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1 10:02:4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 读准字音:

  “颤”读 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 yìng;“一簇”中“簇”读 cù;“隙”读 xì。

  ⑵ 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 描写“大”的语句:

  ①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描写“美”的语句:

  ① “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 “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⑵ 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中国点水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太阳》教学反思

  在语文的课题上,为了更好地抓住语言训练点,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挖掘一节课中的语言训练点。

  在《太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熟知说明文里面的说明方法。但我发现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得不够周全,导致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用到说明方法的地方时不够全面。在大概跟学生说明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这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后,我没有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找一找还能体现这几种说明方法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有些句子或者段落里往往存在一些几种说明方法共存的地方,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较为仔细地分析句子。而我作为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居然也漏掉了不少混合使用说明方法的例子。如第三自然段就是用到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这三种说明方法。第四自然段也居然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这些被我漏掉的地方还是我在课后一些练习册习题中发现的。如此一来,我觉得在备课的时候为了做好语言训练这一关,作为老师要在经过自身琢磨后还要适当地参考一些练习书,以便对课文进行更加详尽的把握。

  在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特意让学生找出两对反义词,还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对这段话的记忆与背诵。

  同时,我们必须重视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再进行信息搜索、组织语言进行回答。作为老师不必要领着学生逐段学习,可以放手给学生去找,去互相补充。。在这一课中,课文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这就要求学生先统观全文

  无论如何,我们作为老师在备课时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达到“每课一练”的效果。同时,我们更要找准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何引导和巩固《语文园地》和课后练习中的知识点上了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就会发现每个《语文园地》中都有许多不同又有相似的语言知识点,除此,在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出现了不少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如果不加以巩固与归类,学生很快就会遗忘与混淆。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巩固这些知识点的:

  一、落实背诵与熟读环节,及时跟踪。

  对于课文中一些要求熟读的知识,如《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我除了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讨论其中的特点,做好笔记,还要求学生举出相关例子。因为只有举出例子才能到达学以致用,巩固理解的效果。除此,在平时的早午读、家庭作业中也必须反复朗读,并且熟记它们的特点、例子,这样才不会一知半解、记不牢。而对于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点则必须要求学生背诵,当然背诵时不能只背书上已有的内容,更要背诵这些内容的特点。如《语文园地四》中的“读读背背”,在背诵中我们必须记住“关于读书、治学的成语有”这句话。而“我会填”中关于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在背诵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短语中用的助词是哪个,并说出为什么这样使用。当然,在上课讲解时候,我还特意出了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为了更好地落实背诵的环节,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表格,上面有所要背诵的页码。说过关了就在上面画上“√”,逾期没有背完要受到老师的批评、扣分与小惩罚。

  二、即使默写与听写。

  对于课后练习中的识记内容、《园地》中要背诵或灵活运用的知识点,我会在平时的听写、默写中落实到位。如助词的运用检查,我会先出好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填空,而非只背诵课文里的内容。

  三、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比较。

  在不少的《语文园地》中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四字词语,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必需让学生把它们重新找出来并进行比较,再记忆。如本学期《园地》中提到的四字词语有如下形式:aabb、aabc、abac,含有数字的,含有一对反义词的,关于读书、治学的,描写大自然景物和现象的这几种类型。而对于一些识记句子则有如下分类: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归类识字类型的诗

  歌、与气象有关的农谚、歇后语、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这几种类型。这些知识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需重新拾起,务必做到在老师提示类别时候学生能够稍经思考后说出具体内容。

  四、如果学生能够在习作或平时的作业中灵活运用以上的知识,老师则给予加分和奖励。

  陈佩君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4、从故事中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具准备】

  《生日歌》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要说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

  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平时你会向别人借东西吗?

  听说过借生日吗?

  二、我要读

  谁想要读课文?

  一人读一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三、我要问

  谁要借生日给谁?

  为什么要借生日?

  四、我要想

  妈妈笑着说:“我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

  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理会想些什么?

  小云把生日借给了妈妈,自己过不过生日?

  你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总是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一样,用实际行动关心自己的妈妈。

  五、我会认

  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六、我会记

  指导认识偏旁“饣、牜”并重点指导认记“饭、物”。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交流。

  七、我会写

  你会写哪个字?说说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

  八、我会读

  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妈妈:老师。

  小云:一女生。

  叙述:其他同学。

  播放乐曲,活跃气氛。

  九、我会接

  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十、我要做

  亲手做一件小礼物(一幅画、一个手工制作等,送给妈妈或爸爸,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

  【板书设计】

  18、借生日

  妈妈 爱 小云

  小云 爱 妈妈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秋天的怀念》是语文S版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方设法想带“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心愿而死去。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这种母爱如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流淌在字里行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积极创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深切地感受母爱的伟大。

  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以为父母为他们做事是理所当然的,对父母总是呼呼喝喝。通过《秋天的怀念》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来了解课文大意,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精彩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崇高的母爱。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和表达朴素而深厚的母爱。

  难点: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

  教具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方法:品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引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知道什么礼物吗?(茫然)

  师(稍停):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作家,一位坐着轮椅的作家,一位深深爱着母亲的作家,

  板书:史铁生。(课件演示)

  师:今年,作者已经63岁了,可在他21岁时,突而其来的一场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是在这一年,深爱着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多年来,作者一直都深深地怀念着母亲,于是他用那种浓浓的爱写下这篇秋天的怀念。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作者的哀思,作者的深情读一下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视觉认知和教师动情的介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氛围。)

  二、 自由读文,整体认知。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自由地读读课文。请同学找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话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正确——流利——有感情

  (设计意图:《课文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过程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教师通过三种不同的读书阶段来满足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表现,并鼓励学生有敢于挑战的精神。)

  三、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文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的事?

  2、找出作者暴怒无常的.表现?

  3、面对着这样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

  4、讨论:母亲“忍”的是什么?

  师:母亲“忍”的是什么呢?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师:母亲“忍”的还有什么呢?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师:然而,母亲却走了,带着她的爱,带着她的苦,悄悄地走了,她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体会母爱的伟大。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5、母亲临终时交代了什么?

  6、探究好好活。

  师:作者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了吗?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从菊花盛开的各种颜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情景体验,真情告白。

  师:从此,作者像秋风中盛开的菊花一样,活得泼泼洒洒、烂烂漫漫;从此,作者振作起来,成为了一位大作家。如今,正好是清明时节,作者面对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以母亲的遗像为背景图,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创设清明扫墓的情景,让学生真情表白,从而感受和表达朴素而深厚的母爱。)

  五、渗透教学,升华思想。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此刻此景,作为儿子即使有千言万语,也无法挽留母亲了,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好好地爱着母亲,好好地善待母亲。

  六、板书设计

  “我” 爱 母亲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a o e 三个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指导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 a o e 的音。

  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正确掌握 a o e 的笔顺,正确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点:

  1、读准a o e三个单韵母的音。

  2、认清 a o e三个单韵母的形。

  教学难点:掌握o e 的发音,学会a o e的四声,并能读出带调韵母的'音,尤其要读准第二声和第三声。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老师写“靶”,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老师再写拼音“bǎ”,谁知道这个字怎样读?你们看,汉语拼音的用处大不大呀?他不仅可以帮我们识字,还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普通话,帮助我们查字典,打电脑。你们愿意学习汉语拼音吗?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拼音王国去旅游。拼音王国里有三个家庭:单韵母 复韵母 声母。单韵母家有6个孩子。现在,咱们就到他家去参观一下,看看你们认识了他们中的哪几个?

  二、认识课题。

  1、左上角有4个字,谁认识?

  2、今天咱们就学习汉语拼音的第1课。

  三、指导看图,学习单韵母a。

  1、图上都画了什么?用“图上有…..、…..、和…”说话

  2、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他是怎样发声的?

  3、出示卡片,读音。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学习四声。

  ⑴单韵母a最爱美了,他每天出去都要选择一顶不同的帽子。看,他今天带了一顶什么帽子?

  出示:ā(小平帽)

  他戴上小平帽该怎样读呢?老师范读,打手势。生读。

  第二天,他又换了一种什么帽子呢?

  出示:á 老师范读,生跟读。

  用同样方法学习三声、四声。

  小结:单韵母a带上不同的帽子是不是读音就不同了?他的这四顶帽子就是汉语拼音中的四个声调。

  学儿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升降。

  边读边做手势。

  练读四声。也可以结合书上的小汽车图练习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老师发卡片,读音,生拿相应的卡片走出来,并读音。

  认形。版画演示a像小女孩的头型与发型。

  6、指导书写。

  观察第7页四线格中的a占哪一格?有几笔组成?老师板书:要把中格占满,但不要出格。生练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同学,关注同学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同学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同学实际,尊重同学个性,倡议在自身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同学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维护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发明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同学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同学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同学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同学: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同学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身喜欢的词语造句。

  同学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身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同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经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身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同学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兴”字集体书空笔顺;“唱”、“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庐山瀑布录像)、幻灯片(词语、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你们想欣赏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大部分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习再指名说。

  (直观形象的画面,将抽象变为形象,减缓了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播放幻灯片《早发白帝城》。

  2、学生朗读,课外积累背诵。

  (扩展李白的另一首诗,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六、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在不同词语中出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飞流

  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们在大自然里那愉快幸福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夏天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学生自由发言。

  2、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夏天,夏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夏天不只是火热的,而且是喧闹的、快乐的,是属于我们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夏天》这一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走进夏天,感受夏天的美好、有趣。

  3、出示夏天的图片。

  你认为夏天是怎样的呢?

  你能说说夏天的变化吗?

  学生口头练习:

  夏天到了,()。

  有人和我们一样喜欢夏天,他写下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觉得作者写的夏天是怎样的呢?

  2、想不想读读课文?以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反复拼读。

  3、分组交流识字情况,把自己学会的字教给组内的同学。

  4、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说识字方法。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6、学生再自由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的好看呢?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评价学生的书写。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夏天的几个特点?

  2、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就把它有声有色的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喜欢的原因。

  三、感悟朗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教师读课文,思考: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夏天是怎样的?

  出示图片:火辣辣的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中。体会夏天是火热的.。

  指导朗读,学生试读,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

  指名读,分组比赛。

  2、学习2----4小节。

  自由读,思考:我们在夏天有哪些活动呢?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说图意。

  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

  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齐读2----4小节。

  3、学习第五小节。

  指名读。

  你在夏天最想唱什么歌呢?为什么说夏天同友谊在一起,同探索在一起呢?如果是你,你会探索什么呢?

  分男女读这一小节。

  4、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整篇课文呢?说说自己的感悟。

  5、齐读全文。

  6、学生试背课文。

  四、拓展。

  这样快乐的夏天,你喜欢哪些活动呢?请你在小组呢内说说,在写下来,或画出来。

  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读懂每个句子,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在课文里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并会写两个偏旁:山字头、四点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难点:“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爷爷(yé)和小树(shù)(齐读课题)

  问:课题中写了谁?写了什么?

  过渡:课题中的“爷爷”“小树”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学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

  1、师范读课文,生找出本课中要学的生字(用△)。

  2、自己看拼音指读课文,做到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不好的`句子可多读两遍。

  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⑵分句学习:

  ①指名读第一句。

  问:爷爷给小树穿上了什么样的衣裳?

  追问:为什么说是“衣裳!”稻草衣裳是怎样穿到小树的身上?

  师:让我们读一读句子,进一步理解“衣裳”的含义。

  自由练读──指名说──评议

  ②小树有了稻草衣裳后怎样?

  师:我们在读第二句时,要突出“不冷了”。

  追问:爷爷好不好呀?为什么?

  指名说──评议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爷爷给小树穿上了稻草衣裳,保护了小树。几年后,小树长得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问:这段有几句话?

  指名说──评议

  ⑵分句学习。

  ①指名读第一句。

  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撑”什么意思?

  指名说──评议

  追问:小树好不好?为什么?

  师:我们在读第二自然段时,要突出“热”“绿伞”“不热”。

  3、练习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寒冷的冬天,爷爷为了保护小树,让小树茁壮生长,给小树穿上过冬衣裳,免受冻害之苦,爷爷是多么爱护小树呀!夏天来了,小树长满了枝叶,为爷爷张开绿伞,让爷爷在树下乘凉!小树也能为爷爷服务,让爷爷在大热天感到凉爽,小树多好呀!

  3、习第三段:

  ⑴齐读第三段,部:胡几句话?

  师:结合课文一、二段理解第三段的意思。

  ⑵看插图:问: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为人师

  (要观察人的神态、动作、想象爷爷会对小树说些什么?)

  指名说──评议

  五、学习生字的字形

  冷:左右结构,左边是“冫”,右边“令”,与“令”的字形、字义比较。

  衣:按笔画记字形,共6笔,最后一笔是捺。

  裳:上下结构。

  热:上下结构,上边是“执”,左右结构。

  绿:左右结构。

  伞:上下

  结构,上边是“人”,下边是“中”,笔顺是“点,撇,横、坚”。

  真:共10笔,中间是三横。(红、黄、蓝)

  好:左右结构,左边是“女”。

  组词:

  冷:冷水、寒冷

  衣:衣服、上衣

  热:热水、热天

  绿:绿伞、绿色

  伞:打伞、伞把

  真:认真

  好:好处、好人

  六、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填空:

  天()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

  天()了,小树给爷爷撑开()。

  3、从课文中找意思相反的词,写在下面。冷──热

  4、照样子组词语

  好:

  真:

  热:

  5、读音节写偏旁

  xiǎo

  zì

  tóu

  sì

  diǎn

  dǐ

  6、练习读课文──初背课文

  7、指名背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要求:

  ⒈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⒉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⒊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事物的联系的。

  ⒋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了解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

  三、教学准备:

  CAI课件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略)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

  (二)弄清蛇与庄稼的.联系。

  ⒈故事激趣,设下悬念。

  ⒉学生针对故事质疑。

  ⒊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蛇与庄稼的联系。

  ⒋学生自由发言。

  ⒌教师小结过渡。

  ⒍同桌交流,理解词句并朗读。

  ⒎启发学生谈话:

  你从这个事例中体会到什么?

  (三)弄清猫与苜蓿的联系:

  ⒈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

  ⒉检查自学情况,弄清猫与苜蓿的关系。

  (四)认识随地吐痰与肺结核病之间的联系。

  (五)总结全文,深化练习。

  板书:

  11 蛇 与 庄 稼

  复杂联系:

  保 护 保 护

  蛇 ------→ 庄稼 猫 --------→苜蓿

  吃 不能糟蹋 传粉

  田鼠 田鼠--------→土蜂

  不能影响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