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 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 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 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 支
讲评时 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通过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
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
2.角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角。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它有几个角?请你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像图上这样摆好,然后找到左下方的这个角,用手指一指,并用眼睛仔细看看它的样子,有谁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角?
这是一个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直角)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直角。
通常我们会在直角上标上一个这样的符号 ,这就是直角符号。
请大家在找到的这个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2.出示纸工袋。
纸工袋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几个角?
请你找到这个角?将这个角与正方形纸上的这个直角重叠,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角一样大,说明纸工袋上的这个角是什么角?请你也标上直角符号。
3.请你拿出这样的三角尺。
看看三角尺上的角,你能找到直角吗?
谁能上台指一指。
这三个角都是直角。
4.猜猜看,这三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可以怎样来验证呢?学生动手试一试。
5.请你拿出另一把三角尺,你能找到直角吗?谁上来指一指。两把不同的三角尺都有直角,这两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
6.我这儿有一个大的三角尺,你们尺上的直角和它一样大吗?点名上台比一比。
7.刚才我们比较了那么多的直角,你有何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二)折一折
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
师: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直角吗?我们可以用它折出一个直角,请仔细看。你能这样折一折吗?
每人按要求折纸,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小组4人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样?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三)找一找,比一比。
1.判断是否是直角。
请各组组长将自己的数学书放在小组中间。
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你准备借助怎样的工具呢?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先说方法,再动手试试。)
比一比哪组想的方法多?汇报,展示。
2.刚上课时,我们在正方形纸上找到一个直角,那其他三个角是怎样的呢?
请组长将你的正方形纸放在中间,每个人比比靠你最近的角,然后把结果告诉组长。
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怎样的?
那长方形呢?纸工袋放中间,再进行比较,组员把结果告诉组长。
3.那你能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找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直角吗?学生活动,汇报。
(四)做直角。
1.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拼,看看哪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验证拼出的是否是直角。
2.再请各组拿出闹钟,在钟面上拨一拨,看看钟面上几时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3.同桌拨完,互相验证,汇报。
(五)画直角。
1.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画。
要求:在点子图上任选一点作为直角的顶点,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准这一点,然后沿着三角尺直角的两边画去,这就是一个直角。
2.请组长拿出点子图,大家动手画。展示各组图。
指出:直角的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
三、认识锐角、钝角。
1.这里有三个钟面,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组成了一个角,你能看出哪个是直角吗?哪一个比直角大,那一个比直角小?
指出:第2个角比直角小,叫锐角。第3个比直角大,叫钝角。
2.出示活动角,转一个直角,这是什么角?请你用活动角也转一个直角。
用活动角转一个锐角,锐角比直角怎样?
回到直角,转一个钝角,钝角比直角怎样?
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怎样的角是钝角?
3.想想做做4
先看看,看不出来,就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一比。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5
你能看出第一副图中哪个是直角吗?标上直角符号,你能照样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吗?
你能看出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吗?
2.想想做做6
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给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打勾。
3.想想做做7
在右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
各组1号找直角,2号找锐角,3号找钝角,4号当裁判。全班汇报。
五、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
书上14页练习9/①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书上的练习2。
师:刚才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经常出现,那些结果很少出现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和6出现的情况较少等)
同一种颜色出现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情况比较多。
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三、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练习册P9 写数,练习册P45、46
板书设计:
双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年级(上册)教学了最初步的分类整理信息的方法。本单元继续教学统计,重点放在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上,教材有以下特点。
1在随机事件中收集信息。
例题创设的情境是四名学生围坐在一张方桌的四周,桌上混杂放着正方形、长方形和圆三种图形,且个数都不相同。为了知道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由一名学生逐个地报各图形的名称,其他学生把图形记下来。
一年级(上册)统计已经发生的事件里的信息。如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统计客人中各种动物的数量。又如全班学生每人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统计苹果、梨、桃、香蕉、草莓等几种水果各有几人喜欢。在这些事件里,统计的对象信息已经呈现,只是数据尚未知道。只要采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即分一分、数一数)就能得到数据。
本单元教材里的事件或是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如抛圆片,落下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把圆片抛20次,哪面朝上既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也没有确定的次数。因此,必须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随时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才能获得需要的数据。例题没有让学生把桌上的图形直接分类计数,而是通过一名学生逐个地报图形的名称,目的是把其他学生带进随机事件的情境中。
2突出记录方法的教学。
随机事件里的信息往往是陆续出现、稍纵即逝的,随时记录、保存出现的信息才能保障数据正确。例题由一个人报图形名称,其他人作记录,教学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录,记录方法必定会多样。例题的第二幅情境图是学生独立记录的场景,呈现了三种最常见的记录方法: 有人边听边画,听到一个图形的名称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于是画出了一串图形;有人把三种图形分开记录,最上面一行画正方形、中间一行画三角形、下面一行画圆;还有人设计了一张简单表格,把三种图形分类记录,而且使用简单的符号记录。
教材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评价他人的方法,借鉴比较好的方法。上面的第一种记录,每种图形的个数还得分类数一数才能知道;第二种记录,三种图形的个数已能清楚地看出来了,但边听边画图形还不是最方便的方法;在第三种记录里不仅容易看出各种图形的个数,而且画符号比画图形方便,是较好的记录方法。教材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记录信息使用的符号,可以画,也可以画或丨等。只要学生喜欢并且容易画,都可以。在本单元,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信息。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里获得数据,开展统计活动。
想想做做的三道题在有趣的游戏或简单的调查中开展统计活动,要使用分类画符号记录信息的方法。第1题统计圆片落下时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两张表格。左边一张表格是信息记录表,用画的方法记录圆片各次落下哪一面朝上的情况。右边一张是统计表,填写圆片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第2题了解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第3题统计自己班同学的家庭人口数,都要先进行调查,收集需要的信息,再经过整理加工,获得数据才能填写统计表。调查中收集和记录信息是这两道题的练习重点,体验和初步学会用符号记录信息是练习的主要任务。要让学生独立进行调查、记录等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学习难点:
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件截图
一、课前准备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
2、师:羊村里的小羊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室和我们一起上课呢?看,村长慢羊羊想给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呀?
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
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
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
7、生:是一个钟
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通过运用拼图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拼图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拼图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自为学习 二、新授——认识钟面
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两个钟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个大格
生2:有两根针
生3:有数字1-12
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
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师:这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边指边说顺时针。(全班跟做手势)
师:你们知道是分针走得快,还是时针走得快吗?
生:分针
3、师:同学们,钟表上除了有分针和时针以外,当然还有更细更长的秒针,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学得到。
4、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数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顺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间
5、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的秘密,美羊羊说要现在要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看看。
生:好
师:看,美羊羊多高兴,它很满意我们的回答。 1、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细观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等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2、让学生做手势,感受分针与时针运动的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
3、在讲授完钟面的知识后出示小练习可以及时巩固新知。
三、认识整时
1、师:咦,听,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懒羊羊家的闹钟响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学校上学啦!我们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懒床。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7点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说,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师:(出示课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1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
3、师:(出示课件)经过一天的学习小羊们放学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4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
4、师:(课件重现7时、1时、4时),看一看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聪明的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师:暖羊羊现在要考考我们会不会看钟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看钟面,说时间
生1:6时 生2:9时 生3:8时 1、卡通人物“懒羊羊”上学引入,并以羊羊们在学校的生活贯穿教学,充满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长暖羊羊的个性是聪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结对识记认整时的方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生1:能
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数字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1时和4时的数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喜羊羊对战灰太狼”,灰太狼说如果喜羊羊回答错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们能不能帮帮喜羊羊,好吗?
练习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中下层有发挥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练习
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
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
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总结
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通过师拨生说、生拨生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丰富的习题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完成认知的建构。
2、通过卡通人物的话语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体现了教师善用教学资源,贯彻德育思想,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说明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
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
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练习十五中让学生估计自己穿衣、刷牙、吃早饭、书包等的时间,写己每天的作息时间,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刻,等等。教学时,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除了教材上选择的素材和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更丰富的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分的体验。
3.本单元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通过解答一组相关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复合应用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
(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多少倍?
(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
(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够装订完?
(6)小明几分钟可以从家走到学校?
教师总结:
应用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考虑需要哪两个直接条件,是我们分析和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2:
a.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b.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c.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学生板演)
2.小组讨论:这三道题都有什么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
联系: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问题都需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区别:
a、实际每小时走的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计算;
b、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
c、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
3.教师质疑: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分析b、c量道例题.
4.教师总结:从上面这组题我们可以看出,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条件,直到所需条件都是题目中的已知的为止.
5.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我们想知道此题目做的对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1)按照题意进行计算;
(2)把所求得的问题作已知条件,按照题意倒着算,看最后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三、巩固反馈.
1.解答并且比较下面两道应用题,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1)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每天生产50只.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手表多少只?
2.判断:下面列式哪一种是正确的?
(1)一个修路队要筑一条长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够装完?
A:(2640-240)240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顷棉田,用了4天,照这样计算,再耕13.6公顷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个筑路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路3.2千米,15天铺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路0.8千米,实际多少天能够铺完这段路?
A:3.2150.8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14吨.这样,原来用7天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多少吨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0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2-04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16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01-1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03
《对称》小学数学教案11-27
加法小学数学教案07-04
乘法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