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渴求更多“技能状元”

时间:2021-08-09 12:21:13 就业参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产业转型,渴求更多“技能状元”

新华报业网讯 历时4个月的江苏第一届技能状元大赛8月30日落下帷幕,10位“技能状元”各有归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技术工人就是手拿钳子、焊具,身上沾满油污、整天与轰鸣机器相伴的人。而现实是,随着现代企业转型升级,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加快,即便是传统的车钳刨铣工种,也用上了现代电脑控制技术,一些本科生、研究生加入了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此次竞赛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徐工重型机械集团的硕士研究生张凌枫。 仅有两年工作经历的小张,击败全省各路高手,轻松获得CAD机械设计工种的技能状元。谈及获奖原因,张凌枫显得气场十足:“我把设计和技能操作结合得比较好。我虽然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但到了公司后,领导把我和很多技校生一样派到了车间,做了半年的机械加工操作后才到设计部门做CAD设计,半年后又回到车间熟练操作。这样的经历很有效,我现在做机械设计时就比较有感觉,知道哪些技术需要改进,设计出的产品也有针对性。” “这种高学历、会设计又能实际操作的高技能人才,正是现代产业转型所紧缺的。”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总支书记、大赛数控专业裁判长周明虎说,“现代制造业正逐渐摆脱对手工操作的简单依赖,从产品设计到最后成品出炉,都将需要技术工人通过自动控制完成,这使得CAD设计、数控加工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工种。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高校、职技院校纷纷开设了这两个专业。”但他同时认为,从大赛情况看,目前相关的人才培养质量并不能满足需求,一个普遍现象是,高校毕业生的理论基础较好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差,却又不愿意下车间锻炼,而职技院校的毕业生操作技能很强却在工艺、理论基础方面有欠缺。 对此,代表中国去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盐城技师学院老师王泽民也深有感触。王泽民说,在英国参赛时,所有选手都从国内带去比赛用的工件,“我们的'工件就是简单的道具,而瑞士、德国等选手拿出来的尺子、量具,都是选手自己珍藏的艺术品。”值得思考的是,以生产工艺品的思路和以流水线作业的思路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其工艺水平肯定不一样。“正是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面对同样的器具、原料,欧美技术工人之手做出来的产品,精度、美度就不一样。” 此次CAD机械设计项目裁判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杨伟群,当过全国技能大赛四届评委。他说,现代产业工人已经走出人们的传统思维,有文化、懂技术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现代产业工人正在成为主流。这种现实需求,也对我国目前的产业工人培养提出了现实挑战。 “在国外,当工人是很多人的自觉选择,因为收入不错,没有人会觉得工人低人一等。在德国,75%的年轻人都选择读职技院校,只有25%左右的学生上大学,而中国,哪个家长会主动让孩子去读技校、当工人?”杨伟群说,即便是10位技能状元中,也有很多人曾因高考落榜而失落,读技校当工人起初也只是他们的无奈选择。“当中国的孩子在忙着学奥数,赶各种培训班时,德国、日本的小学生在玩各种机器玩具,小学生就学做零部件、造飞机的游戏,从小就有技能知识的印象。”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政府举办技能大赛,把新技术新工种列入参赛工种,并重奖技能状元,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尊重创新、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年轻人主动加入技能人才队伍。 事实上,这种激励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记者8月31日电话联系数控铣技能状元、昆山鸿淮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徐淮贵,公司正在开表彰会。按照我省规定,徐淮贵获奖后,他所在的公司也被省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这是我、我们公司第一次参加这种技能大赛,我获得了10万元,也给公司争得了荣誉,车间的兄弟们都为我高兴,说‘想不到学技术也有机会出人头地’。”欣喜之余,徐淮贵又不失冷静,“参加竞赛,特别是赛前的几个月集训中,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比如现在的数控机床大都是进口的,操作面板、系统说明都是英文,还需要用英语编程,而我是技校出身,外语水平差,学起来很吃力,同时,数控方面的理论基础也不行——得了奖以后,我学习的动力也更足了。” 本报记者黄红芳

【产业转型,渴求更多“技能状元”】相关文章:

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07-28

国家经济转型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岗位01-15

经济转型期的产业断层危机01-20

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发展10-05

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研究10-23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转型07-04

产业转型的生态系统工程08-03

佛山家具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索论文06-22

基于产业经济理论的航天民用产业转型研究研究(上)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