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经济困局下的就业突围?
有人问我对“经济困局下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有什么看法。我的回应就是:经济困局恰恰是找不到工作的好理由——这样如何呢?算不算也是在不利局势下的一种正面思维?
因为中国大学生的就业本来就很困难,跟现在的经济局面恶化没什么关系,没有出路是整体性的,有出路也大部分是糊涂的出路,只有极个别人才能找到与自身兴趣与理想沾点边儿的工作。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是体制性的弊病,积弊已久,却从来没有触动过我们教育体系的核心,假如坏情况再糟一点,也未尝不是好事!
请看中国社科院所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其中显示:2007年中国有近500万高校毕业生,截至报告发布时仍然有100万没找到工作;另一方面,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预计明年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
你能想象数百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失业大军在各大城市间游荡吗?但是经济状况就是如此,我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教育体制就是如此,我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就业情况的持续恶化是必然的,谁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整体上有什么出路暂时不用去想,整体上是没什么出路的——除非中国的经济局面再转更好,产业完成升级,有更多的白领职位空缺;同时也求老天保佑,教育体制改革真的能够多少做到与时俱进一点儿,这事只能拜求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还是想想每个人个别有什么出路吧。
前几天写到一个在两家“四大”实习过的非名校女生,博客发布没几天,她就打来电话给我,说是自己被一家公司提前录用了。她在那家公司实习过,公司觉得她是个人才,直接推荐她参与了合伙人级别的面试,就这样把她提前给锁定了,提前锁定优秀人才是这类公司的惯用招式,而这家公司也被今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最佳雇主的No.1。公司给她开出的基本月薪是五千五,加上各种门槛很低的奖金,第一个月就有望拿到上万块。这个女生本来是不断在郁闷,自己高考落榜名校,本来忍着一口气是要再考研证明自己的,结果我告诉她实习也可以证明自己,改变非名校学生不利身份的更好办法是,你有别的更耀眼的身份,比如名企实习生的身份,那样未来找工作时,潜在雇主就不可能单纯因为你是“非名校毕业生”而鄙视你了。
不仅是名企实习,你也可以自己参与过校内外创业,可以有特殊的专利发明,组织过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参与过业内著名竞赛得奖,在媒体发表过多篇有影响力的文章……所有这些都可以让你在就业市场上变得炙手可热。
大部分人的迷思是:别人也在怎样怎样,大多数人都怎样怎样……可是我的基本观点不变,我认为由于体制性的问题,大多数人是没有像样的、有尊严的出路的,能够贴近就业理想的只是个别觉醒的“问题青年”,而不是那些唯唯诺诺的“答案青年”。
很多人认为只有个别的人会变异为“牛人”,那些我怎么可能做得到呢?甚至有一次在中华英才网做访谈,一个学生跟我说,他觉得我讲了很多特例,可他自己是个没有什么特长的人,因此恐怕只有考名校才会有出路吧。我的意见就是,假如始终没有特长,名校博士出来也一样是就业弱势群体啊。问题是你从不相信自己身上会有特别之处,也没有按照“我要有所长,跟别人不一样”的思路去发展,怎么可能会看出自身的闪光点,又有谁的特长是天生就长好了的呢?
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要拿出勇气和创意来,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长的出路来,每个人都要找到自身问题的个别解决方案,这样所有的人的问题也才会有最终的解决方案。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的道路也就是这么个走法呀,试看今日社会上的成功者,有几个当初不是敢为天下先的“问题青年”?
现在要我们等着被安排,被提供给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大学已经做不到了,这就是现实生活。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可以理直气壮地埋怨说经济环境不好,这也是一种舒压的方式,未尝不好。但是,当我们再上路,应该想到那个女生,想到有那样的一批人,她们非毕业于名校,可却在大部分毕业生几乎还没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已经被顶尖雇主提前高薪礼聘了,在就业大气候这么不好的情况下,为什么那一批人里没有你,你如何能获得跟她一样甚至更好于她的就业竞争力?
这里没有现成答案,只有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棘手课题。
【经济困局下的就业突围?】相关文章: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实现突围就业困局04-30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就业问题的思考04-26
破解就业困局 湖南毕业生见习补贴标准出台04-29
印度的语言困局05-01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探讨05-01
转基因困局05-02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经济安全04-28
突围的作文09-24
丰田召回门困局04-26
解开带薪休假的困局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