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通用16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通用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1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后,被强大的开剧场面所震撼,那熟悉的工作流程和震山一吼的“顺山倒”扑面而来,如一页页书在心头翻过,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如此引人入胜的电视剧反馈我们的是什么?为什么组织我们去收看?让我们明白什么?带着多个问号去思考、去观看。老一辈林业人,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工作在茫茫林海,克服了恶劣的气候,战天斗地,体现了林业人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体现了林业人高度的政治觉悟、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思想与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一片森林为了祖国建设需要而变成荒山,一片绿洲为祖国的发展而变成了一片荒地,老一辈林业人在奉献的同时欠了一片承诺!而我们就要接过这个承诺,封山育林、悉心培育、精准管护,由伐木人变成守护人,还青山一片碧绿,成前人一心承诺,共守共建青山绿水。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2
在一片荒山中,一个棚屋里,住着一个守林人。他爱树,护树,把树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里。甚至他的长相,也如一颗树。他的手又黑又瘦,骨节和肌肉线条分明,像一颗老树的枝杈。同样黑瘦的身体在苍老中透出一股虬劲,像极了一棵历经沧桑的老树。
电视剧《青山不墨》中的一幅幅画面让我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篇课文——《松树的风格》。松树不择地势环境,不择土壤的贫瘠,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这不就是林业英雄扎根林区艰苦创业,不畏严寒酷暑,有着坚韧顽强性格、奋发向上精神的'折射和真实写照吗!
我们要为林业英雄歌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守护着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藏。正因为有了他们这些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让林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我们也要以林业英雄为榜样,在精神上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不断磨砺自身,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3
4月6日,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登陆央视一台黄金档,剧本以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题材,艺术再现了三代林业人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三部曲,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林区的发展历程,描绘出“绿水青山永续利用”的多彩画卷。
迟迟吾行,恋恋不忘,这是一曲感人至深的绿色之歌,"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以老一辈林区人为榜样,守护林区,奋勇前行”,《青山不墨》观后,会进一步激励我们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激发广大干部职工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
这样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的精神给养,时代呼唤励志之作。《青山不墨》以现实主义创作自觉,传承了这块土地世代吟诵的英雄文化基因。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资源,《青山不墨》在新时代引导我们回望历史,敬仰英雄,凝聚起干事创业的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油鼓劲。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4
三代人追逐青山梦、七十年沧桑巨变史。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以小兴安岭林区从采伐林木支援国家建设,到实行营林、育林,从资源开发到全面停伐养护自然生态的历史进程,生动再现了三代林业职工浴火涅磐,在深山老林上演创业、改革、转型,为实现绿水青山梦,永续利用森林资源,顽强拼搏的一幅幅历史画卷。该剧情景感人,有些事依稀就发生在昨天,就在我们身边。熟悉、自然、亲切,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再次听到了国有林区发展创业的历史呼唤!
值此之际,伊春森工朗乡林业局公司举办观《青山不墨》“忆往昔、看今朝、向未来、迎盛会”网上主题文化展示活动。围绕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组织朗乡局公司职工群众撰写观后感,影视评论。同时,发挥朗乡文学、书画协会的专业特长,创作一批体现学习宣传“马永顺精神、红松精神”的文学、美术、书法作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爱国、创业、创新、奉献”的马永顺精神;“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勇于奉献、盛衰与共”的红松精神。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5
《青山不墨》是一部感人的绿色影视,点燃了我对林业工作的热情。看到了电视剧中马永顺、孙海军的原型和事迹,看到了林业资源利用的蓬勃发展,看到了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的转变,看到了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看到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营林制度的改革。多年的林业工作经历,让我与它同眠,与它欢笑,与它相守。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我们要以老一辈林区人为榜样,守护林区,奋勇前进。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伊春日报、林城晚报、伊春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就经常报道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林业英雄的先进事迹。早年,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经常关注他们的感人事迹,对他们毅然扎根林区,深深扎根于这片黑土地,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人生的`高尚品质、大爱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
我们年轻一代人深刻领会老一辈森林建设者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忠诚奉献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工作,不断磨砺自己,增强本领,成为建设林区、守护绿水青山的忠诚力量。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6
故事中,有你、有我、有他……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7
我是一个九零后,在林区出生,在林中成长。这里没有雾霾、也没有沙尘暴,青山碧水蓝天是家乡的底色。春季,嫩芽新绿,生机盎然;夏季,峰峦叠翠,蜿蜒连绵;秋季,五花山斑斓,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天真烂漫。正是这种美,装饰了我的童年,浸润了我的少年,滋养着我的青年。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8
4月6日,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登陆央视一台黄金档,剧本以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题材,艺术再现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三部曲,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描绘出“绿水青山永续利用”的多彩画卷。
迟迟吾行,恋恋不忘,这是一曲感人至深的绿色之歌,勾起我从事林业工作的曾经回忆。1988年,我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就职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经历了以木材生产为主业的“林大头”,经历了林业“两危”的堪堪动荡,看到了林区“两自立”那面旗帜,相见于电视剧中马永顺、孙海军等原型与事迹,经历了林业工作向森林资源培育转变的`轰轰烈烈,见证了林口林业局成为我国第一个人工林保存面积实现双百万亩的庆典场面,经历了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的痛定思痛,经历了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二期,经历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营林体制深化改革,2018年,又经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重大变革,如今从事林业科研工作。三十多年的林业工作经历,如今倾听它缓缓流淌的心声,与它共眠、与它欢笑、与它相守。
《青山不墨》观后,会进一步激励我们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激发科研工作者,加强林业科研,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
一曲墨缘,生生相息,丹青妙笔,流苏如画。
梁希先生的一句“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鼓舞着我们前行。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9
电视剧《青山不墨》在蒸汽机车铿锵有力的“咔哒咔哒”行进声中拉开序幕,满目洁白、千山漫雪的兴安山脉,坚毅朴实、高门大嗓的伊春林业人以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背景歌声扑面而来,宛如一泓巨大的漩流瞬间把时光溯回到建国初期那个激昂的年代。
敢于奋斗、坚持艰苦创业。林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冗繁,作为林业工作者更应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伊春林业人喝雪水睡冰窟窿,在爬冰卧雪中弘扬乐观主义情怀,我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
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展现了黑龙江伊春林业工人与大山同悲欢、与共和国共成长的壮美画卷。作为在伊春工作生活的我来说,观看这部剧另有一种别样而独特的.感受,剧中的场景如同儿时的往事一般一幕幕扑面而来。在观看过程中,被新中国成立之初林业工人身上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改革创新的“林业精神”所震撼。深刻感悟老一辈林业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在新时代引导我回望历史,敬仰英雄,凝聚起干事创业的信念,立足本职工作,勇于担当,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业务能力为林区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将积极投身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事业中,带头用积极的行动引领广大职工开展美化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为建设美丽伊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10
观看了《青山不墨》这部剧,很快把我拉到了童年时代,那时爸爸就是伊春市原桃山林业局的工程师,我小的时候耳闻目染的就是爸爸设计的森林图纸,预计的各个林号林班的树苗栽培。
伊春是国有林区,《青山不墨》讲述的是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三代林业人历经生产建设、改革开放、绿色转型不河的历史阶段,用热血和生命开发保护祖国山川林业工人的奋斗、奉献故事,此剧以伊春林业战线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主要素材进行创作的,呈现了三代林业工人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奉献与坚守,虽然觉得时代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但奉献是一样的。有信仰的活着,林区工人们值得我们由裹敬佩。
一位当年从事木材运输工作伊春林业战线退休的老工人激动地说:“老一辈林业工人在艰苦的环境下战风雪、斗严寒,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林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一腔赤诚,不负青山,向林业工人致敬。”尤其是电视剧中一声‘顺山倒中’引起多少人满满的'回忆,他曾经采伐过木头,抬过木头,装过车……剧中太多角色能让人找到生活中熟悉的影子,‘剧中人’的经历就是‘人间真实’的一道道缩影啊!”
老一辈林业人把青春献给了深爱的祖国他们有担当,不求回报,只系社有费恩。子什么都愿意。正因为有着无散和他们一样的天私世出,才有我们个天的民族自信和民族骄傲。
作为后辈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杨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的拓展之路上不但砥砺前行,还要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青山不墨》是以伊春林业工人与大山同欢、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大剧,非常值得一看。看懂了悟懂了才能活得明白,才能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蓝天碧水青山。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岛作歇。与其说我们在看“戏”,不如说我们在品味生活。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11
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在央视一套播出以来,我每天都坚持收看,对该剧剧情有了大致的了解。该剧人物中马永祥、郑毅、华青等为代表的林业英雄模范,是以伊春林业战线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主要素材进行创作的。该剧再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林业工人扎根林区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呈现了林业工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林业工人历经开发建设、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华美篇章。
《青山不墨》体现了林区人民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理想信念,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林业工人的主人翁精神。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们群策群力,积极研究机械伐木的办法。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树木的生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他们砍伐的速度。于是,林业工人们又采取了一边砍伐,一边植物的方法来养林、育林。经过半个世纪的齐心努力,山林茂密,郁郁葱葱,又充满了生机啦。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林区的.林业工人,是我生活和工作过的那个林场的第一批伐木工人,母亲随父亲来到林区后也一直参加林场的营林生产。正因为我是在林场出生和长大的,剧中的人物和情景在我的记忆中有着许多相同的印记,感觉是那样的熟悉,仿佛就是我们的父辈当年艰苦创业劳动情景的再现。我的记忆中对育林功臣孙海军的事迹留存的要多一些,因为我也曾参加过整地刨穴、植树造林,打带抚育等营林生产,对孙海军的事迹也能身同感受,深刻理解。这在增强我对该剧情景浮现和期待的同时,也对该剧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主题思想进行了深入思考。
观看《青山不墨》后,会进一步激励我们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激发科研工作者,加强林业科研,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12
“林区人呐,这辈子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树吃树,但是这种靠法能靠多久?你不养山、养水、养树,早晚你得没吃没喝。”这段话令人深思,发人深省。《青山不墨》拍摄于铁力,取材于伊春,是以伊春林业工人与大山同悲欢,与共和国同成长为主题的一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电视剧。青山不墨,碧水丹青给广大观众和伊春林都人民呈现了蔚蓝的精神盛宴,一脉纯厚的绿色情怀。
作为土生土长的伊春人,见证了伊春这座林业城市“因林而兴、因林而衰、因林而转”的全过程,也见证着伊春正在“因林而富”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只有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绿水、青山,我们才能有好日子过,也才能过上好日子。
《青山不墨》播出,不仅让我慢慢走进了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更让我联想到伊春森工集团美溪林业局公司顺利河林场分公司获得“龙江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的唐凤立。采伐时他担任生产技术员,支道、主道、集材道,道道留下他深深的足迹,择伐、皆伐、卫生伐,块块映射出他疲劳的身影。“渴饮雪、饥啃馍”,住宿工棚、爬冰卧雪,每年都能完成木材生产计划。停伐后,担任营林技术员,为了恢复更新,种云杉、种红松,也种希望。种汗水、种辛劳、也种高尚,种出了满山翠绿,也种出了白发苍苍。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林业工人很多很多,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求回报。老一辈林业工人把无悔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深爱的祖国,他们种出了绿水青山,一地春光,也种出了千秋绿色,万代屏障,种出了塞北林城、林都“宜”春。
一代又一代的林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赓续东北开发精神、建设精神、振兴精神,保护生态精神的血脉。他们心怀梦想,崇尚劳动,脚踏实地回报社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这片黑土地上谱写多姿多彩的人生乐章,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发展的基石、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最美劳动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观看《青山不墨》让你感觉到伊春的自然生态之美,让你置身于大森林,深刻感受到松枝挽着松枝,荡起绿色波浪,大地和小溪弹奏着和弦,青山与绿水环抱的生态之美。行至伊春,你会近距离感受到生态文明思想之光芒。牢记嘱托接续奋进,绿色崛起踔厉前行。坚持“解放思想、绿色转型、生态立市、旅游强市”的发展理念,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13
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演绎了马永祥、郑毅、魏建中和王福民等老一辈林业工作者,从建国初期投身林业,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克服千难万苦,从砍伐林木支援国家建设,到后来转变思想观念,植树造林、绿化山川、巡山护林、保护生态,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事迹,艺术的再现了黑龙江森工林区创业、改革和发展的三部曲,讴歌林业先辈不畏困苦、敬业奉献的可贵品格。
《青山不墨》展现了什么精神?是爱国奉献精神,以朴素的爱国情感,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担当,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国家建设;是勇于克服困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是不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精神,为了完成林业生产任务,改进作业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求实创新。林业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都是“黑土地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了中国人求真务实、无畏困难的奋进气概,在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上树立起一座座催人奋进的精神丰碑。我们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繁荣强盛,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求实奋进、顽强拼搏,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极大增强中华民族的信心和力量。
进入新时代,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国有林场全面改革”,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落实,林业进入重大转型和发展阶段。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工作重中之重,更加需要“青山不墨”展现的林业精神。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对于清除空气污染、减缓风速,涵养水土,维护生态,具有不可替代性,发挥着国土和环境生态屏障功能。专家预测,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上亿。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不仅改善环境,而且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林副产品。食用菌,林药、山果、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看到无数林业人为了守住绿水青山、实现“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着。像“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老前辈一样,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以扎根林区、默默无闻的情怀驻守在林业一线;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耕耘着山海林田;以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劲头建设着“美丽中国”。如今的林业面临国家生态建设发展战略机遇,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形势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是以树养人,现在是封山育林;过去是采伐的锯声,现在是植树的欢歌;过去是资源环境的衰退,现在是保护力度的加强。有志林业的青年必将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方面大有用武之地。谁毁了家园,谁就输了未来;谁保护好环境,谁就赢得了明天。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早已深入民心,绿染大地、翠满神州的林业梦指日可待,正是林业人大展身手、拼搏奉献、成就业绩的好时机。
在国家生态发展战略总体指导下,以“十四五规划”为中心,黑土地上的林业人秉持“青山不墨”精神和理念,正在辛勤耕耘、扎实工作,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加倍努力,紧跟时代改革发展步伐,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保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目前,我国建成了“三北防护林带”,有效地控制了土地沙化,森林国土覆盖率稳定增长;长江上游的植被重建工程,历时二十余年,取得较为显着的成效。2016年起禁止砍伐天然森林,封山育林的区域不断扩大,为保护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奠定了基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时代的责任赋予有志林业青年、时代的光荣也必将属于林业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秉持和传承黑土地精神,包括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更加不忘爱国奉献、不畏艰难、担当勇为的林业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紧跟党的领导,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担负起林业发展的历史重任,建设生态绿河山,筑梦林业续辉煌。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14
近日央视一套播出的大型生态文明题材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以当年“伊春林业”的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人为原型,讲述了林区三代人浴火涅槃的故事,随着剧情的发展让人看后更感慨当年老一辈林业工人无私奉献、拼尽全力志愿国家建设的伟大精神。
黑龙江自然秉赋得天独厚。作为资源大省,黑龙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解放区和战略后方,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往前线,取得了解放战争最后胜利。和平建设时期,黑龙江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粮食、木材、石油、矿物、畜牧等资源。作为中国森林工业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黑龙江以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有效地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蒙古高原的沙尘暴,并以丰沛的水分调节了中国北部气候。据2021年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数字显示,目前黑龙江林地面积2617公顷,森林覆盖率47.3%,森林蓄积达到22.4亿立方米,是名符其实的生态大省。
从资源大省到生态大省,正是《青山不墨》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此剧以为人民立言,为时代讴歌的责任担当,做到了这一点。剧中所要追溯的历史,所要展示的剧中人正是无私奉献的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他们在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拼尽全力支援国家建设。在没有机械工具缺少粮食的困难情况下,发明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安全伐木法,用一线工人的智慧提高产量。又在高产稳产的同时树立起植树造林思想,实现了越采越多永续利用的生态循环。马永祥、郑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型马永顺、张子良。正是这一批新中国奠基人,以三代人的力量守护着大青山,探索出一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生态的路子,为后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青山不墨》以精湛的艺术手法营造气氛、雕刻人物性格、描绘生活细节、制造矛盾冲突。所有艺术手段的运用其前提都是突出现场感,强调照相机般的真实。使电视剧具有一种“穿越气质”,带领观众亲身体验了极寒天气冰封山林的伐木大会战。随着画面不断闪过,一个个特定时空,带入感极强,其爬冰卧雪寒风刺骨感同身受。
每一部电视剧都会呈现独特的环境基调,从而为作品铺设一条叙事渠道,让故事垒架而起,凝重的青铜底色就是《青山不墨》严肃庄重的色调。无论是采伐现场工棚道路,还是林场院落居家摆设,都呈暗色调,与圣洁的.白雪形成对比。在青铜底色和白雪环绕下,每位演员身上似乎都能敲击出铮铮铁骨的声音,雄伟而强悍。在这种底色上,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一切都活色生香起来。为土味十足大刀阔斧地雕刻提供了基质。以往,我们常常失望于有的主旋律电视剧,会在突出宏大主题叙事时,失手于人物表达上,造成人物空洞不接地气的硬伤。《青山不墨》剧组选择的群众演员都是60多岁能够有力地承载这段命运的林业工人。他们最容易找到感觉,他们浑身都散发出开发建设时代的气息。从喊森林号子“咱们工人,哼哈嘿”“有力量,哼哈嘿”,到劳动间歇围拢一起大谈特谈狍子野猪习性,还有长期伐木练就的一副顺风耳,连几百米之外的木头几分钟后“顺山倒”都能分辨出来。这些普通人但又并不普通的英雄群像,就这样烙印在观众心里。
为原汁原味地展现黑龙江大森林原始自然风光,剧组从原始森林到崎岖山路,从林场小院到工地窝棚,都采用了实景拍摄。冬季正是伐木黄金季节,在千里冰封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不仅展示了中国工人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也将黑龙江的大美风光尽收眼底。
《青山不墨》以催人奋进的艺术感召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中国人,奉献了展示中国力量讲述中国故事的精神大餐。宏大主题叙事、重大历史转折、红色基因传承,彰显了百年来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信念。《青山不墨》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以人民的力量筑起生态文明屏障,护佑子孙万代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以老一辈林区人为榜样,守护林区,奋勇前行。我们更要深刻感悟老一辈林区建设者艰苦奋斗、勤劳忠诚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在精神上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不断磨砺自身,增强业务本领,成为建设林区,守护绿水青山的忠诚力量。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15
4月6日,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登陆央视一台黄金档,这部年代大剧,以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题材,艺术再现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发展历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以催人奋进的艺术感召力奉献了展示中国力量讲述中国故事的精神大餐。
宏大的主题叙事、重大的历史转折、红色基因的传承,彰显了百年来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信念。《青山不墨》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以人民的力量筑起生态文明屏障,护佑子孙万代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电视剧《青山不墨》亮点颇多,但生态文明主题尤其引人注目。20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意在通过人工造林和自然更新的途径,改造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并实施了“天保工程”战略。从而将兴安岭纳入可持续发展体系,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登上舞台。《青山不墨》的叙事主题并非聚焦这个时间点,而是回望历史,将重点定在中国社会迎来翻天覆地重大转折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以建国初期大力建设为时间点,深化生态文明主题,歌颂生态文明先驱,正是《青山不墨》的贡献。
我省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作为资源大省,黑龙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解放区和战略后方,将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最后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平建设时期,黑龙江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粮食、木材、石油、矿物、畜牧等资源。作为中国森林产业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黑龙江以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有效地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蒙古高原的沙尘暴,并以丰沛的水资源调节中国北部气候。
从资源大省到生态大省,正是电视剧《青山不墨》所反映的历史阶段。《青山不墨》所要追溯的历史,所要展示的剧中人正是无私奉献的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他们在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拼尽全力支援国家建设。在没有机械工具缺少粮食的困难情况下,发明流水作业法、四季锉锯法、安全伐木法,用一线工人的经验智慧提高效率,又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树立起植树造林额理念,实现了越采越多永续利用的生态循环。马永祥、郑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型马永顺、张子良,正是这一批新中国奠基人,以三代人的力量守护着大青山,探索出一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生态的路子,倾注满腔热血建设家园,为后来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青山不墨》演绎了林区三代人当年的卓越风姿,多方位的展现了自然保护区从砍树基本建设到育林管护、从开发资源到维护资源的历史背景,真正刻骨铭心地复原了自然保护区开发设计基本建设的历史时间,展现出伊春林业职工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实质。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以老一辈林区人为榜样,守护林区,奋勇前行。”观看后进一步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加强林业科学生产、科学管护,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前进林场的党员、领导干部、职工们纷纷表示,要深刻感悟老一辈林区建设者艰苦奋斗、勤劳忠诚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在精神上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不断磨砺自身,增强业务本领,成为建设林区,守护绿水青山的忠诚力量。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16
今年,央视电视台精彩影视剧频出,继《人世间》后,一部反映我们伊春儿女为建设老林区发展,70年来拼尽全力,战风斗雪,最终完成林业改革大计的鸿篇巨制——《青山不墨》于央视一套4月6日20:00隆重开播。该剧是根据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林区英雄的真实事迹改编,艺术再现了伊春林业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三部曲,彰显了伊春林业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光辉历程。
筚路蓝缕戮力同心,苍山碧海丹心向党。
该片以正叙为主要写法,用平实有力、娓娓道来的旁白将人们带入那个物质匮乏却满蕴真诚的年代。随着镜头的拉近,在寒冬腊月、刮着冒烟大雪的车站,众人头戴棉帽,身着旧袄一起挤上火车,在森林小火车轰隆隆的声音里,一起奔赴伐木地。一下车,北风冷硬,呼呼地直接倒灌到人的棉袄里——“手像鸡爪子似的张不开了”,“都冻成铁疙瘩了”。下一帧镜头来到火热的劳动场景,一群汉子喊着口号,挥舞着大长锯,一棵巨大的参天大树哗啦倒下,雪花飘洒,木料落地。紧接着,是第二棵、第三棵的放倒......为了完成上面安排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50000立方的伐木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这群伐木工人正在冰天雪地的原始大森林里加班加点、不眠不休地砍伐木头。通过这些画面,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朝气、志气以及东北汉子的硬气。他们是我们共和国第一代林业工人,在生存、作业环境极其恶劣,技术、设备十分落后、而生产任务一再加码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创新突破,创造了“安全伐木法”和“四季锉锯法”,用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书写了一部恢弘壮丽的不朽诗篇,创造了伊春林业开发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伴随着一声声粗犷豪迈的喊山号子,数以亿计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从伊春运往祖国各地,对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挺起了共和国建设的脊梁。
背水一战迎难而上,峥嵘岁月担当有我。
随着剧情的深入推进,我们了解到,自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伊春就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成为全国资源消耗最快、贫困程度最深的重点国有林区。面对资源过度消耗、超采盗采严重现象,资源之危、生存之艰、生活之困激发所有林区人民,誓死守护小兴安岭这片珍贵的热土!经过审慎思考和重新定位,林区儿女决定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勇气封山育林、开启天保工程,“还大山以绿色,还林区以富饶”。也就是从这个时期,伊春的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林区也开始了缓危解困、分散突围的艰难探索。剧中人物围绕砍伐还是造林进行了一系列思想斗争和唇枪舌战,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和行动,笑中有泪、泪中带笑地还原了林业改革前进道路上,人们洒下的无数汗水和泪水,最终换来了林区生产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主导型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峥嵘岁月中,林业几代人敢于突破、勇于担当的守正创新精神。
赓续绵延彪炳千秋,葳蕤蓬勃履践致远。
热血热气、热酒热炕、热情热烈、热泪热汗,屏幕满溢老林业人战天斗地、战风斗雪的英雄气概。随着剧中“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最原始的伐木方式到机械化木材生产,滥砍滥伐到护林育林,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人与自然二者关系的深刻解读,林区人民开启了像保护生命一样誓死守护自己的绿色家园,像爱护眼睛一样小心呵护这片林海松涛的护林新征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牢记伊春底色,坚守“根”、“魂”。把植树造林作为林业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公的`长期事业来抓,在生态发展和绿色永续的百年大计上坚持赓续传承,笃行不怠,在战风斗雪、勇毅奋斗的改革进程中坚守初心和使命,为老林区森林永续发展打下彪炳千秋的深厚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让林业精神永葆长青、生态环境行稳致远是所有林业人共同的守望和祈盼。
生态永续追青逐绿,青山不墨绿水无弦。
70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70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如今的小兴安岭-伊春正焕发着一碧万顷的勃勃生机,展现着臻于至善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因有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前赴后继、踔厉奋发,这浩瀚的林海,才一步步变绿、变好;正是老一代林业人坚韧、努力、担当、奉献的林业精神,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才能葳蕤蓬勃。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主题,弘扬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共生文化。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伊春人,我们注定与家乡的青山绿水血脉相连,命运相依。作为家乡人,我们的使命注定要踩着前人的脚印,保护我们的森林,续写绿色的篇章。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听党指挥,服从组织,服务人民,做好本职工作,纵情挥洒自身能量完成作为人民公仆的使命任务,尽力谱写和描画富裕美丽幸福新青山的美好蓝图,我们的共同愿景是看那追青逐绿生态永续的绵延画卷,听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乐章,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精选13篇)08-11
《青山不墨》电视剧的观后感(精选5篇)08-11
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精选20篇)11-08
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08-11
《青山不墨》电视剧的观后感(通用6篇)08-11
青山不墨电视剧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08-17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通用6篇)08-09
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