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5及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来和大家说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
9页例5彩图。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问答。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先辨别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楚。
三、巩固运用
1.第9页“做一做”。
2.小游戏:问路(第11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2页第5、6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 创设情景、构造例题:
1、播放一段鼓号队检阅的录象。(其中有队列变换的片段)
2、师: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举行了鼓号队的比赛,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抓紧训练,这是我们学校训练的场景。(出示图片)。
(1) 看了这个队形你有什么感觉?(很整齐);
(2) 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队列你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 怎样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 这是他们出场时的队形,如果要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你能否给他们提些建议?(进行队形的变换)。
3、出示:
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场时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学生补充问题:可以排几行?)
二、合作探究:
1、 探究“退场时”的队形变换。
(1)启发猜测:
①不管队列怎样变换,什么是不变的?(总人数)
②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原来每行12人,现在每行16人,那行数与原来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2)独立尝试,小组内交流方法。
(3)交流汇报: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 以排成几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规律。
我们发现,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行的人数从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数从4行到3行,是减少了。你猜对了吗?
2、 探究“比赛中”的队形变换。
(1)在比赛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变换成怎样的队形,你能否帮忙设计一下?
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 , ?
(2)学生自主编题,同桌讨论?
(3)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几人?
<<<12>>>
(4)猜测: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排的行数从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数与原来相比应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5)计算验证。
(6)汇报交流: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每行排几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了鼓号队比赛中的两个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总数。)为什么要先求出总数呢?(求出总数后我们可以用总人数÷每行的人数=行数。用总人数÷行数=每行的.人数。)
三、巩固应用:
其实象这样用先求出总数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1、 请你解决。
(1)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如果租每辆乘48人的大客车,刚好需要3辆。后来联系旅游公司,他们只能提供每辆乘36人的中客车,现在应该租几辆车? (学生解答、评讲。)
(2)学校给每辆车上的36人配了3箱“农夫山泉”饮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几瓶?
① 学生尝试解答。(学生发现缺少条件,需要补充“每箱矿泉水多少瓶”)
② 怎样才能知道“每箱矿泉水多少瓶”呢?(打开看一看;看外包装)
③ 解答评讲。
2、 请你参谋。
小明一家准备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车 每小时行80千米————15小时到达
坐火车 每小时行100千米————?小时到达
坐飞机 每小时行?千米 ————2小时到达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说说你的理由?
3、 请你当家。
双休日,小芳家来客人了,小芳帮妈妈去买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场信息。
XX市场水果价目表
品名 单价(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圆 8
芦柑 2
妈妈给我的钱刚好买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样买,正好把钱用完?
(1) 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只买一种:(略)
买两种:(略)
买三种:(略)
(4)小结:不管怎样买,都应该先求出一共带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总数,再求出其他的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口算除法,以及一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学校位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学具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于是,我大胆将教材中“小猴子分桃子”改成“小猴子分甘蔗”。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小棒代替甘蔗来操作,简便易行,更有助于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在黑板上列出24
______
2)48
48
____
0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反思在学生反馈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就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信心。)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由情境提出问题。
师:这两只小猴子对同学们想出的办法非常满意,正要按这个方法来分,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师在情境图上再贴一只猴子)他想干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他也想来分甘蔗。
(师板书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生读。
师:怎样列式呢?
生:48÷3。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发言。
(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组上前发表自己观点。
生:我叫杨斯,我和刘珊一起来完成这道题,我来说过程,刘珊来分小棒。我先写上了3)48(板书),先分4捆,每人分一捆(刘珊演示),在竖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写在十位上。(板书)1×3=3,把3写在4的下面,表示已经分掉的数。4-3=1,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板书),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也就是18根(刘珊拆整捆,合并成18根),18÷3=6,每人分6根,(刘珊演示),把6写在个位上,(板书)3×6=18,18-18=0。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觉得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杨斯讲得特别清楚,我听懂了。
生2:我想说,Good,Good,verygood!
……
师:的确,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很棒,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杨斯一样,勇敢地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在这部分设计中,我遵循“学生能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的思想,考虑到学生已有刚学到的竖式算理作基础,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十位不能直接整除的竖式除法。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先从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师:每次除的商写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你总结得真不错。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反思:教师没有直接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
案例点评
1.教师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猴分甘蔗”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最后又续编故事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扶放结合。恰当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例
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2,难点处理得科学到位,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能力基础,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深化。
4.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利用教师评、学生评等多元评价来激励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新知识点:
1、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过程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39;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到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数学结合起来。教学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业,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③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在验算除法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2主题图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__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37405040=20__(盒)
大约有20__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基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并能灵活根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教具:校园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位置和方向》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关于东、南、西、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学时,我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闲适的假期生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学生的假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2、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后,开展了用手势表示方位、快速转向辨认方位、游乐场里的小导游、学校方位我知道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
3、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让学生用所学方位知识介绍自己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并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操场上,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里各个方向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师:新学期,我们班上又迎来了一些新同学,他们还不太熟悉我们学校的位置,谁能给他们介绍一下?
(学生用二年级所学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知识不能很清楚地描述出学校的位置,从而产生疑问冲突,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出示课题:位置与方向)
师:今天我们用东、南、西、北这些新的方位知识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开课从学生熟悉、现实的生活中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强烈地探求欲望。)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一)学会辨认东、南、西、北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师:生活中,你观察过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吗?
(学生齐声回答从东方升起)
师:现在坐在教室里观察,你能在黑板上的哪个方向画出太阳?(指名一个学生画,同时老师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面)
师:从黑板上太阳的位置,你能知道我们教室里哪一面是东面吗?请大家面向东面。
(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原有的方位知识帮助认识东、南、西、北)
(在生活中学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2、分组讨论,合作探索
师:我们借助太阳知道了东面,还有几个方向怎样确定呢?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发现:东与西相对,南与北向对)
(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挖掘学生内在探索新知的能力。让学生不拘一格,从多角度,用多种方法来求证新知。)
3、游戏激趣,巩固运用
(1)用手势表示方位
老师说一个方向,学生迅速用手指出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培养快速应变能力)
(2)快速转向辨认方位
师:面向北(生: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面向南(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面向东(生: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面向西(生:前西,后东,左南,右北)
(以活动促发展,通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1、用东、南、西、北描述教室各个方向有什么物体?
2、模拟情景:说出物体所在的方位。
师: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公园里的游乐馆,它们分别是海洋动物馆、马戏表演馆、
海豚游泳馆、儿童影视馆。
(请四名学生分别站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游客和导游)
游客:请问我要去海洋动物馆该怎么走?
导游:向东走。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3、介绍自己的房间
师:谁能用我们学习的方位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是如何布置的?
(学生用东、南、西、北描述自己房间各个方向分别摆有什么物品)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简单画出某某同学的房间布置图。
(展示几幅画得比较准确的图)
(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学生先在操场上仔细观察,然后两人一组,互相介绍
1、学生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物体。
2、学生介绍校园的物体分别在什么方向。
3、学生之间开展一人提问,一人解答,并尝试根据所给方向寻找目的地的活动。
(从课堂学习认知回归实际生活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
我们在辨认方向时,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的原则来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将数学经验归纳整理成数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养成探寻规律、整理的知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
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
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
2页的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
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
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胡里山曾厝安小学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
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
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搭配(2)(教材第10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跳棋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和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7.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刚才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欢,老师代表小红谢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她一次吗?(生答)(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小红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园里看看吧!(课件出示)
请看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鸟园,数学乐园)
再仔细看看从猴山到百鸟园可以怎样走?从百鸟园到数学乐园呢?我要从猴山先到百鸟园再到数学乐园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1)先自己标一标。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4、6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3=6(种)
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反思
搭配这个知识学生比较熟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如何培养学生有顺序的搭配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力争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重难点突破:一是教学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学生连线法。在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和感悟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遗漏。体会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学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来判断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板演竖式计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商是几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主题图,并提出问题: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
师引导思考:求“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同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88÷6=□。
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估算:因为600÷6=100,所以888÷6的商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个三位数;或者先假设商是三位数,那么最小的三位数是100,100×6=600,而888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或者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师质疑并引导:到底我们估计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书写过程,师最后课件出示完整过程:
888÷6=148(千米)
2.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图片,让学生结合方格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先指名学生看图说一说,再根据学生汇报加以说明: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结果是100+40+8=148,所以888÷6=148。
3.估一估商的位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估一估练习题。让学生按照上面学习的方法来估一估下面三个除法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并在小组内交流估计的方法,再算一算验证一下。
4.小结:当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是三位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
(1)画一画,分一分,然后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在小组内交流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思,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估一估每个算式的商是几位数。
(2)学生计算各题的商,并对照估计的`商,初步判断结果的正确性。
(3)交流对照计算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3、4题。
第3题,第(1)小题是求把685本平均分成5份,求一份是多少,列式:685÷5=137(本);第(2)小题是看584厘米里有几个4厘米,列式:584÷4=146。
第4题,先求一共有多少颗幸运星,用375+309=684(颗),再把这684颗幸运星平均分成6份,装在这6个盒子里,列式:684÷6=114(颗),即为每个盒子装的颗数。这里要注意的是,“送给幼儿园的6个班”这个条件是多余条件,在这里与所解答的问题无关。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还学习了判断商的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三位数,商也是三位数。
【教后思考】
在求商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让学生在除的过程中理解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百位上,然后尝试列竖式进行笔算,并引导学生将前面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上来,优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借助等分活动,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
2、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3、借助分纸带的活动,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直观的认识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分数概念的理解,即使用分数前判断整体是否等分。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建议:第一教时
一、情景导入。
(一)分蛋糕。
师:今天是我们小胖的生日,你们说该准备什么礼物呢?
生:蛋糕。(播放媒体)
1、小丁丁先过来了,他和小胖开始分蛋糕。
2、一个蛋糕两人对半平分,每人可以分到多少蛋糕?(二分之一)
3、现在小亚、小巧也来了,把一个蛋糕分一分,你们会怎样分?
4、小巧这样分对吗?
5、学生交流讨论。
6、一个蛋糕应该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
7、 小结:
这里强调的整体在分的时候,都应该是等分。
(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是这个蛋糕的1/4,或者是1/4个蛋糕)
(二)对折圆纸片。
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
2、先对折,然后打开,每一部分是圆形纸片的多少?二分之一
3、再对折,然后打开,每一部分是圆形纸片的多少?四分之一
4、再对折,然后打开,每一部分是圆形纸片的多少?八分之一
注意在折、读、写的时候,要把纸片打开,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1/2、1/4、1/8所显示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5、 小结: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象1/2、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二、巩固练习。
师:说一说、写一写,在每一图形中,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答案写好。(播放媒体)P40第4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 小结。
注意一般写分数的时候总是先写分母,再写分子的。这四个小题都是关于面积性质的等分。反映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写好答案以后,老师可以再问所写的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强调得到分数的过程中应表现出“等分的活动”、“分成几份”和“这样的一份”三个要素。
三、拓展练习。
1、判断下列各图中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P40第5题。
2、学生看图后写答案。
3、交流讨论。
4、 小结。
这个部分应该让学生知道分数的前提是等分,只有当整体分成了相同大小的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才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a)第一小题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平分。
b)第二小题是错误的,也因为是没有平分。
c)第三小题是正确的。
d)第四小题是正确的。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教时(45页)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
请学生看图说一说,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二)分纸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蛋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纸条。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播放媒体)
1、把一条
1米长的纸带分成同样长的3段,每段长多少米?
2、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交流。
3、 1米长的纸带平分成3段,每一段的长度是1米的1/3。
4、 小结:
这里建议老师和学生一起演示分割的过程。并说出1米的1/3就是1/3米。
二、巩固练习。
1、请学生看书上第2题,涂色部分各是多少米?
2、学生仔细观察后写答案。
3、紫色部分是1/4米、红色部分1/5米、褐色部分1/6米、蓝色部分1/10米。
4、请学生比较他们的长度,哪一段最长?哪一条最短?
5、质疑学生:为何4比5小,1/4米反而比1/5米长?
6、学生讨论。
7、 小结:
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平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三、拓展练习。
1、看图说一说涂色部分是多少?
()
2、请填上适合的符号:
3、 小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说明这些单位分数的具体意义,以增加对单位分数的初步认识,同时初步掌握对于分子都为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涂色笔练习卡片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圆饼)如果把这个饼分给
2个同学,可以怎么分?
2、师∶(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105页(1)的两个图)哪种是平均分,哪种不是平均分?
3、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2份,谁来指指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二、探究思考,构建新知。
1、师∶现在拿出你的圆片来平均分成
3份,涂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答,出示课件105页的图。)
2、师:昨天的知识掌握不错,涂
2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呢?自己试着涂一涂,写一写!
3、(大部分学生涂完后)投影展示学生的结果,并找几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
(课件出示105页的图)
4、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4份,分别涂其中的1份、2份和3份,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来吗?看看谁最聪明。(学生自己涂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投影展示结果,出示课件105页(3)的三个图。)
5、(课件出示)“议一议”: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
在中,4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
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入手,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猜想,让学生从
中猜想出2份是,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鼓励生自己动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既培养其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放手让学生写分数,说名称和意义,深刻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意义,也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可能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种不是“平均分”。
生可能会指出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教师可用模型进行演示,认识1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涂2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呢?如果一些学生有困难,可以降低难度,问:“想想怎样表示呢?
(1)小组中交流。(2)全班交流。
7、师:像......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边说边板书)
在中,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边说边板书)
8、(课件出示)
106页“试一试”。
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涂色游戏。
在卡片上任意涂色,并用适当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独立涂色,展示交流。
2、
(1)说分数,提问题。(课件出示“练一练”)
(2)找生活中的分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你能从教室里找出用分数来表示的吗?
3、资料:“知识窗”——分数发展史。
四、总结质疑。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涂色游戏改变了给定一个分数按要求涂色的练习形式,可以涂几分之一,又可以涂几分之几,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知识窗”与谈收获、体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情感目标。
学生可能会写出如:、这样的数来,有可能是对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不明白。师先肯定学生写的,再重点说说你知道分子、分母表示什么意义吗?如果涂色够不够呢?鼓励生再写出类似本课所学的分数。如还有困难,可让其用圆片动手剪一剪,画一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的:
1、了解所有学生基本数学学习状况;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5、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到黑板上完成习题,表现优异者有小奖品;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内容;
3、以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出示商品标价牌,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请同学举例其它整数的例子,以及小数的例子(两双手,一个鼻子;身高:1.65米价格:12.3元田径比赛中的成绩:12.91秒)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4、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课本中的习题,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5、测量一位学生身高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适当的数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7、对同学的错误之处进行讲解,归纳易错点
教学难点(预期):
1、小数的读法,元角分的画法,长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问题及分析:
1、在划分单位时不熟悉,容易做错,尽量讲慢一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0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3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01-14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02-16
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15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03
【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0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03-0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门】03-0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