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棒喝:争论胡适是否清华毕业意义不大
清华百年,比拼的不该是出了多少名人,更应该盘点培养了多少国家栋梁,作出了多少学术贡献。此时此刻,争论胡适究竟是否清华毕业生,实在没有多大意义,或者说有些不合时宜。
时值清华大学百年纪念,坊间出了本书《毕业生:百年清华的中国年轮》,以清华人物为纲,缅怀清华历史,追述清华精神。这本书与阐发北大精神的《北大传统与自由主义》一样,对当下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
不过这本书也引起了一点争议。该书在腰封上引用胡适那句著名的“争自由”语录,并介绍称“他是胡适,他是清华毕业生。”由此引发了一些“胡适是不是清华毕业生”的争议。书评人柳已青认为,严格意义上说,胡适不是清华毕业生。他称,胡适于1910年考取第二批庚款留美生资格,而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创立于1911年。
胡适到底算不算清华人呢?我也认为,胡适确实算不得清华人,但应补充一点,胡适和清华却也并非一点渊源都没有。
说胡适不是清华人,理由如下:第一,正如上述,胡适考取庚款留美生之时还没有这个学校,何来清华毕业生之说?第二,今年正值学校百年校庆,就是说清华大学自己也把创校时间定于1911年。第三,胡适生前似乎未提及自己是清华人。
但胡适和清华确实也有一定渊源。清华学堂与游美学务处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游美学务处附设的“肄业馆”即为清华学堂的前身。庚款项目启动后,胡适属于第二批留美学生,第三批留学生则直接从清华学堂学生中录取。可见,胡适和清华具有不可否认、难以割裂的内在关系。
尽管如此,把胡适说成清华人或清华毕业生仍然不合适。百年来,清华名流辈出,无论是对清华大学发展作出贡献的,还是在清华执教过的,抑或从清华毕业的,胡适都不是最好的形象代言人。胡适勉强可以说是从“清华的前身”出来的名人,试问,这样又将置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梅贻琦等人于何地?
《毕业生》这本书的本意或许是想借胡适来阐发清华大学的精神。就此而言,本书其实已经提供了不少具有重要意义的文本和案例。例如,梁启超在清华演讲时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经被定为清华校训;陈寅恪的名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至今留存于清华园内;至于老校长梅贻琦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也早已传播海内外。这些精神遗产不仅是清华的宝贵财富,也已被许多学人奉为圭臬。
清华百年,比拼的不该是出了多少名人,更应该盘点培养了多少国家栋梁,作出了多少学术贡献。这正如《毕业生》书中所写的:“清华大学百年之中,最为珍贵的财富就是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造就了新清华,也亲历了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禁想起,抗战期间国内大学艰难度日,但仍有大批学者专注于学术,作出不朽贡献。今日的教育和学术环境并不差,可钱学森却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此时此刻,争论胡适究竟是否清华毕业生,实在没有多大意义,或者说有些不合时宜。
(【棒喝:争论胡适是否清华毕业意义不大】相关文章:
胡适的经典语录03-05
胡适的哲理句子02-26
争论08-28
清华的寄语12-06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02-04
争论的作文03-02
【精选】争论的作文10-04
争论的作文08-08
《争论》作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