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锦集五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4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
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
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四个学习领域进行了合理的编排,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共安排了4个单元:
①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 ③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象 ④解决问题的转化策略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共安排3个单元:
①圆柱、圆锥的特征,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③同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安排1个单元:
①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3次实践活动:
①测量物体的体积 ②面积的变化 ③实际测量
本册教材第八单元的总复习也分四个领域编排,各领域内容分若干块,前三个领域中每一部分的复习又分别设置了“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这两个栏目。其中,“整理与反思”不仅组织学生有条理地回忆和整理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体会蕴含其中的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进而促使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进行探索性学习。
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六(甲)、六(乙)两班共有学生120余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少数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常不完成作业,需在本学期重点关注、辅导、转化。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上学期期末检测的情况来看,整体质量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但与平行班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欠扎实,尤其是运算能力薄弱,需要在本学期加强辅导,争取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差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是《总复习》,这一单元共30课时,需要帮助学生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使之构建完整的认知系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与态度。
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内容是《百分数的应用》和《圆柱和圆锥》两个单元,前者是在已有百分数认识的基础上的进行教学的,由于牵涉多种应用,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尤其是较复杂的两步及以上百分数应用题。而后者虽然在理解上难度不大,但计算较为复杂,估计学生的错误会较多,如何在教学中合理突破值得思考。
教学时间
安排一、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二、圆柱和圆锥………………………11课时
三、比例………………………………7课时
四、确定位置…………………………4课时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总复习……………………………30课时
教学研究
构思1、主持并做好市级第三期个人数学课题《小学毕业班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单元复习课教学案例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做好相应的结题材料准备。
2、选择主题准备申报市级第四期个人数学课题。
3、计划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数学教学论文和数学教学案例2~3篇;争取在省级以上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评选中获奖。
教改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6.加强市级个人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个人教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复习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分析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总复习中的注意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2.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复习。
3.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
4.按新课标要求,紧扣教材。
三、复习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通过对比,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1)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面,重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过关练习;
(2)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其它的内容在复习过程中穿插中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培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在复习当中,对学生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地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以期达到复习目标。
四、复习课时安排:
1.整数和小数——8课时
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②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
③因数和倍数
④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⑤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⑥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⑦整数、小数应用题;
2.简易方程——2课时
①解简易方程;
②列方程解应用题;
3.分数和百分数——5课时
①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
③分数的四则运算;
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4.量的计量——2课时
①量的计量;
②名数的换算;
5.几何的初步知识——6课时
①线和角的知识;
②平面图形;
③周长的计算;
④面积的计算;
⑤立体图形和表面积计算;
⑥体积计算;
6.比和比例——4课时
①比和比的运用;
②比例和比例尺;
③正、反比例及应用题;
④比和比例应用题;
7.简单的统计——2课时
①统计表和统计图;
②平均数;
注:在复习第一阶段中,穿插4份综合练习,具体时间根据情况安排。
8.综合练习和讲评——12课时
(4-5份综合练习和讲评)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目标预设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探索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
“因数与倍数”这节课的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设计思路】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再找出两个数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过程和例2基本相同。“想想做做”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阐述两个数的关系。最后的游戏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1、拼长方形导入
(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
这里有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提出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
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
4、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
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依次让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5、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因数和倍数)
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7、说明: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从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一个来吗?
把3的倍数用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写在纸上(师巡视)
2、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纸让其说出找3的倍数的方法,在取得学生统一的意见之后师归纳小结方法。
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想3×()=()的方法来有顺序的找3的倍数。
3、试一试: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书上的结论。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2、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
3、交流找的方法。交流时注意:(1)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找到什么时候结束?
4、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提问: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5、完成试一试:找出15、16所有的因数。
6、观察上面的例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得出书上的结论。)
强调:找一个数的因数要按顺序成对地找。
三、巩固、提升练习
1、想想做做2
学生填表。
提问:“应付元数”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能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吗?写的完么?
2、想想做做3
学生填表
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3、提高练习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课件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3)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4)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对号入座”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学号。
2、教师喊一个数字(例如:18),被叫到号码的同学则出列到讲台前。
3、老师喊“所有因数集合”,此时只要是讲台前同学学号数的因数的同学,就必须马上出列排成一排。
4、排错者(非18的因数者却出列,或者是18的因数者却没出列)该组扣一分。
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2~4。
五、组织学生下课
1、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2、组织学生分批下课。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下课;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下课;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下课。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能对其他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加强学生兴趣的素养,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开拓他们的视野,对全班的学习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所以加强道德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对兴趣小组学生进行分析
兴趣小组的学生相对而言,成绩比较突出,大多数同学成绩较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不扎实的`现象,如果引导得好,能够提高一个档次,并带动全班的学习风气。
三、活动时间
每周二下午放学后
四、学生来源
三年级中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
五、辅导内容:
1、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一方面教师提供,学生掌握,另一方面,教会学生自己搜集。这样,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含量,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典型题的强化训练。
3、在掌握基础的同时,作适当的补充,增加一些特殊题型。
六、辅导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开展竞赛。精讲多练,更多的锻炼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能力。
2、通过作大量的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习俗和文化背景,同时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带有技巧性难度性的习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积累知识,加大知识量。
4、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并定期翻阅,避免犯重复的错误。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4-05
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2-20
教学数学工作计划03-20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1-19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28
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4-04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1-10
数学教学学期工作计划02-24
数学培优补差教学的工作计划07-04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