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九兰观后感

时间:2023-07-12 14:30:06 宜欢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看九兰观后感(精选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看九兰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九兰观后感(精选5篇)

  看九兰观后感 1

  三代人的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冲突,引发了本片故事,也引发了一个发人深思的话题:什么是真正的“初心”,在已经逝去的岁月里,为什么有我们生命的黄金。

  三代人中的第一代梅月兰,也是本片的主人公,她是当年十三陵水库的建设者。那座历时半年时间完成的中国水利史上伟大工程,燃烧了她十七岁的青春和热情,也定格了她一生的追寻和挚爱。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她一直从她的团队“九兰组”姐妹中汲取力量,以十三陵精神砥砺自己,从她身上,体现着一代人命运的展开方式。

  第二代赵翔鸥,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从小受母亲的教育和熏陶,身体里同样燃烧着母亲那一代人的激情,事业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可是对第三代的教育问题,却让他伤透脑筋。

  第三代赵小鸥,90后女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生。成长于中国社会重要转型期和东西方文化碰撞期,属“新新人类”。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乐观自信,性格张扬,价值取向偏颇。不理解奶奶总是“拿过时的价值观”教育自己,“一潭水讲了几十年”。

  三代人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1958年建成的十三陵水库,以及当年斐声全国的“九兰组”。

  因为另一个年轻人的出现,使故事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他就是赵小欧的男朋友马克西姆(中文名骆驼)。马克西姆的外婆原是前苏联《共青团真理报》通訊员,“友谊连”成员。1958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時曾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由此结识“九兰组”並为她们建设新国家的热情所感染,决心在“友谊连”义务劳动期满留在工地体验采写。劳动中,本片主人公梅月兰送给了她一副绣着“九兰组”的垫肩。这次外婆听说他女朋友的祖母修过十三陵水库,在到北京之前,就把她一直当宝贝珍藏的垫肩和一张发黄的照片让他带来,做为礼物送给女朋友的奶奶。当时,她还不知道外孙子女朋友的奶奶就是她的好友、九兰组最小的姑娘梅月兰。

  于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在三代人的视界中同时打开——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中,首都人民以高昂的劳动热情,用了160个日夜,建成了十三陵水库。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和广大工农兵一起,挥汗铲土,忘我劳动。北京40万工农兵学商各界群众,不怕艰苦,不计报酬,以高昂的热情,冲天的干劲,自我奉献的精神,义务参加水库建设,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壮歌。

  九位姓名中都带“兰”字的年轻姑娘,用她们的青春演绎了一场壮美的活剧。她们义无反顾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她们所认定的神圣事业中,集合起身体的能量和灵魂的热度冲向一道道障碍。她们那坚定的信念和强悍的力量,荡涤了人性的琐碎与卑微,让人摆脱了精神上的匍匐和低徊。她们那蓬勃的生命姿态给了我们一种启示,也引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思索。

  “九兰”精神,是十三陵精神的折光,她们的'青春与梦想,追求与奋斗,痛苦与欢乐,一切命运的全部展开,全都与她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那个时代,是我们初心的元点。

  本片通过一系列戏剧冲突,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不仅塑造了“九兰”,也塑造了一个时代的英雄群像,写出普通劳动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及对新生活铭心刻骨的热爱。

  她们的故事,有着最为丰富的“中国故事”元素。编剧正是把这种看不见的精神变为具象的可感的艺术形象。

  本片以梅月兰为主线,塑造了“九兰”这一英雄群体,以及骆玉明等十三陵工地建设者群象,写出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青年人的奋斗与牺牲,理想和爱情。于今天走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观众,深具启示录的意义。

  最后,赵小鸥在“九兰”精神感召下彻底改变了自己,她和马克西姆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这里。并和科技人员一起,参与了蓄能电站的设计和施工,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电力不足的状况。

  看九兰观后感 2

  电影《九兰》日前在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水库大坝举行发布会,张勇手、陶玉玲、袁霞、李文玲、常戎等主创出席。导演朱丹表示,影片除了要还原当年建设十三陵水库时的真实历史面貌,更主要的是,“想探寻这些十三陵水库建设者的初心。”该片目前正在热拍中。

  《九兰》主创们在拍摄现场交流

  十三陵水库修建工程1958年1月21日破土动工,于当年7月1日在十三陵水库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工程建设总计用时160天,完成了一项震惊世界的水利建设工程,被国际上誉为“人间奇迹”。

  在十三陵水库建设工地上,由九个名字都带“兰”字的年轻姑娘组成的“九兰组”,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新中国建设时期的杰出代表和一个时代的符号。“九兰”的名字,从燕山脚下的昌平,飞往祖国大地,享誉中外。

  陶玉玲老师(穿红衣服者)在片中担任主演

  影片《九兰》以十三陵水库的建设者梅月兰祖孙三代的家庭故事为脉络,由三代人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引发观众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初心’,如何追寻、坚守初心”的问题的`思考和追问。

  十三陵水库建设者、电影《九兰》原型之一的金淑兰老人讲述了自己对影片的期待以及对影片背后故事的追忆,“希望影片能够给观众们带来精神上的激励。”

  为了精准再现当年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场景,导演朱丹带领影片美术、置景等专业人员,到昌平区档案馆查找一手资料,在浩如烟海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片库中,找到大量的珍贵彩色影像资料;还走访了依然健在的“九兰组”老人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另外,还寻找到了50多年前的施工设备、极具时代特点的服装等素材,希望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法,将“九兰精神”挖掘出来。

  看九兰观后感 3

  《九兰》深情歌颂了参与水库建设的人民群众。隔着岁月往前看,当“哟嗬嗨嗨!哟嗬嗨嗨……”的打夯歌响彻耳边,我仿佛也来到了1958年旌旗飘扬、人来车往、夯声鼎沸的十三陵水库建设工地,这里有着“九兰组”的姑娘们,有着“五虎队”“七战友”的'小伙子们,也有着画家、作曲家、新闻记者等文艺大队的队员们;这里不仅有着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大爱”,也有着梅月兰、骆玉明等这些青年人惺惺相惜、极富炙热的“小爱”,是他们共同构成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群像。当《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口风琴声响起,自己也仿佛置身于激情燃烧、干劲十足的水库建设者中。水库建设者们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伟大业绩,为我们留下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九兰”精神;为我们聚焦“四区”建设,战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挑起的“芯片战争”卡中国脖子等现实困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看九兰观后感 4

  《九兰》以十三陵水库建设者梅月兰祖孙三代人的家庭故事为脉络,通过三代人的.思想观念碰撞,引发了我们对“初心”的思考。探寻十三陵水库建设者的初心,是战胜自然灾害,让人民有水喝;是改变穷苦现状,建设新中国;是让人民幸福,让国家富强。而我们身为中国新一代建设者,成长于中国社会重要转型期和东西方文化碰撞期,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更要传承红色血脉、学思践悟、笃行实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生逢盛世,更要不忘初心,传承发扬“九兰”精神,承担起兰台人为国守史、为党管档、为民服务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我也相信新时代一定会孕育更多像《九兰》这样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

【看九兰观后感】相关文章:

看九兰观后感(精选5篇)10-12

看九兰观后感(精选6篇)10-12

看九兰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10-13

九兰的观后感(精选5篇)10-13

九兰观后感(精选5篇)10-12

九兰观后感(通用5篇)10-12

最新九兰观后感(精选6篇)10-13

电影九兰观后感(精选5篇)10-13

九兰的观后感(通用5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