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本课的教学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物体入手,有层次的安排观察活动。第一道例题首先提供了两张同一间教室的,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后面拍摄的,从中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第二道例题让学生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带尾巴的玩具猴,并提供4张图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图片特点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3题,分别让学生比一比,连一连,说一说,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从而激起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及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一、联系生活,激起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拍的是
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学生齐答“老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
2.引导揭题:生活中,观察一个物体的位置不同,得出的图片往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一步到位”的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图像也可能不同”的道理。】
二、探索交流,激起相关的生活经验
1.教学例一
谈话:你们知道这是在哪拍的吗?(继续播放2张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启发:拍的是同一间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2.小组合作,探索例二
指导观察,出示例题图介绍“小猴”
谈话:你能分别说一说“小红、小玉、小芳、小云”各拍到了“小猴” 的
哪一面吗?(小组讨论)
引导:在小组内把准备好的玩具摆在桌子中间,4位同学下位相互观察。
谈话交流:有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探究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边示范边讲解。(任选一组)
3.教师引领,全班总结
老师引导并纠正示范:先观察小猴的前面,从前面平视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接着观察小猴的后面,从后面平视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后面;再观察小猴的左边,(转到小猴的左边),看到的是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最后观察小猴的.右边,(转到小猴的右边),看到的是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强调观察时一定不要高于小猴的高度)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清了老师是如何观察的了吗?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4.启发比较:找出小猴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两张图片,区别并判断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5.小结:把自己当做小猴,看到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6.引导:请再小组内相互的走动观察。说一说你又看到了什么?(换位观察)
【设计说明:教学例二时,直接让学生通过实践、小组活动,亲生经历“位置不同,观察不同”的道理,并通过小组活动积累经验和发现疑惑,进而从老师的示范和纠正中解决疑惑、得到真知,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观察方法。换位观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三、活动交流,巩固训练,内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哪一张照片是在学校外面帕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只要抓住了物体的特点就应该给予肯定。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可能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果让你观察一辆汽车,你打算从哪个位置观察?从汽车的正面、后面和侧面看到的汽车形状会有哪些区别?
提出要求:根据图中3个小朋友的观察位置,把每个小朋友与他们看到的汽车形状连一连。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请小组长拿出茶壶放在桌上,进行观察。先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再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引导:你能说出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幅图?(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设计说明:教材通过呈现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对本课知识进行内化和加深,通过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同一物体,不同观察位置,图形不同”的理解,又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辨别物体“前、后、左、右”的方法和“根据看到物体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位置”的方法。本练习的设计既有切实的数学意义,又充分联系生活,真正的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2、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表内除法竖式。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主题图、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同我们一块儿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有两年多了。今天,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哪儿呢?请同学们跟着去看看吧!(出示第49页主题图的挂图)原来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啊!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学生充分自由地说。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分小组解决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主题图,解决数学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具体。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情境场面。根据这个场面来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解答出来。
(2)小组活动。
(3)分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教学例1
(1)创设故事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5=3(组)
(4)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这种横式的表示方式,还可以用竖式表示。
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③让学生联系横式认识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④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15……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⑤想想:上面的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个意义吗?
⑥让学生快速记忆各部分名称。
3、巩固练习
(1)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336÷425÷5
(2)我会算
你会写、会算哪些竖式?在本子上愿意写几道就写几道,同桌相互检查。
(三)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篮球比赛”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篮球比赛”中有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吗?
2、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4组后,分不完了,还剩1人。这种现象就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3、你能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种现象吗?
(四)课堂小结,深化提高
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呢?
七、板书设计:
除法的意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15……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在街上(一年级第二学期P.15)
设计意图:
二期课改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左与右,通过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设计时,力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数学知识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由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正确建构“左与右”的概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与右及身边周围的左与右的基础上,来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这里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亚。在完成题2、3后,穿插一个游戏“面对面”,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完成题4作铺垫。在课的最后,我还是以一个“跟我做”的游戏来结束本课,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将本课推向又一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空间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间中的.左与右
1. 联系实际: 我们已经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与右,下面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站在每个人自己的位置上, 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右边有什么?
(教师示范)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边有窗,我的右边有门。
2. 出示第1题图片,说说图意: 观察图片说说,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大街上 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 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是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安全最重要。
板书: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3. 出示第2、3题: 小丁丁也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在图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题2后核对。 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小巧在哪里?生指出图上的位置 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做一做这道题吗? 生独立完成题3后校对。
4. 认识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 谁能说说老师和我们小朋友站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
(面对面)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 个 “面对面”的游戏: 这是我的左手,用动作来告诉我,你的左手在哪里? 这是我的右耳,用动作来告诉我,你的右耳在哪里? 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两个面对面的物体,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继续进行“面对面”的游戏: 谁能来指一指老师的左眼? 同桌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听口令,指出对方的左与右。
5. 出示第4题: 我们再回到图上看看,小亚站在哪里?(小巧的对面) 和我们小朋友呢?(也是面对面的)
你能说说:小亚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生完成第4题后和核对。
二、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街上”,认识了左与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 个情况。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 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书: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而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柞,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强调不用四舍五入法及其理由,说明用进一法,并让学生说明结果的近似值,板书订正。
5.组织练习。
(1)下面的数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各是多少?(口答)
162.3 29.4 3.8 42.6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前两步各求什么,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算式)提问:第三步要怎样算,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子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圆柱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题里的实际情况,弄清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什么时候只要求侧面积,然后计算结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数时,一般要用进一法。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准备:统计图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师:小朋友们个个多才多艺,老师真为你们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而高兴。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将举行一次大型的.文体活动,我们班也准备组织一项活动比赛,大家高兴吗?应该组织哪一项活动比赛好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生自由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地给老师提出了建议,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是提问能手。但是我们只能举行一项活动,你们说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二、调查统计,解决问题
1、调查准备 明确要求
师:我们先以小组单位进行调查,请小组长把1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拿出来,大家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有5个直条,下面写着跳绳、踢球、其他,还有两个括号。
师:是啊!有跳绳、踢球,还有两个项目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说应该填什么活动项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7-1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