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03 06:59:3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非凡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矩形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矩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假如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经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问题:

  1.矩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矩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学生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假如条件答应,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轻松些.

  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 由于矩形的性质定理证实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实.

  6.在矩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教师要注重题目的层次安排。

  矩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矩形的定义和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能说出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2.能运用以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实和计算。

  此外,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非凡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4.5-l的圆圈中填上“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字样来说明这种关系:即平行四边形是非凡的四边形,又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具有一些非凡的性质。

  小学里已学过长方形,即矩形。显然,矩形是平行四边形,而且矩形还具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小学里已学过)等非凡性质,那么,假如在图4.51中再画一个圈表示矩形,这个圈应画在哪里?

  (让学生初步感知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演示: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演示如图4.52,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非凡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矩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问激趣。

  根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较,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

  小麦的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1)什么是工程问题?

  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预设

  生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生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生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的数学教案01-08

小学数学教案01-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01

小学数学教案【热】11-13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11-07

【热】小学数学教案11-2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