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孤》观后感

时间:2021-07-13 09:54:37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

  电影《失孤》观后感1

  “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我是一位父亲。”这位失去儿子15年,骑着摩托车寻找15年的父亲,在《失孤》中的话,让我看到了一位父亲的殇。这种骨肉亲情被剥离的痛苦,这种生死未卜的渺茫,让这位父亲在寻找的旅程中更像是一种忏悔与赎罪。

  而另外等待中被寻找的孩子呢,我们很多的时候视角关注失去孩子的父母,哪些孩子内心的期盼呢,对家庭亲情的期待呢?也许正是因为影片讲述了这样的两个人,同样是缺失人生的两个人,他们的渴望,他们的痛苦与期盼。那些买人子女的父母呢?也许他们也怀着同样的对一份完整家庭的渴盼。他们买来的孩子是为了挽救破碎的婚姻,还是延续可能断掉的香火,所以他们忐忑地守护者这份随时可能失去的爱。

  一位行走的父亲,一位寻找父母的少年,他们的结伴,也许都是为了找寻自己的根。

  影片的没有华丽的场景,有的是贴近生活的市井人情。影片没有矫情造作的儿女情长,有的只是让人喟叹的真情与找寻。也许这是刘德华最糟糕的造型,但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形象。因为华仔也已为人父了,所以他才这么的真实而又深刻。

  最后影片以带有禅意的对话结束。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这两年,我的修为渐长,当我心不静时,就看看星云大师的《喜舍》,想想我已比别人得到的太多太多。对生活中所有发生的事,都以缘分之心来对待,所以不骄也不躁。对于未来,不担忧也不盲目的乐观,我主宰自己的心情,因此也把握自己的命运,在红尘俗世中安然活着,悠然自得。

  也许人生就是一个“行”的过程,在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殇”,也许来源于失去,也许来源于求不得。也许人生都必经苦痛才会让人顿悟。悟,是的悟到了,也就得以解脱。

  电影《失孤》观后感2

  周末一家人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女儿看这场电影受教了,她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她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走出影院,我问女儿,影片写的是件很凄惨的故事,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满眼都郁郁葱葱?女儿回答不上来,我说,是希望!那个年轻的妈妈,坚持着在马路上不断散发着寻子的传单,在大雨中撑着伞等待,她撑起的是希望啊。但当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却离去了。还是希望,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失孤的父亲为何不让失家的男孩见那失孤的母亲?因为希望,父亲怕男孩击碎了妈妈的希望,怕她撑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几天老家,就失望了,准备放弃。那父亲说,你只找了几天,而我已经找了十五年。那男孩惊醒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影片反复出现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这些都是希望的载体啊。这说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坚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个凄惨得有些压抑的故事,但导演还是不断放飞希望。所以,影片发生在春天,满眼花开了,树绿了。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导演不希望人们太绝望。失孤父亲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如偷偷给钱的交警,免费修车的小伙(后来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证了佛法的舍得,报应),众多的志愿者。我不认为这是导演粉饰太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人是脆弱的,向着希望爬行的路很艰辛。失孤父亲,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丢失的是他的孩子,他也动摇他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失孤父亲在问佛,其实问出了所有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认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亲和出家师傅的对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

  这是个很开放的结尾,对于这段话,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因缘。影片最后,父亲又上路了。因为他更坚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觉得自己是父亲,他觉得他和儿子就剩一张窗户纸。

  佛法讲因缘,我讲希望。你还小,有些道理你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样,你始终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并不断告诉自己,一步步向着希望奋进。

  电影《失孤》观后感3

  与以往的角色不同,这次华仔饰演的是一位寻子15年的父亲,印象中是第一次看见华仔这样邋遢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泛白的胡茬,褴褛的衣衫,饱经风霜的脸,一台破旧的老式摩托车,组成了雷泽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故事叙述的平淡,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影片中的的几个情节还是让我热泪盈眶,不知从哪里来的感动充盈了整个心底。

  雷泽宽要去泉州,却走错了路,交警看到了他摩托车后面插的寻子的海报后主动给他指了路。当他走到泥泞的小路上翻开警察给他指路用过的地图时,从里面掉出了两百块钱,他捡起来,默默擦掉上面的泥土,在他的人情记录本上歪歪扭扭写道“高速公路交警200块”,然后合上,装进包里,继续前行。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善意和温暖,除了感激和像小太阳一样把这温暖传递出去,我不知道我还可以再做些什么。

  雷泽宽在寻子的途中遇见了同样失去家人的小伙子曾帅,他们相互鼓励,相互陪伴,发展出一段亦父子亦朋友的情谊。中途他们有争执,曾帅也一度想放弃,是雷泽宽鼓励着他,在机缘巧合下帮助曾帅找到了家人。曾帅和家人重逢的那天,他站在人群里,目送着曾帅走过那座桥,走进亲人和村里乡亲包裹里,当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虽然他的孩子没有找到,可是他帮别人完成了心愿,他打心底里为曾帅高兴,那是为幸福流的泪。我还记得影片里他说,“那么多丢失孩子的家庭,有的人还在找,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离婚了,有的人再婚了,可我不会放弃,因为只要在路上就会有希望。

  影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雷泽宽重新骑着摩托车踏上漫漫寻子路。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觉得心酸的电影,却又和去年的《亲爱的》一样,表达出大家对丢孩子这个问题越来越关注,希望那些丢失的孩子都能得到善待,愿天下无拐。

  其实,看影片之前还跟家里闹了些别扭,可是影片结束后立马就释然了,回去和解。家人是最爱你的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剪不断,也割不断。

  能拥抱就不要争吵,珍惜身边人。

  电影《失孤》观后感4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er童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er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家的“缘”说。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行。

  我承认,看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达不清,姑且写下留存。

  电影《失孤》观后感5

  看完电影《失孤》,一切的不如意,都变的那么淡然。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波涛汹涌,让人抑制不住的流出眼泪。刘德华本色出演的《失孤》把一个父亲平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在光影中展现出来。片尾一阵苍穹中的诵经的禅意,那是生命的救赎,声音飘过千山万水,昭示芸芸众生,人世间最大的苦难莫过于骨肉分离。

  想起了去年上映由赵薇主演的电影《亲爱的》,还有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让我有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又想起了中央电视台倪萍主持的寻亲节目《等着我》,别人吃过的那些苦,别人遭受的那些罪,一个大男人,我竟然无法平静下来。以至于这半年来,每每我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都会到网上搜索节目《等着我》来看,听着别人的故事,默默地留下自己的眼泪,与自己的那点挫折对比,这些不如意也就云淡风轻了。

  夫得之而无以为念,遂亡矣。生生世世,突然觉得世界上最温暖的瞬间是离别后重逢的那一刻,情感穿透力是那么的强大,强大的摧毁每一颗刚强的内心。寻亲,这一有人类繁衍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的社会学行为,从未间断。

  想起了老家的一个习俗,农历腊月二十六,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庆贺,这一天隆重程度超过了除夕夜。后来,年长的前辈告诉我,传说古代村里人有一大部分人去北方修长城,到了腊月底,全村人都会在村口翘首以盼,期望家人团聚过年。可是,等了很多年,都没有乡亲回来。终于有一年,腊月二十六日,有一个乡亲死里逃生回来,全村人放爆竹来庆贺,这是一份乡情的惦念,一份亲情的寄托。于是,这个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当骨肉被隐匿世界渺渺,栖身人海茫茫怕是唯一选择。当亲人被阻隔在迷茫的天地里,找寻是安放亲情的唯一神龛。爱是世上的幸福,但幸福并不是爱的全部礼遇。爱是团聚,但没有分离也就无所谓团聚。在爱的作用下,一切都凝结在快乐和赞美之中。然而,倘若没有先前的离别,就不会有眼前的团聚。感谢那些离别,让爱多了一份厚重与期盼。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残酷而戏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感天动地。天地乾坤,温情永存,活着,是最好的信仰。期待世上所有的离散与不幸,都能带来惊喜与相逢。相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离散从未停止,但希望和信念也从未消逝,而是愈发澎湃,如同这春潮滚滚,拍打着岸边的孤舟。

  电影《失孤》观后感6

  有了去年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失孤》同样如此。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亲爱的》里在后半段加入了赵薇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他是被拐卖的孩子,买他的家庭最终说出了真相,而他也开始了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

  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

  血浓于水,这是个看上去无须质疑的事实,但当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遭遇到众多现实问题挑战时,儿女和父母的“寻找”、“抛弃”、“相认”,都成为了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

  所以,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线,在电影里被淡化。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每年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孩子,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悲惨故事是在是太常见了”这个现状;再加上《亲爱的》里,黄渤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15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

  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才是一种靠岸。

【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失孤经典台词及剧情简介11-27

孤兽(孤獸)06-25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范文12-18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范文12-18

《我们的冬奥》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11篇)12-24

2021电影《跨过鸭绿江》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12-18

孤寝怨,孤寝怨崔珪,孤寝怨的意思,孤寝怨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参观孤竹国公园有感 -观后感作文01-01

电影《跨过鸭绿江》优秀观后感范文12-18

《跨过鸭绿江》电影优秀观后感范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