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学案
训练点:《白杨》的第12—16小节爸爸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儿就告诉儿子和女儿:这白杨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在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晓的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的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要再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忽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面着风沙成长起来。训练目标:1、体会并理解会议深刻的句子。2、感受爸爸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训练重点:理解白杨的本质特征和爸爸的心。训练难点:对含着意思的复杂句子的深入感悟,体会爸爸的心。训练过程:一、理解白杨品格特征:1、听12—16小节的录音,找出过渡句。2、用上关联词把过渡句说一说。(爸爸不但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而且表白自己的心。)3、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的什么?请快速读这几小节找出句子。4、这几句含义较深刻,需要我们仔细揣摩。(学单元提示)出示幻灯:课文中有的句子会义比较深,需要仔细揣摩。阅读时,可以先从字面上想想句子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⑴齐读第一句,理解“揣摩”的意思。⑵引读第二句。5、自学12小节,要求:⑴这些句子分别写出白杨树的什么特点?⑵从哪些词语可看出?用 圈出。6、反馈(指名学生喜欢说哪一句就说哪句)生:第一句写出了白杨的高大挺拔,从“这么直,这么高大,向来”等词体会出来。生:第二句写出了白杨的生命力强,我从“哪儿……哪儿……”“很快”等词体会出来。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来体会白杨生命力强的特点。如:大戈壁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大戈壁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生:第三句写出了白杨的坚强,从“不管……不管……总是……”体会出。为了加深学生对白杨坚强的理解,可做如下填空:(多指名说一说)遇到风沙, 。雨雪白杨, 。干旱
, 。洪水
, 。7、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1] [2] 下一页
二、体会爸爸的心:1、引读(13、14小节):师: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师:而这孩子们现在还能理解,他们只晓……(生接读)2、他们不晓得的是什么?(多指名)3、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在新疆工作?爸爸妈妈为什么带他们到新疆去念书?为什么到新疆偏远的地方去工作?他们不晓得爸爸的心?4、他们不晓得,你们知道吗?生1:新疆需要人去开发,爸爸像白杨一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根。出示课后第2题第⑴句(齐读):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根、成长。在文中划出与它相应的句子。(体会句子会着意思)生2:爸爸也希望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在新疆扎根一生,也希望孩子接好班,把新疆建设好。生3:爸爸带孩子到新疆去不只读书,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新疆扎根落户。生4:爸爸感到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需要人去建设,越是锻炼人意志。出示课后第2题⑵句:一个热爱事业的人,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在任何因难面前都不动摇。在文中找出与它相应的句子。(体会含意)生5:爸爸主动把孩子带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5、爸爸的心是什么,谁来总结一下?6、引读第15小节:爸爸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父子两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原先孩子不认识白杨,现在呢,孩子们多一点知识:……(生接读)引言:爸爸介绍的有关白杨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粒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7、小组讨论放手让生学习第16小节,要求:⑴你不懂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⑵这小节有些句子含义较深刻,我们也根据刚才学习方法,先(生接读)再(生接读)来学习。8、反馈:⑴围绕以上两个要求,指名生说,若个别小组提出不懂的,可由其它小组帮助解决。⑵反馈重点理解:①爸爸为什么陷入沉
【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学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01-02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01-15
小学语文教案:白杨01-08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15篇01-02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10篇01-15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09-01
小学语文教案:白杨13篇01-22
小学语文教案:白杨(11篇)01-08
小学语文教案:白杨11篇01-08
小学语文教案:白杨(13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