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流程再造

时间:2023-04-30 18:03:35 自我评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流程再造

作者:花洁

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流程再造

2015年02期

推进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然而它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针对现实问题,寻找突破口,逐步推进实施。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通过教学流程再造,迈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第一步。

一、流程再造和教学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指因目标方向的不同重新设计各个环节,并通过重组与创造产生新的效益。教学流程再造是指从原先以知识的掌握与达成为目标的教学流程设计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流程。也就是说,将教学流程基于课程标准,用标准引导评价和教学,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以知识的掌握与达成为目标的教学流程基于教材、教师经验,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了标准、评价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作用,通常是教完了一个单元之后做一次检测,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这既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课程标准的达成,也很难起到通过评价改进教与学的作用。再造的教学流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换为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前预先提出学习期望,评价标准具备精度和准度。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是相互关联的,并基于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中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具体化、操作化、可测化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成就水平,评价的策略和工具与内容标准中的领域水平和描述及其本质一致。评价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或学习中的表现,并且随时、频繁进行,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从而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二、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流程再造的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流程再造有其必要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教学转为更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得怎样,是一种更加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的教学;其二,基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每一个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课堂应该是师生的相互唤醒与共同发现,流程再造是教师关注人、关注学习的一种新改进,因此必将带来教学流程的再造。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流程再造并不是要形成划一的再造流程模式,而是要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自下而上地根据学科特点从多个切入点创生多样性的策略应用。下面,笔者列举四个在学科教学中的策略应用。

(一)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

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进行评价前移,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让课堂有了一致的方向和差异的比照,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策略的核心是“评价前置,细化量表”,即把教学评价前置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换为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制订细化的可操作的量表,评价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与预期目标的距离以及如何达成目标。教师清晰的目标意识是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关键。课前,教师研读课标,根据课程标准关于一级目标的描述以及研读课程标准的评价部分,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做到科学、合理、具体、准确。其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以及评价对象五大要素。例如,英语某单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相关语境下,学生能够借助动物图片正确说出pig、cow、duck、chick四个核心词汇。其中“在相关语境下,能够借助动物图片”是行为条件,“学生”是行为主体,“正确”是表现程度,“说出”是行为动词,“四个核心词汇”是评价对象。单元目标是通过两课时教学的推进最终达成的,并非是两个课时目标的叠加。目标撰写要注重整体性和递进性;接着,设定合理的教学评价预设,做到具体、明确、可操作,并且要有意识地融入教学过程,课内小组合作、课外口头作业的情况也进行分层评价预设;最后,根据评价预设制订合理的评价量表。评价量表分为三档,其中B档是标准档,要求70%~80%的学生能够达到。A档的学生能够出色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C档的学生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特别关注、个别辅导,通过一个阶段逐步达成。教师通过整堂课的观察与记录,结合课外口头作业的情况,确定学生的目标达成度。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根据评价量表实现过程性评价呢?教师采用口头评价、组内个人与集体过程性记录相结合的方法。每组的小组长根据教师给予的不同评价在相对应的组员名字下方敲上对应的章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课堂中,教师还会就观察到的学习习惯等给每个小组加星。

有了明晰的评价预设、评价量表以及过程性记录,教师、学生都对达成目标一目了然,整个教学与评价的过程都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这是一种基于客观标准的绝对评价。个体的表现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而不是与其所处群体的其他人进行比较,所有学生都可能是成功者。教师也能更好地帮助C档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达到标准,由此有效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二)实施任务驱动,捕捉学生思维差异

数学学科通过任务驱动,捕捉学生思维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学习和累积的数据确立重难点,开展教学流程再造。课前,教师研读课标,分解教学目标,设计评价量表,并基于量表使用翼学院平台“发布课前学习挑战任务”。课前任务包括微视频学习、挑战练习和学习圈讨论等活动。当学生在平台完成课前任务后,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图表了解、分析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情况。

基于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单次完成情况的结果分析,包括完成情况、微课情况、练习情况和讨论情况四个方面。教师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哪些学生完成了、哪些学生在进行中、哪些学生尚未开始、完成挑战任务前教师的微课学生看了没有、各花了多少时间、练习花了多少时间、每道题用时多少、答案正确率分布情况如何、学生个体是否发表讨论或参与讨论。同时,红蓝两色可视化对比了全班整体完成情况和个体完成情况,教师可以迅速掌握学生个体情况,快速鉴别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在微课笔记中、学习圈讨论中得以显现,为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教师也能根据用时长短与正确率高低调整教学重难点,对于用时长且正确率低的部分予以重视。二是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趋势、学习特征。教师可以更明晰重点需要关注的知识点与学生,也可以分析学生的线上学习特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深度、学习效度等,帮助教师在后续的学习上作出相应的改变。

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更多来源于同伴之间,来源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气氛。因此,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更多的是各种形式的学习圈的互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参加班级圈与全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挑战圈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通过个人圈进行合作学习。

(三)找准衔接点,内化、整合新旧知

在数学学科新课教学时,教师通常会寻找一个旧知,建立与新知的链接,作为教学的引入。这个链接是基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并且教师往往默认这个旧知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学生已经淡忘,有些尚未掌握或牢固掌握。课堂中,教师通过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将旧知与新知频繁链接,进行整合。在旧知与新知的不断沟通中,学生内化新知,感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使旧知得以巩固,并促进迁移思维、归纳推理等能力的提升。

(四)应用开放的社交软件与教学、评价全过程融合

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应用开放的社交软件与教学、评价全过程融合,通过有效提升口头作业价值,打通学校内外无形的壁垒,实现非正式学习对正式学习的新贡献。在实际学习中,口头作业从布置到完成主要存在下列五个问题。

一是由于口头作业大多在课外完成,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运用书面方式很难记全作业内容与要求。二是大部分教师的口头作业形式,排在首位的是读,其次是背,再次是收集,更偏向于对字、词、文的巩固,但教师无法即时知晓学生的完成情况,学生需要到学校中重复读或背给教师听。三是为了知晓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通常采用让家长在书或本子上签名的方式。而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未了解孩子是否完成作业的情况下签名认可,签名成为流于形式的负担。四是日常教学中,口头作业的检查会有两类现象。一类是口头作业经常“夭折”,教师轰轰烈烈地布置,潦潦草草地收场,长久以往,学生认为书面作业是硬任务,口头作业不一定会检查,可以偷懒,甚至不完成。另一类是教师非常重视口头作业,利用一切时间进行检查,但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完成情况(是否完成、完成得怎样)还存在难度。五是口头作业通常采用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互评为辅的方式,评价标准由教师制订,教师的权威性导致口头作业“只有压力,缺少魅力”。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工具应用,使口头作业全程记录,全息化,要求明确、完成便捷,过程更精细;教师引导、圈式关注,全体交互,学生主动参与,分享快乐,形式更精致;标准前置,自我管理、影响他人,超越自我,评价更精准。两年来,教师惊喜地发现口头作业贯通的不仅是时空和教学内容,更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从课内教师的板书到课外学生的智慧分享单,贯通的是知识以及知识管理的能力;从教师建立评价标准到学生学会自我认知与评价,从教师的教学流程再造到学生的学习流程再造,贯通的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提升了人际交往与内省智能;从个性化辅导帮助到同伴相互影响,从教师家长看得见孩子的变化到养成了新的学习习惯,贯通的是师生情感、生生情感,贯通的是学习热情与持久力。

三、教学流程再造带来的转变

经过第一阶段的教学流程再造实践,嘉定区实验小学基于课程标准开展的教学与评价带来了两大转变。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发现不一样的学生

通过ClassDojo①、翼学院等工具、平台,还原了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的真实、完整的全部表现,既有课堂教学中、日常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合作习惯等;也有通过在线学习个人化进度反映的学习兴趣、学习圈参与讨论的次数、发表的话题所反映的学习深度、完成挑战时间、正确率反映的学习效度;更有两年来群体、个体学生认知语言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多种评价任务、多维度分析评价学生,使群体的共性问题和个体的个性化问题都得以关注。

(二)重塑教师的角色,成就不一样的教师

实施教学流程再造,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不是一种标准化的流程,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其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专业性整体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权力范围作出正确的决定。嘉定区实验小学教师中有61%的人通过了“翻转课堂”课程学习(全国通过率仅为20%)。学校教师通过“翼学院”教育平台创作、分享、传播课程以及组织翻转课堂的学习。截至2014年底,教师共创作微课程219堂,练习318组,涉及小学各学科知识点547个。学生在平台学习微课程16827次,完成练习135080组,累计用时101784分钟,师生互动讨论48619次,日均讨论达405次,平台最高日访问量达到4万次。当然,教师还需要具备时刻关注学生一切表现的细心与耐心以及走进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心,从而让教育更加充满智慧。

学校鼓励教师创生了流程再造的不同策略与应用。有的教师是从教学与评价某个环节的设计入手,进行重组与创造;有的教师从整体学习进程出发进行创造,迈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第一步。下阶段,学校将从“学科滋养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基于数据的教学流程再造”“基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两大抓手,加强各学科流程再造策略的共通、共融,逐步实现多样性的统一,进一步形成整体推进的策略与行动,进一步完善翼学院平台,还原教师的行为改进轨迹。同时,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构造游戏化的教与学情境,以知识网络、微课程、测试、评估为核心内容,配置每个知识节点的动态自适应练习,在知识原点的级别上对学生进行学习诊断和学习建议,动态往复循环形成的数据将帮助教师进行教室分区、学生分类、任务分层、课型分设、按“类”施教、循“个”促学,并逐步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与教学评价功能。

①ClassDojo是一种服务工具。2011年8月,Sam Chaudhary和Liam Don推出了ClassDojo。通过该服务,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脑来跟踪学生表现并进行管理。

作者介绍:花洁,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校长(上海 201800)。

【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流程再造】相关文章:

论企业伦理再造05-02

信息技术再造企业流程04-26

关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应用思考04-30

基于信息论的GIS空间数据质量评价05-02

高校学生会组织流程再造探析04-29

流程再造促进电网企业智能化转型04-29

基于三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学原则04-28

基于加涅教学论的Authorware课件的设计研究04-29

初论基于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巨型矿床统计评价05-02

航空备件修理工作流程再造研究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