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中国传媒大学:普通类招生增加200人

时间:2021-11-09 16:53:07 高考热讯 我要投稿

中国传媒大学:普通类招生增加200人

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陈江华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做客搜狐

  主持人: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搜狐嘉宾聊天室。今天的话题依然是围绕着09年高考招生展开的,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陈江华老师,来到我们现场与大家交流。欢迎您,陈老师!

  陈江华[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我们请陈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传媒大学。

  陈江华[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其实很多网友也好、考生也好,听到传媒大学肯定会跟传媒联系起来,我们实际上原来是叫北京广播学院,很多考生和家长对我们这个名字更熟悉一些,我们是属于教育部直属的211建设的重点大学,在2004年我们由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我们学校跟我们现在的名字有很大关系,我们是充分发挥传媒行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现在主要是以新闻传播,广播电视艺术,还有我们信息电子科学这样三个学科为龙头,形成了以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多方面综合的大学。可能很多网友朋友和考生听到我们学校联想比较多的就是我们的播音主持艺术,实际上这只是我们学校很小的一部分,就是广播电视学院里边的,其实我们很多方面涵盖了广播电视、影视,比如采访、播出、编导,包括我们的摄像、摄影,后期的制作,还有我们的技术保障。

  我们学校从1990年开始还招收小语种专业,实际上我们现在语言类的专业也涵盖的非常广泛。小语种的专业达到了15个,我们也是教育部的小语种的教学基地。随着新的动画产业的发展,我们学校还成立了动画学院,现在我们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后,我们也成为教育部动画的教学研究基地。实际上在这50多年的办学历史过程中,我们学校的发展是非常综合的,从原来的广播电视无线技术培训班这样的规模,发展到上万人的综合性大学,现在我们的全日制在校生已经达到了将近15000人,这里面还不包括我们的继续教育学院、函授这块的学生。这里面本科生将近10000人,是9000多人,硕士、博士还有3000多人。为了保证这么庞大的教学规模,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非常雄厚的,我们现在专业教师有1000多人,同时这些教师实际上也是业内比较著名的学者、教授,因为我们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行业,我们还聘请了业内的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担任我们学校的专任教师、客座教授,还有临时给学生进行的一些讲座。所以从各方面来说,现在给学生在传媒行业的培养和发展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主持人:我们学校从师资力量、学校建设规模都越来越大,对于我们的优势专业设置方面能介绍一下吗?

  陈江华[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我们从传媒领域来说有两个国家级的重点学科,也就是刚才我提到的,一个是广播电视艺术学,一个是我们的新闻学,我们还有比如北京市的重点学科,这里头主要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传播学,这都是北京市的重点学科,校级的重点学科,比如我们工科的,通信、电磁场与微波、文艺学、戏曲学,都是我们校级的重点学科,可以说也是涵盖了广播影视各个层面,刚刚说采、编、播、制作、技术保障。

  主持人:我们学校应该是和其他院校或者国外院校有一些交流的合作项目吧?

  陈江华[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相对于咱们其他的基础学科,实际上咱们传媒行业可以说在国内的起步不是很早,实际上有一些理论或者有一些实践主要还是源于国外的一些,所以我们实际上和国外的交流也比较多,我们学校现在和200多所国外的知名大学、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从学生的教学来看,我们的语言学专业,这里面15个小语种专业都实行了3+1的培养模式,就是3年在国内学习,1年到对象国学习,这些对象国就是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因为大西洋州主要是英语国家,可以说覆盖了这些语种所在的大洲,对于学语言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

  主持人:这方面的专业是不是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陈江华[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因为主要还是语言类专业,原来我们是高考前的提前单独录取,就是说不参加高考,有一些学生,尤其中学里本身就学习外语的一些学生,他比较熟悉,现在比如说北大、外国语大学也都有这种模式。从今年开始,我们一共有9个专业来招生,其中6个专业都是到高考提前批次来录取了,按原来那种模式我们只进行了其中的3个专业,已经结束了,对语言比较感兴趣或者对我们这种培养模式也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高考的提前批次报考我们的比如德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这样6个语种。

  主持人:今年我们有没有开设一些新的有特色的专业?

  陈江华[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因为我们这几年的招生计划比较稳定,新专业也都是在原有的专业上进行丰富,今年值得提一下的就是我们有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就是原来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今年开设了一个新的方向,叫做新媒体方向。大家一听这个,大家对这个不用我多解释已经能感受到,实际上因为广播影视跟我们的新媒体网络、手机移动这样的媒体已经有很大的关联或者说某种意义上的竞争,我们实际上开设这样一个专业方向,也就是为了来紧跟这样的发展潮流,力求培养出新媒体方面的媒体采访记者、编导、播音、新闻从业人员,我们想这块市场从以后的社会发展、历史发展来说现在是比较新兴的行业,在我们今年的专业里头可能相对来说是属于有一点新的专业方向,因为编辑出版学我们原来每年都招生,但是今年是属于方向上有所变化。

  主持人:因为我们熟悉的播音主持都是传媒大学毕业的,我们是不是每年广播电视方面专业特别热?

  陈江华[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你刚刚说的只是我们一部分专业,广播影视里面比如播音,包括我们的新闻学,是属于我们的普通类,播音类属于我们的艺术类,而且还有我们一些工科技术,比如中央电视台高级工程师,还有各个地方台的高级工程师,幕后英雄。相对来说,我们艺术类,播音这块,里面包括比如播音、编导,包括动画,还有数字媒体艺术,这都属于艺术类,因为艺术类的学生我们在高考之前要组织一个专业加试,学生全都要到我们学校进行筛选,感觉艺术类的学生报考比较多的,因为在我们春节前进行的春节加试都是上万人来报考的。但是对于我们的普通专业,因为我们普通专业虽然没有提前的专业加试,但是我们的招生计划实际上比我们艺术类的要多一倍,可能因为之前有那样一个专业加试,有那么多人的聚集,大家觉得那些专业报考的比较多,相对来说报考来说我们的普通类,新闻、广告、广播电视工程、对外汉语、语言文学这种语言类的,在后期其实学生也是比较关心、比较热门的。

  主持人:现在相信我们的广大网友对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设置、学校的规模都有所了解,您现在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整个的校园生活文化。

  陈江华[中国传媒大学招办副主任]:可以说是我们学校学生也好或者跟社团有联系的其他高校的学生也好,对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比较热衷的,可能相对来说我们学校的特点就在于我们的专业教育特色,可以说我们的校园文化形成和发展有很强的专业性。我们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当中,我们是把学校的育人空间是从课堂扩展到了整个校园,尤其是无形的校园文化,所以我们有一种提法叫隐形的文化课堂。这里面有几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我们的学生社团,我们全校有50多个学生社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社团都是依托于专业来建立和活动的,比如我们的方圆学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依托于我们政法学院的法学专业开展活动的。还有我们的戏剧学社,是我们的影视艺术学院主打的,因为里面包含所有影视的表演、编导、摄像、导演、舞蹈、舞美,他们有“戏剧之夜”,平常戏剧社也有小型演出,我们有黑匣子剧场,定期会有演出,这个学生都可以去看的,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是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这是学生社团。

  还有,是我们学校一些比较鲜明的,可以说文化品牌的活动,从学校这个层面来说,这些活动,比如说我们学校广电支撑的歌手大奖赛,还有我们的艺术界,还有科技界,以学校为单位,主要由我们团委学生会统一来做的,这是学校层面的。还有我们院系层面的,比如说我们的播音主持学院的齐越朗诵节,陆续有其他专业播音比较爱好的也来参加。还有影视艺术学院我刚刚说多的,他们戏剧社每年有一个“戏剧之夜”一周多时间的活动,还有我们的电视与新闻学院“半夏的纪念影像作品展”,还有外国语学院的“中外歌手大赛”,因为我们外国语学院还有英语节目主持,既有语言功底,也有主持的能力。还有政治与法律学院举办的“传媒进行时”这样的活动。这些都是既跟我们专业息息相关,但是又给学生提供了在学校的平台。除此之外,我们学校有广播台、校园电视台,现在每天的节目也很丰富,还有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些都是学生的团学组织,这方面更关注学生活动上的,可能从专业上没有那么强,但是从学生活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代表了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