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4-05-26 13:48:2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汇编1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的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并乐此不彼。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的教学活动,从而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并在亲身体验中,试着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什么物体容易滚动。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6、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7、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教学反思

  本活动利用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引导幼儿关注并探索

  滚动这一科学现象,从猜测性的探索——实践操作性的探索,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积累关于圆形物品容易滚动的经验。我不要求幼儿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滚动这个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有关科学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能够感受到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教师不能低估它们对于幼儿的意义,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把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使幼儿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取和丰富科学的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在“开窗户”的游戏中,学习6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房子图(2、3、4、5),红色水彩笔。

  2、操作题(6的房子图,顺数、倒数,分合式填空,小动物吃东西),铅笔每人一支,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2、3、4、5的房子图(填缺)

  这些房子分别是谁的家啊?可是数字宝宝有些不高兴,为什么?(没开窗户)每一层楼的窗户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就是屋顶上的数字宝宝。谁来帮忙?说出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写。(数字宝宝2高兴地笑了,数字宝宝3跳舞了,数字宝宝4唱歌了,数字宝宝5扭扭身体。)

  数字宝宝6也想造房子,它应该造几层楼呢?为什么?

  小结:数字越大,分的方法越多,总是比数字宝宝少一。数字宝宝6造5层楼。

  2、房子造好了,还要开窗户呢。你们想来帮数字宝宝6吗?

  这幢房子开点子窗户,这幢房子开数字窗户。每一层楼窗户上的数字合起来是几啊?

  先开好窗户的小朋友写上学号或名字来给老师检查,对了,奖你一个漂亮的小夹子。小夹子可以夹作业纸。这儿有三只篮子,每只篮子里有一份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题目。(请个别幼儿介绍)

  4、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窗户开得最好。

  评讲幼儿的'作业情况,表扬分的有序的幼儿。集体念6的分合式。

  回家试试看,可以给数字7、8、9、10也来造房子,开窗户。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认识符号“+”“=”。

  2.能算出算式的答案,并能正确读出算式。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认识符号“+”“=”。

  难点:能算出算式的答案,并能正确读出算式。

  活动准备

  1.课件 2.数字卡片、符号卡片 3.瓶盖 4.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幼儿说《数字歌》入场

  二、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智慧王国到了。

  国王:欢迎来到智慧王国,智慧王国,智慧多多,游戏多多,想挑战吗?

  2.探索活动:

  师:你知道我们教师里有几位男生?有几位女生?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

  师:这些数字和符号放在一起,应该怎样读呢?

  3.游戏活动:

  游戏一:《瓶盖游戏》

  方法:请幼儿二人一组,二人分先后听声音数量,取瓶盖,最后看看一共有几个瓶盖,请幼儿用数字卡片摆出算式。可变换方法再进行。

  游戏二:《下雨了》

  方法:幼儿取动物头饰扮动物,看到太阳标志时自由活动,看到下雨标志时,则快速躲进两间房子里,再请幼儿根据两间房子里动物数量说出加法算式。

  4.交流小结:

  三、结束

  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用故事情节引入,请幼儿到智慧王国,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幼儿的积极参与乐趣和探索欲望。

  2.感知环节:本环节一般情况下,讲授新知识都是以讲解演示方法进行,而此环节我采用的是教师设定情节,幼儿自己探索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自己发现加号、等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及算式的读法,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3.复习巩固阶段:让幼儿对新知识加以巩固复习,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让幼儿一遍遍写一道道算,小学化倾向严重,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严重危害,有的幼儿过早的出现厌学现象,有的幼儿过早的出现近视现象。因此,生动有趣、健康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很重要,本次活动的复习巩固阶段我设计了两个游戏活动。

  一个是共性的游戏《瓶盖碰碰碰》,用听音计数的'方法进行,并用加号、等号区分取瓶盖儿的先后,然后请两位小朋友用拼摆算式的方式记录计算过程,并请幼儿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大家集体验正,使幼儿对新知识有一个加深、巩固的过程。

  第二个游戏是《下雨了》,这个游戏相对瓶盖儿游戏是一个比较个性的游戏,它有一定的随机性,师幼不能预知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样的算式,但幼儿通过点数每间小房子里的小动物数量,这样的实际操作就能轻松完成算式,对算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幼儿在玩这个游戏时非常兴奋,因为它完全调动起了孩子的兴趣,在这个游戏中还渗透安全教育,团队精神,也渗透了运动活动中的跑的内容,而且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活动中还渗透了按图索骥的内容,让孩子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4.结束部分。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悬念,调足了孩子的胃口,“超级无敌恐龙屋”孩子会充满好奇和期待,而这个期待如果想实现是有前提的,请幼儿为小动物按特征分类,并区分左右,一个小环节渗透了分类,空间方位知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新知识。

  5、本人才疏学浅,对新教材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游戏中算式是否一一出示尚有困惑,今后时间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深入研究新教材的内涵,领悟新教材及《纲要》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创造丰富的游戏环境,有效开展幼儿数学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3、感知单双数之间的互相转变。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

  1、走线。(要求幼儿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2、线上游戏:听指令做动作。游戏规则:幼儿按一定顺序反复报数1和2,并记住自己报的数,老师指定动作。

  师说:

  报1的小朋友蹲下,报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报1的小朋友向前迈一步,报2的小朋友向后退一步;报1的小朋友拍手一次,报2的小朋友跺脚一次。

  师说:刚才小朋友们反应很快,我们再增加点难度,请小朋友们一个一个轮流做动作,你一定记住自己是报1的小朋友蹲下,报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不许抢也不许慢呀,一定集中注意了。小朋友真棒!

  (二)集体操作

  1、森林里召开音乐舞会来了好多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跳舞);他们是几个小动物(6个出示数字卡片);他们是几个几个在一起跳舞(2个);哦他们是成双成对的在跳舞,他们跳的真高兴,又来了一个小动物现在是几个?(7个出示数字卡片)你看这个小动物却伤心的哭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舞伴,很孤单所以他哭了)总结:我们像刚才成双成对的6个叫做双数,而这样的剩下一个孤单的没伴的7叫做单数。

  2、我们认识的数字宝宝里有的是单数有的是双数,下面请小朋友来用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来摆一摆,来看看哪个数是双数哪个是单数。(操作要求:①、先摆数字卡片,注意每个数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②、数字卡片的下边摆相应数量的珠子,珠子要两个两个摆在一起就像两个小动物跳舞一样。)师巡回指导并再次重申操作要求。

  3、小朋友摆完了请看黑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单数双数都有谁齐读两遍。(单数13579双数246810)问幼儿我有5只笔;我有8个苹果;我有6本书是什么数。

  提高难度直接问数字是什么数。并及时鼓励幼儿。

  4、下面我们玩一个游戏:①看到单数请小朋友拍一次手,看到双数请小朋友拍一次腿;②看到单数请小朋友起立,看到双数小朋友请坐。

  小朋友真棒。你仔细看看单数和双数是怎么站队的(一个单数一个双数又一个单数.......)总结:原来单数和双数字宝宝是交替重复的规律排队的。

  5、我们再玩一个点豆子的游戏:小朋友们现在都是豆子,我来点。点豆子,点豆子,点到的豆子跟我走。点到的小朋友跟这老师上来。请小朋友看看是几个人,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两个两个拉手看看是单数吗?对了小朋友真棒。你能想一个办法把单数变成双数吗?

  启发幼儿用添和去的方法单双数互换。

  (三)分组操作(请幼儿站在线上,集体讲解操作要求,请幼儿选择加老师指定)

  (1)组快乐的泡泡能帮小鱼和螃蟹找到朋友,小鱼沿这单数泡前进涂成黄色,螃蟹沿着双数前进涂成红色。

  (2)组涂樱桃。把单数樱桃涂成黄色,双数樱桃涂成红色。(师示范在黑板上写上单数用黄色示意,双数用红色示意)

  (3)贴红花。把小红花两个两个贴到数字宝宝下边,看看哪个是单数哪个是双数。并说说为什么。

  评价:对三组幼儿的操作进行简单的评析。

  (四)结束活动

  乘火车游戏:发给幼儿每人一张车票(数字卡片),请小朋友上车拿单数车票的小朋友来举一只手的老师这上火车,拿双数的小朋友来举两只手的老师这上火车。

  蒙氏操作活动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提导分享交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新颖的操作材料和游戏,让孩子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动"中发展数学思维。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老师讲解为主,幼儿的操作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习数学的方法有机结合。(比如一开始的单双数定义还是有老师来讲解,但是操作会让幼儿对单双数的含义理解更加深刻)。

  活动的设计既关注幼儿数学知识、技能的感知与理解,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与态度、体验与发展(比如此次活动集体操作中幼儿摆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时我在不断的提醒幼儿数字卡片之间要保持距离在操作过程中,他会明白原来老师让保持距离是为了让自己的操作更清晰,同时也让幼儿明白听清操作规则很重要);既要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幼儿学习的过程比要求幼儿得出一个结果更为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有幼儿快乐的体验,有幼儿深刻的思维历程。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尊重他们的探索与发现,(如在给了幼儿单双数的定义后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其他的数是单还是双数。)尊重他们的解释与表达。可以通过与幼儿讨论或共同探索,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幼儿玩点豆子的游戏时,在游戏中幼儿兴趣浓厚。在老师提出了问题后,老师和幼儿共同解决问题突出了幼儿的主导性,使单双数互变变的很简单。)自我评价:

  在我刚开始决定上单双数时大班的教参上是复习单双数,可是咱们的孩子没有基础,所以根据孩子的经验基础上我及时调整了活动目标。此次活动目标结合蒙氏和画册制定的,其中1、2为重点目标,同时自己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5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个相同的或相关的物体放在一起。

  2、萌发初步的逻辑意识。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猪的一家:4种颜色的彩笔,与彩笔同色的4个篮子。

  2、学具准备:小猪的一家中的鞋子、袜子和手套,4种颜色的彩笔及相关颜色的.篮子,大小不一样的暗扣若干,大小不同的锁和钥匙。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动一动。幼儿一边按节奏念儿歌《动一动》一边走线,并做相应动作,走、跑、跳等交替进行。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朋友一起来玩“彩笔对对碰”。

  请幼儿看一看桌面上的彩笔:小朋友这些彩色笔的盖子都跑哪去了?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吧,(快思 www.heibanzhijia.com)教师示范:给红色的彩笔盖上红色的盖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红色的笔就找红色的盖子,然后放进红色的篮子里。

  三、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将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操作学具小猪的一家。

  第二组:操作暗扣,幼儿根据暗扣的大小,公母配对。

  第三组:操作图片,找缺失并配成完整的图片。

  第四组:看谁找的对。幼儿根据一样实物,找出另一半配对。

  四、游戏活动。

  游戏“对对碰”幼儿两人一组一边念儿歌《对对碰》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成对放好,如将袜子配对放在一起,直到收拾完毕。、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6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致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7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肢体运作、空间、内省、自然探索智能。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并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进行简单推理与分析。

  3、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红、黄丝带若干条;故事图片,眼罩一付,自制大书大小颜色不同的碗;1个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动活动:

  一、导入部分:

  谈话: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范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小朋友先告诉我10以内的单数都有谁?10以内的双数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名称:跳单双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丝带,那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丝带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那我们系红丝带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系黄丝带的小朋友在红丝带小朋友的外面再围一个大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师的的口令来回的跳反复进行,直到老师说:“停”则立即停下,老师检查完丝带就可以判断出你跳的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相信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8

  教学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谁轻谁重》是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

  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

  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小结:

  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9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9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9的加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创编、计算9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卡片(动物和算式)每人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课前提问。

  复习8以内的加法题

  师:小朋友,我问你,5+3=?

  幼:老师,我知道,5+3=8!

  师:小朋友,我问你,4+4=?

  幼:老师,我知道,4+4=8!

  师:小朋友,我问你,6+2=?

  幼:老师,我知道,6+2=8!

  游戏的方式(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9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8只鸭子,又来了1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8+1=9)

  师:小朋友,请听音乐!我们的伙伴来了。播放小鸭子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故事引入。

  讲解小鸭子原来有8只,又来了1只,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

  幼:9只。

  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8+1=9

  师:小朋友们,真棒!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5+4=9)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蝴蝶姐姐也飞入花丛中了。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5只蝴蝶。

  师:是呀,有5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4只蝴蝶。

  师: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9只。

  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5+4=9

  师:非常棒!表扬表扬自己!

  3、2008年是奥运年,小猴子在锻炼身体,第一次有7只小猴子,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同上(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

  幼:7+2=9

  4、一棵芭蕉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香蕉,先长出来了6个香蕉,又长出来了3个香蕉,一共长出来了几个香蕉?同上(老师问,小朋友答)

  幼:6+3=9

  三、操作练习。

  送小朋友每人一个礼物(拿出一个大礼物盒子,请小朋友自己抽出自己的礼物),条件是:小朋友必须回答礼物上面的问题(问题是用算式创编应用题)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带者自己的礼物到爸爸妈妈那里编应用题(随音乐),本节课结束。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1、我能熟悉教材,教学思路清楚,课前准备充分。

  2、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中找出了成单成双的物品,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3、对于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启发不到位,以后我要多帮助这些孩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2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双数,剩下一个不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单数。

  2、教幼儿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地计数。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准备磁性教具:1-10的数字卡;一套水果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复习从1正数到10,然后从10倒数到1。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先说出名称,再数出是几个?。

  2、教幼儿学习用笔把水果两个两个地圈起来,看看哪几种水果刚好两个两个地圈好;哪几种水果还掉有一个。

  3、圈起来后,告诉幼儿像刚好圈起来的水果数字2、4、6、8、10是双数;还剩一个没有圈起来的水果数字1、3、5、7、9是单数。

  4、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区分单双数并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游戏:"手拉手"。

  请数名幼儿到前面来分成两组,然后让每组的幼儿两两进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组的幼儿刚好匹配成对,哪组却剩有一人;最后说出哪组是单数,哪组是双数。

  5、利用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在1-10的数字中分别找出哪些数字是单数,哪些数字是双数。

  (2)练习看标记分类摆放单双数。("· "表示单数,"·· "表示双数)让幼儿按标记把1-10数字卡送到单双数的家。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到户外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东西是双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3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致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

  第一版块:猜一猜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第二版块:剪一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版块:找一找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

  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

  第四版块:想一想

  “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

  第五版块:说一说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4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课件

  2、 学具人手一份数字卡片答题卡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6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邀请小青蛙:复习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习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五、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5

  活动目标:

  1、学习辨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

  2、初步感知图标的含义。

  3、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单层小房子1排,单栋楼房5层,多层多间楼房1幅。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1、学习认识单层房子的间数。

  2、认识单栋楼房的层数。

  3、学习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表示方法。

  4、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第三大环节是边让幼儿自己操作边讲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设计实际操作性不强,当将准备的教具发下去之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就随之分散了,场面会难以控制,会很浪费时间。另外,让幼儿自己操作,写画设计门牌号码,也非常费时间。整个活动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一些内容没有讲述,值得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05-2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优秀12-2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1-1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含反思05-11

大班数学教案含反思03-02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1-2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含反思12-1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魔术机器》含反思12-1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水果》含反思01-0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集合(15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