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

时间:2023-05-01 22:55:35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园”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

教学难点 :  文章的主题。

预习要求:  1,给下列字注音:

           缘 旷 豁 髫 诣 骥

2,朗读并试背课文。

教时安排:                        二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1-2节的词语。

一, 导入  新课:

1, 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

2, 板书课题 :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强调:源:水的源头。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头。

补充:陶渊明,名,潜 别字,元亮 东晋 文学家。

  指导: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

二, 检查预习:1,找学生朗诵课文。

2,给下列字注音:

       缘 旷 豁 髫 诣 骥

   集体订正

三, 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1-2节的词语。

四,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

疏导:

结构方面的问题,一般包含:线索,段落等问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重点一考虑。

   总结可以讨论问题: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

2, 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3, 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1—2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 五。

五, 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1-3题:

总结明确:

1, 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安排材料。

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2, 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

板书:

缘溪性     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     便得一山       从口入     复行数十步   停数日     既出       及郡下     遂迷,不复得路

3, 根据以上的总结,将课文分层:

一,(1)发现桃花源。

二,(2—3)进入桃花源。

三,(4—5)离而复寻桃花源。

六, 学生齐诵1节,对照注释口译课文:

1,明确词语:

 缘:沿着。 夹岸:两。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 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复,再一次。 穷:尽头。

2,找学生概括第一节的内容:

明确:交代人物,时间,及沿途的美好景色。

3,教师问:

(1) 怎样设计情节,使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

学生讨论。

总结: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景色优美。

(2) 文章这样设计开头有什么作用?

讨论总结:

吸引读者,令人心驰神往。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作铺垫。

4, 背诵第一节。

七, 学生齐读第二节,对照注释口译课文。

1, 明确词语:

仿佛:看得不真切。 若,好象。 才,仅仅。 旷:空阔,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悉。全,都。

强调:豁然开朗,阡陌,交通(词的古今义),往来种作,黄花垂髫(修辞格)

2, 找学生概括地二节内容(讨论)

总结;概括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平,安宁,生活幸福,勤劳 。

3, 学生思考:

         作者塑造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意图。

疏导:阅读注释(1),联系课文的主题。

总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 齐背第二节。

八.总结第一课时:

线索,层次,1-2节的内容及词语。

附:1,板书设计 : 

缘溪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相关文章:

5《家》教学设计04-25

桃花源记505-02

关于《桃花源记》教案设计08-26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二04-28

5、贺知章的故事 教学设计04-28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04-28

《气象万千》教学设计 (5)05-01

《春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11-13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5篇)12-28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