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负数灵活地表示一些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地在数轴上找到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2.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负数的意义。具有数形结合的意识,深刻体会数轴形成的过程。
3.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和对0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负数
(1)情境激疑
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想想看,是什么?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相反”这个话题开始聊起:在咱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相反现象,比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车站上人们上车下车……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继续往下聊,走进数学你又有什么发现?
1. 今年开学,四年级转入15名同学,五年级转出15名同学。
2.在剪刀、锤子、布活动中,男同学赢了3次,女同学输了1次。
3.李叔叔做生意,三月份亏了3000元,四月份赚了8000元。
怎样用数学的形式来表示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呢?出示。
要求:简洁,是让别人也能一目了然。
汇报,可能有以下情况。
①直接表示 ( 简洁但不明了)
②用文字表示 (明了又不够简洁)
③用符号表示(简明、清楚,一目了然)
小结:现在人们就是用这种形式来区分意义相反的量的。
(2)认识正、负数。
你知道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
举个例子来说?+3你会读吗?
像(—2)这样的数呢?
怎么读呢
师介绍:加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减号叫
做负号。正数和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练习:读出下面的数
-100、+6.8、-1.8、36
为了简便,+36可以写为36。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正号都可以省略。师板书。
得出: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用……来表示。
二、丰富新知,介绍负数历史。
同学们,我们今天从“相反”这个词聊起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对于负数的认识,在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人,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你想知道吗?(课件演示或学习第4页你知道吗?)
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接下来再让我们回到生活中,找一找在咱们身边又有哪些负数?(板书课题:负数)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在温度计上认识负数
我的一位朋友喜爱出门旅游,这是他所定的几个备选城市,我帮他留意了一下气温情况,一起来看一下
(1)(多媒体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得出:0℃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换句话说也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以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0,并用集合圈将正数、负数、0进行分类)
那你知道0度是怎么来的吗?
介绍: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秋思,他把自然状态下的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
(2)温度计。
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吗?(课件示: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
介绍:摄氏度、华氏度,每格代表1℃。
2.电梯里的负数
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5、-2)
5和-2是以什么为分界点的呢?
3.海拔高度中的负数
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如果把这个高度表示为+8844.43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 )米,海平面的高度为( )米。
练习
如果大雁向南飞30米记作+30,那么向北飞50米记作( )。
如果体重增加4千克用+4表示,那么-1.5表示( )。
4.数轴上的负数
出示例3
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强调以谁为分界点,以什么方向为正。两种说法)
指出: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了0(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就形成了一条数轴,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数轴的形成过程。
现在你能在数轴上找到他们运动后的位置吗?
完成练习
(2)如果小华的位置是+11米说明她是向( )行( )米。(指出+11的位置,体会数轴是无限长的。)
(3)如果小刚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刚的位置为( )米。
(分层拓展)
5.运动场上的负数
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秒42,当时赛场的风速是每秒-0.4米,你知道风速每秒-0.4米的意思吗?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负数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等待着大家继续去了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1、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 重点难点
找因数的方法。
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新课
1、
①、用12
②、再与其他同学交流。
2、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312的因数。
4、 总结:
①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②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5、 练习: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二)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无纸化备课教学设计
1、 练一练。1、填空。
2、 第2题: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
的符号作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3、 第3题: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 第5题: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48=1×48=2×24=3×16=4×12=6×8,48有1010种装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37只有2个因数,只有两种装法。
(三) 总结
四、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时很难正确得出结果,即使得出了结果,书写不规范。比如:48=3×16=6×8=1×48=4×12=2×24。48的全部因数有:1、48、2、24、3、4、6、8、12、16。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的;找因数的时候不准确。在经后的练习中应及时纠正。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复习利息、成数等概念
1.做整理和复习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加以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提问:同学们准备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及时表扬那些准备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学生,适时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义是什么?
利息是怎样计算的?
让几名学生回答.然后将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用幻灯显示,请学生齐读一遍。板书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做整理和复习第4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分别对两个问题加以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3、4题。
把全体学生分或两组.一组做第3题,另一组做第4题,答案直接写在课堂练习
本上: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中间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二、复习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1.做整理和复习第3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要求利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在题中找出本金、利率、时间 各是多少。)
计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的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教师无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计算利息。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许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样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可以把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为贫困地区的儿童献一份爱心。
3.做练习三的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说明:购买建设债券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另一种方式,和储蓄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储蓄。
抽取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等全体学生做完以后,集体订正。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到期时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记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复习第5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一成五是多少?
这道题里单位1是谁?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哪种方法更简便?(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
分别请两名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分别用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进行解答,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5.做练习三的第5题。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 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 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商不变的性质。会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2、经历提出猜测,验证猜测,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知识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并应用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项很厉害的变化本领,叫 ?(变)但他不管怎么变,他还是?(不变)数学中也有许多变与不变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故事感悟
花果山上有许多小猴子,其中有一只叫桃桃,特别爱吃桃子,一次孙悟空分桃子,分给桃子6只,要他平均3天吃完。可桃桃觉得分到的桃子太少了,就对孙悟空说:“大王,你分给我的桃子太少了,能不能多给一些?”孙悟空想:桃桃真贪吃,我得治治他,孙悟空眼睛一转说:“好吧!那我就给你12只桃子,但要分6天吃完,你同意吗?”桃桃还觉得太少,又说“再多点,再多点。”孙悟空马上说:“那就给你36只桃子,但要分18天吃完,怎么样?”桃桃一听能拿到这么多的桃子,便高高兴兴地走了。这时孙悟空却哈哈大笑。
孙悟空在笑谁?
板书:6÷3=2(只)
12÷6=2(只)
36÷18=2(只)
3、你想知道孙悟空的话中间包含了怎样的知识吗?
4、观察算式。这里面有没有包含着变与不变的知识呢?(商不变,被除数除数同时在变 )
二、猜测、探究
1、观察讨论,商不变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
2、交流并板书:1、扩大相同的倍数2、缩小相同的倍数3、加上相同的数4、减去相同的数。
3、出示作业纸,同桌合作探究
4、交流汇报:猜测1、2是正确的,3、4是错误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商不变的原因。(板书)
(随便写一个算式验证)同时乘以或除以时,哪个数不能选择?(0除外)
5、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1)书上为什么加上了“在除法里”?
(2)书上给这条规律起了什么名字?(完善课题)
(3)你认为这条规律中哪几个字是最关键的?
6、尝试
1、判断 350÷50=(350÷10)÷(50÷10) ( )
75÷25=(75×4)÷(25×4) ( )
900÷18=(900÷9)÷18 ( )
480÷120=(480×3)÷(120×3) ( )
180÷15=(180÷3)÷(15÷5) ( )
56×8=(56÷4)×(8÷4) ( )
2、填一填
÷40=(×4)÷(40×□)
=(○□)÷(40÷5)
=(×7)÷(□○□)
=□÷80
=□÷□
三、应用
1、示24000÷6000,你有什么新想法?(竖式上怎么表示?)(板书)
100个0 100个0
2、与计算机比速度:36000…000÷6000…000=
3、赛一赛
4800÷600○48÷6 35000÷5000
700÷90000 4500÷50
4、挑战
0÷125
四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6—48页的“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单行程问题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情节、数量关系比以前学的内容复杂。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抓住题目中主要的数量关系,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要紧紧地抓住对“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通过可逆性改编、变化题目中情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及综合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突破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如“速度和”、“相向”、“相遇”、“同时”等。可以通过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情节,并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准备题的作用,运用旧知识迁移,学会新知识。过去学习过一个物体走完一段路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它的特点是由两个物体同走一段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二、设计理念: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
复习铺垫法 直观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启发讲解法练习巩固法 这样通过多种教法的交叉进行,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教具准备:计算机及辅助软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
1.口答:一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600千米,从甲地飞往乙地用了4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师: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能把其它几个关系式也说出来吗?
看来大家对过去的行程问题学得很不错,为自己鼓鼓掌,也对各位和我们一起学习讨论的老师表示欢迎!
这一道题用几个速度和走完全程?
小结:相遇应用题通常有两种解法,第一种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是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四、拓思创新
1.两个邮递员同时从相距3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经过几分钟两个邮递员相遇?
这道题与刚才研究过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分后相遇.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多少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分后相遇.乙每分行50米,甲每分行多少米?
这两道题是怎样求一方速度的呢?
根据 路程÷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一方速度=另一方速度
4.小红和小刚同时从两家出发,小红每分钟走38米,小刚每分钟走4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100米,小红和小刚家相距多少米?
这道题中的两人相遇了吗?
5.甲乙两人同时从M地相背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5分后他们相距多少米?”
这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你觉得还可以用今天学的方法做吗?
(这是运动的双方方向上发生了变化,可数量关系并没有改变,因此,解题方法完全相同。像这样运动双方某一方面发生变化的譬如时间有先后的变化等等以后我们在研究。)
五、小结:谈谈这节课你又获得了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两个人走路呀、骑车呀这类问题,它还能不能研究其他问题呢?还可能研究哪些问题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老师想在下一节课中得到你们的答案。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0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2-04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01-1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1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03
《对称》小学数学教案11-27
分数小学数学教案10-24
小学数学的数学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