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98~99页练习第3~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时、分的概念,进一步巩固看钟表的方法和时刻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是几时几分,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正确、熟练地记录时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加强时间概念的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
(1)学生看题,让学生说一说三种交通工具每分钟大约行多少米。
(2)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2、请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数数,看一分钟内能从1数到多少。
3、你早上几时到学校的.?现在是几时几分,到学校大约已经几小时?
三、练习看钟表、写时刻
1、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1小时、1分钟各有多长,还要能看钟表上的时间,并且能写下来。看练习十八第4题。
(1)让学生拨5:00。提问:你是怎样拨的?教师演示。7:00怎样拨?
小结:钟表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12,就是几时。
(2)让学生拨6:30。提问:6时30分时针刚走过几?分针要指着几?教师演示。让学生继续拨4:05,10:45,2:15。集体订正。
小结:几时,时针就是刚走过几;分针要从12起走过几小格。
2认识钟表上的时间。
(1)请学生看老师拨钟,让学生说出拨的时间。(2:00、2:05、2:15、2:30、2:45、2:55)提问:为什么是2:55分,而不是3时55分?拨到3:00、3:05,让学生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2)拨出12:30、6:00,9:15、3:45,4:40、8:20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八第6题。
4、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
四、时间单位的应用
1、做第5、8题。提问:为什么第5题用除法?第8题用乘法?
2、我们一节课40分钟,现在离下课还有几分钟。从上课到现在,用了多少分钟?你是怎样算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进行乘加,乘减式题计算,形成相应的乘法计算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口诀,并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背诵1---5的乘法口诀。
1、同桌合作练习
2、全班交流
3、板演写口诀
二、练习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1、了解题意:
(1)教师指导:每朵花中间的数要分别与花瓣上每个数相乘。
(2)学生各自试练习。
(3)指名分别说出每朵花的每个乘式的.得数。
三、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四、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1、要求:看算式说得数,并说是用了哪句口诀。
2、指名开火车口答。
3、各自完成余下的练习
五、练习第五题
1、指导:读算式,说说分成哪两部分?每部分是什么意思,整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如33+3,33表示3个3 ,+3再加上一个3,3个3再加上1个3表示一共是4个3相加得12。
2、同桌讨论每个算式含义。
3、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
六、总结谈话
本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二三得六 ( )
() ()=6 45=20
() ()=6 54=20
作业设计:
34 53-5
45 24-8
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董洪伟 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xx.9.4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15 ---16页,6---11题目
教学目的:
1、综合练习,应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地看图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归纳出是几个几相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乘法口诀。
2、板演:
111 111 11 11 11 11
?个?个
乘法算式是( ) 乘法算式是( )
3、计算
42-2 35+5 44-8
二、综合练习6---11题
1、练习:6题
a、指名说图意 b、各自列算式 c、集体交流 d、学生独立完成 e、指名说算式说出为什么
小结:解决实际问题,要先弄清楚求什么,如果是求一共有多少?就要弄清楚是几个几相加,再列乘法算式。
2、练习7、8、9题
第七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明列式理由。
第八、九题方法同上。
3、练习第十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教师问:一辆汽车几个轮子?2辆汽车几个轮子?想想5辆汽车有多少个轮子就是求()个4是多少,怎么列乘法算式?
(2)学生看图,思考后回答问题。
(3)各自列式、交流
4、练习11题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图中有哪些景物?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学生观察图意,指名说图意,指出问题。
(3)学生各自列式,并解答。
(4)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弄清求什么
2、弄清是求几个几
3、列出乘法算式。
作业设计:
写乘法算式:
3+3+3+3=( )( )
5+5+5=( )( )
6 个2 相加( )
1乘5 ( )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出示复习题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画图,列式解答.
2.订正答案
3.小组讨论: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例4.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
2.联系复习题的解法,尝试解答
3.订正思路
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三、反馈调节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2.订正答案.
3.质疑: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4.教师提问
(1)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2)例4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二)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教师提问: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
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四)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
列货车开出后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五、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主要联系和区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
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棋子若干、转盘、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出示两盒棋子,1号盒有6个蓝棋子,2号盒有1个蓝棋子,5个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生:1号盒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师: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1号盒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生: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2、导入
师:现在老师如果从2号盒内摸一个棋子,同学们猜一下会是什么颜色?(生大部分猜红棋子)
师:为什么猜红棋子的多,猜蓝棋子的少呢?真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二)(板书课题:可能性二)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习了旧知,而且还生成了新的数学问题,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第一幅图)
师:下面请各小组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让我们通过摸棋子游戏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吧。(盒里装着5红1蓝6个棋子)
(生跃跃欲试)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看一下活动要求
(1)出示活动要求:
A:组长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记录的,组员按顺序轮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将棋子摇匀,摸棋子时不能偷看。
C: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好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D:在摸棋子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组摸到棋子的情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设计意图:将活动要求展示出来加以强调,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小组活动
A:学生摸棋子并记录结果。(师巡视,随机指导)
B:组内交流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讨论中让学生明确:每次摸棋子的时候,每个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3)集体汇报交流
A:小组汇报
师:你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情况展示给大家吗?(生:愿意)
师:你是第一个上来的,真勇敢!
生1:我们摸到的棋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因为盒内既有红棋子也有蓝棋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发现我们组有时摸出红棋子有时摸出蓝棋子,但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因为盒内的红棋子比蓝棋子多。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3:我发现我们组摸出的棋子既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红棋子多所以摸到红棋子的.机会大。
生……
师:说得真不错!其他小组也是这种结果吗?(生:是)
B: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通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思考)
生1:虽然各小组摸到红棋子与白棋子的次数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得好!
生2: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比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的很详细!还有要说的吗?
生3:各小组摸棋子的情况都说明,红棋子多所以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
师:嗯,简单明了。
生……
师强调:同学们说的“摸出红棋子次数多摸出蓝棋子次数少”,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可能性大小”(板书:可能性大小)
师小结:每一个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红棋子和蓝棋子的数量不一样,所以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与摸出蓝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样。多次试验证明红棋子的数量多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蓝棋子的数量少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2、根据结论推测
师:如果现在让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吗?
生:不一定。
师:下面请同学们实际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红棋子的,也有摸到蓝棋子的)
师:虽然我们知道了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会摸出红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摸一次,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体会概率虽然能帮我们了解不确定现象的规律,但并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结论。)
3、应用
师: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
A:(课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题)
师:你知道每种颜色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吗?生答
师:那么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独立解决右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确数量多少与可能性大小的联系,也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作铺垫。)
(二)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例4,刚才我们解决了两种颜色的问题,现在是三种颜色的了,你敢挑战吗?(生:敢)
师:很好!如果让你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汇报:如果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蓝色的,也可能是绿色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单元教学内容
包括:口算减法、笔算减法、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单元前继点和后续点
前继点:百以内的减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
后续点:进一步学习数减法和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和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四、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口算减法
先编排好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通过旁注说明口算方法,并推广到整百整千减整百整千数。
2、笔算减法,万以内的减法,基本包括了整数减法中的各种情况,如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减法,另外,介绍了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
3、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本单元的内容是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借助实物图示和线段图,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分步列式解答。
五、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
3、使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差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和验算减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六、单元教学进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认识位置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计算机出示图)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计算器
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
(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2)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汇报交流。
①计算38+27。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2: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2)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4)汇报交流。
3.回顾交流: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归纳: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有: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