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观后感(集合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宫观后感1
从叙事上来说,片子没有宏大的叙事,而是从一个个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文物修复的复杂、精细和枯燥,表现出文物修复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自己工作的热爱。
在镜头里的文物修复师,他们没有被塑造成多么高大伟岸的形象,在镜头里,他们或是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或是学历高但又踏实肯干的年轻一代。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忍受住那份安静和寂寞。能够慢工出细活。片中也提到年轻一代在刚入职对于工作的不适宜,很真实,很现实。所以我们才更庆幸有这样一群人坚守着。
而在一个个修复师的话语中,一方面是对文物本身和修复工作的'介绍;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认真对待。很多观众最感动的点,也在于此。
说中国需要匠人,那匠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他们应该不仅仅是精通某个行当的佼佼者,而且也是始终热爱职业,在工作中收获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才能像故宫的文物修复者一样在孤独中找到欢乐,在枯燥中找到欢乐。从而将这份工作转化为一种责任。
片子里说,有的人认为一个文物修复师生命的价值体现在所修复文物本身的价值,但是文物修复师自我价值或许在朝朝暮暮与各式文物对话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他们在每日与文物相处的过程中,不断思索如何更好修复文物,不断提高技艺,也透过文物了解到厚重的历史和万物的沧桑。生命的意义在一日日里早就有所提升了吧。
故宫观后感2
历时三天,我终于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很感动。
这是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有那么一群人每天都在做那么细致如丝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恍然间,十年,二十年,一辈子就这样在一间房子里度过了......
带着谷歌眼镜修补画作,吃着师傅辈或是清朝更早以前的先人中的杏树结的果实。那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呢?二次创作总会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当一张张残破不堪的画作,当一个个破损的看不出型的瑟,在他们手下都可以焕然一新。这比韩国整容术更高超,更有成就感。和古人的对话,和几百年前的人在同一件物品上相逢,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动呢?
比起刷新三观的各式各样的文物和高科技的.结合。我更感动的是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愿意远离这个喧嚣的事情,在那个静的出奇的地方愿意做这么一件急需要耐心。细心的活。周一骑着自行车路过慈宁宫的时候,在几百年前溥仪也这样做过。如果时光可以重逢,那他们又会说些什么?
在必须一次成功不许失败的工作中,该是做到一种怎么样的极致才可以完美的去修复,去重建呢?
反观自己,有时候连起码的认真都没有。他们这一群人在轻松的环境下就能做到极致。那么我自己是否可以呢?我想是可以的。没有谁是天生就可以那样,也没有谁,一次就可以成功。但是用200%的要求去做100%的事情。我想那是可以的。那是可以做到的。
just do it
故宫观后感3
早上九点,火车到达北京了。出站之后有组委会的人接我们到达星光梅地亚酒店,以后几天我要住在这里,钢琴比赛也在这里举行。办完报道手续,就该吃中午饭了,我找到了我的同学赵茜乔,她也来参加钢琴比赛。
下午我们迫不及待的就去了天安门广场。出了地铁站,走了没几步,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就出现在眼前,我们叫着、笑着冲向天安门,红色的城墙,金色的房顶,在城楼的正中间,悬挂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城楼的左边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右边写着“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参观完天安门,我们就去了故宫博物院。
顺着天安门往里走,就到了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先后居住过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宫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主要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俗称“外朝”。后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以及他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故宫高大的城门,辉煌的建筑,到处是高大的石狮子和雕刻的龙和凤,处处显示出古代皇帝的威严与尊贵。只是故宫里特别冷,凛冽的寒风吹得我哆哆嗦嗦的。正好组委会的老师打电话要我们回去参加排练,我们就匆忙得赶了回去。
故宫观后感4
记得四五年前我独自去北京办签证。等待递材料的日子又长又无聊,我几乎把能叫得上名字的地方都去了一遍,最后再没地方可以逛,就去了故宫。不为什么,只是觉得那是个氛围挺沉重的地方,不适合我当时焦灼的情绪。
春末的北京阳光那么好,因为并不是节假日,故宫里并没有太多的人。我一个一个进去那些光线幽暗的展厅,玻璃展柜上粘满了无数游客留下的手印子和脸油印子。那些展品发着暗暗的雅雅的光泽,我很缓慢的'一件一件看,很精美,想着它们被保存下来所经历的那些岁月或是战火,不由得肃然起敬。
后来我不止一次逛过卢浮宫,庞大的馆厅和拥挤的人群,注定我只能走马观花的略一遍那些举世闻名的画作和雕塑,使劲举着手机拍一些满是后脑勺的照片发发朋友圈。巴黎那么热闹的地方,总有更带劲的去处,博物馆只是浮躁的匆匆一瞥,我是最典型的卢浮宫游客之一。
这记录片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四五年前的那段时光里。我一个人背着小包,里面装着711买的海苔包饭矿泉水跟一点零食,在故宫里晃悠一直到广播说关门,随时走累了就坐下晒晒太阳,春风和煦的吹拂着我的脸和手臂,心里对未来期待又惴惴不安。即使我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来,也觉得微微的震荡,曾经向往的远方终于在脚下。
故宫观后感5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我们去了北京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两个建筑物——天安门和故宫。
我们先来到天安门,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心,面临长安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在天安门举行。
接着,我们走过汉白玉的金水桥,来到了故宫。看过太多的明清古诗,我就好像进入了梦境。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故宫太雄伟、壮观了,虽然它经历六百年的岁月,依然给人一种逼人的皇家威严。我们通过瑞门、午门后,又走过内金水桥,眼前的大殿就是太和门,过了太和门,眼前是一个偌大的广场,端坐着巍峨沉雄的太和殿——金銮殿,它是明清两朝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皇帝的龙椅高高地摆放在中间最高点,周围宽敞的大厅就是古代群臣跪拜的.地方。我想几百年前,这里是何等的威风,没想到几百年后我们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在这里游览。
接着,我们又来到故宫文物藏馆——珍宝馆和钟表馆,看着这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我感到晚清政府特别是慈禧太后的生活太奢侈了,怪不得会被八国联军入侵。不忘国耻。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为祖国的明天时刻做好准备。
故宫观后感6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北京故宫里的文物,也见识到了那些在故宫里修文物的师傅们的高超修复技艺。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纪录片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历史丰富,也体会到了这些师傅们的艰辛。
纪录片里的王津叔叔告诉我们:“想要修复好一件物品,首先就是要有耐心,一颗平静的心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如果坚持不下去那就只能转行了。”接着说:“其次就是要有兴趣,你对这个工作要是有兴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你一定会做的非常好!”又说:“但是有些古代遗产会有破损,而大部分的也都是孤品,所以不好修复。”王津叔叔一次又一次地补充道。
王津叔叔修复过许多古代钟,也参加过许多关于钟的拍卖会,一次一次的……反反复复,修复钟的'经验也就增多。现在的人,有多少都是因为没有耐心而打破自己的坚持,有多少是因为偷懒而没有做到当初的誓言。而王津叔叔就是因为一直坚持,从没有放弃过而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下去,中华民族将会变得更强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王津叔叔学习,不仅能坚持自己的工作,还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故宫观后感7
首先,这部纪录片以文物修复为主题,里面几乎集中了国内最顶尖的艺术品,包括钟表,字画,陶瓷,漆器,织品,在故宫尘封了许多年,有很多甚至是第一次公布于众,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真的大开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是“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而且对这些文物的背景介绍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历史,很有意思,很长知识。
然后呢,这部纪录片想表达的最核心的我想还是“匠人精神”。这些中国最顶尖的文物修复专家,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静静地,从事着一份伟大又平凡的事业。说伟大,是因为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技艺把千百年前的珍宝以它们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现代的人们,这仿佛是跨越千年的相遇,让人震撼和感动。说平凡,是因为他们就像巷子里最普通的工匠,看起来那么的随和,仿佛手里拿的不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只是普通的一个钟,一个表,而他要做的只是尽自己的力量修好它。我们更要学习的是这些匠人脚踏实地,充满热爱,专心致志地去对待自己的工作,这对我们以后从事职业也是积极正面的影响吧,现在浮躁的`我们真应该好好静下来,看看这些大师们是怎么对待工作的,一辈子真能做好一件事,也是功德圆满的。
最后,这部片子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刻意的煽情,很多生活的小细节流露出这群干着特殊工作的匠人的清苦,其实也不是清苦,因为他们心里是满足快乐的。
故宫观后感8
今天,爸爸、妈妈和我来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进入午门,走过金水桥,再走过太和门,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宫殿,殿外的栏杆是用汉白玉雕刻的,殿内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顶,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宫里最中央的`一个宫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宫殿阁楼中最壮观、最精致的。在太和殿的屋顶上,龙的九子之一—嘲风,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顶的两个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宫,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园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遐迩。
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永寿宫,万春亭。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它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故宫博物院,有机会我还要来故宫,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故宫观后感9
有这么一群人,当其他人在工作事业上浮躁喧嚣碌碌无为时,他们却在艰苦的环境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奇迹。
有这么一群人,当其他人在学习生活上压力山大彷徨无助时,他们却抱着舍我其谁的信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复制出一个又一个国家骄傲。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那些犹如“扫地僧”般的故宫文物修补者,貌似普普通通而个个身怀绝技。
当我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对大师们的只有敬佩和赞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们在修补各种文物上,付出了大量常人难以想象更难以做到的'耐心。也正是靠着这份耐心,才修补好了许多原本破损的珍贵文物,是他们的勤劳和耐心,才让后人能有机会在故宫欣赏到许多精美绝伦的文物,让辉煌历史再次重现。
纪录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细心和信心;他们的眼睛锐利似鹰眼,细细的观察出这个文物器械无法启用的问题所在;用一双双巧手,自信的织出了精美的布匹,粘好了美丽的瓷器,修好了精致的器械……
我要向他们学习这份细心找到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和提高;我要向他们学习这份耐心,踏踏实实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永不放弃;我要向他们学习这份信心,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部纪录片有一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解说词:“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当今社会,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是对这个世界的最好逆袭。”
故宫观后感10
在一个新闻端看到这部片子的文章,安利理由:小成本的现象级纪录片,很好奇。
全片分为三集,将各个部门依次介绍,很规矩。但是在三集讲述节奏与手法都很相似的情况下,它包含了三种内核,即师徒传承,手艺传承与古今会通。在了解各类文物修复工作的同时,它又给我们带来了对“工匠精神”一种新的体解,温柔却不失力量。作为一部纪录片,却不刻板说教,而充满了一股人情味,可以清晰看到古代宫廷文化,抑或说皇城文化对北京人打下的烙印。相比文学性纪录片,人文性纪录片的名字对其似乎更为契合。我与弹幕中的很多人一样,认为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很美。我给自己的原因是,他们都很有情怀。他们之间的师徒传承给人严肃厚重的感觉,反而让我想起一个人走在霓虹中的空虚与落寞。我们疯狂追捧,无非是这之中有我们渴望的'东西,即在奔流社会里将心安放的勇敢和耐心。他们的作为满足了我对“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全部憧憬。并且,我知道了古物上所承载的生命,学会对文化抱有敬畏之心。也理解了物像即心声的人生哲学,并试着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它在我门物质化的坚硬躯壳之中,引入了一丝静儒雅的光源,直到心脏。
BTW,它完美完成了作为故宫招聘宣传视频的任务。
故宫观后感11
在微博上被安利,没想到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了三集。
闲暇时也喜欢逛逛博物馆,虽然不免有走马观花、附庸风雅之嫌,但每次看到那些厚重的青铜、亲切的木雕、朴拙的陶、精致的瓷、飘逸的书、灵动的画跳出历史课本真切地呈现在眼前时,都会觉得捕捉到了历史的`余香。以往也被展厅的设计、文物的铺陈惊艳过,但是却不知道一件文物在来到大众眼前之前,是如何洗去了千百年历史的尘埃,才让我们得以一窥她的魅力。在修复师用他的双手吻醒她之前,她还一直都是个睡美人呢。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物,我们的文化将无所依附,无法传承,无法通过一次又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传播我们民族的价值和审美。文物修复师就是这些文物忠诚的守卫者,慈爱的守护者。今后再次参观博物馆时,我想我会对那些玻璃柜里的文物有种不一样的感觉。我愿用心感受它们从容沉稳的呼吸吐纳,我愿静静聆听他们讲述的精彩故事。我会关心它在千百年间经历了怎样的战火、硝烟、流离、辗转,我会想象是多少代人的悉心保护和细致修复才成就了它今天的容光焕发。
故宫观后感12
宏伟壮观的故宫博物院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建筑群之一。
走进添爱们,经过端门,午门,就来到太和门,一座高大的宫殿展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皇上办公的太和殿,经过太和殿就来到中和殿,过了中和殿就是保和殿。每个殿都有朱红的宫墙和大门,屋顶上盖的是黄色的琉璃瓦。过了保和殿,再拐个弯,就看到一个小门,进了门,向右看,就看见九龙壁,九龙壁上刻着九条龙,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白,蓝,黄,黑四种,它们的外形各异,没有哪两条是相同的。过了九龙壁,再从左边小门进去,就来到钟表室。当我进入钟表室时,我不禁愕然,分明是来到钟的王国,钟的海洋,大大小小的古钟鳞次栉比,琳琅满目,有红木人物风扇钟,铜镀金绿鲨鱼皮天文钟,铜壶滴漏,硬木雕花自名钟等,一共有钟表1000多种。过了钟表室,转个圈儿就来到御花园,御花园景色美丽,四季都有花开,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又开了。花园中间有个假山,在四周小草的掩映下,假山更漂亮了。
故宫博物院到处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有机会你去细细赏玩
故宫观后感13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纪录片《故宫》将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的我们面前。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相比于之前看的《新中国》,《故宫》中形象生动的人物扮演让人眼前一亮。影片灵活将剧情片的多种叙事方式与纪录片进行“联姻”。采用演员演绎故宫修筑的历史,采用数字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再现历史上的故宫,再配以展示绘画、档案文献和故宫实景的纪实手法拍摄,讲诉了故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纪录片中形象而又生动的再现了历史的情境。这不仅使我们更加形象的了解了几百年前所发生的'事情同时也为厚重的历史增加了几分生活的情趣,让我能够更愿意的观看下去。这种现实与虚拟、历史与演绎多种表现手法的交叉运用,是对历史纪录片的一种大胆尝试,发展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此外,不得不提的片中大量出现三维立体动画。没有什么能比3D复原更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动。当这一幕幕动态的美轮美奂的景观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那被世人称道的故宫的魅力。这部纪录片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伟大的建筑。
纪录片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故宫》作为现代文献片的典范,其意义更为重要,强烈推荐。
故宫观后感14
故宫是我国古代明清时候的皇帝住的地方,游览后感觉心思非常细密,建筑非常宏伟。我们是沿着中轴线走的,所以里面的建筑没有看完。
进入故宫,首先就是午门,那是故宫的起点,午门内就是真正的故宫了,依次是端门,在皇帝接见外人时,从这里走出要把衣服,头发整理好,端端正正的去见人。
首先,故宫里为什么没有树?这是因为故宫里的宫殿围城了一个“口”字,如果种树的话,口字里面有木字就是“困”。预示皇帝不管朝政,国家落后的命运。而且不种树更有利于皇帝在上朝时一览全部。
乾清门外的狮子有何含义?在左手边的是一只母狮子,耳朵是沓拉着的,暗示女人不要管理朝中的事。右边的公狮子脚下踩着一个绣球,预示皇帝会一统天下。
在故宫里,最大的就是太和殿,因为这里是上朝的.地方,要容纳几百人,虽然外面的广场也可容纳几千人,这象征着门面。中和殿呢是皇帝在这里举行一些小的活动,或者彩排比较重要的事情。保和殿就算是宴会厅,在有外国使者到来时,就会在这里吃饭。
往后走就是后三宫了: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这里是皇帝皇后住的地方,我们只能看到坤宁宫里的一些建筑,因为很多东西都在以前被转送到台湾故宫了。所以看到的只有一小部分。
故宫是我国首都的中心点,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景点。国家都已经这么保护它,我们作为公民,更应该保护这些古代的建筑物,让后代子孙们也能欣赏我过古代的宏伟建筑。
故宫观后感15
一如央视以往的纪录片水平,低沉磁性的旁白把故事唠成家常,镜头远远的扬起下落,旁人眼里不平凡的工作也朝九晚五的平凡如你我。
喜欢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精密却谦逊的钟表组,富于想象灵活的瓷器组,如织女一般的.编织组,或是无处不在的木器组,无论是得心应手、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还是兢兢业业、诚恳努力的徒弟们,故宫的某些宫殿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习惯骑着自行车穿梭来往,他们敲打出墙的一枝红杏共享着脚下皇城土地孕育的硕果,他们把生活过的很慢,似乎与北京这座快节奏的都市格格不入,但他们却都享受着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致密感。
他们在故宫修文物,缝缝补补的是历史的足迹,敲敲打打的是生命的延续,延延绵绵一代代传承的是工匠之魂。令人艳羡的工作地点,考验耐心的工作内容,没有简单是不简单的。至今都记得木雕佛像的禅机:文物乃死物,修补的不是其残破的躯体,而是凝结在里面匠人的精神,决定佛像面孔的不是条条罗列的精确尺寸标准,而是雕刻者的心。
几只御猫绕膝,几株青草没眼,与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文明打照面儿,细数风流,人生不枉已矣!
【故宫观后感】相关文章:
故宫观后感11-02
《故宫》观后感11-25
《故宫》的观后感11-13
《故宫》观后感12-17
参观故宫观后感12-05
参观故宫的观后感11-05
(实用)故宫观后感08-01
沈阳故宫观后感12-16
故宫的精选作文11-23
故宫的作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