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7

时间:2021-09-29 10:22:02 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7

集体备课主备  汪振学

教学目标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7

1、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纵横捭阖的论说技巧。

2、学习本文通俗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细致入微的人物行动和对话描写。

3、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4、认识凡事应从长远考虑,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

教学要点

1、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精当的细节描写和游说技巧。

课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课文: 

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舌头”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让我们看看《战国策》里的触龙是如何运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太后,换来齐国救援之师的吧。

二、简介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用权者曰:‘岁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赵威后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认为她是先卑贱而后尊贵,而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三、介绍背景: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继位,因他年幼,故四赵太后执政。新老交替,又加太后新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支撑门面,但国势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下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不得不向齐国求救兵,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以幼子长安君为人质。一向颇为开明的太后,却由于溺爱幼子,一时糊涂,甚至蛮不讲理,对于大臣的强谏,她恼怒已极,公开下令警告群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在这样情况下,触龙去见她会有什么结果呢?

四、指导自读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游说(    )唾沫(    )强谏(    )有郄(    )恃粥(    )

耆食(    )老媪(    )接踵(    )膏腴(    ) 

(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词典扫清文字障碍)

(二)诵读指导

第一自然段的诵读:

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ǎ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指名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

第二自然段(齐读课文)诵读指导: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使太后与大臣之间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本段则是触龙与太后之间的一段精彩的对话。

1.此段中,赵太后言语不多,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2.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之中,读时要注意。

3.“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二“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第三自然段(让一名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然后作指导)诵读指导: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得关切之情。

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4.此段中触龙与赵太后得对话已很投机。左师公疼爱小儿子“没死以闻”的恳切;太后对“爱子”话题的兴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妇人异甚”“君过矣”要读得心平气和,“然”更要读得心悦诚服。(学生齐读,男女声分角色读) 

第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中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读时要把握好此点。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后用10~15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

五、布置作业 :

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体会游说的巧妙。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作业 (学生读课文)。

二、师生一同对照注释,串释课文。

强调积累文言实词和句式(得无……乎),以及本文中的敬词、谦词、委婉说法等。

尊称:子、君、足下、执事、子大夫、媪、令尊、令母、令堂……

谦称:寡人、老臣、仆、愚、贱息、贱妾……

委婉说法:填沟壑、山陵崩

三、教师对精彩的细节描写的点拔 

1、太后盛气而揖之。

该句说明太后对触龙的来意早有戒心,她认为触龙在这个节骨眼上竟敢求见,真是太肆无忌惮、太不知趣了,太后气极,严阵以待,准备好了一口唾沫,随时都可能吐触龙一脸。 

太后旁白:这个老触龙,他竟充耳不闻(当做耳旁风)。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妇我放在眼里呀!好,你来吧,老妇等着,小心你的脸!

2、入而徐趋。

“徐趋”与“疾趋”相对。据古书记载,古代行礼时的步伐有“疾趋”和“徐趋”两种,当行礼人“执龟玉”和“与尸行”时用“徐趋”,其特点是步子小,脚跟不抬起来。一般情况下,包括臣见君,用“疾趋”,其特点是步子较大,脚跟离地。触龙见赵太后应“疾趋”,但因为他脚有毛病,只能按“徐趋”的步子走,用前倾快步走的姿势,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

赵太后看到触龙这模样,感情上会有什么变化?

太后独白:几天不见,这老触龙咋变成这样了?也难为他了。且看他怎样说吧。

3、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