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火》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3-04-27 06:00:18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吻火》的教案设计

  《吻火》的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吻火》的教案设计

  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确实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但是其中也掺杂着一些华而不实、花拳绣腿的伪创新。因此我特别欣赏黄厚江先生的“返璞而归真,出色而本色”的语文教学风格。我期望语文教学在一种娓娓道来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并且争取一课一得,让他们每节课都有收获。

  《吻火》位于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三单元,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理解散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吻火》是本单元中最短小的文章,却饱含着无穷的魅力,能更好地显示“小篇幅中的大意蕴”。很多教师都觉得没什么可讲的,讲课时一带而过或略去不讲。其实,无论在“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还是对志摩“吻火”人生态度的抒写方面都十分独到,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指导其人生成长都有重要作用。我在教授本课时,重点围绕“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迁移拓展,既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指导,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把握文中重要语句,了解文章主旨和情感。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以小见大”的手法,并迁移到写作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了解、掌握文章内容及“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2.通过教师点拨,深入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徐志摩积极的人生态度,做一个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无限热情的人。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课文中“以小见大”手法的成功运用。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天才,可惜英年早逝。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纪念另一位文学天才徐志摩的一篇文章。题目叫《Kissing the fire》(吻火),兼有中文和英文,比较新奇,那么什么叫吻火呢?请大家快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对这个词做了何种解释?

  (设计意图:导入自然,不矫揉造作,而且直接进入对文本的赏析,让学生学会抓住文本。)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三、局部探究

  (一)析“吻火”

  1.理解“吻火”的含义

  预设:由第三段可知:“吻火”是生活中点烟借火的动作。

  2.写人的散文,有很多角度可以写,为何单单抓住这个动作去写?

  预设:文中说“可代表他对于人生的态度”。

  (设计意图:学生们可能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新颖独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有的说真实生动,很有生活气息;有的说可能饱含深意;有的可能会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在此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现代散文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文本去解决问题,不要凭自己的想象主观臆断。实际上答案不够具体,也不够完整。还需要借助后面具体分析的文字去进一步理解。)

  3.下文将许多人与志摩先生的人生态度进行了对比,让学生试着归纳两种人生态度。

  预设:

  他人:敬鬼神远之,隔江观火,冷酷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因此生活暗淡。——由此可概括出“冷酷、暗淡、消极”的生活态度。

  志摩:吻“火”,歌唱人生的神奇,因此生活中“化腐臭为神奇”,“开满春花”。——由此可归纳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尽量运用原文的相关句子去组织、归纳答案。)

  4.教师点拨,深入理解“吻火”

  预设:作者在对比分析之前,把人世的经验比成一团火。火应该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指生活中明亮、温暖、热烈的事物;另一方面也是生活中毁灭一切的力量。

  “吻”点出不只是靠近,而且零距离接触——对生活中光明、热烈的事物有着无限的挚爱,同时对生活中的灾难、毁灭等坦然,可以说他的人生态度是100%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一切明媚和阴霾。

  (设计意图:使本文的解读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主题的理解更深入。)

  5.教师点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种方法。

  预设:作者没有全面介绍志摩先生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写他传奇人生中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截取他生活中借火的动作来描画,这种手法在表达上叫以小见大。生活中我们要想展现宏大、奇特,可以采取由细小、平凡的事物入手的手法,往往能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佛典》云:“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其实在文学领域,也有这么高超的笔法,即运用极其细微、极其简练的笔法来反映大的内涵。

  最后教师设问:除此以外,文中还有“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吗?

  预设:有,志摩的眼神。

  (二)析“志摩的眼神”

  1.先让学生回忆其他文章中经典的眼神描写。

  预设:写人,眼睛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鲁迅先生就有过经典的对眼睛的刻画,大家回想一下。

  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刻画祥林嫂眼睛的时候,仅仅借用了几个动词“顺”“直”“瞪”“瞥”“轮”,就反映出祥林嫂命运的变化,体现出旧社会是怎样让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力量的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之路的。有时,即便是同一个动词,也有丰富而不同的含义。

  (设计意图:可以做到温故而知新。)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画的志摩的眼睛有何特点?又有何深意?

  预设:眼睛特点——银灰色的眼眸,惊奇的眼神。

  深意——“猜人生的谜”、“揭开宇宙的神秘”,“含有无穷的情调”。由此可以显示出这个人对生活的一切充满热情,总是能从人世、自然中有自己独到的发现。(以上两点学生可以根据课本自己归纳得出。但是关于诗人对“恶之华”的惊异还需由教师点拨完成。)

  “恶之华”在此处借用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志摩曾经翻译过这本诗集。在诗集中提到:“恶之为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其态俏而诡,其格高而幽。它绽开在地狱的边缘。”因此,恶之花指的是生活中阴暗、丑陋、扭曲的事物,但是志摩先生却仍然对此惊奇,有兴致,可见他对于生活中那些负面消极的东西也充满惊奇,饱有兴致。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确实够传奇。

  四、整体探究

  1.深入探究:本文选取的“眼神”与“吻火”是随意而为之吗?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预设:可抓住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由此可知,两者互为表里,“惊奇的眼神”是“吻火”的原动力,“吻火”是“惊奇”最彻底的体现,没有充满惊奇的眼神,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

  2.志摩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影响?

  预设:无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由阅读而生活,由生活而阅读。而且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谈出自己的理解即可,可以借此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五、拓展迁移——写作中的“以小见大

  1.教师之前收集学生周记里无意间成功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范例,给学生进行展示。

  例《那束倾斜的光》是一个同学通过住宿生活中一个细节来展现同窗友情的,既细腻又真实。原文如下:“手电筒是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对我们这些住宿生来说更是如此,它为我们挑灯夜战提供了绝对的物质支持。但这次寒假放假回来,我的手电筒忘带回来,自己琢磨着晚上就不能在宿舍看书了。这一切都被邻铺的阿祥看在眼里,他一句“咱们共用一个手电筒吧”,让我这里也充满了光明。于是每晚熄灯后,阿祥总会准时拿出手电筒,并且将光线倾斜到我这边,有时候我看,大部分光都射向我这边,他那边都基本没啥光亮。于是,我就把他的手电筒重新摆一下位置,以便更多的光倾斜到他那里。但是,阿祥总是又把手电筒放回原位,理由就是,我这里太亮了,不需要那么多光。就这样,在阿祥提供的光源的日子里,一道道习题被我攻克,一段段短文拓展了我的视野。有的时候,我还会对着那束倾斜的光发呆,那一刻我感觉到友情的真挚与伟大。

  2.当堂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用“以小见大”手法写一小的片段,然后进行交流。

  预设:学生写作时,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给以相应的指导。完成后,前后桌交流,挑出写得好的,全班交流。

  3.教师点拨:

  有的同学觉得“以小见大”的手法在记叙文中体现得较多,而自己平时写议论文用的很少,其实不然。以小见大,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由小而大,另一是化大为小。由小而大是把握生活中一些小的细节、片段去传达非凡的意义。化大为小是将一些宽泛的内涵较丰富的话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擅长去写的某一个小的角度去写。联系平时写作的“减去多余的部分”与“向前看与向后看”两个话题作文,需要化大为小,进一步体会以小见大思维的重要性。

【《吻火》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吻火》教案04-25

给爸爸的吻12-04

妈妈的吻04-27

吻土05-02

甜蜜的吻作文12-04

巴掌与吻作文08-08

妈妈的吻作文03-27

妈妈的吻作文03-29

沙漠之吻04-30

我吻女儿的前额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