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4 09:57:2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说:昨天,我们初步认识了1至10各数,谁能将第三行的同学从前往后数一数?谁能将第二排的同学从左向右数一数?谁能数出第一扇窗户的玻璃有多少块?

  2.进行新课。

  (1)教学“同样多”。

  投影出示4个萝卜(图),教师提问:老师摆了几个萝卜?教师再出示4只小兔(图),提问:老师摆了几只小兔?然后,教师把每一个萝卜与每一只小兔用小棒连起来,告诉学生:这表示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教师一边指,一边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指着图说图意。指名让同学说;同桌之间互相说。

  教师继续问:有多余的萝卜吗?有多余的小兔吗?

  教师小结: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教师再次强调: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兔,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就是说萝卜和小兔同样多。

  请同学们像教师说的那样,自己说给自己听听。

  (2)全班动手操作。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的磁性黑板上摆,其他人在桌面上摆。

  要求:先摆2个圆(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再在圆的旁边(或下面)摆正方形(一个正方形要对着一个圆),正方形要和圆同样多。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请大家跟磁性黑板上摆的图比一比,看是否一样。

  接下来,全班同学独立操作。

  ①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要求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三角形(数量自己确定),在三角形的旁边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和圆同样多。

  上面两次操作,要让学生每人都当小老师,检查并帮助同桌摆的学具是否正确或规范。

  教师重点提问:第②次摆了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圆和三角形怎么样?

  (3)教学“多些、少些”。

  ①小鸡比小鸭多。

  教师出示投影:提问:不要数,说

  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全班分小组讨论,教师也深入到小组中去。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统一认识: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小鸭和小鸡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可是小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鸡多些,小鸭少些,也就是小鸡比小鸭多。

  ②苹果比桃少。

  教师出示投影:既不要数,也不要

  和别人讨论,独立思考,哪个多?哪个少?教师重点问:你是怎么知道苹果比桃少的?

  ③全班同学动手摆学具。

  a.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b.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1个。

  c.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

  d.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2个。

  e.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

  教学意图:通过直观与操作,初步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

  3.课堂练习。

  (1)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2)哪个多?在多的一行的横线上画√。

  (3)写字准备练习。

  教学意图: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练习。

  同样多、多些、少些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102页练习二十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2、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顾。

  1、根据下面的情景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结合情景说说怎样解方程,每一步算出什么。

  8×5+3x=70

  2、把下列解方程和检验过程补充完整。

  5x-3.7=8.5

  解:5x=8.5○()

  ()=12.2

  x=()○()

  x=2.44

  检验:把x=2.55代入原方程,

  左边=5×()-3.7=()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x=2.55是原方程的解。

  8x-4×14=0

  解:8x-()=0

  ()=56

  ()=56÷8

  x=()

  检验:把x=()代入原方程,

  左边=()×()-4×14=()

  右边=0

  左边○右边

  所以x=()是原方程的解。

  3、解下列方程:

  ⑴6x=42

  ⑵6x+35=77

  ⑶6x+5×7=77

  比较:这几道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题后有什么体会?

  (这几道题方程的解都是一样的,后几道方程都是由第一道方程演变过来的,每一道方程都比前一道要复杂,解题步骤也相应地增多。体会:再复杂的方程只要解题方法正确,都能化成一般简单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可以把5x看作减数的是方程()。

  A.5x-6=20B.30+5x=75C.30-5x=5D.5x÷3=20

  2、2x在下列方程中可以看作什么部分数?

  ①2x+2.5=32.5()②2x-30=60()③2x-3×5=45()

  ④2x×7=42()⑤30×2-2x=12()⑥2x÷12=35()

  3、不解方程,你能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说说你的方法。

  ①7x+15=120的解是x=15。()

  ②5x-3×6=22的解是x=9。()

  ③6x÷5=12的解是x=15。()

  ④12×5-3x=30的解是x=10。()

  4、解下列方程。(也可以选择第2题的方程其中3题)

  4x-7.2=10

  0.4(x-5)=16

  1.2x+0.16÷0.2=3.2

  5、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8与5的积减去一个数的4倍,差是20,这个数是多少?

  以上各题4人小组独立完成后,先交流订正,再集体订正。

  第4、5题,要求做错的题目,订正在练习纸的右栏。

  三、错题分析。

  1、出示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并说说理由。(需批改作业时收集)

  2、出示常见的错题。

  观察下列各题的解方程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指出错处。

  7x-3.5=17.5

  解:x-3.5=17.5÷7

  x-3.5=2.5

  x=2.5+3.5

  x=6

  7x-3.5=17.5

  解:x=17.5+3.5

  x=21

  7x-3.5=17.5

  解:x=17.5+3.5

  7x=21

  x=21÷7

  x=3

  2x+4×3=48

  解:2x=4×3

  2x=12

  2x=48-12

  2x=36

  x=36÷2

  x=18

  四、拓展练习。

  1、根据方程24×6-x=80创作情景(编题)或把下列情景补充完整。(视学生情况而定)

  情景:学校食堂买来6袋大米,每袋()千克,用去了一些,还剩()千克,()多少千克大米?

  2、解下列方程(可以只选择其中两道方程,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完)

  ①6x+5×7=70+7

  ②2×3x+5×7=70+7

  ③(3+2x)×2=30

  3、如果2x+4=16,那么4x+8=()

  4、⑴x等于什么数时,3x-9的值等于12?

  ⑵x等于什么数时,3x-9的值大于12?

  五、复习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计算题专项练习

  ÷7+7÷ 6-( ÷2+3) ×88+ ÷

  [1-( + )]× 99%+91×( -1/7) 16÷4+23× +

  + + + × + × 0.8×4×1.25×2.5

  × + × 4.18×3.8+4.18×5.2+4.18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 理解凑+法的含义。

  4、 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 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 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 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

  9+1+2 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平均分

  1、导入,操作

  (1)、请把你组内的东西分给每一个人,要一样.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

  (1)、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名称吗?

  (4)、学生取名。

  3、出示课题

  (1)、平均分。

  (2)、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

  二、动手操作

  1、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讨论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三、应用拓展

  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如何做?

  (3)、学生讨论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15页,例2及做一做 ,练习四8─10题。

  教学目的: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连乘应用题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 ╳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

  (2)乙数的 相当于甲数。(乙数)

  (3)大鸡只数的 等于小鸡的只数。(大鸡)

  (4)大鸡的只数相当于小鸡的 。(小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审题:

  全体默读,再指名读,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边讨论边画出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华储蓄的钱数)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根据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再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又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

  也可以多问题分析:要求小新储蓄多少元,就要知道谁的钱数?这个数量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所以要先求出谁的钱数?再求出谁的钱数?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8╳ =15(元)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新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5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5╳ =10(元)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8╳ ╳ =10(元)

  (4)检验写答: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今天学习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据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8、9、10题。

  板书设计:

  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18╳ =15(元)

  15╳ =10(元)

  18╳ ╳ =10(元)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法:启发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了那些家务?(学生发言)

  周末小明也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

  项目扫地擦桌子烧开水

  时间8分钟2分钟10分钟

  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下来了,你猜:小明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问题

  谁沏过茶?请举手。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

  间?(指名说)

  (2)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出示课件)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淘气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但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他想什么呢?(出示课件),怎样才能尽快

  地让客人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

  聪明的小明就想跟大伙比比,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课件。

  小明也给咱们发来了一个温馨提示的信息:设计时应该考虑: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时做?2、可用

  箭头“→”标出做事的先后顺序3、经你合理安排,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节省了多少时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

  位,合作探究,与小明比比吧。板书示范。

  ③互相交流,比比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

  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C: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同时)?学生说,师板书工序流程。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

  流程图。

  此时,小淘气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

  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学生说)能节省多长时间?多做了几件事?(揭示:同时做的事

  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

  像小明写的'这样图示,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2页的烙饼。小组汇报交流。

  四、当堂训练

  1、判断: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A、小东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打电话边骑车。

  C、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D、在马路上踢球。

  五、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课件):“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

  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六、作业

  板书设计:

  统筹安排时间

  先后有序同时完成科学合理

  最佳方案: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同↓洗茶杯

  时找茶叶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