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时间:2023-05-06 09:47:37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

  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今天,我观看了学校组织的《开学第一课》,它的主题内容是:家风家训家规,实践核心价值。

  赵一曼,中国革命的杰出女性代表,面临侩子手的大刀,她依然大义凛然、镇定自若。临刑前,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字里行间,无不感动和激励着千千万万后来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遗书的最后一句:“记住,妈妈是为祖国牺牲的`。”多么坚定的革命者,多么优秀的母亲!此等家风,焉能不兴?

  还有一位战士,在战场与战友口头相约,活下来的人,一定要为牺牲的战友尽孝。后来,他活下来了,为了这份承诺,这位战士花了大部分时间和金钱,除了赡养自己的父母,还去做了战友家的儿子,替战友供养双亲。

  这些鲜活的事例,使我懂得什么是家风、家训和家规,让我知道了家风、家训和家规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

  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和家规。总结一句话是:不做物质的奴隶,只做精神的主人。不触碰法律底线,只争道德的高点。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而奋斗!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2

  看了《新春第一课》,我的感触很深。

  今年的新春第一课讲的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由于家庭原因,而不得不放弃去大学校读书的梦想,但他们身边依旧有好心人在帮助实现愿望。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最使我感动的是余文灏哥哥,他是一个性格很内向、安静的.男孩,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学校主持人。但是第一次上台却说不出一句话,虽然他并没有忘记台词,但却磕磕巴巴,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最终还是落选了,他就再也不敢上台了。老师鼓励他继续加油,他自己也不断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还是当上了学校的主持人,无论在什么大型比赛中都有他的身影。

  看了《新春第一课》,我知道了自己生活很幸福,要珍惜这种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父母和老师,因为还有很多人没有这么幸福。我还想呼吁大家,让我们一起帮助这些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3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其中,一个散发着灿烂笑容的瘦弱女孩将我深深触动,她的名字叫作徐梦婷。

  命运似乎对她并不公平,三岁父母离异,又相继失去了父亲与爷爷,在别人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之时,她便承担起照顾多病奶奶的重担,做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家务,用稚嫩的'肩膀挑起这个家,可是她并没有抱怨半分,她的脸上依然绽开着灿烂的笑容,她的内心还充满着对这个社会的感恩之情,心中还洋溢着对这个家的希望,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却仍然坚强乐观地前进、成长。

  从她的身上,我学会了感恩、坚强、向上,对未来永远充满了希望!她的坚强会为这个社会增添更多亮丽的色彩!

  让我们好好珍惜身边看似简单的一切吧!温暖的家,爱你的父母,这些其实都是珍贵无比的、来之不易的。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4

  20xx年的《新春第一课》在春意盎然的开学第一天开讲啦!这回的主题为“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有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有信守承诺二十六年的转业军人李元成、还有现代中学生自己的家风。

  每一个故事背后都体现了温良谦让、诚实守信、百孝为先的中华美德。其中令人感触最深的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她怀着一颗爱国的赤胆忠心英勇就义,不论是敌人的威逼利诱还是严刑拷打,她始终一声不吭、慷慨从容。在她给儿子留下的.一封遗书里没有儿女情长,有的只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教育儿子精忠报国的伟大胸怀“记住,妈妈是为祖国牺牲的。”这句话感动了千千万万人。正应了那句古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充分展现了我中华大国的民族大义,爱国家风!还有自强不息的黄炼娟、老当益壮的杨启发爷爷都以自己的家风家训教育着现代的年青人。

  通过这次的学习,给我开启新的一面学习怎样孝顺长辈、宽厚待人、积极向上的大门,以后我一定谨遵长辈和老师的教导,勤奋努力、积极上进,争取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5

  今天,我冒着严寒快步地走到学校门口,学校里欢声笑语热火朝天,同学们“嗡嗡”的讨论着,发出响亮的叫声,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开始观看《新春第一课》。

  首先出场的是和蔼可亲的主持人-邓老师,她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袁爷爷,他很贫穷,住在北京的郊区,在九几年时,他一家生活很艰难,他是位退休工人,因为那时他的儿女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最后开了一家简便的小卖部,每天都把20元钱放进爱心箱里, 每个月都有200多元,她们再邮寄到远安的一所教育培训学校,就这样坚持寄了12年,远安的一名记者到北京调查,问了千家万户,问的有清洁工、卖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后,在北京的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了他们的`家,记者表达感谢后,在北京和远安等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事迹。

  第二个登场的是刘方英,她是一名老师,在江西一个县城教书,第一次上课时,她看到同学们的手脏兮兮的,她就不想在这教下去了,但同学们给了她力量,让她坚持;在二零零几年,她的丈夫手瘫废了,所以她在医院里照顾他,但她一直担心她的学生,所以最后在微博上发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说她的学生让她懂得坚持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这两个人物事迹,让我觉得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学会坚持,不能放弃!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6

  今天,我和同学们观看了宜昌市《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它主要是讲四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和四个学生的优秀事迹。

  四个家庭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赵一曼的故事,她因为革命而与自己的孩子永久地分开了,但是在牺牲的时候,她想起她还是一位母亲,于是在牺牲前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上告诉自己的儿子赶快长大,不要忘记自己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看了觉得赵一曼非常的伟大,她为了把日本人赶出中国,让其他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仅舍弃了自己的孩子,还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四个同学的故事也让我更加清楚地懂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我最佩服的.同学是黄炼娟。她虽然是聋哑人,却能够照顾生病的母亲,还帮助了绝望的父亲和身边智障的同学。我也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跟黄炼娟相比却自愧不如,因为我没有经历过这么多的挫折。

  看完新春第一课,我想起了我们家庭的家风家教:勤奋、勤劳造就幸福生活,我的家庭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氛围,但是我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学习上不够勤奋,生活上不够勤劳,在新的学期我要更加努力呀!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7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新春第一课》,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

  宜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西陵峡。三游洞这些奇妙的地方,有着多少美丽的传说三千万的游客看了这些美丽的景色后,惊讶无比。无数名人曾在这居住,作诗。

  周立荣叔叔用文字来保留了巴山文化,他创造了小说《山骚》歌曲《巴土恋歌》他不放弃任何一次宣扬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每所学校都知道了巴山文化,跳着巴土舞蹈,唱的是巴土山歌。还有胡振浩爷爷,他一生特别喜欢唱号子,每天都唱,他创作的《西陵峡峡江号子》又加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为了加号子传到下一代,他唱出了中国,唱了二十二年的他让几百万游客听到了峡江的号子。还有王国新先生用他的'画笔中国的美景,宜昌的美景,他带着强烈的爱护文化感,带着自己的传承精神,在宜昌三江小学传承三国文化。

  宜昌还有很多历史,比如在三国时代有很多传说,在这里就不要一一细说了。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

  男人的肩膀担着一片天,这片天,叫作承诺。

  他是一位上过战场的铁血军人,亦是一位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承诺的男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是同乡是战友,宛若兄弟,战争前夕,将各自父母托付给彼此,一个口头承诺,用一生来履行。不是父母,胜似父母,战友牺牲,他毅然决然照顾着失去儿子的二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充实的是心灵,他获得的是超越亲情的温暖。他从没想过放弃老人,他只是努力让老人过得更好。

  在他事业小成,老人安康,全家其乐融融之时,一道晴天霹雳,划破了这宁静的一切,老人的`二儿子,战友的亲兄弟,意外身亡,两位相继离世的战友,竟是亲兄弟,上天开了个玩笑,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玩笑。祸不单行,两位儿子的逝去,让孤苦无依的老人宛如遭了一击重锤,精神彻底崩溃,长年辛苦劳作遗下的暗疾一下子爆发出来,新病旧病加身,老人的身体也虚弱不堪,老人的世界破碎了。他知道一切安慰在丧子之痛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所能做的只有用行动来修补老人支离破碎的世界。一个真正的男人不会让承诺变成敷衍和谎言。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不是子女。但他用事实证明这句话并不是绝对。他的肩上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亲生父母,岳父岳母,战友父母,妻子儿女,四个家庭,他必须要承担这一切,因为他是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一个家甚至一个国的顶梁柱。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所以上天也没有抛弃他。他坚守承诺,所以他不会被压垮。他撑起了一片天,但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他是家中后辈的榜样,更是社会上所有人的榜样,我们已不再稚嫩,我们也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或许曾把承诺当作戏言,但那只是不成熟的我们,如今,逐渐长大的我们,也应该担起那片叫作承诺的天。他所带动的家风,影响的是不仅仅只是一个家的人,也同样带动着我们,他影响的是一个国家。

  承诺不是法律上的约束,也不是道德上的规范,只是一个男人应该也必须担起的天。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伴着响亮的鞭炮声欢欢喜喜地向我们走来。在寒假期间,我们展开了“寻找家风、家训”的活动。在开学后,学校展开了观看《新春第一课》的活动。而本次“新春第一课”的主题就是寻找家风、家训。

  年过花甲的湖北老人罗必炎有八个父母。老人对其八个父母的孝顺是这里的一段佳话。其实这位老人的身世并不平常。

  在老人刚满100天的.时候,父母就因感情不顺而离了婚。这使老人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他甚至一度的认为自己是多余的。父母分别重新组建了家庭,这种多余感让他感到越来越强烈。于是,他成年后就当了上门女婿。当他自己组建了家庭后,他也渐渐理解了父母,原谅了父母。(投稿 )

  想通后的罗必炎老人变得十分孝顺,对自己的八个父母也能孝顺就尽力孝顺,他的孝顺十分让人感动。村中的一首打油诗甚至这样说罗必炎老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吃就开口,第二天就到手。”我不禁为老人不计前嫌的气度感到叹为观止,也为老人的孝顺感到感动。

  在两天的阴雨天气的摧残下,老人的丈母娘的风湿骨病发作了,疼的她站不起来。他每走一步疼得“哎呦”的一声叫。这每一句“哎呦”都印在罗必炎老人心里,一句又一句的“哎呦”让老人的脸色越来越沉重,不断的问候安慰丈母娘。不一会儿,老人就拿来了药,千叮咛万嘱咐老人要按时吃药。这样的孝,感天动地,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儿女又怎会不孝顺?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准则,罗必炎老人的家风是:感恩、友善,我家的家风是:勇于承担,敢为人先。我将将家风家训在我身上发扬光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0

  今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一件件动人心弦的事例,让我们心潮起伏,感受颇深。

  “宁儿:……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封感人肺腑的家书引出了这次的主题。赵一曼烈士用热血书写了他们的家风——爱国。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元成和付先根之间的那件信守承诺的事情。李元成和付先根既是同乡,又是一同在军营训练的战友,因此,他们成了一对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之间还有个协定:如果对方不幸为公捐躯的话,另一个人就要帮助照顾对方的父母。正当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尽享“兄弟”之情时,“天有不测风云”,付先根为公牺牲了。这个噩耗让李元成悲痛不已,整天沉浸于无限的'悲伤之中。但,悲痛之余,他又想起了他们之间的约定——要替对方照顾对方的父母。于是,他立刻向伯父和刘妈写信……时光飞逝,他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着他们,一直照顾了35年。他,无疑是辉煌地演绎出了“诚信”这个词……

  这次的《新春第一课》,教育了我们许多、许多,告诉了我们家风的重要性,也用一个个事例震撼了我们……让我们再次呼吁这次的主题:“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1-11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1篇)12-04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精选20篇)03-14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5篇11-11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1篇12-04

宜昌新春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11篇)03-14

宜昌新春第一课观后感(通用20篇)03-16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11-03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精选21篇)03-14

新春第一课作文(通用23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