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弗兰德斯》观后感

时间:2022-10-25 10:27:29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弗兰德斯》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弗兰德斯》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弗兰德斯》观后感

  导演约瑟夫把他的这部片源发给我,希望我能如实谈谈意见。今天我们怎么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呢?本片涉及到两个很重要的话题——即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情与性。关注人群是在北京的维吾尔族青年(尤其男性青年)。作品出现了三组主要人物,第一组,过生日的男同和他那未出场的男朋友,因为家庭原因二人分手但男同依然无法割舍旧情;第二组,男同朋友,性放纵,聚会之前刚刚与一个黑人有夫之妇发生了关系;第三组,“导演约瑟夫”与北京女孩阿龙混淆了友谊与爱情的界限,二人发生性关系。如果我没理解错,大致人物小传如上。第一组具有现实社会意义,往大了说即是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以伦理为纽带的维吾尔穆斯林社会无法容性少数群体的矛盾。

  这里面又涉及两个话题:一、维吾尔传统思想是否重血缘传承,答案是肯定的,例证就是《福乐智慧》当中有关“爱德谷”思想的出现和传播(具体可参见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91年第19卷第一期袁舍利所作相关论文),二、性少数群体所面临的存在危机在维吾尔文化中是当代才出现的,还是自古有之?

  我认为这是一个阶级问题,维吾尔和哈萨克的先民回纥、乌孙等古代民族的上流阶层都存在男童的现象,却不是个例(《重返喀什噶尔》、《阿拜之路》),那么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少数民族中的性少数群体的身份危机应该说一个阶层问题,试问:在如此重血缘传承的儒家文化之中,性少数群体是如何获得家庭的承认的,最常见的办法——经济独立是不是就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反应性身份问题在维吾尔文化当中也可以只是一个阶层问题呢?供思考。

  在第二组和第三组人物当中所出现的灵肉分离的问题,是西方社会(尤其是泛欧洲文明)自十六世纪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这里浅尝辄止地对这个问题有所表现,但并没有深入探讨,若导演要接着做长篇,关于这一问题,可试做思考——灵与肉如果已经分离,那么要不要进行一种完整性的统一呢?如果要,通过什么?

  作为一部年轻导演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精神状态,都值得肯定,但在人物深度挖掘上,在主题的定义上,应做更进一步规划。

【电影《弗兰德斯》观后感】相关文章:

西西弗斯的价值01-11

怪鸟格莱弗故事03-12

后高考时代的西西弗斯01-02

Allen Iverson 阿伦-艾弗森02-06

弗里达·卡洛及其绘画12-13

长城塞弗奇怪的快怠速故障排除12-13

电影的观后感11-22

电影观后感06-16

电影观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