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06 14:07:18 海洁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2篇)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3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应用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十二、课后练习

  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理解数轴的三要素。

  2、掌握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法,以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求法。

  4、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概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你会读温度计吗?完成课本43页最上面的读温度计的问题。

  (2)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二、讲授新课:认真阅读课本第43页至45页,完成下列问题

  (1)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O(叫做___),选取某一长度作为____,规定向右的方向为___,就得到了数轴。

  于是,+3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右边3个单位的点表示,—4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边4个单位的点表示,在数轴上位于原点右边点表示,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边1、5的点表示,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三、例题讲解、巩固提高

  例1、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表示什么数?

  A D CB

  –2 –1 0 1 2 3

  解:点A表示—2;点B表示2;点C表示0;

  点D表示—1

  练习: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个数:

  —5,0,5,—4,—、

  四、继续探究

  2与—2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5与—5,与–呢?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练习:1、5的相反数是__;__的相反数是—3、5。

  议一议

  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数轴上表示的数,___边的总比___边的大;正数___0,负数___0,正数___负数。

  练习:比较大小:—3_5;0 _—4;—3 _—2、5。

  3、合作交流

  (1)什么是数轴?怎样画数轴。

  (2)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什么是相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4)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

  B、一个数只能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C、在1和3之间只有2

  D、在数轴上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

  (2)语句:①—5是相反数?②—5与+3互为相反数③—5是5的相反数④—5和5互为相反数⑤0的相反数是0⑥—0=0。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 D、③④⑤⑥

  (3)大于—4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

  (4)用“﹤”或“﹥”号填空

  ①—5__—7②0 __—2③0、01___—0、1

  (5)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3、4,—3,0,a,2a—3。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巩固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掌握数轴的意义及构成特点,明确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直观对应关系。

  课前准备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投影展示)

  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5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学生结合上述问题分组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体现距离、方向)?

  2、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3、什么叫数轴?它有哪几个要素组成?

  4、数轴的用处是什么?

  5、你会画数轴吗并应用它吗?

  “问题”解决:课件投影课本p8图1、2-1,同时说明其产生的'过程及合理、简明的特点;

  结论:正数、0和负数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3、展示温度计图形,比较其与图1、2-1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温度计也可以看作将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的情形;

  不同点:温度计是竖直的,方向感不直观。

  4、描述数轴的意义(课本p9中间,由学生阅读,并尝试画一条数轴,强调)

  (1)数轴的构成三要素:原点、方向、单位长度;

  (2)数轴的用处是:把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例(课本p9图1、2-3),说明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5、归纳

  (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2)数轴的出现将图形(直线上的点)和数紧密联系起来,使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助图直观地表示,是“数形结合”的重要工具。

  二、例题分析

  例1.先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5,0,-2,2,-10/3

  例2、数轴上与原点距离4个长度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三、巩固训练

  课本p10练习

  自我检测

  (1)数轴的三要素是;

  (2)数轴上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侧,与原点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3)数轴上表示5与-2的两点之间距离是单位长度,有个点;

  (4)a、b为有理数,则a0,b0,ab

  课堂小结

  (1)数轴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作业

  1、课本14页习题1、2

  2、完成“自我检测”

  3、个性补充

  ⑴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

  ⑵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00。

  ⑶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⑷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6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1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四、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二、教法设计

  比较法、讨论法、观察法、投影演示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把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创设情景,观察猜想,举例论证

  六、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体会用直线上的点来示有理数的方法,导入课题

  1、展示不同读数的温度计,先让学生读出各个温度计的数后,提问:你能指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

  同学讨论、交流,最后教师边板书边讲述: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O(叫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得到数轴、(导入新课)

  2、数轴与温度计作类比,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

  (真像一个平放的.温度计)

  +3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右边3个单位的点表示,-4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边4个单位的点表示,原点右边个单位的点表示(),原点左边1.5个单位的点表示(-1.5)、

  (二)、投影出示例1、例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总结

  例1?指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是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让学生口答

  例2?把给定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是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例2让学生动手填在数轴上

  (三)、想一想,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在流

  1、投影片上打出问题,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小组代表发言,不同意见由其他小组代表阐述,给予同学肯定、鼓励

  2、师生共同总结数轴的概念,以及各类数在数轴的位置关系

  七、小结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什么呢?

  1、认识了数轴、

  2、用数标出数轴上的点,并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八、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2.2中l-4题

  自我评价

  本教案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能根据教材编写思路,自制教具创造性使用新教材中的问题情景,把教材中不动的问题情景转化为学生互动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互动中去感受数轴

  有关的一些知识,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并结合大量特例,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发现的、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8

  学习目标:

  1.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巩固在数轴上由数找点、由点读数的方法;

  4.会借用数轴直观的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

  是掌握数轴的概念和画法,明确其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归纳出一般规律。

  难点: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增强对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文

  (二)、导学练习

  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

  3.思考:

  ①零上25℃用正数_____表示。0℃用数____表示;零下10℃用负数_____表示。

  ②什么叫数轴?数轴要具备哪三个要素?

  ③原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④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3的点在什么位置?

  ⑤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1 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4.数轴的画法,有哪几个步骤?

  5. 我们还可以更简便的得出数轴的定义: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 、 和 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位置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认为规定的。直线也不一定是水平的。

  6.温度计里的大小: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发现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高。类似地,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 的数总比 的数大。

  进一步观察数轴,发现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 ,这说明什么?

  正数都 0;负数都 0;正数 一切负数。

  (三)自学疑难摘要:

  组长检查等级:

  二 、合作探究

  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2.把下面各小题的数分别表示在三条数轴上:

  (1)2,-1,0, ,+3.5

  (2)-5,0,+5,15,20;

  (3)-1500,-500,0,500,1000。

  想想看,第(3)小题数据比较大,那怎样表示呢?

  3.把下列各组数用号连接起来.

  (1) 10, 2,

  (2) 100,0,0.01;

  (3) ,4.75,3.75。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习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

  2.下面数轴上的点A、B、C、D、E分别表示什么数?

  3.将-3、1.5、 、-6、2.25、 、-5、1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4.画一条数轴,并在上面标出下列的点。

  100 200 300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9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并初步体会数形的结合的思 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

  2、 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由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教材处理】

  本节一课时完成,将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由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自然建立数轴概念,进而探究数轴的画法、作用、数与点的对应。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整节课以观察、动手、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善动脑、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问题解决 引入实例

  (设计说明: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出数轴,贴近生活,直观具体,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问题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7.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8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你能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吗?

  学生会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并在直线的左、右侧分别标上西、东,在直线上取一点O表示车站的位置,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于是点O的右边距离点分别3个和7.5个单位的点A和点B,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的左边距离点3个和4.8个单位的点C和点D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

  二、提出问题感受特征

  问题2: 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呢?(用数体现出方向、距离的不同)

  规定从左向右表示从东到西,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由此可见,正数,0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问题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可得出,例如:温度计、杆秤、门牌号码……。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计(显示不同的度数),让学生体验读取温度,并比较各温度计上所显示 的温度的高低,使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温度计的设计特点,让学生再次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

  (教学说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要描述马路上这三棵树、电线杆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但由于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因此他们可能想不到用正负来体现物体

  方向的相反,因此可以提出问题2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可以用正数、0、负数,来描述直线上点的位置,反过来,正数、0、负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借助于这一情景,让学生非常自然的初步感受到数与形的结合。问题三的设计让学生再次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为数轴的引出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适时命名 学生定义

  1.引入数轴概念

  (设计说明:由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建立数轴概念)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正数,0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2、揭示数轴内涵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数轴的三要素)

  四、提炼总结 规范定义

  问题4:表示数的直线(数轴)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将不同的数用它上面的点清楚的表示出来呢?你能试着画出满足条件的数轴吗?

  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画出自己想象的数轴,并把学生不同的画法展示出来,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哪种画法最规范,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数轴的特征。(边总结边画图)

  (1) 数轴是一条直线(习惯上将它画成水平,也可根据需要画成倾斜或竖直的)

  (2) 数轴三要素

  ① 原点(可取直线上任一点作为原点,但一取定就不再改变。它表示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② 正方向(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③ 单位长度(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再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此我们也可以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五、定义辨析 练习巩固

  (设计说明: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轴认识,

  形成初步技能。)

  1、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2、(1)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

  (2)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00;

  (3)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举例小于3的整数;

  (4)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

  (教学说明:练习1是基础性训练,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练习2有所加深,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到画数轴时要根据已知数适当地选择单位长度和原点的位置,这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生独立尝试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教师也可以适时地进行点拨。)

  六、反思总结 情意发展

  (设计说明: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问题1:什么是数轴?

  问题2:如何画数轴?

  问题3: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教学说明:以上设计再次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及知识的归纳,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七、布置作业

  1、 课本18页习题1.2第2题

  2、指出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所表示的数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的距离是2

  (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点A向右移2个单位到点B,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把点B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点C,则点C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教学说明:及时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由于课本提供练习较少,因此作适当的补充。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设计说明:

  数轴是数形转化、数形结合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个难点,对学生来说,将数和形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抽象的,因此,教学过程从贴近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地认识规律。

  教学过程突出了情景—抽象---概括的主线,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10

  一、学习目标:

  1、什么是数轴?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你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吗?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吗?

  二、学习重点:

  会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三、学习难点:

  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本,回答问题:

  1、像这样规定了、和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与温度计作类比,真像一个平放的________+3用数轴上位于原点___边___个单位的点表示,-4用数轴上位于原点___边___个单位的点表示,原点右边个单位的点表示____,原点左边1.5个单位的点表示_____

  (二)精讲点拨

  1、完成例1

  2、请画一条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

  +4,-1/2,1/2,-1.25,-4,0。

  3、完成第10页第1、2题

  (三)、寻找规律,探究新知

  1.观察以上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2.在数轴上,表示4与-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表示-1/2与1/2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

  3.什么是绝对值?绝对值怎么表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1、2、3两题

  2.在数轴上,表示数-3、2.6、+2、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3.与原点距离等于4的点有个?其表示的数是。

  4.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5和2,则线段AB的长度是。

  5.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A.-5,B.-4C.-3D.-2

  6.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五、谈谈你这堂课的`学习体会

  六、课后作业:

  1、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位于原点的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个

  单位长度。

  2、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与点A相距两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3、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5的点有___个,表示的数是___。

  4、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出发,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____,再向右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

  是____。

  5、数轴上的点A表示-3,将点A先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

  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度

  6、在数轴上P点表示2,现在将P点向右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后再向左移

  动5个单位长度,这时P点必须向___移动___个单位到达表

  示-3的点

  7.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等于()

  A、2B、-2C、±2D、4

  8.请画一条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

  +3,-4,-3.5,-1.25,2,0。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等能力,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难点:对相反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两位同学背靠背,一个向左走5步,另一个向右走5步,如果向右走为正,向左、向右分别记作什么?(生答:+5、-5),+5与-5这样成对出现的数就是为们今天要学习的相反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黑板)

  教师提出问题:上图中数轴上的点B和点D表示的数各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请几位同学说出他们讨论的结果,指出点B表示+2.6,点D表示-2.6,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到原点的距离都是2.6。

  2、(板书):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将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3、学生活动: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代表回答后,小结: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4、练习填空:

  3的相反数是;-6的相反数是;-(-3)=;-(-0.8)=;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伴交流,师生共同订正。

  归纳:化简多重符号时,一个正数前不管有多少个“+”号,都可全部省去不写;一个数前有偶数个“-”号,也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后只保留一个“-”号。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课本P10第1题。

  2、填空:

  (1)xx的相反数是;

  (2)xx的相反数是;

  (3)xx的相反数是2/3。

  3、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4、若α、β互为相反数,则α+β= 。

  5、-(-4)是的相反数,-(-2)的相反数是。

  6、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

  -(-9)=; +(-3.5)= ;

  -=;-{-[+(-7)]}= 。

  7、若-x=10,则x的相反数在原点的侧。

  8、若x的相反数是-3,则;若x的相反数是-5.7,则。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相反数的意义,并认识了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五、课后作业

  课本P13习题1.2A组第3、4题。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数轴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数轴03-26

数学教案-数轴05-02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11-23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优】01-21

数轴05-02

七年级数学《数轴》教案03-19

七年级数学《数轴》教案5篇03-19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02-01

初中人教版数学数轴教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