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时间:2023-01-30 11:14:3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精选15篇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1

  设计理念

  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设计特色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或教师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评点现代教学媒体合理有效地使用,从深层次上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本设计通过像文对照,展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多向导读,丰富和拓展学生阅读的心境,这是对导读的一种新探索。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评点教师不问不讲,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自读,自己发现要点。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评点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学习,品味课文,这是阅读教学多元化的大胆尝试,它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台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评点教师走下讲台,听学生的.见解,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讲台成了学生自由发问、自由表现的舞台。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3、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评点学生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将传统的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变成了一种个人需求和个人欲望。

  六、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总评】设计者打破语文课堂一头沉的局面,转变观念,转变教的方式,把原来的口授、设问、解答变为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质疑解难、设计板书、上台板演、汇报成果,自始至终通过读来抒发自己的体验,逐步将学生带进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境界。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2

  《桂林山水》一文具有浓厚的描写色彩和抒情色彩,这类课文宜以读为主要方法进行教学。教此文,在各个不同环节采取不同形式的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效果较好。

  一、审题听读,初步把握整体

  揭示课题后,稍作讨论,让学生审题得知:本文要描写“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紧接着便可以情境化语言“带领”学生闭目静听课文录音,借此“游赏”桂林山水,听读“游赏”完毕,让学生稍作回味后,教者归纳:

  ①跟随导游——课文录音,我们观赏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态,由衷产生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②导游——课文先总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们的游赏兴致。接着分别让我们“看”了瑰丽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从而使我们具体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最后将山水相融,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

  这便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段落结构。

  二、看图自读,具体探索内容

  首先出示挂图(或揭示课本中的彩图)。

  然后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题)边看图边读文。

  ①仔细看图,观察发现桂林山水的特点。

  ②图文对照,找出文中与画面直接对应的语句。

  ③仔细读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字词以及具体描绘这些特点的语句。

  ④赏图品文,体味这些语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点上的精妙贴切。

  这样图文对照,看图帮助了读文,读文引导了看图,促进了观察力与理解力的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而一些富有表达力的重点字、记号、句等“双基”因素也在学生自品和教者点拨中得到落实。

  三、择要引读,深入理解重点

  此前,学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这里专将直接描写这些特点的语句提取,引读欣赏,强化重点:

  引:(身临其境般读第一节后)啊,果然名不虚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

  齐:静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齐: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绿啊——

  齐:绿得……

  引:(读完该节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险啊——

  齐:(略)

  至此,教者再以导游身份深情赞美地诵读末节。

  以上引读过程还可以由男生引读、女生齐读和女生引读、男生齐读的'方式重复进行。

  四、辨析分读,直观发现写法

  首先略作启发,让学生把第二、第三节都分为两层。

  接着指名两学生(或指两组、或分男女)对每节都各读一层,有意识地显示出漓江水与大海、西湖的对比关系以及桂林山与泰山、香山的对比关系。

  然后让学生从分组朗读中直观发现这一对比手法对桂林山水美景的衬托作用,体现了“甲”字。

  最后仍以对应分读方式,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揭示出来,体会它们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理解“画卷”的深刻含义。

  五、回味赏读,全面升华情感

  在以上内容、结构、语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绪的基础上,根据已形成的整体板书指点学生全面回顾课文,然后身临其境,以真切的情感进行欣赏性的朗读,寄赞美之情、爱恋之心于每词每句之中。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3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学时为两课时。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积

  ⑵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4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⑴ 介绍漓江: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 静:

  ① 请同学们来看插图: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

  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③ 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⑶ 清:

  ①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② 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

  ③ 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⑤ 齐背。

  ⑷ 绿:

  ① “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② 演示:

  “半边渡”。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⑸ 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⑹ 本节小结,演示:

  连续欣赏。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⑵ 奇:

  ① 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

  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 指导朗读。

  ⑶ 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⑷ 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

  (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

  “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5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 上一课,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这一课我们要到哪里去观赏呢?请听——我国的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写道:“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 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今天,我们就到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欣赏图片。

  二、整体感知,捕捉知觉

  感觉怎么样呀?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那就请大家读吧!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

  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

  ★思吧! 如果你和作者一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课文有关语句想一想、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思好了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漓江的水是静的、清的、绿的;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险的;桂林的洞比童话里的洞更奇绝。)

  小朋友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 清 绿)

  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

  “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一个句子?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还很绿。)

  还可以怎么说?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 (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静、清、绿”几个字一重叠,语气加重了,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指导朗读:

  “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

  现在就请看书,我念上半句,人们念下半句。

  (通过一系列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

  指点: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

  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遐想旅行:漓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我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怎么绿、怎么清;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什么情景。

  一起轻轻地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怎样?

  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音乐、图画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想象的所在,从而把学生带入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

  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

  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潺潺的泥?淙淙的呢?

  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

  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

  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 (引导看图) 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指点:“瑕”是玉上的斑点。)

  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么样呢?你们体会一下。 (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结合教给知识。)

  齐读。 (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讲分号——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停顿和句号差不多。

  指点烘托的手法——第二小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小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 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

  突出了哪一个字?( “甲” )

  指导读。重点在哪儿?(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

  提示层次:先用对比方法说漓江水的与众不同,再用排比句式说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现在就请你按照这样顺序背诵这一段。

  读写结合,延伸课外——语言训练。

  (1 )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份)如:

  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饰语)如:

  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

  (2 )出示:“教室里真静啊,”

  (3 )出示:“真啊,”

  观赏了桂林的水,我们再游桂林的山。

  用简笔画创设情境,通过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教师边说边画。

  (1 )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 (图 ① 略) ,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 (老人在望着远方;老人在思考;老人在沉思)

  (2 )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 (图 ② 略) ,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 (骆驼像伏在地上;骆驼好像在沙漠上蹲着;我会产生一种联想,骆驼是不是在等我们骑上去。)

  (3 )在桂林,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山 (图 ③ 略) ,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边想做什么? (大象好像在饮水;)

  (以上三个图形逐一画出,组成一幅画。)

  (4 )你们看这些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形象万千” )“万千”表示变化很多。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5 )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罗”)

  (6 )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上有三种解释取哪一种恰切?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切的词义。危: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

  (随手画图,图④略。)

  (7 )在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 (图⑤) ,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

  (8 )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词语的意思懂了,再读课文,要求能用上一课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然后要你们自己讲书。 A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B 、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写的。

  (9 )朗读比赛。

  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

  四、感悟实践

  这样的山拱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间又有这样变幻无穷的洞,这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就请你用课下时间来自学整理,下节课就请你当小导游,为我们介绍“桂林的山、桂林的洞”,喜欢创造的同学可别忘记给桂林山水设计旅游广告词。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6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一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八课。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骆、驼、峰、嶙、峋、翡、翠”七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羽”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羽”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能用“骆驼”、“翡翠”、“嶙峋” 在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9-10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4学生已经认识“马”、“山”、二个偏旁。

  5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电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PT课件、桂林山水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国秀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儿,作者是怎样用他神奇的笔把这个“美”描绘出来的`呢?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随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课文

  课件播放桂林风光,听2、3自然段录音。

  观赏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诉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学习课文2、3段

  四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桂林山水相关文章

  八、帮助和总结

  《桂林山水》这一方案,符合学生学情,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很高,凸显了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阅读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查找资料能力、利用网络能力、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为学生们上网学习偏少,对桂林山水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合作性较差,探究能力不强,今后需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交流

  (一)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二)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8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歌导入、触发情感

  1、课前听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的题目是《山歌好比春江水》,这是一首广西壮族非常有名的山歌,广西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不仅山歌有名,而且广西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那就是桂林(幻灯出示:桂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幻灯出示: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吗?

  3、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幻灯?)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

  1、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请先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桂林的山水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2、师做文字说明:

  看,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烟雨蒙蒙的漓江,又是另一番的景象。看!这是骆驼山,呵!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象鼻山的夜景多美丽,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哦。走进桂林的绿水绿山,让人觉得仿佛走近了仙境一般。

  三、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1、了解桂林的水:

  ⑴ 好,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全长有170多千米。

  ⑵ 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⑶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静、清、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⑷ 这些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来漓江的特点呢?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⑸ 指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静”的语句?

  (指名读)

  找到静的感觉了吗?

  指名生说后,那你能读得更“静”吗?

  (出示幻灯)

  你们瞧,这就是漓江的水。你们感觉它在流动吗?听得见水流的声音吗?多静啊!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水平如镜的漓江水吧。

  ⑹ 接下来,谁愿意来自告奋勇说,我愿意读哪个特点的句子?

  指名生读。

  (生读“清”的语句)

  刚才,我听你在读“清”这个字时,读得特别轻,这是为什么啊?

  生答,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呢?

  漓江的水到底有多清呢?请大家再看这幅图片,看,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倒影在水中

  (齐读)

  让我们来由衷地发出赞叹:

  漓江的水真清啊……

  ⑺ (生读“绿”的语句)

  怎么样?读出“绿”的感觉了吗?

  指名生说,那你来试试,行吗?

  这回,感觉满眼是绿了吗?

  (让读的学生说说理解)

  发言精彩的话,给予鼓掌,瞧,(幻灯出示)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漓江的水真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来朗读这几句精彩的描写吧,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独特的美。

  ⑻ 听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突然有这样一个灵感:

  这儿有一些跟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请你给图片配音。使图片更美有兴趣吗?

  (有)

  不过,给图片配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得把这段话记住,然后根据画面激情地讲解,有信心吗?

  (有)

  那就试试吧。

  谁愿意来当一回配音演员?

  指名配音,怎么样?像个配音演员吗?为什么要配上“大海”、“西湖”句子?谁愿意来试试?

  那么我们一起来过把瘾吧。让我们来深情地赞赞漓江的水吧。

  挺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出几个著名的配音演员呢!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⑵ 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⑶ 小结:

  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⑷ 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⑸ 交流:

  奇、秀、险(板书)

  ⑹ 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生读“险”的语句,并谈感受)

  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的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

  (生答:危峰兀立)

  (出示幻灯)

  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这里的“危”就是──

  (生答:险)

  多险?

  (生答: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能把这句好读好吗?

  ⑺ (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

  幻灯出示,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

  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

  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

  (示意学生说下去)

  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一首描写桂林山奇的诗。

  (幻灯: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

  许许多多的的形状,数不尽,这就是──

  (生答:形态万千)

  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就是──

  (生答:奇峰罗列)

  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⑻ (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

  ⑼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

  ── (生:甲天下!)

  3、总体了解山水:

  师: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看──(出示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图片)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

  (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

  师: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

  (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出示小黑板:“连绵不断的画卷”)

  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难怪作者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

  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我们来一起合作深情地读读。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各自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根据画面提示试背)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四、总体升华

  1、同学们,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她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啊,我们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何止于桂林山水啊!同学们,让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吧!

  2、山峰蜿蜒重叠,江流曲曲弯弯,听,顺着水流又飘来了好听的山歌:

  常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五、选择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1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2、板书:桂林山水。

  二、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欣赏《桂林山水》风光片。

  2、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⑵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找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把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交流:

  ①请学生说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师随机板书:

  静、清、绿

  ②句子练习:

  师: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静、清、绿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几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应该怎么说?漓江的水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又可以怎么说?

  ③通过换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出示文中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换句比较,加深体会。

  在原句下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句子中每一小分句都是先介绍漓江水的特点,然后再具体地写出这种特点,让我们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时不仅要说出事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采用这种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方法,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仿句训练,出示:

  桂花真香啊,香得()

  夏天真热啊,热得()

  ()真()啊,()得()

  ⑤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写漓江水的这个句子,看看作者在写漓江水的特点时还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指导朗读:

  ⑴自读。

  ⑵指名读。

  ⑶引读。

  4、仿说:

  仿照这种排比句式来赞美自己喜欢的景物。

  5、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好处:

  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不仅写了漓江的水,开头还写了大海和西湖,它们又有怎样的美?

  文中主要是来写漓江,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引导学生明确;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更能衬托出漓江独特的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学习运用这种对比的手法,有时巧妙的对比更能衬托所写景物的特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个对比的句子。

  6、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体现桂林山特点的词语并想想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师随机板书:奇、秀、险

  ⑵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随机学习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主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通过打比方,对比、排比来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朗读。

  ⑶当学生谈到打比方的句子时,特别是写桂林山的形态时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去想象一下桂林的山还有哪些形态?(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后再想象。

  7、补充并欣赏写桂林山的小诗。

  8、抒发情感:

  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你心中的桂林山水。

  9、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对这段话中的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怎能样理解的?

  小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这句话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又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五、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从古到今,桂林山水这方水土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开发桂林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国家旅游事业的一大课题,现在老师建议同学们为桂林山水写个广告词。

  六、作业(自主选择)

  1、请你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来写一篇《桂林山水》导游词。

  2、请你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来描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风景。

  3、搜集并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本组有三篇课文,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学生怎样做人。

  二、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使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在脑海中浮现。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本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本组教材的教学,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课时安排:

  1、桂林山水

  2课时

  2、林海

  2课时

  3、古诗三首

  2课时

  积累运用

  3课时

  1、桂林山水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想象的能力,使课文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在脑海中浮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投影彩图,提问:谁知道这幅图画的是哪里的景色?(桂林山水)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风景区,素有“山水佳天下”的美名。

  二、板书课题

  三、边听录音边思考: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佳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佳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2、你同意这种评价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在集体交流。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

  有图片的同学可以展示图片

  3、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找同学读读。

  四、指导朗读课文,读后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桂林山水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读后讨论交流。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强调漓江的美有它独特的地方。

  、漓江水有三个特点:静、清、绿。

  、写人们荡舟漓江上的感觉。

  B、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

  C、作者为什么在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前面都加上一个“真”字,它起了什么作用?

  (真是“的确”的意思。一个真字写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D、作者写的是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

  (通过比较,强调漓江水有它独特的美。)

  3、按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投影出示问题)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各是什么意思?

  (用泰山、香山与桂林山作比较,以突出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

  B、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C、作者为什么要在桂林山的“奇、秀、险”前面加上一个真字?

  D、作者写的是桂林山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

  4、指导朗读第四段,读后回答?

  A、“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山?“这样的水”指的是哪样的水?

  B、“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

  (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

  C、“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的画卷?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因为桂林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片诗情画意。所以说……)

  D、“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中的“碧”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碧:碧绿。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爱。)

  E、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先小组讨论,然后再交流。(前后呼应)

  五、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去观赏桂林山水,具体描写了

  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3、笔答P4第二题。

  七、板书计划:

  静……不流动

  漓江水 清……见沙石

  绿……是翡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奇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 色彩艳丽、倒映水中

  险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写景色。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课时:2课时

  教具:桂林山水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 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第2课 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词:

  请学生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分段研读: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奇、险、秀

  对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B。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是怎么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的?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房的胸怀。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6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你所见过的或者特别喜欢的风景。

  八、课堂小结:

  九、板书设计:

  桂

  林 漓江的水:静、清、绿

  山

  水 桂林的山:奇、秀、险

  甲

  天 山和水: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

  下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xx+214-1=2214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课件展示3)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课件展示4)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课件展示5)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9)

  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秀山

  诸峰如笋拔地起,石灰岩

  清水

  碧玉含翠竖云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 奇洞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14

  学习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教学挂图。

  ②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揭题

  朗读感悟

  ①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听课文录音朗读。

  ②伴随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③学生自由朗读。

  ④小组内轮流朗读,相互评读.帮助正音和顺句。

  ⑤师生引读。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⑥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理清文章思路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察觉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能不能给课文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②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列提纲。

  ②归纳。

  根据上述提纲练习背诵

  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从字词的理解、文章的表达等方面提出疑问。

  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②为什么在写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

  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对话,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

  师: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

  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

  学生相互交流。

  交流前,教师做一次示范;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积累和运用

  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②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自由读,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课外继续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较体会。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 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习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习背诵。

  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课件)快速浏览这段话,和第二段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构基本相同,简直像第二段的孪生姐妹。那这一段用不用集体学了?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 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中国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静、清、绿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08-26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15篇01-29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15篇)01-30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汇编15篇01-30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汇编15篇)01-30

桂林山水07-26

桂林山水11-18

桂林山水12-09

桂林山水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