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9-28 10:30:16 秀雯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四、教学反思: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

  (1)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 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 数图形。

  五、小结。

  六、游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0是怎么产生的;理解0的含义;会读、写0。

  2.能力: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4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小猫钓鱼图:

  (1)谁来介绍一下第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用几来表示?第2只小猫呢?第三只小猫呢?第4只小猫吹胡子瞪眼睛地怎么了?一条鱼也没钓着用几表示呢?

  (2)指导写0。数字0占田字格的右半格,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逆时针轨迹。回到起笔处,一笔写成。

  2、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

  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是做什么用的?这上面画的这些是什么?师指出0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以下是零下温度。帮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温度。

  3、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

  (1)把自己的直尺拿出来,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直尺是由哪个数字开始的?从0开始,0是起点。它在1的前面,比1小。

  4、0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0都有哪些含义?说明: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刻度,0还有占位的作用,比如10。

  5、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0,表示什么?

  三、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练一练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

  2、第2题: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独立完成。

  3、一笔画分析题意。

  4、怎样数得快?鹏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几个。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认识了0,0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刻度,0表示位置……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伽俐略曾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在思维的跨越与激荡中,人能充分体味个性自由舒展的快乐。课堂教学时就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中,让学生读文思考:小猫为何钓不到鱼,这是全文的关键和重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内数的合成与分成。

  二、美的发现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只红汽球与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

  (2)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3只红汽球和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24页做一做的三幅图,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4.观察25页上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原来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松鼠,现在有几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来,用加法算式怎么写?3+2。

  想想,合起来是多少?

  汇报:

  (1)数数的方法,1、2、3、4、5,共5只。

  从3接着数,4、5。

  (2)利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了5。

  三、美的升华

  1.看图,填得数。

  2.看图摆一摆,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内容:

  15减几

  教学目标:

  1、掌握15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5减几的计算题。

  2、经历探究15减几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12-4=11-6=13-5=12-7=11-3=14-8=

  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抽学生说一说13-5和12-8的'具体计算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1减几,13减几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15减几。板书课题:15减几。

  二、进行新课

  校园一角有一块空地,学校决定给空地披上绿荫,因此全校同学响应号召,都去植树,瞧,这边有4个小朋友正在植树。(出示课件例2)

  4个小朋友有植15棵树的任务,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完成任务没有啊?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要植多少棵?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列出算式:15-9=

  教师:同学们,开始我们学习了14减几,那么你们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计算15-9?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交流的结果告诉大学,教师选取3种,板书:

  因为6+9=15,所以15-9=6。

  10-9=1,5+1=6

  15-5=10,10-4=6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这多么的方法来计算15-9,非常好。请你们用上面的方法完成15-7、15-8中的1道题,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每组出1名代表将本组的算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两道题都能想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由7+8=15,可以计算两道减法算式:15-7=8,15-8=7。

  教师让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个同学说两道能用这个加法算式计算的减法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的方式写出15减几的算式,完成课堂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发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体验“发现生活中的数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劳动及分工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2、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重点难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1、猜数游戏

  老师伸手指学生猜数(前面学习了的数字2、4、0、3、5、1)

  学生活动齐说2、4、0、3、5、1。

  2、给数字排序

  生0、1、2、3、4、5(从小到大)

  生5、4、3、2、1、0(从大到小)

  3、导出6和7,揭示课题

  师你想知道5的后面是谁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6和7。 (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活动2【讲授】讲授

  (一)数数

  课件出示39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有桌椅、老师、同学、黑板。

  师追问物体和人的个数。

  生汇报桌子(6)、椅子(7)、老师(1)、同学(6)等。

  3、你是怎样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认数

  同桌互数人物图和点子图。

  (1)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39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2)师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三)数序

  导语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1、师出示计数器,演示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齐读5添1是6)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齐读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巩固数序。

  师直尺的起点是用哪个数字表示只写出0、1、2、3、4、5、( )、( ),你知道( )里填什么(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3、数序。

  (1)师谁能从1数到7,从7倒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

  (2)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谁和谁是5的相邻数谁和谁是6的相邻数谁是5和7的中间数

  (四)比较大小

  1、出示点子图这几幅点子图可以用数字几表示(5、6、7)

  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学生活动先观察再比较,说发现。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2、完成书40页填空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

  3、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板书56,67,65,76

  (五)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第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出示金鱼图一共有( )缸鱼,左数第7缸有( )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 )缸。

  1、观察40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缸金鱼

  2、先找一找那一缸装了7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缸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缸,再数一数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六)书写6和7

  1、指导书写数字6。

  (1)学生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

  (2)记住,6的笔顺与0一样,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再从下到上,所不同的是,它的圆形占的是下边的一半。注意的是6要写得圆滑。

  2、指导书写数字7。

  7像什么(7的字形像镰刀)起笔,在上线的中间靠左一点写横,再接着像写1那样写,注意横要平。

  3、学生练写

  三、巩固拓展

  1、练习43页第1、2、3题。

  2、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3、游戏。

  师生互动举身边不同的物体(粉笔、板擦、书本等),生配合老师举的物体说数字。

  四、全课总结

  5以后再数1个就是6,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字的加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看图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公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我们看图片上就有一个小丑在公园里卖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小蜜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

  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绿色的气球。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气球。(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气球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我们看到,算气球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气球和右手的气球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 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听一听这个式子中“+”和“=”的介绍,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记住它们。(PPT播放小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对“+”和“=”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小丑交换左右手气球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气球个数)。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

  [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知识应用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3.先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4.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P28-29练习五:

  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

  2. 《同步练习册》 第三单元《加法》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

  3 +1=4 1 +3=4

  读作:3加1等于4 读作:1加3等于4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

  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解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 80+10 20+50

  70-20 60-30 90-6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 1+3+4 7+2+10

  10-5-2 6-2-3 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

  (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

  (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

  (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

  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的有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来谈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会自主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节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并用课件呈现小猴买桃的情境图,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集中起来,成功地将学生引入课堂,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让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讨论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续学习的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将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复习铺垫

  先引入口算题进行复习:第一关9+( )=10;第二关都是10加几的练习,帮助学生回忆10加几就是十几;第三关9+1+几的口算接着我会提问学生: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计算9加几的内容做出铺垫。

  【本环节通过复习10加几、9+1加几的算式让学生体会到10加几就是十几,算十加几很快。为下面教学9加几奠定了知识基础。】

  2、引导设计问题,探索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体会凑十的过程。

  首先我会出示图片并以小故事的`方式引入:有一天,小猴带了好多桃子来看大家,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师:盒子里有几个?(9个),盒子外面有几个?(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索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如何计算9加几,我并不是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们观看课件自己探索,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桃?”的问题,寻找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小组汇报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学生摆弄学具,在操作中体会、理解凑十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自己能够接受数学上的优化,也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而我在此对学生的各种方法不做优劣评价,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并问学生喜欢哪种方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选择。】

  3、据现实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设计问题。

  我先出示“试一试”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一、说教材

  “1—5各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本节课教学的: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如新课开始时,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情境导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 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

  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

  挂图、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小朋友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怎么来的呢?(买的)哪儿买的?(商场)小朋友们去过商场吗?能说说商场里都有什么?(学生说)是怎样摆放的?

  二、 新课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文具商店的各个柜台,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商场里的'商品放得都整齐,为了让买的人看得很清楚,售货员把同样的商品放在一起。

  3、小结揭示课题: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4、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东西,把相应的物品分类,然后小组讨论怎样分,并动手分一分,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5、让学生汇报分类的方法及理由。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三、 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38页“做一做”。先在组内交流怎样分,体验分类的方法,然后动手分一分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1题

  四、 教学不同的分类方法

  1、师出示用吹塑纸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分一分

  2、听取学生汇报分类的方法及理由

  3、引导学生分类整理课桌上的文具。师巡视,说一说良好的生活习惯。

  4、巩固练习:

  a、完成39页“做一做”师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可以怎样分?还可以怎样分?

  b、完成练习六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10的分与合。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2-9数的组成。

  提问:你能有顺序地说出2-9各个数的式子吗?指名学生回答,要求有序地回忆。

  二、新授

  1.激趣导入

  谈话:老师有一个魔袋,里面有一些圆片,请一位同学上来抓一些,然后数一数抓了几个,老师很快能猜出袋子里剩下的圆片的个数。你们相信吗?让一个学生上台抓球,老师猜过后再倒出来验证。

  谈话:其实袋子里有10个圆片,老师是根据10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这么快的猜出呢?板书:10的分与合。

  2.教学10的组成。

  (1)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个被涂上了红色。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珠子?有几个红色的?几个没有涂色的`?

  谈话:10个珠子分成了1个红色的和9个没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10的式子,10可以分成9和1,打开书填写第一个式子。

  (2)谈话:仔细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个红色,第二串应该涂几个红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应该涂几个红色?应该从哪边涂起?和学生共同完成涂色。(教师媒体演示)。按照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指名学生上黑板填写,集体评议,同桌相互检查。提问:根据这些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

  3.有序地表述和记忆10的分与合。

  提问:谁能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地说出来?

  先将10的组成完整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再指名回答,你用了什么方法来记忆10的式子?

  4.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几和几组成10,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2)完成第2题。

  提问:火车头上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有学生自己说明:火车车厢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火车头上面的数。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全班反馈。

  (3)完成第3题。

  提问: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如果男生拿着卡片“1”该怎么办?女生要拿卡片几,怎么回答?

  三、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8、9的数的式子的研究和回忆可以为学生研究10的式子打下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

  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

  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柜台物品;

  ②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

  ③显示摆放结果。

  2、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6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01-2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6-0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5-02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06

[合集]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6-18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05-0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07-16

【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