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3-03-09 18:29:4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

  除不尽

  6÷5=1.215÷3=15

  1.2÷0.3=4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除尽

  除不尽

  不能整除

  整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0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xx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b、6是倍数,3是约数.()

  c、30是5的倍数.()

  d、4是历的约数.()

  e、5是约数.()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4121624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探究活动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前置作业:

  1、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3、做一做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内容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和要求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1. 结合生活中有关包装的问题(电脑显示各种包装)

  提问:

  包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节约 美观 便于携带等)

  2 .引导学生围绕节约展开讨论 引入教材中的问题

  教师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探索方法

  1. 提问:两盒糖果有几种排列方式(三种)

  2.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方案 1 的表面积: 20 × 15 × 2+15 × 5 × 4+20 × 5 × 4=1300 (平方厘米)

  方案 2 的'表面积: 20 × 15 × 4+15 × 5 × 4+20 × 5 × 2=1700 (平方厘米)

  方案 3 的表面积: 20 × 15 × 4+15 × 5 × 2+20 × 5 × 4=1750 (平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方案 1 最节约纸

  三、 练习

  a) 引导学生讨论 比较得出结果

  b) 组织学生反思为什么方案 1 最节约纸

  四、 教学“实践活动”

  1 .让学生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节约地包装磁带)

  必须先知道什么?(它的表面积)

  2 .分组讨论 罗列方法 完成课本中的表

  五、 小结

  你学到了包装的什么知识?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则方程为

  70x+50x=840

  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

  840(70+50)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明白商场打折的意思,分别求出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 =?

  学生做第9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梨、苹果、香蕉各占水果总数的多少?

  学生做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12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表,求出20xx年比20xx年增加多少元?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5 10(米) 15-10=5(米)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3.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教学难点 :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五(1)班有50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

  (2)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0.25 1.4 (3)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1/8 3/4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黄豆情景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黄豆含有哪些成分?”(生答)

  2、师:要求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算式怎样列?你能列式求出黄豆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吗?

  250× 36﹪ 250× 18.4﹪ 250×25﹪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板书)

  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题中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其它的一个数乘百分数?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和小数?

  C.如何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百分数化成小数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通过举例验证,交流讨论,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师板书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生齐读。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集体校对:

  1.生任选250×18.4% ,250×25%两道中的一题来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集体订正并板书。

  2.完成数学书70页1.3.4题。

  四、知识拓展

  小丽家这个月的总收入是3000元,买食品支出的的钱数占总钱数的60﹪,买文化用品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买玩具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0﹪。小丽家这个月买食品,买文化用品,买玩具各支出多少元? 生解答后.

  师:你认为小丽家的这个月支出合理吗?如果是你,打算怎样支出?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究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1/4+1/5 2/15+1/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同学们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

  二、试一试

  1.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数,最后进行约分,淘气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数。比较后发现,找最小公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计算的正确率会高一点。其次,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独立完成,反馈。第一题结果要进行约分。

  3.森林医生。

  先观察,说一说三道题目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计算,改正。

  4.应用题。

  读题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5.解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这两个数量关系,找到X在题目中所表示的量,再进行解方程计算。

  6.拓展题,第8题。

  重点交流学生估计的方法,再计算验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埃及人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自己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第七单元统计

  奥 运 会

  (先排序)

  奇数个,取中间的一个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

  偶数个,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

  【教学反思】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理解三种统计量的意义,准确的运用统计量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使用教材时,我对教材使用了如下处理:把两个内容在一个课时上完,创设了一个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月收入水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众数和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让知识的产生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探究新知部分,我抛给了学生一个思考题:你觉得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合适吗?如何表述这个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呢?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怎么求中位数和众数。紧接着通过三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到特殊情况下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巩固运用,通过生活中的中位数和众数运用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最后我设计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记分法则的题,让学生了解到,三种统计量各有利弊,生活中要灵活选择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我能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能联系生活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效果比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自己也能感觉得到,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一个练习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没有去挖掘这个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花两分钟,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不选用平均数?为什么不选用众数或者中位数?而要选用这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求其他评委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呢?那么效果会更好。

  第三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整理本单元的内容。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90页第1题。

  (1)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并说出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2、教科书第91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解决第(2)个问题。

  3、教科书第91页第3题。

  (1)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关闭哪个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但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否用数据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而不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

  三、巩固练习

  4、教科书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

  四、作业设计 《新同步》

  板书设计 每题的.演算过程

  第四课时 练习七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练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

  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教学练习七。

  1、第一题。

  ⑴、投影仪出示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指名说出理由。

  ⑵、因为这里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用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⑶、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两个问题。

  2、第二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计算其它问题,全班交流。

  3、第三题。

  ⑴、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⑵、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关闭那个店?

  4、第四题。

  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读图,交流图中的各种信息,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练习七的练习课

  第三题 甲:(7+7.6+6.4+5.6+4.8+3.2)≈5.8(万元)

  乙:(2+2.6+3.6+3.8+4.6+5.6)=3.7(万元)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况,引入新知

  1.出示石块

  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什么是石块的体积?

  极书课题。

  2.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制定测量方案。

  问:能直接用公式吗?不能怎么办?

  3.小组派代表介绍测量方案。

  学生观察石块

  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测量方案

  学生的测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个正方体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块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了,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的水的体积与放入石块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是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案三:可以用细沙代替水,方法类似于方法一、方法二。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测量方案。

  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实验

  让学生按各自小组制定的方案小组合作进行测算。

  小组代表领取所需测量工具,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且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把不规则的石块体积转化成了测量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只一种。

  三、试一试

  1.在一个正方体容器里,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

  2.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算

  3.小结。

  师:通过实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运用在操索活动中得到的测量方法去测量其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学生听老师讲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3、这样做确实能比较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体积)

  仔细观察,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芒果转化成了规则的圆柱体)

  5、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实验: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选择长方体容器,因为石头太大了)

  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讨论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强调: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为什么?(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学生动笔计算)

  5、刚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了规则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教师调换实验用品进行第二个实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会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xx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机会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净含量:260mL)

  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将记录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3、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三、质疑

  看书页,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

  【练习目的: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二)解决问题

  第一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0.5dm,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目的:通过对比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第二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将一块铁块放入容器中,装满水,再将铁块取出,这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有多大?★★

  2、一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当放入一个长方体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长方体长8分米,宽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8厘米,浸入一个不规则的钢块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处,这个钢块的体积是多少? ★★★★★

  【练习目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2、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来计算出体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练习:那么,你能想办法测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吗?(学生汇报)

  一粒黄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升高情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客气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

  2.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比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教师板书)

  二、 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绍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如各种酒类的浓度表示,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相比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

  2.练一练

  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上面题目中百分数所代表

  的具体意义。“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指的是发芽率。

  三、教“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每个情境百分数的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全班交流。

  四、练习

  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讲评。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

  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

  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预设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块放入长方体空器,往容器内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满为止,取出石块,再塞入橡皮泥(压平,测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积乘容器高度与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巩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设计说明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时,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2.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本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产生了多种算法,让学生通过尝试、感悟、体验、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彩色纸 剪贴画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把8+8+8+8+8改成乘法算式。(8×5)

  2.把0.5+0.5+0.5改成乘法算式。(0.5×3)

  3.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

  (2)12个1.5是多少?(1.5×12)

  4.提出问题。

  师:3个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引出分数乘法问题,不仅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问题:1个

  占整张纸条的,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获得最后的计算结果?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预设

  ①图示法计算。

  把一个长方形纸条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个

  ,是,3份就是3个,如下图:

  3个是。

  ②加法计算。

  求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列式:++==。

  ③乘法计算。

  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结果和其他算法的结果相同,说明几个相同分数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3=++===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完整表述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乘整数。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材内容:

  教材56—57页“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材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并且能正确计算分数分数混合运算。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找出数量关系

  小明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0

  一项工程,已经完成5/8

  2.计算。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请学生分析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数量关系,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2.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算法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4.强调: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一些相关联的零散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创造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问题。

  2.完成课本56页“试一试”

  3.指导完成57页“练一练”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分数混合运算(二)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航模小组

  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让学生用学过的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1-19

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01-12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10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1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9-28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4-04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19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01-20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