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财政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的几个问题
摘要 :扩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既是医治经济紧缩的救急良药 ,也是积累长期经济增长后劲的有效举措。但是 ,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有一个优化和合理选择的问题。本文认为 ,只有在投资领域、融资方式与体制等方面进行科学地选择与安排 ,才能实现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福利后果。我国经济发展的指标显示 ,进入 90年代中期 ,国民经济已开始从短缺经济转为结构性的过剩经济。为了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需求管理政策便成为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1 998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即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来增加投资需求 ,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目前已初见成效。但是 ,由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 ,加之投资体制改革的滞后 ,现有的投资仍不能为日益增大的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供给。在现有的财政投资中 ,由于我们对财政职能的转换方面的理论积累相对薄弱 ,实践中仍不能抵御旧体制的惯性冲击 ,使投资不能产生理想的预期经济效益。因此从理论上探讨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试从这方面提出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财政投资基础设施产业最适领域的界定和行业选择
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最适领域的界定和行业选择 ,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只有单一的政府投资渠道。无论是新增的基础设施投资 ,还是对原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 ,都完全由财政拨款来满足。这种投资体制 ,一方面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 ,财政枯竭 ,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和有效需求日益增长的尖锐矛盾 ,使得反映我国基础设施拥有水平的许多指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发电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只是平均水平的一半 ,城市平均污水处理率只有 1 0 % ,电话的普及率也很低。这些情况表明 ,中国的基础设施产业欠帐较多 ,它在未来需要有个大发展 ,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可是 ,政府的财力又十分有限。根据联合国的推荐 ,基础设施投资额占 GDP的比重应为 3-5% ,而我国在 1 953-1 983年这一比重仅为 0 . 37% ,近几年也只有 2 %。目前 ,在财政还要承担大量的体制改革成本的条件下 ,基础设施建设完全依靠财政增加投资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是很难办到的。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一方面必须扩大投资渠道 ,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 ,更要优化投资结构。由于基础设施产业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 ,未来财政投资的重点仍然是基础设施领域 ,但不能是全部。因此 ,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投资效益 ,这首先就需要明确界定财政投资基础设施的最适领域。一般地说 ,基础设施产业按照其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完全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生产领域 ,如电力传输、有线通讯、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街道照明和绿化系统、环卫环保和防灾系统。这些产品生产的增加 ,并不引起边际成本的增加 ,其个人使用也
[1] [2] [3]
【财政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的几个问题】相关文章: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个问题04-30
产业结构调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04-26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总结10-15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04-30
生物技术产业投资的特点04-28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04-26
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工作情况05-01
关于我国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04-29
山西省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分析05-02
论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对策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