性与非理性之争论文04-2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网络报刊英语教学05-03

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困境与反思04-2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实践04-29

如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04-3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