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用“有人……有人……”写一句话。
1)读例句,说说人们在湖边干什么。
2)想想在什么时候,人们会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
3)先指名说,评议。然后独立写一写,写后自己读一读。
2、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第3、5两题。
3、完成同步练习上的一些作业。
打卷柳叶多干净
低头小花多精神
煮熟小鱼多高兴
烤热湖水像镜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闹钟。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小闹钟在说话。)说的是什么?
3.揭题:自述(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
二、听读
1.听一听:朗读。
2.议一议。听了,讨论:闹钟的自述与我们平时介绍闹钟的有什么不一样?
3.说一说:自愿上台交流。
教师提示: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物,用第一人称来介绍它的特点,使读者感到很有趣。
4.评一评。你觉得《小闹钟》这好在哪儿?
5.品读《小溪流的自述》,用笔画出写得好的词句,说说好在哪儿?
三、练写自述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 的自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补充题目,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3、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4、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的自述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3、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激发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出示课题:"我能到中国去了。"指名读课题,体会说话人的心情。题目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他会为能到中国去而感到兴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弄明白其中的缘故。
2、听录者,了解课文大意。
(1)听录音,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写了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自然段编序。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认读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结合完成《作业本》第2题。)
结伴星星点点浸泡忽隐忽现饱览胜景
交头接耳出人意料端详发愁纵身
(2)说说《作业本》第1题中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解释《作业本》第4题中加点词意思。
5、读通课文,检查评议。
6、作业:《作业本》第3,4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理解内容。
2、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的友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人,听写词语。
结伴星星点点浸泡忽隐忽现饱览胜景
交头接耳出人意料端详发愁纵身
2、讨论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可以怎样分段。
交流讨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段。(见"教材分析")
学习第一段。
(1)读,思考段意。
(2)说说段意。
网
(3)读读描写悉尼海滩风光的语句,理解"星星点点","忽隐忽现"。
4、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文,思考并划出有关词句: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群澳大利亚的孩子喜欢中国
(2)交流,讨论。
①"我们"在散步时,这群澳大利亚孩子有什么表现
理解"尾随","交头接耳"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孩子交头接耳在说些什么)
②当"我"问小男孩时,小男孩怎么说他和其他孩子有怎样的表现
理解"出入意料","好奇","端详"等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③小男孩提出了什么请求"我"怎么满足他的要求他和其他孩子有哪些表现理解"急切","稳稳当当","自豪"等词在文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3)说说段意。
5、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这一段。
(2)说说段意。
(3)小罗斯的名字为什么会留在"我"的记忆里你喜欢小罗斯和他的同伴门吗
6、作业:《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根据提示复述第二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的友谊。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说说每段段意。
(2)自由朗读,注意划出的词句。
2、指导复述
(1)回忆单元"学习提示"中复述的要求和方法。
(2)到根据板书(或出示投影片),找到三个情节所在的章节。
(3)以第一个情节为例,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句不能丢,哪些可以简略地说,哪些可省略。自己试着准备复述。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5)照样子准备复述情节2,3——指名,评议。
(6)同桌互相复述第二段,并相互评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好对话部分。
4、作业。
(1)《作业本》第6题。
(2)《作业本》第7题。课外阅读《心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幻灯、录音机、挂图,自制小黑板。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及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空气这些条件,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文中“泥、舒、蚯蚓、招、钻、挺”7个生字及“泥土、挺一挺,舒服、招呼”等词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课文:一粒种子。
2.初读课文,了解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⑴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⑵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⑴ (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⑵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⑶ (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⑴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⑵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⑶ 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
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
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远
特点 大
热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师:观察这些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重点观察第三类,为什么有“孔子、晏子”这样的称呼?
生: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启发)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
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生:是晏子的聪明机智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师:(启发)是晏子与楚王两人之间的争斗吗?
再读课文,看看晏子使楚发生了哪些事情。
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
(经过老师多次启发,学生仍然不能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于是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分角色表演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创设情境体验当时晏子是怎样想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逐渐使学生感悟到晏子出使楚国,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与楚王个人之间的争斗,既要让他们打开城门,又不能失掉齐国的国威,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三、四段仍采用以上方法,通过读书、表演、讨论,感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查资料,写有关晏子的小故事。
板书:晏子使楚————维护国家尊严
钻洞只好
无人只好
囚犯只好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给快乐天使——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6-21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冬冬读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