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4-05-25 15:15:5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用一样大小的物体来间接测量比较面积的方法。

  2、感受为故事情节中的公主挑选物品的快乐。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公主来了》;

  2、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一份(磁性板一块——正反面分别贴有地毯图片和记录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磁片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床的大小

  1、操作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公主要来村子里游玩并要住一晚,村长号召大家把家里最大、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公主用。我们一起去帮村长把最大的东西挑出来吧。

  2、提问:用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两张床哪一张更大呢?村长想了什么办法?第一张床用了几块垫子?第二张床呢?那么哪张床更大呢?

  二、比较镜子的大小

  1、出现两面镜子,提问:你觉得哪面镜子最大?你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2、操作课件,提问:村长为你们准备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垫子,你想用哪一种?为什么圆形不太合适?

  3、请个别幼儿上前分别在两面镜子上铺满方形垫子。提问:两面镜子各用了几块垫子?第一面镜子和第二面镜子比,到底有没有谁大谁小呢?它们一样大吗?

  三、比较地毯的大小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形状的材料去铺满两张地毯,比一比,看看哪块地毯更大?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提问:哪块地毯更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虽然你们用了不同形状的材料,但是比下来结果一样吗?

  活动反思:

  有了“找路”的`经验,再让孩子来表演、体验就轻易多了,也有了表演的激情。更让我感受到了表演是需要建立在孩子的已有经验上的,是孩子的一种内在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边理解故事边表演,孩子们很快就知道了问路的方法及问路时需要注重的礼貌等。最后的讨论也是一种延伸,孩子们可以继续多途径地寻找答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3、感知单双数之间的互相转变。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

  1、走线。(要求幼儿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2、线上游戏:听指令做动作。游戏规则:幼儿按一定顺序反复报数1和2,并记住自己报的数,老师指定动作。

  师说:

  报1的小朋友蹲下,报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报1的小朋友向前迈一步,报2的小朋友向后退一步;报1的小朋友拍手一次,报2的小朋友跺脚一次。

  师说:刚才小朋友们反应很快,我们再增加点难度,请小朋友们一个一个轮流做动作,你一定记住自己是报1的小朋友蹲下,报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不许抢也不许慢呀,一定集中注意了。小朋友真棒!

  (二)集体操作

  1、森林里召开音乐舞会来了好多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跳舞);他们是几个小动物(6个出示数字卡片);他们是几个几个在一起跳舞(2个);哦他们是成双成对的在跳舞,他们跳的真高兴,又来了一个小动物现在是几个?(7个出示数字卡片)你看这个小动物却伤心的哭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舞伴,很孤单所以他哭了)总结:我们像刚才成双成对的6个叫做双数,而这样的剩下一个孤单的没伴的7叫做单数。

  2、我们认识的数字宝宝里有的是单数有的是双数,下面请小朋友来用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来摆一摆,来看看哪个数是双数哪个是单数。(操作要求:①、先摆数字卡片,注意每个数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②、数字卡片的下边摆相应数量的珠子,珠子要两个两个摆在一起就像两个小动物跳舞一样。)师巡回指导并再次重申操作要求。

  3、小朋友摆完了请看黑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单数双数都有谁齐读两遍。(单数13579双数246810)问幼儿我有5只笔;我有8个苹果;我有6本书是什么数。

  提高难度直接问数字是什么数。并及时鼓励幼儿。

  4、下面我们玩一个游戏:①看到单数请小朋友拍一次手,看到双数请小朋友拍一次腿;②看到单数请小朋友起立,看到双数小朋友请坐。

  小朋友真棒。你仔细看看单数和双数是怎么站队的(一个单数一个双数又一个单数.......)总结:原来单数和双数字宝宝是交替重复的规律排队的。

  5、我们再玩一个点豆子的游戏:小朋友们现在都是豆子,我来点。点豆子,点豆子,点到的豆子跟我走。点到的小朋友跟这老师上来。请小朋友看看是几个人,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两个两个拉手看看是单数吗?对了小朋友真棒。你能想一个办法把单数变成双数吗?

  启发幼儿用添和去的方法单双数互换。

  (三)分组操作(请幼儿站在线上,集体讲解操作要求,请幼儿选择加老师指定)

  (1)组快乐的泡泡能帮小鱼和螃蟹找到朋友,小鱼沿这单数泡前进涂成黄色,螃蟹沿着双数前进涂成红色。

  (2)组涂樱桃。把单数樱桃涂成黄色,双数樱桃涂成红色。(师示范在黑板上写上单数用黄色示意,双数用红色示意)

  (3)贴红花。把小红花两个两个贴到数字宝宝下边,看看哪个是单数哪个是双数。并说说为什么。

  评价:对三组幼儿的操作进行简单的评析。

  (四)结束活动

  乘火车游戏:发给幼儿每人一张车票(数字卡片),请小朋友上车拿单数车票的小朋友来举一只手的老师这上火车,拿双数的小朋友来举两只手的老师这上火车。

  蒙氏操作活动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提导分享交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新颖的操作材料和游戏,让孩子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动"中发展数学思维。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老师讲解为主,幼儿的操作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习数学的方法有机结合。(比如一开始的.单双数定义还是有老师来讲解,但是操作会让幼儿对单双数的含义理解更加深刻)。

  活动的设计既关注幼儿数学知识、技能的感知与理解,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与态度、体验与发展(比如此次活动集体操作中幼儿摆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时我在不断的提醒幼儿数字卡片之间要保持距离在操作过程中,他会明白原来老师让保持距离是为了让自己的操作更清晰,同时也让幼儿明白听清操作规则很重要);既要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幼儿学习的过程比要求幼儿得出一个结果更为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有幼儿快乐的体验,有幼儿深刻的思维历程。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尊重他们的探索与发现,(如在给了幼儿单双数的定义后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其他的数是单还是双数。)尊重他们的解释与表达。可以通过与幼儿讨论或共同探索,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幼儿玩点豆子的游戏时,在游戏中幼儿兴趣浓厚。在老师提出了问题后,老师和幼儿共同解决问题突出了幼儿的主导性,使单双数互变变的很简单。)自我评价:

  在我刚开始决定上单双数时大班的教参上是复习单双数,可是咱们的孩子没有基础,所以根据孩子的经验基础上我及时调整了活动目标。此次活动目标结合蒙氏和画册制定的,其中1、2为重点目标,同时自己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5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个数字好吗?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 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载了。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动的内容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却让幼儿学会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规律。

  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而我在引导孩子解决发现活动的难点时,由于“种”字有点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备的理解这个小环节的意思,课后听其他老师说,如果换成“类”也许会让孩子更好理解些。还有就是问奶粉下面非要写上数字四,括号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能回答出来的幼儿不多,有个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给出了表扬,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结果没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诉了孩子,除了桶之外,还有罐、箱、碗等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反应有点似懂非懂的。组织好问题的语言是引导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的关键。

  在最后结束的环节中,我的提问上有些不明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我是想让孩子回答出类似生产日期、标签、数量等方面的数字,可有的孩子说了些像电话号码、车牌号、楼梯号等。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问才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呢?如果说“你们还在那些商品上见到过这些数字,你觉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语言上准确不准确?

  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才发现原来在模仿名师的一节课也不是个简单是事,把名师上课中说的话完全照搬下来未必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我们在模仿中还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与否,从模仿名师的课当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在设计问题上,要有预设,语言上要简单明了。每个环节之后的小结语要怎么说,过度语是如何设计的等等,都要细细揣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6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拼“七巧板”,加深幼儿对简单图形的认识。

  2、动手与动脑结合,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3、以动激趣,在实践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七巧板教具一份幼儿人手一份标有数字地正方形剪刀人手一份

  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动激趣、剪拼“七巧板”

  1、剪“七巧板”(出示“七巧板”)

  师:小朋友,这张正方形的纸上写了什么?几个数字?这七个数字把正方形纸分成了七块不同的形状,我们一起把正方形纸剪一剪,分一分有哪些形状。

  (利用板书的形式,把图形进行分类)

  师:这是七块神奇的形状,它能变化出许多图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巧板”,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有趣的益智游戏。

  2、拼“七巧板”

  师:你能把这七个图形拼成剪开前的正方形吗?拼不出的小朋友可以看看黑板上的图示。

  二、拼实物图、手脑结合展开想象

  1、自由创作、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师:用这七个图形能拼出房子、小树或随便什么东西,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比比看谁拼的漂亮。

  小结:我们拼七巧板时一定要把这七块板都用上去,图形之间不能留有缝隙。向同伴介绍自己用七巧板拼了什么、是如何拼的'。(鼓励大胆想象、积极拼摆的幼儿)

  2、出示“七巧板房子”,观察、讨论是如何拼的、还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

  3、幼儿操作。

  用剪刀沿实线将操作材料剪成七巧板。

  摆一摆,拼一拼。

  相互欣赏、交流。

  (出示欣赏图片)师:你们瞧,这些都是由七巧板拼出的图形。想拼一拼吗?

  师:老师这儿还有好多的图形,你们再来试一试,好吗?

  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七巧板”,希望你们下课后用它再拼出一些图形,比比看谁拼得最多、漂亮,我们评他为我们班的小小建筑师、设计师。

  教学反思:

  1、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孩子边动手摆边说。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使孩子在看、听、想、摆、说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孩子以集体、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体会到了合作、分享、参与的快乐。

  3、此次活动虽是一节拼图活动,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题是“自己的梦”、“大地”、“家”等画面。

  如果再上这节活动课,我不仅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还要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欢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培养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空白的钟面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观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课件操作)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这是几点你们知道吗

  1.教师课件演示,让幼儿观察三只钟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通过明明愉快的一天来理解钟的用途)

  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延伸活动

  1.认识半点

  2.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

  活动反思:

  《指南》明确提到:我们要观察孩子的需要,解读幼儿,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我们关注的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做事拖拉,时间观念淡薄,同时,我们与家长沟通中也发现这些问题,我想这也是城里和乡下孩子共性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幼儿的时间和责任意识,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下乡。

  我发现《指南》在各领域的教育建议中,都非常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的同时实现学习和发展,本次活动除了对时钟结构及运转规律的充分感知后,我更注重目标2的制定与落实。

  通过《指南》的学习,在准备过程中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往我们一般通过集中活动之后,再让幼儿在分区活动中继续玩、继续巩固。这种方式我们一线老师都会发现幼儿的兴趣不长久,甚至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得不到孩子们的喜欢。现在,我们是大胆在活动之前与幼儿一起收集自己的小闹钟并投放下去,这些形状各异又是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闹钟能吸引幼儿充分去感知,自己去发现其中的特征或相互的`关系,从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已收集到哪些有益的经验或需要,我们就有针对性帮助幼儿梳理,渐渐地幼儿就学会怎么去观察和怎么去解决问题,突出他们的主动性。活动课件的图片,采用他们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活动环节照片,这些是他们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熟悉的画面,所以,幼儿互动得非常好,能准确表述时间与生活环节之间的联系,。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思路,我是先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后,幼儿发现问题,然后我们老师帮助梳理的这么一个理念。在活动引入的设计,我注意到自然、有效的方式进行。以一种很自然的生活对话,引出时钟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抛给幼儿的是简单的“时钟有是什么用?”幼儿可能会出现一时的不解,引发不了幼儿的兴趣,换成通俗易懂的提问,不仅拉近了幼儿,也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他们就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老师过多的语言解释。

  感性经验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幼儿有了这些感性的经验后,我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认识时钟的结构和运转规律,如:找相同、比赛跑等等。紧紧抓住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联系时钟的整点,建立时间概念,突出活动的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促使幼儿获得数学的思维方式。

  对时钟结构的认识幼儿还很兴趣,如:在“找相同”的环节中,每个时钟的分针、时针、秒针的运转规律是一样的等等,还需要他们继续观察、发现。时间的概念会在幼儿的不断操作和生活体验中得到理解,更希望幼儿通过这些活动能学会看点钟做事情,做到上学不迟到,做事不拖拉,做一个守时好孩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8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个相同的或相关的物体放在一起。

  2、萌发初步的逻辑意识。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猪的一家:4种颜色的彩笔,与彩笔同色的4个篮子。

  2、学具准备:小猪的一家中的鞋子、袜子和手套,4种颜色的彩笔及相关颜色的篮子,大小不一样的暗扣若干,大小不同的锁和钥匙。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动一动。幼儿一边按节奏念儿歌《动一动》一边走线,并做相应动作,走、跑、跳等交替进行。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朋友一起来玩“彩笔对对碰”。

  请幼儿看一看桌面上的彩笔:小朋友这些彩色笔的盖子都跑哪去了?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吧,(快思 www.heibanzhijia.com)教师示范:给红色的彩笔盖上红色的盖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红色的笔就找红色的盖子,然后放进红色的篮子里。

  三、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将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操作学具小猪的一家。

  第二组:操作暗扣,幼儿根据暗扣的大小,公母配对。

  第三组:操作图片,找缺失并配成完整的`图片。

  第四组:看谁找的对。幼儿根据一样实物,找出另一半配对。

  四、游戏活动。

  游戏“对对碰”幼儿两人一组一边念儿歌《对对碰》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成对放好,如将袜子配对放在一起,直到收拾完毕。、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9

  目标:

  1、练习拧、拔、抠、盖等动作,发展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和双手协调配合的能力。

  2、说出常见玩具的名称,以丰富名词。

  准备:

  1、装有玩具的瓶子、牙膏盒、小礼物盒、胶卷盒、大的食品包装盒(如:饼干盒、月饼盒等)。

  2、常见玩具(如:小汽车、小青蛙、乒乓球、弹球、小飞机等)。

  过程:

  一、出示已准备的装有小盒的大盒,摇一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到小朋友中间摇一摇装有小盒子的大盒,使之发出声音,“小朋友,听一听,什么声音呀?”……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这个宝盒摇起来怎么会发出声音呢?你们想知道这个宝褐里是什么东西在响吗?”

  二、看一看,想一想。

  1、教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宝盒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响呢?”(幼儿思考,回答)

  2、教师:“怎么才能打开呢?”教师示范打开大的宝盒,先取出里面的小铃铛,“哦,原来有一只小铃铛在里面响。”小铃铛可以用来敲出很好听的声音。“教师敲打小铃铛。

  3、教师出示大盒内的小盒,“这里还有一个小宝盒呢!”摇一摇,“也有声音,我们再想办法打开这个小宝盒,看看这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教师打开小宝盒,取出小宝盒的玩具:“这是什么?”(小狗)“小狗是怎么叫的?”(汪汪汪)“小狗最爱吃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三、做一做,说一说。

  1、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打开这些神秘的`宝盒呢?”

  2、教师:“现在你们来动动手、动动脑把这些宝盒里的东西拿出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打开宝盒。

  3、教师:“从宝盒里取出东西后,请你说一说,你取出的是什么,可以用来干什么。”引导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说一说:“我拿的是X X,可以用来X X。”

  四、延伸

  幼儿玩一玩自己从宝盒里找到的玩具。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穿项链

  设计意图

  节奏是孩子们不易理解的一个抽象概念,而穿珠是孩子们喜欢的操作活动。将节奏融入穿珠活动,并以做项链的情节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可以使孩子们初步体验到排序的乐趣,并很自然地接受节奏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排序。

  2.引导幼儿用象声词创造性地表现节奏。

  3.鼓励幼儿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彩色珠子、彩绳、彩色圆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说:“你们看,我今天戴了一条特别好看的项链,要去参加舞会。好看吗?都有什么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红、蓝、红、蓝、红、蓝。如先穿红色,红色后面穿蓝色,蓝色后面再穿红色……教师边引导边操作。

  3.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穿一条漂亮的项链啊?还可以用什么颜色穿项链?”

  4.教师用彩色圆卡片把幼儿的排序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如-黄蓝黄蓝-红红黄红红黄

  5.请幼儿自己动手穿项链。

  6.教师说:“这个项链还能唱好听的歌,你们听红、蓝、红、蓝、红、蓝唱的是乒、乓、乒、乓、乒、乓。它还可以唱什么歌?请小朋友试一试。”

  7,请幼儿将自己的项链歌唱出来。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节奏歌唱给大家听,大家也可以跟着学。

  8.鼓励幼儿用声势表现自己的创编,如:乒-乓-乒-乓拍手拍腿拍手拍腿

  9.教师说:“孩子们,戴上漂亮的项链,和我一起去参加舞会去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0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活动目的

  1、经力对数量为8.9的物品进行分解、组合的过程,感知8、9的分解、组合。

  2、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力,思考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8、9的分解组合,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

  2、 学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纸、笔人手一份。

  3、 《操作册》第27页。

  活动过程

  一、运用“数字碰球”游戏复习数的分解、组合。

  二、学习8的分解、组合。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8片筹码,按自己的想法分成两份,并用“数字卡片”、“分合号”记录分解结果,先请分成7和1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引导幼儿感受将8分成7和1或分成7和1,虽然改变了两个数字前后顺序,但合起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请8分成2和6,3和5两种分法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解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找出与这种分法的另外两种记录结果。小结俩个部分数,交换了位置,合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3、请还有不同分法的幼儿展示:即8分成4和4.

  4、让幼儿集体完整地读一读8的分解和组合。

  三、学习9的分解、组合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9片筹码,让幼儿尝试把自己每次分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并引导幼儿在摆分合式时按一个分数 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来摆分合式并记录,再找出其中有相同数字的分法。

  2、 把幼儿分解的结果展示在黑板,并进行检查。

  四、游戏活动:做手指游戏“找部分数”。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六、活动延伸:完成《操作册》P27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活动目标很明确难度适中,大部分幼儿能听懂,学会自己操作,幼儿动手能力也比教强,学习兴趣浓厚

  2不足:教师讲课不够幼儿化。上课时间太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1

  【教学目标】

  1、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对不同形状的食物或图形进行二等分。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从中培养比较和判断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难点:

  观察知道二等分的特点

  尝试各种二等分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对称的知识

  (材料准备)圆饼干、长方形饼干和各种图形。每人一份图图圈圈

  【教学过程】

  一,故事:《狗熊分饼》(解决重点)

  1,老师讲故事,理解什么叫公平分饼

  2,提问:故事中的狗熊要怎样分饼干?什么叫公平?

  小结:小熊要公平分饼干,就是要将一块饼干分成两半一样大小的部分,这个就二等分。

  二,观察、判断、操作二等分(解决难点)

  1,请幼儿在桌上挑选图形饼干进行操作二等分

  3,分别请幼儿上来介绍自己二等分的方法(引导讲述各种分法)

  小结:通过操作我们发现有的图形有各种等分方法。等分后的`图形大小完全一样大,能完全重叠。

  3,比较等分后的部分和原来的部分的大小?

  小结:二等分后的东西比原来的东西少、小。这说明如果等分的次数越多,被分出的部分就越小、越少。

  三,巩固提高,观察各种图形

  1,观察各种图形,找二等分方法(引导用目测的方法)

  2,讨论各种图形的等分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运用了目测的方法进行等分,能等分的东西都是能找到对称的中线的。在生活中许多地方就是要用到目测去等分的。所目测准确也是一种本领。

  四,幼儿操作涂涂圈圈(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帮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以故事引发幼儿用二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分饼。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图形二等分,并发现、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是找出二等分的礼物,巩固幼儿对二等分的认识。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兴趣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我认为该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近生活。2.形式灵活。3.材料新颖。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辨认礼物单上二等分的“实物”,结果幼儿往往顾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状而忽略大小,还有的关注不到图案的细微差别。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儿暴露的问题蕴含着教育价值,它是引导幼儿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确实,幼儿只有在反复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才能逐步积累数学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2

  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出示穿好的项链提问:

  1、这条项链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除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三、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2、一会儿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排队,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这件事情。

  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这样排队?

  2)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

  3、提示幼儿:如果你的排队方法很多,怕记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张纸把你排队的规律都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相互交流

  1、幼儿分两组进行交流,一组幼儿坐在那里当讲解员,另一组幼儿自由参观,然后交换。

  2、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

  3、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六、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再活动区中进行多维度排序的尝试,并进行相应纪录。

  活动反思:

  《排排队》本课的亮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造型表现的经验,仅靠老师的讲解是枯燥的,于是本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

  一、以趣味为本

  学生画的人普通是用几个圆和火柴人的线条为符号的形象化,一种习惯性的`表现,缺少观察和思考的成份,对此,我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同桌来感受“人”的外形线条,再用童趣的长高高,减减肥的添画法来动动手术,在本课中有玩,有学,有乐,尽管如此,快乐了还需要有效,达到教学目的仍是课堂追求的最终目的。

  二、以生活为样

  排排队此课用公共场合常见的排除现象设置情境,进行观察和人物绘画表现,排队不管学生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很常见,上学,放学,吃,玩都经历过,容易唤起学生的回忆,从而也能“侃侃而谈”排队时的场景和发生的故事。例如有个学生说,他在买车票的时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进一步引导,让他谈谈不排队的行为,以及他当时的感受,这样比说一句空洞平白的我们都要讲文明,守秩序要来得生动和深刻。

  小百科:排队,指呈现整齐的线形排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3

  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帮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三、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四、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五、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4

  设计意图

  现在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感受时间和生活节奏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难点:实际生活中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知道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

  2. 物质准备:课件,时钟,一分钟计时课件,筷子、玻璃球、回形针、花生各六份,珠子和绳子各24份,记录单人手一份,大记录单一份,一分钟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时钟,感知一分钟。

  1. 时钟引入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认识时钟吗?今天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时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时钟上都有些什么?(对,时钟上有时针、分针、秒针,还有1——12的阿拉伯数字)那么你们认识时间吗?现在是几点钟?谁能告诉我时钟上哪一根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对,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

  2. 出示时钟,引导幼儿看秒针走一圈,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3. 教师总结:一分钟已经过去了,孩子们,一分钟其实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生活中人们一分钟能干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有的人一分钟能跑200米,有的人一分钟能踢48个毽子,有的人一分钟能包30个大馄饨。

  (三)组织幼儿玩“一分钟”穿珠子游戏,感受时间和生活节奏的关系。

  1. 教师介绍玩法。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玩“一分钟”的穿珠子游戏了,请小朋友听到我说计时开始的时候,大家同时穿珠子。

  2. 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师:我来看看穿珠子时谁是又安静又快,听到老师说时间到的时候,大家要停下来,数一数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然后记在心里。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拿起椅子下面的托盘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准备好了吗?计时开始。(播放背景音乐)

  3. 幼儿穿珠子,教师观察指导。

  4. 请个别幼儿来报数,并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可以穿那么多的珠子,而有的小朋友却穿那么少?

  5. 教师小结:同样一分钟的时间,做事情的结果却不一样。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很认真地在穿珠子,珠子就穿得多,有的孩子不够认真,会跟旁边的.孩子聊天所以就穿得少,有的孩子的速度比较快,穿的珠子就多,有的孩子的速度比较慢,穿的珠子比较少。

  (四)引导幼儿在“一分钟”时间内进行分组活动,继续感受时间和生活节奏的关系。

  1. 介绍材料及玩法。

  第一组:夹玻璃球。用筷子把托盘里的玻璃球夹到碗里。

  第二组:穿珠子。用绳子把珠子穿起来。

  第三组:套回形针。用回形针一个套一个。

  第四组:给花生拨壳,把拨好的花生仁放到小碗里,再把花生壳放到大碗里。

  2.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六个小朋友一组,过一会儿听到音乐的时候,小朋友的小手才可以开始工作,当音乐停的时候,小朋友就要停止工作,数一数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颗玻璃球、套了多少个回形针、拨了多少个花生仁,然后把自己的号数写在记录单第二行的第一格,把数量多少写在第二格(教师有个大的记录单,边讲边记录),记录好之后,把你的记录单贴在旁边的小黑板上。最后看看谁完成的数量多。现在请小朋友不搬椅子,轻轻地走到你想去的那一组。

  3.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 请个别幼儿把小黑板搬到台上,教师一一介绍。

  3. 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同样一分钟的时间,我们每一组的小朋友做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了,也找到了一部分原因。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五)游戏“一分钟”系鞋带。

  1. 介绍游戏玩法。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玩好玩的“一分钟”系鞋带游戏了,等一下请大家同时把鞋带打开,听到老师说计时开始时大家同时系鞋带,现在先把鞋带打开,准备好了吗?开始。(播放背景音乐。)

  2. 幼儿系鞋带,交流一分钟内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帮助幼儿统计在一分钟内系好鞋带的人数。

  3. 幼儿再次游戏,同样统计完成任务的人数,并对前后情况进行对比。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说得很好,做事情要专心,要抓紧时间,不拖拉,这样就能更快了。

  (六)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懂得珍惜时间。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尝试了一分钟内可以系好鞋带,一分钟可以穿20颗珠子,一分钟可以夹10个玻璃球等等,知道了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拖拉,认真地完成,珍惜每一分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感受时间和生活节奏的关系。这次活动的内容选择符合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与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准备方面能准备充分,材料经济实用,都是一些平时常见的物品如弹珠、回形针、鞋子等。整个活动环节层次清晰,每一环节的目的明确,而且能层层推进。活动的形式多样,能注重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合理组织。教师能启发、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并能及时的小结,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幼儿对本次活动非常的兴趣,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并认真地操作。但是由于个别幼儿操作时拖拉的现象,导致整个活动所用的时间过长,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更紧凑一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1、我能熟悉教材,教学思路清楚,课前准备充分。

  2、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中找出了成单成双的物品,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3、对于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启发不到位,以后我要多帮助这些孩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优秀12-2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1-1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含反思05-11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1-29

大班数学教案含反思03-0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含反思12-1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魔术机器》含反思12-1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水果》含反思01-0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不进位加法》及教学反思09-30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及反思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