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的寄语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清华的寄语(通用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寄语吧,寄语是表达美好愿望和期许的话语。什么样的寄语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华的寄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华的寄语 1
春末初夏,柳絮纷飞,阳光轻轻点缀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这个明媚的校庆日,两位身着白色礼服的新婚夫妇正在同方部的后墙绿地上拍摄婚纱照。穿着大摆裙婚纱的新娘是清华法商20xx级的校友,她在北京做公务员。她特意选在校庆日这天回到母校,把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刻和母校连接起来。她灿烂地笑着说:“这是我成长的地方。我人生中很多的美好都发生在这里。也许这就是母校情结吧!”
千里赴校庆
1967届电子工程系的校友陈志伟带着妻子从山东济南赶过来参加校庆。10年前,在同样的日子,他回到母校。他连连感慨,虽然自己常在报纸和网络上查阅有关学校的新闻,但回来亲眼看见,即使和10年前相比,学校还是变化很大。
曾经,他非常遗憾院系调整使清华在理科和文科的实力变弱,而现在,学校重新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并且在理科和文科上有了很大发展,他觉得很高兴。
母校变化大
一位1946级心理系校友非常慨叹于清华的变化:“变化实在太大了!当年二校门外的奶牛场、树林全部变成了一幢幢的新楼,许多新的系馆拔地而起,学校的面积规模有了相当大的扩充。”
当谈到当今清华学生与那个年代学生的精神风貌时,老校友着重强调:“那个时候同学们都十分关注国家命运,都承担着提高国家工业及经济实力的社会责任。而现在的不少同学虽然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却有些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这应该引起重视。”
深情寄语青年学子
两位1958、1959级的土木系老校友王曾灼、王铁藩谈到当年他们的大学生生活时感慨良多。从他们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活充满坎坷:“过于动荡的社会及过于敏感的政治给当年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安心学习,纠缠于频繁的政治活动中。同学们有了现在宽松安定的学习环境是一种幸福,应该好好把握并珍惜现有的时光。”
他们还强调:“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基础科学的学习,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当问到时下最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一位83级精仪系校友说:“在刚进入社会的一两年中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时,在发扬清华学生优点的同时,只要放下架子,脚踏实地,一定会找到满意的岗位。”
最后,这位校友对清华在校学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努力学习,关心社会,勇于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发扬清华人的优秀传统,成为真正自强不息的清华人。
清华的寄语 2
四年来,你们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清华园。清晨到图书馆前排队占座,黄昏去紫荆操场挥汗如雨;在课堂上倾听思考,在寝室里夜话人生。你们是清华路、学堂路、紫荆路命名后第一届毕业的同学,也是让当年的校内网、现在的人人网风靡起来的第一届同学。 这是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21日20xx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的开场白。
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别样的毕业寄语开始,各个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辞都多了几分人情味和幽默。顾秉林亲切而朴实的话语也引起了全场3100余毕业生的阵阵欢笑与欢呼。
在这篇题为《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的讲话中,顾秉林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一块璞玉,希望他们在清华获得充分的滋养和磨炼,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过去的四年中,学校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来为大家创造这样的环境和空间。比如吸引更多国际一流学者到清华任教,比如改革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再如加大力度推进国际交流,在你们中间,超过20%的同学拥有了到海外学习访问的经历。
在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演讲稿里,顾秉林提到了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到行胜于言的.校风;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会通理念,到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实践精神;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和我愿以身许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再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传统。他勉励学生,多少年后,老师教给你们的许多知识也许已经过时或者已被遗忘,但我相信,清华的精神将融化在你们中大多数人的血液里,体现在你们的行动上。
顾秉林说,20xx届毕业生是清华在百年华诞前送别的最后一届本科生。清华的建立与国耻相连,救亡图强、爱国奉献从来就是清华人心中最重的传统和责任。他期望同学们把自己的热忱化为一生都坚定和坚持的行动,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而努力。
清华的寄语 3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你们带着激动与期待、怀着憧憬与梦想走进了清华园。首先,我要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向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你们将从此在清华园开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学长曹禺先生晚年回忆大学岁月时,曾饱含深情地写到:“我感谢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的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我也想起,我们1920级学长、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在弥留之际对护士不停地说:“这里是清华大学。”那时先生还想到什么,
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相信,工作和生活了25年的清华,一定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同学们,今天你们踏着先辈的足迹走进清华园,也许你们在卧谈时会分享漫步主干道的惬意,谈论参观图书馆、实验室的兴奋;也许你们会被荷塘的一汪秋水所吸引,被自习教室的一片宁静所感染。的确,清华是最美的,但清华的美不仅在于她融古典和现代、汇东方与西方的建筑,也不在于校园的千多种树木和数不清的花草,而在于她始终拥有一批传播知识、启蒙思想、激励精神、探索未知的大师和学者。正是有他们的启迪和引领,清华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造就了一代代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正如清华老校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清华颂》中深情地写道:“清华园,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回忆起清华园,就像回忆我的母亲。”
同学们,大学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你们是清华的“本”,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清华的精神要靠你们来传承和弘扬,清华的未来要靠你们去书写和创造。将来,你们当中注定很多人会走到舞台中央、时代前列。但现在,你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感想。
一是学会“做人”,做诚信的人,做实干的人,做有责任感的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正所谓“为学先为人”,你们进入清华,首要的是学会做人。清华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诚信、严谨,不光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一种修为。希望同学们记住,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大家更要记住,百年清华始终与祖国和民族命运相联、荣辱与共,进入清华人的行列就肩负起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为此,同学们要恪守行胜于言的校风,发扬清华人的实干精神,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将来像前辈清华人一样,以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社会,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
二是学会“独立”,能够独立生活,善于独立思考,养成独立人格。青年时代是最具有创造活力的阶段。大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小时候,大家都会对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充满好奇,你们也会遗憾地发现这些泡泡只能维持几秒钟。但你们的师兄、航天航空学院的杨锦同学,上学期参加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时,用微纳米颗粒做出了一种“永久的泡泡”,到现在,这个“泡泡”已经维持了几个月,它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泡泡”。这个看似充满童趣的发现,却可能对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这样的故事,在清华无处不在。正是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清华有很多同学在学习期间都会加入各种科技兴趣团队和学生社团,并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天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些同学之所以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因为他们不局限于传统和常规的思维范式,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来自于他们的独立性。陈寅恪先生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独立人格。我写信希望同学们独自来学校报到,就是希望大家从独立生活开始,进而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独立生活是一种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度,让大家能够独自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选择。独立思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让大家遇事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独立人格是一种不依附他人和权威,具有自我人性与追求的精神品格。只有学会了独立思考、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帮助你们激发好奇心、启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维,才能促使你们真正走向成熟,也才意味着你们可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是学会“珍惜”,珍惜青春,珍惜健康,珍惜友谊。大学时代,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前段时间,我去看望102岁的杨绛老学长,她回忆起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她说,钱先生在清华求学4年,几乎把所有假期都用来读书,连附近的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人们都说钱钟书先生有“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殊不知,他入学后的第一个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正是有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读,才成就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大师。同学们,大学期间,无论你们饱览群书、潜心学问,还是投身社会工作、社团活动,只有珍惜青春、珍惜时光,而不是痴迷游戏、沉迷玩乐,才能让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大家要爱惜身体、珍视健康,不要整天宅在宿舍,注意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清华,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将来做不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不算合格的清华人。我还想提醒你们,要珍惜友谊、热爱集体,结交诤友、共同进步。西南联大时期,杨振宁、黄昆和张守廉三个人同住一间宿舍,学习成绩都很好,整天形影不离,常在一起讨论学术、辩论问题,被称作西南联大“三剑客”,他们也由此成为几十年的好友。其实,人格独立和公共生活并不矛盾,只有关心同学、融入集体,才能使你们走出自我、懂得包容,体谅他人、关注公益,收获友谊和快乐,砥砺团队精神,将来能够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团结更多的人成就大的事业。
亲爱的同学们,昨天,你们毫无疑问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今天,你们已经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我相信,经过大学生活的磨练,经过清华精神的洗礼,几年后告别清华园的时候,你们也必将是最优秀的!
祝愿你们度过一段充实、精彩而富有意义的大学时光!
谢谢大家。
清华的寄语 4
1953年夏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在报志愿时,究竟是填清华电机,还是北大物理?心里很纠结。最后觉得还是清华名气更大一些,于是把清华电机的正宗专业-电气机器制造类作为第一志愿。9月底收到录取通知,于是开始了清华之行。十月初,我离开福建省福州市,乘轮船和汽车经一天一夜,翻过武夷山,才走出了福建省。到江西鹰潭乘火车北上,几经辗转,又经过2个昼夜的长途跋涉,傍晚到达北京前门火车站。不久,一辆疾驶而来的大卡车,将我和一批来清华报到的新生连同行李一起接走。夜色中,从西门入校园,卡车沿着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奔跑,径直开到宿舍门口,清华园真大。
和我一样幸运地被电气机器制造类录取的全国新生共87名,分成三个班级,我分到电83班。这些新生大多来自南方,第一次到北京,当然也是第一次来到清华园。最初的几天,大家的心情很激动,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课堂不固定,刚在西边的化学馆上课,下课后又匆匆赶到东面的第一阶梯教室,在校园里来回奔跑。电8班的男生集中住在诚斋,女生在立斋,一间房间住8个人;一条大长桌横在4架双人床之间外加几把椅子,除此别无他物。享受助学金待遇,由国家供给伙食费,吃饭不要钱,食堂自由出入,到点开饭,吃饱就走。每学期交十万元左右(合现在10元)书籍讲义费,每月零用费只需1-5万元入学时,学生会(1953年9月)给亲爱的新同学-我们的新伙伴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公开信。信中说,祖国迫切等待着清华大学培养出各种各样的新型工程师参加祖国伟大的建设赶快来吧!新同学们,我们将为做到毛主席对我们的指示:身体好、工作好、生活好!共同努力!这封公开信不仅代表了学校对新生的期望,也道出了所有新生的心中理想。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学制为5年。苏联的工科教育既强调实践,又注重基础,课程门类很多,全部采用苏联教材。第一学期,除数理化外,还有政治与俄语;实践环节有习题课、实验课和技工实习等。比如,数学采用的是苏联应用数学专业的教材,即斯米尔诺夫著《高等数学教程》,共3卷7册。俄语课对南方来的新生来讲困难很大,因为他们中学期间学的是英语,俄语需从字母学起,因此负担特别重。新生的新鲜感只是短暂的,接踵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困难和想不到,数学习题课一般只出三道题,可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全部做完,大多数只能完成1-2道,个别的连一道也做不出来。化学实验课,要求课前预习,有的学生居然因为预习不充分,答不上辅导老师的提问,被拒之实验室门外。俄语课,当老师提问时,同学们总是十分紧张,低着头,尽力避开老师的目光怎么搞的,怎么会这样被动!要知道这些新生都是来自全国重点中学的精英,学习的能手,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这无疑给予当头一棒,挫折感和紧张情绪在相当多的新生中蔓延。但是,大家也同时看到有另外一些同学,不仅能够从容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成绩优异,而且还有时间参加课余活动。可见山外有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迫使大家去总结、去反思。通过各课代表的工作,加强了老师的.辅导与答疑,班级也组织同学互帮互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多数同学开始适应大学的生活,改进了学习的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时间,逐步地化被动为主动。此后,尽管大家学习依然刻苦努力,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但每天下午4点半,大喇叭声一响,同学们都会自觉地走出宿舍,到西大操场锻炼身体,发扬清华大学重视体育运动的优良传统。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与科学兴趣小组活动,班上有不少同学参加了这些活动。大家还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如郊区农村的麦收、扫盲和消灭病虫害等活动。
一晃62年过去了,每当回望历史往事,我总是难以忘却与来自全国中学精英们相处的这5年时光。与他们相处,让我时刻看到高标准在哪里,始终知道自己的不足,激励着我不断向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他们相处虽然很辛苦,却促使我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因为不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赶不上。即使毕业了,我成为清华教师的一员,脚色转变了,但我依然有幸继续和这些精英学生朝夕相处,因此我仍然有压力,我依然需要努力地学做人,学知识长才干,因为不这样做,我会不称职,我会愧对他们、他们的父母和整个社会。
鲁迅说过: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提出的这三项体德智的标准,也正是大学5年生活对我们的要求,我将以此继续要求自己与我的学生。
清华的寄语 5
此刻,站在这里,我的心情几乎与在座的同学一样,有一些兴奋,又有一些惶恐,还带着浓浓的离愁别绪。兴奋的是,我终于获得了在法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的机会,要知道,这可是六十多年才一遇的机会,因为按照惯例,每年的毕业典礼上由老师轮流来致辞,而我们院里有六十多位老师。惶恐的是,我既缺乏足够的睿智与智慧来教导大家,未来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也欠缺必要的犀利与深刻,让自己的致辞发人深省;同时,打温情牌也并非我的擅长,我更无法给出各式幽默的笑话或网络雷词,让大家愉快的笑声中渡过这十几分钟时间。
每年的毕业季,空气中都充满了离愁的味道。今年,于我而言,这一份离愁显得更为强烈,因为我担任班主任四年的法2同学也要离开清华园。四年弹指一挥间,我在模拟法庭给法2新生讲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到了说告别的时候。看到当初青涩懵懂的少年,如何蜕变成自信沉稳的青年,我在感伤的同时也备感欣慰。四年之中,我一直希望对所有同学都平等且一视同仁,但客观上与一些同学交流较多,与多数同学则私下接触比较少。这主要与我的个性有关,比较拘谨与被动,没有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的亲和力。在此,我要致以歉意,我本来应当也能够给予更多同学以积极的关心的。同时,要向所有法2同学表达歉意的是,我的《刑法总论》的试卷出得难了一点,这个课程给出的分数,估计是所有课程中最低的。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是在七、八十分之间,因此拉低了同学们的学分绩,作为老师,我深表歉意,虽然以后我可能还是忍不住会出这么难的试卷。
离别之际,总是有一些话要送给诸位同学,或激励或提醒或奉劝,这也是毕业致辞的基本功能之一。几经斟酌,我想把胡适先生的一句话送给诸位,也送给我自己:「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先说「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各门专业课上,对法律人思维的培养,对体系性思考、法律解释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强调,便是为了让诸位同学为「学一点防身的本领」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方面,清华法学院一直做得非常出色,我们的同学在疑难案件的解决能力与技术上,比很多法律院校的毕业生要强出不少。张明楷教授有一句名言,大意是立法不是被嘲笑的对象,与其嘲笑立法,不如反思自己的解释能力。解释能力是法律人的看家本领,同样的法条,受过法律训练的人能够解读出更多的内容。「学一点防身的本领」要求大家,在学校努力学习,走上社会后认真做事。在每一个职位上,对于交给诸位的每一项工作,不管喜欢不喜欢,我都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对待,并尽量地做到最好,至少是做到合格的程度。强调努力学习与认真做事,不是为了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为了你们将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倘若有一天,你们觉得周遭的环境确实不适合自己,留一点防身的本领,至少让你们不至于失去「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气,无需一味地忍耐或者委屈自己,仰人鼻息地过上一辈子。
再说「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胡适先生一生都强调,要「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是因为,任何主义都会有一定的蛊惑性,在接受某种主义的同时,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反思,多半会成为一个「受人惑的人」。「不受人惑」意味着要具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轻易相信任何灌输的东西。大学中的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便是为了让诸位同学不受人惑。我在课内课外反复强调,尽量去旁听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多读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多了解一些包括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在内的`知识,并设法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其意也是如此。必须承认,相比于专业训练,在清华法学院,博雅教育这一块做得不算太成功。要想「不受人惑」,只是在学校里学习相关知识还远远不够,进入社会之后,诸位同学需要继续花时间与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并适当关心一下政治。很多人可能觉得政治离自己很遥远,所以不关心政治,但是要知道,政治是从来都是不会忘记关心我们的。关心政治的终极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所以,政治虽然是少数人的职业,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副业。说到底,「不受人惑」意味着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意味着拒绝被塑造为顺民。什么才是真正的公民呢?我非常认同柴静的一段话: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对于法律人而言,要实现「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的基本目标,诸位同学必须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做一个正常的、有人性的人。国内的左派之所以惹人讨厌,就是因为他们一面说北朝鲜与前苏联的体制有多么美好,另一面去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美英德法等西方国家去留学,甚至让妻儿都移民到那里。很多人厌烦于丹,也是因为她有一张正能量的嘴,却有一颗负能量的心。一切有真诚信仰的人,都值得尊重;但是,打着某种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主义的名号,做各式的政治投机,愚弄人们,最终都会沦为历史长河中的跳梁小丑。
2. 守住共同的底线,能够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民主与专制,法治与人治,自由与奴役、宪政与专权,究竟哪个值得追求,没有什么争论的论地。正如秦晖老师所指出的,在中国社会,共同的底线不是左、右派各自坚持的「公平」与「效率」的折中调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与「福利太多」之间,寻找「既非自由放任,也非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而是争取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与社会保障。这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共识。奴隶制再怎么有效率,都不可能为现代文明所接受,因为它背离自由的设定,强迫他人处于被强制的地位。希望诸位同学走出学校之后,能够多读一些历史书,尤其是中国的近代史与现代史方面,设法多了解一些国外真实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什么是应当坚守的底线做出自己的判断。面对暴政时,或许不能期待我们自己成为英雄式的人物,但至少可以做到不为虎作伥;在他人遭遇不公时,即使没有勇气挺身而出,至少可以给予道义上的支持。这是做人需要坚守的底线。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会是一个极端溃败的社会。同时,一个守不住底线的个人,也必然会有一个不断堕落的人生,因为每往下跨出一步,下一步就会变得更加容易,直到最后完全无底线可守。
3. 认清中国社会的发展潮流,将自己的优秀与推动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唐德刚先生曾说,中国要花两百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走出历史三峡,转型成为一个自由、民主与法治的国家。从1840年起算,离两百年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要相信,中国社会一定会走出这个历史三峡。在此过程之中,请求诸君务必将自身的优秀与推动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我们不需要君临天下的领导,清华法学院也不应该以培养君临天下的领导为己任。所以,诸位同学不要将成为这样的领导,视为自己的远大理想。优秀并不仅仅意味着成为行业(尤其是主流行业)的精英,优秀意味着担当与责任,意味着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而不是逆潮流而行。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我们需要的是积极推动中国社会顺利通过历史三峡的领导人。如果清华法学院培养出来的精英日后成为君临天下式的领导,我想,这不是清华法学院的荣光,而很可能是清华法学院的耻辱。
4. 掌握法律技术很重要,同时要时时谨记,技术说到底是为合理的价值判断服务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同时也作为一名公民,诸位同学既要熟练掌握各类法律技术,也应当具备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能力。请不要觉得个案正义不重要,尤其在敏感的或者有重大影响力的个案中,要能够做出合理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判断,并且有能力运用所学到的法律技术,来实践与推进这样的价值。在我看来,将技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却无法做出或者故意地无视合理价值判断的人,根本就是没有灵魂的专家;反之,能够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却无法通过法律技术来贯彻此种价值判断的,并非合格的法律人,充其量只是愤青一个。合格的法律人,必须能够将高超的法律技术与合理的价值判断结合起来。
诸位同学就要离开清华园,从此各奔前程,需要直面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人事环境。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上,我有三点奉劝:一是请诸君拓宽自己的人生格局,少计较,少抱怨,有负面情绪很正常,但还是应该积极地去做事。要将时间与精力放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包括内心的强大)上,而不是虚耗在单位的人事争斗中。二是如果内心认为自由、平等、博爱值得追求,请把这些思想贯彻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不要说一套做一套。三是处理好坚守原则与懂得妥协之间的关系。年轻的时候我会喜欢海瑞,喜欢他的固守原则,欣赏他的绝不妥协。到现在这个年龄,海瑞再难成为我欣赏的对象。抛开他迫使五岁的女儿为所谓的贞洁(只因为接受男童递过来的糕点)而活活饿死的例子不论,他的一生中从未做成过什么事情,只是被当作一个虚幻的道德标兵。现在的我,肯定更欣赏张居正,更欣赏林肯,虽然他们并非通常所说的圣贤人物,有着普通人一样的缺点与弱点。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林肯》讲的是林肯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为了使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即著名的废奴条款)得以通过,林肯不惜一切代价,他愤怒、沮丧、流泪,甚至使用三名说客,用贿赂的方法劝说民主党成员。我当然不是要鼓吹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而只是想告诉诸位,要合理处理好原则与妥协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原则的坚守。
作为女性,我还想与在座的各位女生说一句:请努力去做勇敢而有担当的女性。我们最重要的身份,不是某个人的妻子或孩子的母亲,而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有勇气去冒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很多女生都看过美剧《傲骨贤妻》,这部美剧讲的是,一名经受丈夫背叛与公众羞辱的女性,如何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从而重新将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个剧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婚姻拯救一个没有进步的你。婚姻的最大意义不是忠诚,而是成人之间伟大的友谊:「彼此不渗透、不求证、不表忠心,以专业收获尊重,以人格取得信任。伟大的友谊不是事无巨细地参与对方的生活,而是在惺惺相惜中保持和而不同。」法学院的诸位女神,祝你们在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也请法学院的各位男神,在以后帮助你们的另一半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借用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一句话:改变世界,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大家做起。如果对这个世界不满,对这个社会不满,请在抱怨的同时,从改变自己做起。
清华的寄语 6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美丽的清华园,迎来了年轻的新主人。初秋时节的园子,因为3800多名新同学的到来,而充满了勃勃生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90年前,1929年入学的赵九章、钱钟书、王竹溪、乔冠华等一批清华学子,曾在这里唱出“嗟我多士,来自远方,气求声应,济济一堂”的歌声。今天在座的你们,带着对清华的向往和对美好人生的憧憬,汇聚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你们当中,有来自湖北、心怀外交梦想的刘雨桐同学,有来自上海、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的武亦姝同学,有来自莫桑比克、有志于成为土木工程师的科薇(ABACAR, KELVA JANINA EDSON)同学,有来自云南、坚信“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无限可能”的林万东同学。祝贺刘雨桐、武亦姝、科薇、林万东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大家庭的一员,也祝贺全体2019级同学圆梦清华!我相信,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熏陶下,你们一定会拥有一个无限的未来!
2019年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在民族危难之际,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时代的先锋,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先进青年追寻着信仰,迸发着力量,以永久奋斗、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推动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1916年进入清华求学的施滉学长,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下,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发起成立了爱国进步社团“唯真学会”。他在不懈的求索和实践中,坚定了为多数人谋幸福的人生观,把共产主义作为终生不渝的信仰。1934年初,年仅34岁的施滉在南京雨花台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施滉被他的同学们誉为“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五四运动爱国青年的挺立身影,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着持久而璀璨的光辉。
人生的意义只有在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奋斗中才得以彰显。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青年的家国情怀和远大理想,根植于对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青年的担当作为和进取创新,来自于对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自信与深沉热爱。凝望中华民族壮阔的历史长卷,我们总能在奔流不息的万古江河中获得启迪,进而思索如何为有限的人生赋予恒久的意义。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获取自信、汲取力量。中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见证了社会的沧桑变化,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更提供了修齐治平的智慧和兴衰得失的镜鉴。清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历史、尊崇历史是求知探索的前提,是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自信的来源。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指引人们正确前行的力量。同学们,你们要充分吸吮历史文化的丰富养分,建立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获得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涵养气度、拓展视野。广博的历史文化往往造就一个民族恢弘的气度和开阔的视野。开放包容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宝贵品格。在与其他文化长期的交流互鉴中,中华文化既坚守根本、自励自省,又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在吸纳先进、丰富内涵、提升品质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叶茂根深。100年前,1919年进入清华学习、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雷海宗先生,主张中国要勇于向西方文化开放,不崇拜盲从,要自动自主地选择学习。同时,他认为“若要创造新生,对于旧文化的长处与短处,尤其是短处,我们必须先行了解”。这种治学气度,开拓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宏大视野。今天,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所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学们,你们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涵养厚德载物的气度,以宽阔的胸怀来拥抱世界、审视自身,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希望、树立信仰。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总是能给予人们希望。《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相应的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给充满挑战的未来带来希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总体上是向好的,历史的车轮总是向着光明与希望滚滚前进。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经历曲折和磨难,文化的传续也往往会遇到坎坷与阻碍。在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使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始终保持对美好与高尚的不懈追求。历史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创造出来的。青年正处于树立信仰的关键阶段,青年的价值选择和道路选择决定了人类的未来。同学们,你们要始终保持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心,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希望点燃信仰的火炬,让信仰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
同学们,每一代人都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前行。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每一个人都浸润在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每一个人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经历者、参与者和创造者。生命因融入浩荡历史而永不凋谢,个人因投身伟大事业而被永远铭记。同学们,希望你们顺应历史潮流,不负伟大时代,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奋斗力量、拓展胸襟视野、确立崇高信仰。挂云帆,踏万古江河;济沧海,铸不朽人生!
亲爱的同学们,新的梦想已经启程。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清华的寄语 7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3700多名2017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愿你们在美丽的清华园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年轻的你们如此优秀,作为校长我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你们当中有立志从事新闻工作、来自西藏拉萨的藏族姑娘次旦央吉同学;有年仅13岁、来自安徽合肥的盛一博同学;有热爱中国文化、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RoanGuinan(秦荣)同学。祝贺次旦央吉、盛一博、RoanGuinan(秦荣)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的一员,也祝贺全体2017级同学圆梦清华!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美丽的清华园展开新的人生画卷。你们将在这里领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你们将在宁静的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在热烈的师生交流中求真论道,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增长阅历,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砥砺前行、挥洒青春、收获情谊。我希望某一天在校园里骑车与你们偶遇,在游泳馆里看见你们矫健的身姿。我更希望,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你们具有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我相信,你们会经历清华新的变化,感受更好的清华,也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为更好的自己,需要涵养性情、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美,引导人们超越自身利害的局限和有限生命的束缚;美,有助于拓宽胸襟、更新气象,构筑丰满、积极的精神世界。美育的首要职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希望你们从今天起,不仅能感受、欣赏水木清华的美,更能努力培育美的素养,塑造美的心灵。
你们要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欣赏美的过程是丰富人生意趣、增强生命力量的过程。艺术是自然和生活在艺术家心灵中的投射。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我们想欣赏那些作品,就必须具有一颗赤子之心,敏于捕捉每一个暗示,感受每一种内在的和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莫奈的睡莲,艺术家留给人类的瑰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敏锐的生命直觉。长河落日、疏雨梧桐,大自然或雄伟或秀美的景色,带给人们或开阔或静谧的心境。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在几十年的游历中,他“登不必有径”、“涉不必有津”,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同时饱览了大自然的雄浑壮阔和秀美绮丽,也给我们留下了文采斐然,堪称“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徐霞客游记》。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需要有开放的心态,也需要有探索的勇气。徜徉在艺术和自然的天地里,你们的世界必将更加精彩,你们的人生也必将通向更加高远宽广的'境界。
你们要用心感受科学之美。科学崇尚真理,科学是美与真的统一,良好的审美感觉有助于发现真理。杨振宁先生在一次题为“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的演讲中谈到:物理学家了解的宇宙结构,到最后就是一组方程式,比如牛顿运动方程式、麦克斯韦方程式、爱因斯坦相对论,无论是星云之大还是基本粒子之小,无论漫长的时间还是短短一瞬,都受几个基本科学规律控制,这是一种大美。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庞加莱说,“我们特别喜好探索简单的事实和浩瀚的事实,因为简单和浩瀚都是美的”。科学之美在于科学理论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是一种客观的、无我的、内在的美,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才能发现和感知。广阔的科学世界蕴含着无限的大美和惊喜,你们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去品味科学中最美妙的诗篇。
你们要用一生去追求人性之美。人性之美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方向。悲天悯人的情怀、坚毅不屈的精神是人性之美。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献身于人生来平等的理想,他因为坚定推动解放黑人奴隶的事业,倒在了冰冷的枪口之下。但他不妥协、不退却的身影,永久定格在人类史册中。淡泊名利的风骨、谦和包容的胸怀也是人性之美。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先生,为人诚恳、谦虚、温和、朴素,总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在他心中,每个笨拙的背影都蕴藏着可敬的人生与爱;夏夜失眠带给他的也不是烦躁,而是一篇隽永美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他的人品学问文章,也如清澈的流水,静静滋润慰藉人们的心灵。我希望你们以那些坚守理想价值、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榜样,在完善自己、铸就个人美好人生的同时,温暖整个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多彩的,希望你们与美相伴;人生是漫长的,希望你们向美而行。杨绛学长曾说:“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确实,在很多校友心中,清华园是他们最热爱的地方。清华是这样的美,入心入梦、终身难忘;清华更是孕育美的地方,无数清华人从这里出发,创造出美好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以后,清华将成为你们新的家园。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清华的寄语 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新生以及各位家长: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同事们向今天入学的2021级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每一级的清华人都是特殊的,但是你们还是要更特殊一些。在人类和七种冠状病毒的遭遇之中,你们中的绝大多数见证了其中最危险的两次,一次懵懵懂懂的还在父母的襁褓,一次脱颖而出来到了清华的怀抱。对这两次疫情的联想,相信已经在这个夏天被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们反复提起,并且为你们的成长经历更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今天我能够作为教师代表来跟大家讲几句话,也是一个特别特殊的经历。上个星期收到通知以后,我就一直在回忆自己1995年考入这所学校以后的全部人生。我的思虑如此过度,以至于有几个晚上我都梦见,学校在查看了我的大学成绩单以后,决定取消我这次发言的资格,非常的失败和沮丧。相信我,这样的梦你们在大一的时候也常常会做。毕竟,对过于美好的事物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表示怀疑,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
但是,这几个夜晚吓醒的经历,让我找到了今天跟各位分享的关键词。因为我发现,真正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一直都是对于失败的恐惧或者失败本身。所以,作为老师,我特别想跟各位同学分享的是失败在大学生活中可能发挥的几个功能,供各位缺乏失败经验的同学们参考。
首先,失败会让你看见自己能力的边界。对你们很多人来说,之所以考不到更高的分数完全是因为有总分的限制。所以,你们应该会愿意,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和更充裕的自主时间里,试探一下失败何时到来。因为正如跳高比赛一样,你跳不过去的时刻才能看见自己最大的标高。
大家放心,这场跳高,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安排上了。我打一个小广告。在清华传统的各种大一硬菜之外,学校从2018年起还开设了一门必修的“写作与沟通”课。你们的学长说这是“一门至少和微积分一样硬的课程”,我们写作中心将在这门硬课当中等着你们发现自己的边界。
当然,认识自己的.边界并不总是那么愉快的经历。“跳出舒适区”的另一面就是“跳进不适区”。除了建议大家在碰到失败的时候,勇于寻求学校提供的各种专业帮助之外,我也建议大家常常想起考入清华的初心。荣耀不是你来这里的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跳一跳才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才是。所以,面对未来的失败,你要学会忍耐。
第二,失败会让你看到输赢之外的风景。我们过去的成功通常都与输赢相关。一分之差,天上地下。然而,宏观经济学家早已指出,任何抽象的指标一旦用于评价,就一定会失去它的测量价值。你们来到清华之前,可能也已经厌倦了单向度的输赢体系,然而,只是碍于赢家的身份,不愿背上“凡尔赛”的骂名。所以各位,是时候放下你们的偶像包袱了!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科学”地提高0.1个绩点上,不如承受这一点小小的失败,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之下,尽快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知识探索和创造实践中去。各位,要做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我期待在你们的未来数年里会有忘了时间的阅读、不取悦老师的写作、想解决问题的实验,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社工,并从这里开始,走向不再被输赢羁绊的人生!
第三,失败很有可能让你看到个人以外的世界。卢梭说,“当人们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人的生活是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并且在交往中无拘无束”。然而,这种“自由和无拘束”很可能只是哲学家的想象。来到清华以后,你们很快就会发现,几乎在所有方面,自己都不再是中学里无所不能的那一位,失落在所难免。
然而,如果可以就此学会用平视的眼光欣赏他人的成就,用开放的心态寻求他人的支持,你们将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甚至,你们可能还会发现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双赢。在我们生活的北京,正在推广汽车礼让行人的做法,这是人们在一个超大城市里追求合作的努力。比起在交通安全上的共赢,让我这个公共管理学者更加感慨的是,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耐心、包容和合作可以那么动人。
最后,请允许我回忆一下26年前我入学时最难忘的一个片段。
那天,我和你们一样兴高采烈地走进清华。奔向独立生活的愿望如此强烈,我迫不及待地就让我的父亲早早离开。收拾行李,认识同学,宿舍夜谈,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天。然而,第二天天刚亮,我和舍友们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原来是我的父亲,他一手拿着一块捡来的砖头,一手拿着一枚钉子,跟我说:“你上铺的铺板有些松动,我昨晚一直在担心,我来帮你固定一下就走。”父亲钉完钉子就离开了,但他拿着砖头的背影直到今天我还记得。
各位亲爱的学弟学妹,在今天典礼结束之后,请记得给爱你的家人打一个电话。他们是今天最高兴又最失落的人。在未来的几年中,也请你们常常地记得他们。他们虽然最盼望的是你们的成功,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们遇到了失败,他们是还会爱你,直到最后的人!
谢谢大家!
清华的寄语 9
尊敬的吴先生,各位毕业生同学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首先,要恭喜大家,能够安全顺利的毕业,其实作为院长,我一直非常焦虑,一直焦虑到现在,不光是为了你们这一届。有的五年毕业,有的四年毕业,有的七年毕业,也有的九年毕业,一直陪你们焦虑到现在,生怕你们在攀登的路上有人会落下来,当然也看到有一些甘于落下来的人,我觉得很抓狂,在这个时候我的心里特别难受。
当然,学制长,要熬夜,一年级对专业的迷茫,二年级对读研的迷茫,三年级四年级以及研二对职业方向的迷茫,博士生对人生的的迷茫,对家庭生活以及未来等等的迷茫,总之各种迷茫、各种焦虑……每到这时候我就觉得很歉疚,为什么?因为是我们把那么高分数的你们招进建筑学院,而你们又总在焦虑和抱怨,我也很焦虑我们有什么资源能给同学们,到底我们提供什么能让同学们心向往之,能怎样让大家觉得在清华建院这几年值。就像陈校长说的,优秀的进来,更优秀的出去,这是我一直非常非常焦虑的地方。
今天在这个会前我们和毕业生同学们做了交流,我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大家还是有想法的,只不过是没时间和我们交流而已。但不管怎么样,在这样一个时刻,我要说,我们作为老师感到非常激动。这310位同学,实际上不止这310位,获得学位的还多于310位。那么这些同学呢我们看着你们,迎你们进来,又送你们出去,是我们做老师的骄傲。所以在这我要说恭喜大家,恭喜大家拿到了学位,又有了一个人生的支点,靠这个支点,你们可以撬动你们的`未来。
恭喜大家作为独生子女,我相信在座的很多还都是独生子女,二胎开放你们没赶上。作为独生子女你们学会了如何和别人共处一室,四年,五年,甚至七年。恭喜大家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如意,恭喜大家学会了独立的思考,学会了盘算着过日子。恭喜大家在清华这几年懂得了爱自己爱别人,在座的有很多我相信也收获了爱情。也恭喜大家这几年体会了父母的不易,这一点不经历是不知道的。当然最要恭喜大家的是你们登上一个人生的新台阶,刚才晓光学长说的我非常赞成,他说请你要忘记你是清华的人这句话特别的哲理。这个光环不是永远在的,你上了这个台阶,就要向更高的台阶攀登,这个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所以今年毕业季注定是一个很热闹很喧嚣的季节,因为大家都知道,从今年三月份到现在就没有消停过对吧,你们一开始毕业论文的初稿、初审,毕业设计的开题,等待国外或者你申请单位的offer。匿名审查,最终答辩,当然这是校内的事。
同时校外,最引人注目的不再是叙利亚,不再是北朝鲜,不是俄罗斯世界杯,而是中美关系。今天其实不是讲大道理的时候,但是要告诉大家不要忘记校园窗外的事情,一旦你们从这里走出去就是步入社会,这一点非常重要。家长可以陪你们长大成人,老师可以陪你们五年六年七年。但是真正走向社会以后就需要靠你们自己了,这些给我们的毕业季带来了一点点沉重的思考。大学要做什么,在坐的当中有的同学说,我感觉建筑学院在把我们培养成设计师而不是建筑师。这句话讲的特别好,我赞成,因为建筑师应该是一个科学、艺术、人文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而设计师可能就是一个专业领域的设计人员。也许我们太注重把大家培养成一个设计人员,我理解同学们后面要说的话。所以,学校一直鼓励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大家都知道,叫liberal education,说的就是自由。我们说的自由是一种学术的自由,教育的自由。它指的是对心灵的自由的滋养,它的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我想大家应该能够上升到这一高度去认识。自由发挥个人的潜质,自由的选择学习的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
你们毕业之后有很多人要从事设计,规划,管理,教学,科研等等。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人生经历如何坎坷,但以我的经历我认为这十个字非常非常重要:独立、眼界、志向、豁达、健康。如果问我个人,希望你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从内心希望你们成为思想上精神上的贵族。说到这有一个小插曲,世界杯战事正酣,要进入四分之一决赛了,流传着一个小视频,说的是丹麦和伊朗踢的球,大家应该知道,这个不是今年的世界杯,是2003年的香港贺岁杯,说的什么事呢,说的事伊朗和丹麦比赛的过程中,伊朗的球员误将场外的野哨当作裁判员的哨声,于是他用手去拿球,这一拿不要紧,被判为点球。结果丹麦队在罚点球的时候,他们的教练授意故意将这个点球踢飞,迎来全场的欢呼,这个是值得尊重的,是值得敬佩的,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贵族精神。还有一点,各位一定要记得做一个有趣的人。我想能在建筑学院毕业,在清华这样一个大工科背景下,你们应该比别人更有趣才对。所以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趣的人,不要丢掉自己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它能够使你被人们尊重,使你能够快乐,即便全世界都忘记你的时候,你也可以自得其乐。
所以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在清华的求学一定是你人生的最低点,无论你在这受过多少虐,无论你在这收获了多少快乐,一定是你的最低点。所以从今天起,你们要向人生的高点攀登,还是那句老话,祝同学们学业有成健康快乐,我和我们100多位老师随时等候大家回家。
【清华的寄语】相关文章:
清华的寄语5篇12-06
清华镇04-29
走进清华04-30
[精选]游清华作文01-02
清华高中作文04-27
游清华作文01-02
清华培训总结12-02
游清华作文05-15
顶你上清华:解密河南学子成就清华之路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