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认识

时间:2023-05-02 01:10:52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分的认识

时、分的认识1

时、分的认识

点击浏览该文件

时、分的认识

时、分的`认识2

  1、注重梳理,引领回顾。

  本人认为整理与复习课的重点首先在于整理,知识的梳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本领域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我还是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去回顾整理学过的统计与可能性的有关知识,在梳理回顾中,引领学生对时、分、秒这部分知识两个方面的回忆(这是在新授时不少学生认识模糊的):一是认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二是认读与计算。

  2、层次分明,引领探索。

  在整理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练习。整理与复习课上,学生不应是进行专项训练的机器,而应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因此,在设计上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在综合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帮明明计算路程进一步理解时刻的认读方法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在拓展练习中进一步面对优等生设计了写数学日记的题目,在动手活动中初步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在层次分明的练习中,继续引领学生的探索,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不越位,学的到位。

  学生的关于时分秒的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探索得到的,教师的总结概括宽、泛而到位,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知识与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内在魅力。

时、分的认识3

  时、分的认识 论文 1986年,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届数学教育心理学会(PME—10)的分组会上,冯·格拉斯菲尔德(VonClasfield)等发表了题为“合成单位及构成它们的运算”的研究报告.然而引起人们普遍感兴趣的是支持这一研究的理论框架——认识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自此以后,建构主义成为继“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之后国际数学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一)建构主义的先导早在50—60年代,著名的日内瓦学派创始人、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曾明确地提出了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的观点(认识的建构主义观点).由于长期在心理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巨大影响,使得建构主义观点在很长时期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才获得人们普遍的重视.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以使其与环境相适应(顺化),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即认识上的“适应”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在.

  (二)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反之,我们的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透视”的影响.

  数学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极端建构主义”.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这里可以依据建构主义观点作如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事实.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学生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关于数学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即我们应让学生通过最能展现其建构知识过程的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

  (三)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他们认为知识就是某观念(belief);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教学是帮助他人发展或改变观念;而行为是人类的活动,其实质是观念的操作化.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为基础,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或实例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往往容易忽略学习需要主体的建构,而是把教学最大限度地转移到记忆、复现、再认上去.例如,注入式取消了结论所产生的建构过程,把学习变成反复再现由课本或教师规定的结论;题海战术取消了方法的建构过程,把学习变为重复某些规定的题型解法,等等.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端在于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学生被看成可以任意地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或可以任意地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同我国数学教育家积极倡导的“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来学习数学”内在本质是一致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教师能够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好的教学也并非是把数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教室里除了自己以外,学生并未学懂数学.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例如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时,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拼、凑,学生经过了亲自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勾股定理,熟悉了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分的认识4

  这一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也很好。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情境导向,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在《时、分的认识》导入新课时,我按动录音机,让同学们听,这“滴嗒、滴嗒……”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在学生回答出“时钟发出的声音”之后,我说:“对,这是时钟走时发出的声音,是时光老人的脚步声。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时钟的更多奥秘吧!”接着我在讲台上摆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的面时,不一会儿,生1说:“我看到钟面上有三根粗细不一的针,最粗的叫时针,几乎看不到它在走。而那根中中的叫分针,它走得很慢;那根最细的叫秒针,它走得很快。”生2说:“这三根针好比三个兄弟,大哥叫时针,二哥叫分针,三弟叫秒针。”生3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生4说:“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生5说:“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紧接着,我出示“我们赢了”这一情境图,让学生观看挂图感受20xx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场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习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2、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怎样看“几时几分”的钟面时刻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我们赢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10,就是10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1和2的中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8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8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10时8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

  在练习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时、分的认识5

  《时、分的认识》一课,课后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授课情况作了一番反思,这一课的教学,从准备、授课,整个过程有很多值得反思,

  一、关于教学准备

  准备阶段,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课的准备过程特别值得我深深思考:准备好一节课,要求教师不但认真研读教材,按教育规律和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而且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预见能力,在考虑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预想每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期效果。

  二、关于教学过程

  1、优化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础上进行教学平的,本节课主要任务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轴"为指导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时间单位概念建立时,让学生听音乐静静的体会1分钟有多长,学生陶醉在音乐与彩色交织的世界。(忽然音乐停了)学生正听着熟悉的音乐,音乐怎么停了呢?1分钟结束了。这样一来,抽象的一分钟在学生的心里就有了一个定量。并给他们1分钟时间,让他们在1分钟里干些事情,体验1分钟究竟有多长。这样,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优化教学手段

  这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例如教学“几时几分”,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钟面“10:30”,学生说出表示的时间(10时30分),还可以说“几时半”,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指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时针走过了10,就是10时,分针指着6,表示30分,所以是“10:30”。接着在分别出示钟面“10:55、10:5、8:55、9:05、9:55等”。最后让学生小结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当时间不是整时的.时候,它的方法:先看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这样的教学分散了难点,并通过点拨、观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难点。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3、优化课堂练习。

  由于本课教材知识点多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习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由浅入深,有趣味,形式多样,重点突出,例如在巩固练习中,我先设计了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设计给钟表找朋友的练习,最后设计球经过时间的练习。

  三、存在不足

  1、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也有着一些不足,由于本课知识点多的缘故,教师授课一个环节紧跟一个环节,非常紧凑,于是在忙中就出现了一些错误。例如在讲解时间数字式写法时,课堂上只注重了老师的演示与书写,而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一写,导致在后面练习过程中学生常出错,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数学课上要让学生学会说数学语言,例如,在读时间时我们的生活都会说成几点几分,而数学课上就要说成几时几分,尽管在课上我对此进行了强调,但由于没有再学习的最初阶段达成共识,因此课上学生怎么说得都有。另外,在对学生语言表达方面要求不高,造成很多学生不说完整话,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分的认识6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105——107页的例1、例2和例3。

  教学目标

  1、让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的知识,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

  2、初步建立1分、1时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3、进一步培养同学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并教育同学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时、1分并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掌握1时=60分。

  教学难点

  建立1时、1分的具体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同学: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信息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2008年的5月,我们的祖国经历了一些不平凡的时刻,这里老师向你们公布几条有代表性的信息。

  最激动的时刻:5月8日上午9时17分,2008北京奥运圣火在海拔8844.4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点燃!圣火耀珠峰的盛景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发明了奥运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最凄惨的时刻: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等地发生了8.0级的强地震,那一刻,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二十多万人受伤,五百多万人无家可归。

  最悲哀的'时刻:5月19日下午2时28分,全国人民向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3分钟。

  这些难忘的时刻,都是钟表帮我们记录下的。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钟表的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钟表有关的知识(齐读课题:时、分的认识)。

时、分的认识7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7页时、分的认识例1、例2和“填填连连”,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并能正确地书写出来。

  3.教育学生爱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问:这是什么?说明:这节课我们要认识钟面。问:你们平时见过哪些钟?

  二、教学新课

  1、认识整时

  分别出示第一、二、三、四幅图,让学生说出几时,小华在干什么。指名学生把四幅图完整地说一遍。

  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就要学习时、分、秒。(板书:时、分、秒的认识)现在我们先来学习时、分。(板书:时、分)

  2、认识时、分

  (1)认识钟面

  提问:这个钟面是什么形状的?大家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说明:钟面上用1~12把一圈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让学生数出12个大格。

  再用缺口的圆纸把钟面盖好,只露出一大格,教师指着这一大格告诉学生:这每一大格里又分成相等的5小格。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引导学生数出钟面一圈共有60个小格。

  (2)时和分的关系。

  钟面上的'针各有各的任务。最短的针是时针,它走起来最慢,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比较长的针是分针,走得较快一点,它走1小格的时间是1小分。(用教具钟演示)

  (3)提问:时针、分针是朝什么方向转动的?(结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时针、分针远动方向的箭头图,并告诉学生什么叫顺时针方向)

  现在我们来比较时针和分针转动的快慢,看看1时和1分有什么关系?教师用实物钟演示,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然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操作学具钟,并讨论1时和60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1小时和60分的时间相等。(板书:1时=60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时、分都是时间单位,那么1分时间究竟有多长呢?1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呢?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师掌握时间,请学生汇报数的结果,再填在书上。

  提问:一节课的时间多少分钟?(40)课间休息几分钟?(10)合起来是多少分钟?再加多少分钟,就是1小时了?为什么?

  3.教学例1。

  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1)出示第1个钟面图。提问:钟面上分针指着几?(12)时针指着几?(2)这是几时?(5时)怎样写呢?教师范写。

  (1)出示第2个和第3个钟面图。让学生先说再写。

  4.教学例2

  如果分针不是指着12,那么怎样看时间呢?就要看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这时就是几时几分。

  (1)演示教具钟:时针走过1,分针指着3。

  问:时针刚走过几?(刚走过1,就是1时多)分针从12起走到了几?(走到3)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15小格,是15分)那么这是的时刻就是1时15分。怎样写呢?教师书写。

  (1)继续演示,出示2时50分的钟面图。让学生说几时几分。

  (2)把钟面拨到10时45分,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是几时几分。

  学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填填连连。

  第1、第2题让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2题。

  五、

  教学随笔:

【时、分的认识】相关文章:

时、分的认识04-30

时和分的认识教学反思04-27

《时、分的认识》教案设计04-27

二年级认识时和分教案01-13

认识时间 认识整时教案04-25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教案04-25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04-18

《认识整时》一次教案04-25

《认识整时》二次教案04-25

元、角、分的认识的教案设计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