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港的变奏》..
课堂教学设计Ⅰ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的写作特点。
(二)了解本文在叙述中将记叙、议论、描写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烘托和陪衬的手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
分析:全文共3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段)写中国汉川号货轮改变了汉堡港的节奏。
第二部分(8~32段)写中国汉川号货轮引起汉堡港变奏的原因——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胜利完成了高难度的装船任务。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按装船事件的三个环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8~19段)写贝汉廷以极其详尽的配载图和极科学的说明维护了装运本国急需设备的权利。第二层(20~27段)当在与西德工头吉亚特较量之后,贝汉廷组织全船技术力量出色完成了装货任务。第三层(28~32段)写由于贝汉廷的严格要求,船员们艰苦奋战,装运的货物绑扎得无懈可击。
第三部分(33~35段)写汉堡港变奏的热烈场面,赞美引起汉堡港变奏的汉川号船长贝汉廷。
(二)课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
分析:中心人物是汉川号船长贝汉廷。
文章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来刻画他:首先,是正面描写。例如,写他率部下共同奋战制订配载图,写装载成功后,他没有频频“谢幕”,却“满头大汗地躲在船舱里”,“婉谢”记者拍照,这些正面描写,写出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谦逊淳朴的性格。其次是侧面描写。例如,在写“绑扎”和“检验”这两个情节时,文章从验货师由吓唬、挑剔,到后来“未等绑扎完毕就开来了检货证明”,这就从侧面衬托出贝汉廷杰出的指挥才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再次是在对照中来表现人物性格。例如,通过吉亚特从傲慢、固执到被动、认输的前后对照,衬托出贝汉廷的有胆有识。
(三)题目中的“变奏”指什么?可否将题目改为“轰动汉堡港的特大新闻”?
分析:“变奏”是个音乐名词,它是指某一主题音乐的变形,即用变换旋律、节奏、调式等手法来使乐曲发生变化。用“变奏方法”构成的乐曲,有时甚至比原曲更吸引人。
作者把汉堡港的正常活动比作一支乐曲,这支乐曲是惊涛骇浪和台风都改变不了的,但是以贝汉廷为船长的中国汉川号货轮的到来,却一下子就改变了这个古老港口的节奏,让它奏出了新的变奏曲——中国人也是好样的。
题目含蓄、新颖、内涵丰富,又具有贯串全文的作用,改题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四)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分析:这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主要写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汉堡港的市容和古往今来很有节奏的特点,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二是汉堡港的变奏和引起其变奏的原因,概述故事的主要梗概;三是轰动的场面,描写故事的高潮,具体写出汉川号是怎样使汉堡港变奏的,并且补充交代了时间。
(五)第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样写汉堡港的节奏发生变化的?
分析:作者首先作了一个总的概括,写汉堡港改变了它正常的节奏。接着,从三个方面加以叙述:先写港口各个单位频繁来往,电话不断,是在暗示各单位都在相互交流情报,探听有关汉川号的信息;接着,写人们激动不已,表明汉川号货轮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的消息已经传开了;最后,写十几位老船长打破常规集体下海,亲自去拜访汉川号,说明汉川号的这个举动确实影响巨大。作者就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汉堡港的忙碌,即写出了它的变奏。
(六)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具体体现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出汉堡港改变了正常的节奏,然后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用顺叙方法写出引起变奏的原因和结果。采用倒叙手法,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也突出了中心,强调了汉川号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的奇迹对汉堡港的震动之大;同时也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让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的海员的形象更加高大。采用顺叙手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从中领会以贝汉廷船长为代表的中国工人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本文第二部分第2层,写到德方代理误认为配载图是汉川号大副个人绘制的时候,作者写了一段插叙,介绍了这幅配载图的来历。这段插叙突出了中国海员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深化了人物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使结构上有了变化。
(七)本文在叙述中有机结合了描写、抒情和议论,请举例说明之。
分析:①叙中夹议。如文章第二部分结尾写道:“汉川号就是这样使得汉堡港改变节奏,为我国的海员,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这议论点明了所叙的汉川号创造的装货的奇迹的深刻的意义。此外,对贝汉廷的赞美之词往往脱口而出:“这是一幅何等详尽的配载图啊!”“这哪里是什么配载图及注释,简直是一份科学报告”。这些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