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30 02:56:37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707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怎样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想想做做2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想想做做4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问: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评讲。

  6、想想做做6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是怎样学道这些新知识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课题说明:

  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课时说明:1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本案例适合于二年级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教学案例: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

  1.(1)演示动画直线、射线、线段

  (2)启发提问:手电筒、太阳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线呢?

  (3)小组讨论:直线、线段、射线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联系: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端点数不同,线段的测量长度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2.初步认识角

  (1)演示课件角的认识.(从一点引出4条射线)

  提问:①你能从中找出多少个角?(最多6个)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个角?该怎么办?

  (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

  (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教师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①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②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③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3.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启发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全班进行比赛,看谁的角最标准.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观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请同学们排出顺序.

  (4)当学生在叙述顺序语言表达困难时,适时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强调和的不同)

  4.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通过故事,引出问题.

  (2)同学讨论、尝试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3)继续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

  (4)由学生小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两个角相等.)

  5.体验画角.

  (1)由学生尝试用尺子画角,教师巡视.

  (2)小结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两条射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26页第1题.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2.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质疑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射线、线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称、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画法)

  课后总结.教师出示顺口溜: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后画边.

  五、布置作业

  从一条射线的端点开始,截取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师板书

  37×8265×3159×64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

  3、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68×5318×2448×7924×28

  2、一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38元,今天上午卖出20套,下午卖出15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菜园收了36筐白菜,连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这些筐有多重吗?

  3、动脑筋,找规律填数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情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

  2.使学生知道3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3.结合插图使学生知道尊敬工人。

  教具、学具准备:3的主题画挂图、绒板、计数器、小棒、点子图、方木块、1和2的数字卡片,2和3的组成。学生准备3根小棒,1、2、3的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提问:

  "这是几?"

  "2和1比,准大?2大于几?"

  2.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

  提问:"1和1组成几?"让学生举点子图。

  二、新课

  1.数数量是3的物体。

  (l)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工人生产电视机的一面。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提问:

  "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在生产电视机?"

  "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

  (2)学生操作。

  提问;"拿出3根小棒,举起来给我看一看。"学生拿出以后,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把小棒放在桌子上。

  教师出示绒板,上面贴好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三角形。提问:

  "谁能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摆。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摆。

  "数一数,你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教师:刚才我们认真观察了主题图画,数出画上有3位工人阿姨,有3台电视机;又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这些人和东西的数量都可以用3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板书"3"。

  2.认数字3。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3字,提问:

  "谁认识这是几?"

  "我们一起来看看3的字形像什么?"老师指出3的字形像耳朵。

  领读两遍3字。

  3.教学3以内数的数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边说边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提问:

  "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一共拨了几个珠子?"

  "2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3个珠子去掉 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②学生操作。先摆2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一共摆了几根小棒?请一名学生回答:"2根小棒添上几根小棒是3根小棒?"

  ③出示绒板。教师在绒板上贴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提问:

  "这是几个点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1个点子的图的下面写1。

  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

  教师:现在这3个数排好队了,请一个小朋友按顺序把这3个数读一读。再提问:

  "按照数的数序, 2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2添上几是3?"

  "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去掉几个是2?"

  4.比较2和3的大小。

  ①出示方木块。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有几块?"板书:"3 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那么我们可以在3和2中间写一个大于号,开口朝着3,边说边写出"3>2"。提问:

  "这个式子表示3大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个式子就读作3大于2。带领学生读两遍。

  ②出示方木块。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呢?"板书:"2 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那么我们在2和3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数2,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一个"<"。指"2<3",这个式子表示2比3小,读作"2小于3"。领读两遍。

  5.3的组成。

  让学生摆出3根小棒。提问:

  "你能把这3根小棒分成两堆吗?"学生动手分,教师注意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同时说明每个人分的不一样没有关系。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当学生回答左边摆2根右边摆1根时,教师板书"2 1";当学生回答左边摆1根右边摆2根时,教师板书"1 2"。

  教师:刚才大家分小棒分得很好。从分小棒可以看出,3可以分成2和1,3还可以分成1和2,也就是2和1组成3,1和2也可以组成3,同时把前面板书写成和。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

  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

  6.写数字3。

  教师边说边在四字格中示范"3"的写法。3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要一笔写成,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上半圆稍小些,下半圆稍大些,口向左开。

  带领学生照着黑板上的"3"字书空两遍。

  让学生在桌于上用手指空写3,把笔顺练熟。

  让学生在教科书的写数字练习格里练习写3。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猫图,然后问学生:图里画了几只小猫?学生回答以后,再让学生在图下面的括号里写1。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每个括号里应该填几,再集体订正。第2题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第及题的做法。

  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3题。

  先按虚线描1、2、3,再独立写。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学 科 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师用出示题目,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随机抽取几题指名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根据13×2=26,快速说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上台板演,说说计算方法,展示正确的书写格式及得数。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5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提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计算,集体交流算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你能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吗?想想它们能算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评讲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指明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提问:要求“买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么求?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复习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复习,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第一单元即将结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1题。

  让学生先口算,再说说口算方法。

  师小结:

  (1)两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时先算0前面的数的乘积。然后数一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并注意进位。

  2.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计算引导学生归纳出:

  (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个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个位;再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十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十位。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引导:计算时,你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3题。

  指名估算,并引导学生回忆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一般是先找出两个乘数的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完成一题,再互相检验,看看和估算的结果是否接近。

  4.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8题。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

  5.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10题。

  (1)出示第一组题,先让学生计算,再组织对比,交流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2)出示第二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对比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3)出示第三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上下两题的联系。

  6.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11题。

  (1)出示第一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3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111、222、333……

  (2)出示第二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4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说说表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单价×数量=总价

  2.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5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懂题意。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种,第一种是48元,48×19大约是1000元,超过800元,可能是第二种38元的篮球,38×19大约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种是28元,28×19大约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种篮球。

  追问:买篮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7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说说要求“电视机多少台”需要先求什么。

  4.完成教材第17页“复习”第12、13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先确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再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讲。

  5.完成教材第17页“复习”第15题。

  让学生先根据学过的方位知识,弄清图中几处地点的相应位置关系。然后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在平面图上指一指或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

  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4)出示题目:64×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

  (5)试一试:59×11 67×11

  2.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

  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

  (3)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

  让学生试着出题。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2.试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