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4-06-24 14:57:55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善洲》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1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2

  今日我们学校教师一齐观看这场电影《杨善洲》,影片从一开始到结尾,围绕杨善洲“爱国、爱党、清贫、创新、奉献”为线,讲述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感受颇丰,泪水一次次湿润了双眼。经过观看电影明白杨善洲他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这就是电影中我看到的杨善洲。

  影片中,杨书记的`女儿是一名教师,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两地分居已有7年之久,经过考试本早都能够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向没有调成。当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时,杨书记就是不一样意。

  嚎啕大哭的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用他自我的话说,对家人欠了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杨书记用22年让一片荒山变成了大森林,也把一个18岁的少年,培养成了一个有担当有职责心的男子汉,他就是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周波。影片中,杨书记把价值3.7亿元的青山交给国家,把管理林场的重任交给了周波,听着他响亮而又哽咽地喊出:大山头80个、小山头172个。听他重复着老书记要把20%的收益分给群众的心愿时,让我感慨万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书记不仅仅用退休以后的岁月把家乡的荒山变成了不再受干旱威胁的宝山,更是用自我高山仰止的情操感染和教育了年轻一代。

  看完电影,眼前始终浮现着影片的情节:鬓发如霜的老书记捐出3。7亿元却不要县里的10万元奖励,把市里20万的奖励拿出16万支援家乡,仅仅留下4万元给陪着劳苦一生、相聚甚少的老妻作为一点保障。山岚雾霭,松涛阵阵,鲜艳红旗下,周波坚定地说:“书记,你放心,我们必须管好。”话语简短有力,最朴实的词语许下的是最坚定的承诺,他的眼神中没有物欲、没有功利,清澈得能够看到心里去……

  杨书记弥留时刻,病房外是不请自来的乡亲,电视上响起云南新闻的画外音:久旱之下,云南全省境内人畜饮水困难,可是大亮山里多处水源仍然有水,日夜排着队拉水的车辆川流不息。书记不喜居功,叫女儿关了电视。当年担水为礼的老汉,这次担来的是家乡大亮山中的山泉,那一碗清冽甘甜的泉水从众人手中传到老书记手中。人生可是匆匆几十年,这是最好的报偿!

  经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的体会到,要做好事先做好人。

  一要端正态度,要有顽强的奋斗精神,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做人;

  二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该做好的事情。杨善洲书记虽然走了,可是他为民、朴素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同时也激励我必须要努力工作的自信心、事业心和奉献心。从而使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育事业作出自我的贡献。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3

  近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电影《杨善洲》,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入党60年来,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了感人至深的故事,留下了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光辉足迹。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他把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作出了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他超然物外、诚以修身的精神风范,卓然独立、勤以自强的人格魅力,淡泊明志、俭以养德的人生境界,深深吸引、感染、影响着每一个人。

  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30余年,杨善洲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一名共产党人的信念,始终做到了坚持原则讲党性、发挥作用作表率,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乃至离开工作岗位后,仍退而不休,继续为山乡绿化造林、脱贫致富奋斗了20多个春秋。正如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他写的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廉洁公正,无私奉献".杨善洲在担任领导的三十余年里,从未给家人捞上一份"农转非"的户口,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临终前,仅为跟随他省吃俭用一辈子的`老伴留下几万元养老钱,却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这位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的老共产党员用朴实无华的话语、无私奉献的行动和廉洁自律的一生给我们上了难忘的一课。当我们回首那些因为贪污受贿而锒铛入狱的党员干部,他们由于理想信念缺失,没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最后结局让人可惜。

  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人格魅力,淡泊名利".没有树苗,他到几十公里外的集镇上捡果核;没有肥料,他带头到村寨捡牛马粪;走到田间,亲身示范如何插秧。在建设滇西粮仓的时候,他说:人民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重要。在打井抗旱的时候,他带头提议停工地委办公楼,将资金用来抗旱。这种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以及淡薄名利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胡锦涛同志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要主动向优秀党员同志看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无私奉献,服务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4

  电影《杨善洲》展现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由始至终奉行和履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家乡父老乡亲深山造林,真正做到退休不退岗、老有所为,为党旗添光彩,造福子孙、为后代留下精神和财富。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多,下面就我看完影片后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看完电影发现杨善洲同志从一个农民到地委书记从政时间已不算短,但他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优良作风,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时刻鞭策自己。作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家人谋一分私利,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而是在退休之后的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为改变家乡的贫穷上不留余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深思的问题;虽然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深刻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在思想上认清自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深华自己的'灵魂。从心灵深处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学习杨善洲同志一生为公为民的那种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忘我精神,努力营造一种原则和谐共存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岗位上时刻不忘记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的开展各项XXXX工作,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的清风正气。

  4月2日,昆明XX队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杨善洲》,故事讲述了原云南省保山地区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从政到退休后,主动放弃到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施甸县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造林面积达5.6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把将奖金10万元捐赠学校办教育、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的先进事迹,充分体了一个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地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电影放映后在全队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争相谈论观后感受。在此,我就观影后谈四点自己的感受。

  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影片中杨善洲在主持抗旱工作会议的时候,对于是否应开闸放水缓解旱情的事情,与会的同志间产生了分歧;一方主张立即打开全区水库闸门,放水保苗,缓解旱情;另一方则考虑到水库容量只能保证几天的供应,过后将带来更大的人畜饮水困难,责任重大,无人敢承担此责任。此时,杨善洲同志的一句“老百姓饭碗都保不住,还要脸面干什么,这个责任由我来承担吧”立刻打破僵局,开闸放水,使得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事情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工作中的分歧也在所难免,与其双方各抒己见、相持不下,不如权衡利弊,敢于承担责任,打破僵局,才能为事情的顺利解决提供保证。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5

  他是地委书记,也是一位父亲。对于女儿,他铁石心肠,没有利用职权顺手解决女儿的两地分居问题。更绝情的是,当女儿知道他解决了70个民办教师转正指标后,拿着还差最后一个公章的审批表,哭泣着请他帮忙获取转正指标,他居然拒绝了。杨善洲无情吗?当我们看到他在老母亲仙去时的悲凉,他临终前对妻子的愧疚,尤其看到他无言以对女儿的复杂心情,我们很难作出这样的回答。他可以为跟自己在山上干了十几年的护林员去林业局打个招呼弄个职位,只为这个与他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年轻人能有个家能娶上媳妇。他却一再拒绝自己的二女儿流着眼泪走了几十里路来苦苦哀求自己在调令上简单的签上个字。他说女儿啊,这个字爹不能签,真的不能签。女儿再一次气愤的走了,甚至怨恨这个父亲。父亲却也走了几十里路从山上挖了自己栽种的一颗树苗背了千里来给女儿送来,女儿躲在家里故意不开门。父亲只好默默地将这颗带来的树苗栽进女儿的花坛里,背着背篓悄悄地离去。看到这里。我内心被深深触动了。我的爸爸何尝不是这样用爱承托着我的一生,我也会怪爸爸对我的不认可,我也会怪爸爸为什么宁愿我多走弯路多摔跟头也不愿意托关系帮我找捷径。而今,我明白了,真切的明白了,爸爸是在教会我如何承受挫折,如何建立强大的内心。他宁愿我错怪他,也不愿给我投机取巧的机会,他想给我磨砺使我真正的成长。父爱重如山,当我们长大了,父亲已老去。杨善洲书记,还有我的爸爸,他用他们一世的风华浇筑了那一腔热血,那一份坚定的信仰。

  杨善洲同志用奉献书写了生命的价值,他的精神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敬仰和怀念。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一心为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权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来说,首先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就是公仆情怀。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认认真真的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我真诚的推荐大家看看这部电影。当我们看完那些拼票房拼投入拼导演的商业好莱坞大片,当我们从虚拟的幻境中走出,好好的看看这部影片吧,能给予心灵洗礼的好电影。他不是被神化的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是精神财富不朽的丰碑!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6

  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杨善洲的故事,通过他身上的变化和成长,反映出现代都市人的追求与挣扎。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电影所传递的深刻主题所触动,体会到了人生的执着与勇气。以下是我对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内心挣扎和追求。杨善洲作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穿梭在喧嚣的都市中,为了生活奔波努力。然而,他的内心却常常感到空虚和迷茫。这种内心挣扎和追求在很多现代年轻人身上都出现过,这让我深受触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让很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价值观。而电影通过杨善洲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象,让人深思。

  其次,电影中揭示了追求内心真正的需求的价值。杨善洲对于物质的渴望和追求一度成为了他生活的主旋律。然而,在一次意外中,杨善洲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转变了心态,开始关注内心真正的需求,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满足。这种转变教会了我,追求内心真正的需求才是人生的一种价值。无论是平凡的工作还是贫穷的家庭,只要我们能够追求内心所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就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其三,电影中强调了人生的经历和历程的重要性。电影中,杨善洲经历了一系列的磨砺和成长。他通过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这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旅程是充满变数和艰辛的,但正是这些经历才让我们成为更强大的人。我们要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努力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四,电影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联系的重要性。在电影的情节中,杨善洲通过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和交流,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联系是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会关心和体谅身边的人,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并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电影中通过杨善洲的成长和奋斗,向我们传递了一种重拾自我的信念和勇气。杨善洲在面对困境和诱惑时,没有选择放弃或者逃避,而是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坚持和勇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之,这部电影以其真实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给予了我很大的触动和感悟。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需求,不断地成长和奋斗。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联系,共同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7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他作为退休干部本应享受政府的退休待遇,享受城里的舒适生活。可他却放弃了城里的舒适的生活和优雅的生活环境,扎根山区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和造福于大自然。

  他这一干就是二十二年,党和国家给予他各种荣誉,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他却把二十二年的造林全部献给国家。20多年过去了,以往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歌燕舞……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在我看来,这皆源于信仰的力量。杨善洲同志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正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使他做出了这一系列令人敬佩的举动。

  因为信仰,杨善洲获得了一种欢乐——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杨善洲同志的信仰让他对自身的价值坚定不移,并且终其一生以求实现。他的吃苦,他的耐劳,他的坚持都因为信仰而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欢乐。这种恪守信念,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崇高境界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把党员履职履责升华为对事业的乐观、活力和热爱,让日常工作变得有意义,有章可循,而不是只为工作而工作。

  因为信仰,杨善洲同志忠诚而执着。我们应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因为信仰,杨善洲同志严以修身,一心为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x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他作为一个出身贫寒农民的儿子,能够体会群众疾苦,知晓群众心声,因而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和志向,有着踏实苦干的品行修养。我们学习杨善洲,牢记宗旨:一辈子真情为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日,千千万万像杨善洲同志这样的好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甘当孺子牛,为我们留下一片净土。而我们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更应当反省自我,见贤思齐,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信仰他们的信仰,体味信仰的欢乐。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杨善洲》观后心得体会03-05

杨善洲心得体会04-06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03-12

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11-02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材料02-22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优秀05-07

杨善洲事迹心得体会最新11-06

教师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04-24

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