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盐古道研究的刍论教育论文

时间:2021-09-07 13:59: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川盐古道研究的刍论教育论文

  川盐古道,是一条可与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媲美的重要战略性物资通道,是由多条水路和陆路组成的源于四川(含重庆)产盐区通过食盐运销辐射到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及陕西等地的运盐古道,在沿线许多地方,被老百姓叫作“盐大路”或“老大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但是,目前学界对川盐古道的历史和现状、形成背景、运输路线、内涵、特征、价值构成和文化遗产体系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和学理性研究都还十分欠缺。

川盐古道研究的刍论教育论文

  2014年4月至11月,笔者参加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组织开展的“寻访川盐古道”大型学术考察,在对川、滇、黔、鄂、湘、陕、渝七省(直辖市)境内的川盐古道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川盐古道研究的意义、价值、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创新和深化问题等进行初步的论述,希引起学界对川盐古道研究的重视,以推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研究意义

  1、学术意义

  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盐业史的研究重点倚重于生产方面,对盐业运销及由此衍生出的社会文化内涵的研究则比较欠缺。作为绵亘在我国大西南并辐射到中南地区的川盐古道,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可作为我们观察和研究食盐运销的一个典型案例,探究盐运古道与区域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挖掘盐道内部多元文化互动、交融、共生的文化生态系统与社会变迁情景。首先,对川盐古道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川盐具体的.运输和销售情况,能进一步丰富和扩展盐业史、盐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构建川盐文化的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学术生长点。其次,以川盐古道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挖掘川盐对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通过盐的运输和“流动”,认识到历史时期四川的产盐区是如何与周边及外界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互动关系,可从“他者”和“周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作为“中心”的盐产地与销盐区之间的关联,对于阐述食盐是怎样深刻地“形塑”区域社会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理论价值。再次,以川盐的运销为分析视角,以食盐这一日常性的物质作为观察对象,可为我们探究西南和中南地区在历史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样貌和图式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构成对西南和中南地区盐文化的整体认识。此外,通过观察川盐古道的具体运作,可认识到国家的盐政及盐运管理制度在地方上的具体实践及其互动、调适关系。

  2、 现实意义

  在中国盐业史上具有重要而特殊地位的川盐,生产时间长、行销范围广,深刻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留下了众多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相关的盐运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地消失和面临濒危的局面。川盐古道作为一条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对其相关的研究和保护还远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与川盐古道相关的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破坏。基于此,对川盐古道的研究,有利于抢救性地保护类型多样的盐运文化遗产,对于促进沿线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二)历史作用和价值

  1、历史作用

  川盐古道是历史上跨区域配置食盐资源的典型代表,是沿线经济的生命线、文化的大走廊,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开发和民族发展进程。首先,川盐古道作为重要的商道,有效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对沿线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集镇、聚落的形成及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川盐古道不仅仅是运输食盐的通道,同时也是茶叶、马匹、铜矿、桐油、中药材、粮食、生漆、木材、丝绸等物资交流的交通要道。盐道上的商人多采取“来回生意两头赚钱”的方式,一方面是运入食盐,另一方面是将地方盛产和特产的物资外运。其次,川盐古道是文化传播与交融的孔道,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及多元文化相融共生的局面,对区域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形成及其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有深远的影响。比如,在语言的传播和交流上,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处于川盐古道要津的江津、綦江、盐津、利川、桑植、思南、仁怀等地的部分方言与盐产地自贡的一些方言在词汇、语音及语意上是高度相似的;而且,这些地方民众的口音与自贡地区也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其中的缘由,一定程度上便是因为历史上食盐的运输和贸易促进了地区之间语言的传播和交流。再次,川盐古道对区域开发、民族发展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川盐的运销对沱江、赤水河、乌江、大宁河等流域的开发和黔北、滇东北、鄂西等地区的发展有非常明显的促进,并且在历史时期对神农架林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大巴山区的经济开发、社会发展及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而且,川盐古道对民族国家的治理有深远影响,川盐运入滇、黔、鄂、西康等缺乏食盐的山区和民族地区,增进了中央政府与土家族、苗族、彝族、纳西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中央王朝对民族和边疆地区的“体恤”,对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和边疆稳定有非常重大的“安抚”作用。

  2、价值

  对川盐古道价值构成的研究是川盐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亟待解决的重点,应从时间、空间和遗产功能等方面入手,对川盐古道遗产价值进行研究和评估,系统梳理川盐古道文化线路遗产构成的主要类型和内容,对其价值构成给予科学的认识。具体来讲,川盐古道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考古价值、旅游价值及建筑学等多重价值。第一,川盐运销所经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及土家族、苗族、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社会文化特性,沿线及周边地域留下了厚重而多样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景观,遗存了相当丰厚的文化遗产。笔者考察发现,目前川盐古道沿线文化遗产主要有古盐道遗址、驿站遗址、盐店遗址、盐号遗址、盐局遗址、盐仓遗址、税卡遗址、栈道遗址、关隘、会馆、庙宇、祠堂、牌坊、水运码头、险滩、堰闸、船槽、古桥、古镇、古街、古村落、古商城、碑刻、摩崖石刻及运盐器具等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川盐古道沿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盐运之间的关联非常密切,贵州茅台酒、先市酱油、福宝豆腐干、合江早豆花、涪陵榨菜、利川柏杨豆干、黄柏园桃花灯等均不同程度地与盐运促进其起源、发展和兴盛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盐运古道上广泛流布的船工号子、背盐歌、挑夫歌、山歌、民歌、竹枝词、诗词等,从内容上直接反映了食盐运销的情况。沿线盐运文化、民族文化、区域特色文化交融共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沉积带和文化线路。第二,川盐古道沿途分布着众多的文物点,如僰人悬棺、摩崖石刻、古墓葬、古建筑和碑刻等,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亟需进行考古工作。第三,川盐古道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并存的地区,沿途群山延绵,河流交错纵横,自然风光优美,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黄金线路,并且沿线文化景观丰富,具备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双重价值。第四,川盐古道沿线分布着数量可观的吊脚楼、庙宇、会馆、祠堂等民居建筑和古建筑,是建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川盐古道研究的刍论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观刍论10-25

立法权刍论01-20

旅游景观系统刍论07-07

SNS网络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刍论10-05

幼儿教育博弈论研究的论文10-08

生物识别技术警务应用刍论07-31

刍论阶级的共性及其相关问题10-25

刍论大学语文的重要性07-11

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工艺之刍论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