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时间:2024-05-29 15:29:05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经典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经典15篇]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2、进一步体验上海的风土人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上海弄堂场景布置、幼儿装扮用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儿歌:《今天我真高兴》

  1、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到上海的.弄堂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

  2、幼儿边念儿歌边进入场地。

  ①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②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二、歌曲:《弄堂小调》

  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

  (1)以游戏口吻引出

  (2)听录音对话一遍,提问:

  ①你听到弄堂里有些什么?

  ②幼儿学习歌词

  2、熟悉旋律,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

  ①熟悉曲调,介绍歌名

  ②看图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3、出示节奏图,教师介绍节奏一遍。

  ① 师生按节奏念歌词一遍。

  ② 看图学唱歌曲若干遍。

  三、创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1、逐句讲解请幼儿根据歌词形象创编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并表演。

  2、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

  3、幼儿分组表演,体验快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加游戏。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一个音乐盒、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听故事

  1、有一天,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得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天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见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大家都非常着急……

  2、教师出示音乐盒,拨动发条,发出好听的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二、玩玩游戏

  1、挑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然后在教室里和朋友玩。

  2、幼儿可以做自己所拿头饰动物的动作,当听到老师说:“天黑了”。就把头饰拉下来,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

  3、教师播放音乐盒里的音乐,慢慢向前走,请幼儿听声音的来源跟随着“小仙女”前进,寻找走出去森林的路。

  4、音乐停下来,幼儿摘下头饰高兴地欢呼“谢谢小仙女”

  5、重复游戏3-4次,熟悉规则后,可请个别幼儿来扮演手持音乐盒的小仙女。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3

  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3、熟悉《拉拉勾》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准备:

  画纸、画笔、教师熟悉歌曲内容、儿童舞录像带

  过程:

  一、教师示范唱歌曲,并提问

  1、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2、第一部分大家为什么都生气了?(让幼儿充分的联想自己进行讲述)

  3、后来大家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拉拉勾?

  二、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自然声音唱

  2、引导幼儿将两段不同意思的.歌词内容,用声音演唱表达出来

  四、放儿童舞录像带

  引导幼儿跟舞蹈伴唱所学歌曲

  五、教师指导幼儿跟录像带学习歌曲动作

  幼儿自愿结合,教师个别指导

  六、师生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拉拉勾》是一首形式比较特别的歌曲,全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用间奏隔开。这首歌对于幼儿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曲子长,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饰音,在演唱上较难以表现,且根据教学要求,还要求幼儿结合动作表演以及间奏的乐器演奏。因此,我将歌曲分为两课时教学,分别突破重难点。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三只猴子》,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

  3、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活动准备: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张;玩偶小猴四只)。

  2、小猴住院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小动物和大石头》导入。

  师:四只小袋鼠啊,出来跳跳跳啊,碰到大石头啊,跌个大跟头;三只小猴子啊,出来走走走啊,碰到大石头啊,跌个大跟头。

  二、观看手偶,组织讨论。

  1、师:三只猴子回到家以后,又在床上做什么呢?

  (教师操作手偶)

  2、师:他们在床上跳来蹦去,结果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三、教师示范清唱歌曲。

  师:老师还可以把它们玩的这件事情唱出来呢,想不想听一听?(想)

  四、熟悉并理解歌词。

  师:哦,原来这首歌曲说了三件小事情,第一件说的是: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

  第二件事情说的`是: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

  第三件事情说的是:一只猴子在床上跳,他的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 叫,快快下来别再跳。

  五、观看手偶表演,倾听并尝试轻声跟唱。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着老师做的手指表演来把他们发生的事情一起来说一说!

  六、学唱歌曲。

  (一)师示范唱歌曲

  师:把它们发生的事情唱出来就是一首有趣的歌曲了,先请小朋友们来听一听吧!

  (师唱歌曲)

  请大家一起来学唱这首有趣的歌曲吧!

  1、引导幼儿用三根手指扮三只小猴演唱两遍。

  在第二遍表演时注意表现猴子痛苦的表情及猴妈妈着急的表情。

  2、用两个拳头和头扮三只猴子演唱一遍。

  七、歌曲表演。

  (1)教师邀请两个幼儿合作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

  提醒幼儿:现在不能唱“三只猴子”了,应该唱成……“许多(一群)猴子在床上跳,……”

  3、分组表演。

  幼儿每三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八、安全教育。

  1、师: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

  2、出示医院图片。

  3、师:现在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幼儿讨论)

  4、师: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在高的地方跳啊?那我们来告诉小猴子:(师领唱)“我们不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开心的乖宝宝。”(幼儿围住图片唱给猴子听,自然结束。)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5

  一、设计意图:

  诗歌《吹泡泡》篇幅短小,共四句,诗中意境优美,有一定的韵味,适合中班上学期教学。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入这个活动,也为了取得好的互动效应,我在班内区域中投放了玩“吹泡泡”的游戏材料,班中孩子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自由活动或吃过午饭后,他们几个人一组兴致勃勃地玩着,一边吹一边交流着自己的的发现:“我的泡泡多大呀!”“我的泡泡是彩色的”“我的泡泡是小鱼吐的泡泡”``````中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语,在此基础上,他们愿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发现、想象,基于此,我把《吹泡泡》纳入了活动课程,教案《中班活动教案一(数学 语言 音乐 体育)》。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优美、抒情的语言,能在学念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彷遍、想象。

  2、懂得自然界中许多事物存在着相互关系。

  三、活动准备:

  1、孩子已有吹泡泡的经验 。

  2、诗歌图片几幅。

  3、优美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兴趣

  1、小朋友,上次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你们都吹出了泡泡,好玩吗?

  2、有一个小朋友看见我们这么好玩,她也想玩了,她是谁呀?(看图片)

  3、这个小妹妹一边玩,一边还在说着“吹泡泡”的诗歌呢,听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二)、倾听,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1、师朗读诗歌一到二遍

  2、小妹妹说了什么?

  3、师根据幼儿说的'随即贴上图片

  4、我们能不能跟着小妹妹一起说一说诗歌

  5、为什么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雨点、小鱼、果子)

  (三)、彷编诗歌

  1、小妹妹还要吹很多泡泡,看看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会不会用“谁是谁吹的泡泡”帮小妹妹说一说。

  2、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3、幼儿彷编,根据孩子彷编的诗句,幼儿互相学习,

  (四)、延伸活动

  把我们刚才编的诗歌画出来,贴到图上去,让全班小朋友看看说说。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6

  设计意图

  倾听、欣赏音乐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较少接触到的,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园的音乐欣赏应当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帮助他们感知、体验。我选择了世界名曲《加速度圆舞曲》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设计了中班的本次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记录动作

  2、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学习看图谱做动作。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魔法棒,一张毛巾,音乐《加速度圆舞曲》。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在一个大森林里,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快乐的蓝精灵,蓝精灵住在自己村子里,可是,在森林深处的城堡里住着一个邪恶的巫师格格巫,他整天策划着怎样找到精灵村,活捉蓝精灵们。蓝精灵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蓝精灵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格格巫展开了斗争。这群蓝精灵可神气了,它们会变魔法许愿瓶,搅呀搅呀,再抓一点魔法在里面,然后一起许愿,用强大的魔法打倒格格巫。

  ――你们会变魔法吗?

  2、情景贯穿,感受旋律。

  ――今天你们也化成一群斗智斗勇的.蓝精灵们,一起来学一学新的魔法来把格格巫打倒,蓝精灵把这个魔法配方藏到了音乐中,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老师完整的跟音乐做一遍,幼儿观看欣赏)

  ――我在变魔法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动作呢?(与幼儿一起回忆)

  点一点、搅一搅、抓一抓、摇一摇。

  ――今天蓝精灵把魔法瓶到了也这里,看,这是什么?(魔法瓶)里面有什么?(水)对,这就是蓝精灵的魔法瓶,悄悄告诉你们这个瓶子它才是打倒格格巫的厉害武器。你们想不想看到底是怎样变魔法的吗?

  老师用有颜料的瓶子表演一遍,幼儿空手表演。

  ――魔法瓶怎样啦?变成了什么颜色?原来蓝精灵的魔法瓶要变出颜色才可以打倒格格巫。

  3、图谱记录音乐。

  ――现在我和你们一起听音乐把这个魔法配方找出来记录下来。(边听音乐边写谱子)

  ――看一看哪个图谱代表哪个动作?

  (点一点)

  @(搅一搅)

  3(左右轻抖)

  ?(看变颜色没有)

  曲线(从上往下摇快一点)

  ――我们一起来完整跟着音乐看图谱变魔法吧!

  (老师带领幼儿跟音乐完整做一遍)

  4、魔法游戏,深入感知。

  第一次,师幼共同听音乐变魔法,提供瓶子

  ――哦,蓝精灵们都学会了魔法配方,太棒了,你们想不想变魔法打倒格格巫?现在把魔法瓶交到你们的手中,开始变魔法吧……

  ――魔法变好了,蓝精灵们看一看魔法练好了吗?

  ――咦,为什么魔法没有变出来呢?(魔法不够),魔术师变魔术的时候为了神秘是不是用布挡住才变出来的?(是)蓝精灵变魔法时,也要用毛巾把瓶子盖住才可以变出来。

  第二次,师幼共同听音乐变魔法

  ――现在我要把你们的瓶子收起来对它施魔法,这样魔法就更强大。

  ――蓝精灵们把眼睛闭上,我要开始施魔法啦!嘛米嘛米,轰……

  (教师换有颜料的瓶子发给他们)

  蓝精灵们大家一起许一个愿望吧:打倒格格巫吧。

  ――揭开毛巾看一看魔法变好没有?哇,都变好了

  ――经过蓝精灵们的魔法许愿瓶,我们一起把格格巫打倒了。耶!

  ――蓝精灵的魔法音乐叫《加速度圆舞曲》,有了这个魔法音乐和配方我们可以变出许许多多的魔法,格格巫再也不敢踏进我们的精灵村啦。

  5、结束

  播放《蓝精灵歌曲》和幼儿一起跳舞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环节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情境引入到学习秘方,到第一次变不出颜色,到再学秘方到变出颜色,最后到师生互动一起变魔法。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幼儿容易接受。在图谱的表达方面也跟音乐结合的很好,充分反映了音乐的表现,使原本抽象的音乐跃然纸上,更加吸引幼儿,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带

  2、纱巾、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

  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2、幼儿讨论哪种乐器用在A段,哪种乐器用在B段。

  3、幼儿边听乐曲边用乐器表现乐曲中的柔美和欢快

  五、第四次倾听音乐,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1、请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乐曲,引出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柔美和欢快。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六、活动结束幼儿出室。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图片了解乐曲AB(ab)A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创编各种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3、游戏时能适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避免碰撞。

  4、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啤酒桶波尔卡:分5个场景[导入]、[A段音乐]、[Ba段音乐]、[Bb段音乐]、[A’段音乐])、图谱。一根魔术棒、课件、电视机、电脑。啤酒桶及小老鼠服饰。

  2、知识准备:已了解小老鼠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喝过酒吗?爸爸喝过酒吗?”

  2、教师:“酒是从哪里倒出来的?”

  3、小结:有的酒装在瓶子了,有的酒装在坛子里,还有一种酒可奇怪了,它是装在酒桶里。(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教师简单的几个问题,马上就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1、教师完整讲述《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关于啤酒桶的动画片,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动画片里的啤酒桶在干什么?小老鼠呢?”(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展示完整课件,没有音乐,幼儿从中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完整欣赏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教师:“这个故事就是根据一首好听的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改编的,这首乐曲有三段,三段是怎样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听后提问:

  (1)“你听了这段音乐是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那你听出来乐曲三段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幼儿初步比较出乐曲有慢——快——慢三段)

  3、结合图谱,再次听音乐。

  教师:“到底是不是象大家说的这样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还要想一想每一段音乐适合谁出来跳舞呢?”

  小结:音乐有ABA’三段,A段是啤酒桶在跳舞,B段是小老鼠在跳舞。

  (三)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创编相应的动作。(分段展示课件场景)A段: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展示课件A段)教师:“故事中的啤酒桶长出了手和脚?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还可以怎么长呢?”(分别选择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Ba段:听音乐创编小老鼠灵巧活动动作。(展示完整课件Ba段)教师:“听,谁来了?小老鼠会怎么跳舞呢?”(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鼓励与众不同)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地打开,酒液流畅倒下的动作。(展示课件Bb段)教师:“小老鼠跳得这么开心,啤酒桶也来了,它请大家喝美酒啦!”(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学习好的动作)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展示课件A’段)教师:“后来,仙女飞走了,魔法也没有了,啤酒桶收回了手和脚,我们来学这个动作。(创编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

  (四)幼儿完整地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展示完整课件第四次)教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吧,可要听清楚什么地方是啤酒桶在跳舞?什么音乐是老鼠出来了?什么音乐又是倒酒了?”(教师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位置,以免碰撞)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

  1、第一次分角色表演,感受音乐情绪和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老鼠”,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来做仙女。你愿意做小老鼠的站这边,愿意做啤酒桶的站那边。这次“啤酒桶”和“小老鼠”之间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老鼠”来了就不会拥挤了。我们要听准音乐。”(在老师帮助下穿好服装、戴好头饰,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老鼠”,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做仙女。“小老鼠”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块跳舞,相互逗乐。)

  2、第二次分角色表演,满足表演的欲望。

  (六)结束。

  教师:“啊!天亮了,仙女要飞走了,小老鼠们,我们也要休息了。”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小舞台”中继续创编不同的动作表演,巩固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附故事:

  在一个大大的酒窖里,住着一些大大的啤酒桶和一些小小的老鼠。它们虽然有吃的有住的,但是它们一点都不高兴,因为它们太寂寞了。它们多么想一起唱歌跳舞呀。它们天天盼呀盼,终于有一天,一位美丽的仙女飞来了,她用金色的魔棒向啤酒桶轻轻一点,呀!啤酒桶长出了手和脚,能走能跳了,小老鼠看见高兴极了,他们在一起跳呀,笑呀真开心。它们一点也不寂寞了,如果永远这样那该多好啊!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仙女飞走了,魔法也消失了,酒窖里又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领幼儿在教室自由选择圆圈位置坐下来,为活动开始创设了轻松的环境,便于孩子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开始欣赏音乐,我结和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让他们能主动的去感受音乐的变化。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马上对这个音乐充满兴趣,这也是活动成功开始的第一步。让幼儿通过图片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连贯流畅的旋律。在我讲完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之后,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在创编动作上幼儿的动作不是很丰富,在表演的时候我还要求幼儿调整自己行进的方式和动作的.幅度,避免和其他的幼儿碰撞。

  其次,幼儿对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我利用形象的图谱和身体动作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情节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给与幼儿充分聆听的时间和自主表现的空间,做到宽容和尊重,自由和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投入的用肢体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结束部分,我采用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习找空地方自由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像和情感体验。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仅促使幼儿积极投入音乐情境,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每个音乐活动,都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因此,教师创设的氛围应该符合音乐本身的情绪特点,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带动幼儿全身心的的投入,可以令音乐活动达到和谐状态。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认知: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技能: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情感: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人格:能大方地表现自己。

  养成教育目标: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活动准备:

  1、若干青蛙的图片、操作卡片。

  2、乐谱。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室:小青蛙

  2、练声《小青蛙唱歌》

  3、学唱新歌

  ①出示图画,创设情境:池塘边,有许多青蛙在说悄悄话,有的说:“呱呱呱”,好像是说:“天亮了。”还有的.青蛙在说:“呱呱呱呱呱”,好像是说:“太阳出来啦”。青蛙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真有趣。

  ②教师范唱歌曲一次,并用拍节奏的方法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

  ③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并正确地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引导幼儿学会用疑问的口气讲:“说什么呀?”

  ④幼儿跟着钢琴的伴奏完整地唱一次。

  ⑤分组表演唱。

  4、复习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

  5、游戏《小老鼠和小花猫》

  活动反思:

  能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能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了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能大方地表现自己。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2、体验做中班小哥哥,小姐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帮助小弟弟小妹的图片。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引发幼儿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愿望。

  这几天幼儿园里为什么这么多的哭声呢?小弟弟妹妹为什么哭呢?

  你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现在我们成哥哥姐姐的应该怎么做呢?

  2、幼儿讨论,想想帮助弟弟妹妹的办法。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式来安慰小弟弟妹妹。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看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中发生的`事。

  图片中的小娃娃怎么了?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小娃娃跌到了,哭了,要找妈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我快快的跑过去,抱起小娃娃,把她送回家"

  4、学唱歌曲。

  我们把图片中的故事给唱出来吧

  (1)老师弹琴,幼儿用"啦"跟着哼唱,熟悉旋律。

  (2)对照图片,教师教幼儿唱一遍。

  (3)请幼儿对照图片,一句一句唱一遍,不熟悉的句子教师领唱。

  5、用各种方式唱歌。集体唱,分组唱,加上动作表演唱。

  6、交流讨论,帮助了小弟弟小妹妹后感觉怎么样?是什么样的心情?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的愿望。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引导下能将音乐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愿意用动作、符号记录等多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2、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音乐磁带;小鸭头饰;蓝色皱纹纸;彩色笔;图画纸;图谱等。

  经验准备:带孩子们到公园亲眼看一看小鸭子;播放反映小鸭子生活的VCD,让孩子们注意看并模仿小鸭嬉戏、奔跑、摇摆走、游水等动作;讲述关于小鸭子的有趣故事,介绍小鸭子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1、奥尔夫音乐游戏:木头人(通过游戏增强孩子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2、音乐欣赏《小鸭的舞》由于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此次活动选定以给主题的方式进行欣赏。

  (1)第一遍欣赏。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鸭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这遍欣赏主要是让孩子们对音乐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初步建立生活经验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2)第二遍欣赏。“我们再听一遍,听一听这些可爱的小鸭子在干什么呢?”(这遍欣赏主要是让孩子们在有音乐形象的前提下,充分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

  (3)当孩子们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来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因为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不同,如果让他们同用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孩子会感到受限制甚至是一种负担,抹杀了孩子欣赏的兴趣)。简单列举三种方式:

  做一做:引导孩子想象,并表现出小鸭子的各种动作,如游水、嬉戏或舞蹈。

  画一画:引导幼儿用各种符号来记录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不要求孩子记录的符号有多美观、多精确,只要他们听出了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并知道可以用不同符号表现就可以了)。

  (4)再次欣赏。出示音乐图谱,伴随音乐,讲解图谱,以形象的视觉刺激,帮助幼儿较准确地感受乐曲每一句所表现的内容。同时,间接地向孩子们介绍图谱记录与表现的方法。

  3、音乐游戏:寻宝,请你快快蹲下来(通过游戏练习孩子们听辨旋律变化的能力)。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的亮点在于引导幼儿能将音乐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愿意用动作、语言、符号记录等多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且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由于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活动中以给定幼儿半开放的主题方式进行欣赏,即从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到多种形式地表现音乐,教师没有给幼儿任何统一的要求,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造。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体验着音乐活动的乐趣。活动优势: 1、在欣赏的过程中,给定幼儿半开放的主题,提出发散性问题“你听到小鸭子在干什么?”既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同时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2、当孩子们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后,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音乐感受,而不是做整齐划一的要求,这样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促使幼儿的个性发展。 3、通过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肢体语言等多通道参与活动。特别是运用图谱的演示,帮助幼儿进一步准确地理解、感受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姿态动作,体验童话世界的美好意境,是幼儿最大的乐趣,教师选择生动具体、形象单一的乐曲《小鸭的舞》给中班幼儿欣赏,符合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发展水平。教师注重幼儿音乐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对小鸭子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并能自由模仿小鸭子的各种动作姿态及叫声,这对幼儿顺利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中小鸭子的可爱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引导幼儿欣赏乐曲之初,教师巧妙地运用提问的方法,激发幼儿积极思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生活经验,任意想象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行走、追逐游戏、戏水欢叫的场景,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让幼儿说出音乐的形象,其困难程度大大超过了用动作表现音乐,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兴趣及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和创设多种活动方式,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以不同的活动方式(表演或绘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积极发展。

  反复多次听赏音乐,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增强音乐记忆力,伴随听赏次数的增加,教师层层递进地提出新的要求,最终顺利实现活动目标。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2

  目标:

  1、让幼儿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并记忆歌词内容,能在教师与伴奏的帮助下完成演唱。

  2、引导幼儿体验并尝试表现升入中班后的光荣感。

  准备:

  1、对幼儿进行升班教育,激发作为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2、简笔画:天空中太阳咪咪笑,小鸟喳喳叫,地面上小朋友正高高兴兴地走进幼儿园大门。

  3、录音带一盘

  重点:

  熟悉理解歌曲

  难点:

  记忆歌词

  流程:

  复习律动――新授歌曲――音乐游戏

  设计思路:《纲要》中指出我们要注重全面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和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给幼儿创造宽松的音乐环境,放开幼儿的`手脚,让每个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对音乐的感受之中。本活动结合升班教育,将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对于歌曲的情感较易体会,再加上简笔画的出示,便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含义,有利于记忆。

  过程:

  1、复习部分:建议复习律动《小手拍拍》。

  2、新授歌曲《我们是中班小朋友》。

  (1)介绍歌曲。教师:新的一学年开始了,我们升入了中班,成为光荣的中班小朋友,心里非常自豪。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新歌《我们是中班小朋友》。

  (2)教师范唱,幼儿初步熟悉歌曲。教师:请大家注意听老师唱这首新歌。

  告诉老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里面都唱了些什么。

  (3)教师再次完整范唱,并运用简笔画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提示歌词。

  出示简笔画后,教师边指图边问:歌里到底唱了些什么呢?请大家再仔细听一次,这次要边看图边听。

  (4)结合简笔画,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按图序学歌词。

  教师:这首歌的第一句唱了什么?第二句呢?我们一起来念一遍……我们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大家有了哪些进步?变得怎么样了?

  (5)幼儿学唱歌曲。教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跟老师轻轻地唱。

  (6)幼儿较难掌握和易忽视的句子要单独练习。

  a.第一节既要唱出音的变化又要注意连贯,不能遗漏“4”。

  b.(17)―(24)小节为不完全重复,歌词虽同为“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但这两句在旋律上有差异。教师可用平稳和向上扬的手势提醒幼儿唱准旋律。

  3、音游:一群小鱼游来了

  要求:游动时小碎步的动作正确。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3

  一、设计意图

  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的反出现,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中班幼儿乐意听音乐,在音乐活动中,能感受音乐,掌握音乐旋律。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我力求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结合幼儿好动,喜欢游戏活动的特点,我将游戏融入于活动中,借助据木头、擦汗、洗澡等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游戏情境的营造和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我借助一小块彩色纱巾巧妙地帮助幼儿搭建起想象与表现的平台,也是丰富幼儿表达、表现的手段。

  二、说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艺术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并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重难点剖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是韵律活动中最基本也最主要的要求,幼儿天生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我们应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活动重点。活动中我以多种游戏情境激起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师幼互动中让幼儿大胆表现。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咿呀咿呀哟”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但不是每个乐句都有,这让幼儿辨识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运用图谱,让幼儿从直观上感知咿呀咿呀哟出现的规律,同时通过一些动作提示,眼神交流,帮助幼儿辨识。

  三、说活动准备

  为激起幼儿兴趣,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知识准备

  课前对幼儿进行“锯子”这一词的理解,并积累一些锯木头动作的经验,帮助幼儿在锯大树游戏环节中,有更清晰的思路。

  (二)物质准备

  1小动物图片

  用开场时的环境创设,这些直观的'图片,让幼儿在与小动物打招呼时更真实,从而引起幼儿兴趣。

  2图谱

  用于环节二中寻找反复出现的乐句,图谱的直观地出现,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地感知固定乐句出现的规律。

  3纱巾

  纱巾在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各个游戏情景中它都以不同的游戏工具出现。

  4音乐CD

  四、说活动过程

  五、说活动特色

  (一)趣味盎然,使教学活动富有特色。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营造了有情有趣的“童话世界”,游戏化的情境:森林、大树、锯木头、洗澡……孩子们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愉快地感受着,积极地发现着,快乐地学习着。

  (二)纱巾的创意运用,使活动充满挑战与发展价值。

  一方面纱巾色彩鲜艳,能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既有趣又不干扰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符合幼儿的特点。另一方面,纱巾轻盈多变,能挑战幼儿想象、创造能力,时而纱巾变为大树、锯子,时而变为毛巾、浴球等等,孩子们在与纱巾的游戏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固定乐句,并大胆进行表现。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⒈让幼儿初步感知小雨和大雨的不同节奏,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示。

  ⒉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小雨和大雨的图片。

  活动过程:

  ⒈音乐城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您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音乐城,让我们出发吧!

  (律动)

  “看,我们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音乐城)

  “咦,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操作多媒体课件:音乐城下雨了)

  ⒉练发声

  教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消息告诉远处的小鸟、大树、花朵吧!

  (练习歌词、旋律)

  5 5 │ 3 ――│

  下 雨 了

  ⒊练节奏

  ⑴大雨节奏

  教师:你见过下大雨的样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

  让我们一起听听音乐城的.雨声吧!

  教师示范打节奏×× ×× │×× ××│

  大雨除了下到手上,还会下到哪里呢?(反复练习节奏)

  ⑵小雨节奏

  “看看,音乐城的雨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雨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谁会来打这个节奏的?”(小雨的节奏应该是慢一些、轻一些)]

  ⒋游戏:开城门

  现在老师还要和你们玩一个游戏:开城门,如果你们打对了节奏,城门里面还会给你们送礼物呢?

  (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节奏)

  ⒌结束

  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和音乐城说再见吧!

  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中让幼儿拿乐器进行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节奏。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乐曲《凤阳花鼓》的旋律,用敲打瓷碟及其他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

  2、尝试看队列变化图谱提示进行合作表演,体验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舞蹈、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过歌曲《凤阳花鼓》,熟悉曲中一部分节奏

  2、乐曲幼儿人手一个瓷蝶、系有红或绿绸带的棒槌、队形图谱及曲谱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及节奏。

  看曲谱,演唱并复习用手拍节奏。

  (二)用瓷碟敲指定节奏

  1、出示瓷蝶,简单介绍其用途。师: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啊,谁来说说,(幼儿自由说)这是瓷蝶,是一种民间乐器,流行在安徽地区,那里的人们最喜欢用它来表演,今天我们也来试试,来,谁来敲一敲?引导幼儿敲打乐曲中指定的节奏。

  2、幼儿集体用瓷碟敲打节奏。

  (三)创编舞蹈动作

  1、师:刚才我们是用唱和敲瓷碟来表演这首曲子的,那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来表演唱的部分呢?

  2、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3、用舞蹈动作和敲打节奏完整表演。

  (四)尝试用不同的队形表演

  1、出示队形图谱,师:你看懂了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表示什么?(不同的颜色代表棒槌下系的绸带颜色,表示小朋友在队形中站的不同位置)

  2、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小组尝试自选队形进行表演。

  3、变换队形再表演。

  (五)把队形图谱填入曲谱全班合作完整表演。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01-24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05-27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春天09-30

中班音乐活动《春天》教案01-15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12-30

中班音乐活动游戏教案02-13

中班音乐活动买菜教案03-17

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03-29

中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04-24

中班音乐活动《郊游》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