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药鉴定学讲座
中药鉴定学讲座基本内容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 ,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 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 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 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 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 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 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 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中药鉴定学讲座】相关文章:
中药鉴定学12-14
中药鉴定学实验12-14
中药鉴定学课件12-17
中药鉴定学复习12-16
中药鉴定学总结12-13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12-14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12-18
中药鉴定学各章总结12-16
学习中药鉴定学的意义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