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里约奥运会观后感范文
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巴西的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举行,然而密集的奥运会赛程,对于体育投注而言无疑是惊险又刺激的,
里约奥运会观后感范文
。下面是YJBYS小编精心整理的里约奥运会观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里约奥运会观后感范文
今天,第一场比赛就是我最喜欢的男子体操团体决赛。 一大早我就已经打开了电视,一直守在电视机旁等着比赛的开始。
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只获得了男团第五。这成为中国男团体操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差的成绩。体操男队今天将迎接无路可退之战,他们卧新尝胆只待一雪前耻。
比赛开始了。第一项比的是自由体操,出场中国派出比赛的有:杨威,陈一冰和邹凯三人上阵,当他们出场时现场的观众一片欢呼和掌声。第二项比的是鞍马,中国队派出了:黄旭,杨威和肖钦三人出战,观众席上的观众一直在台上为中国队呐喊:”中国队,加油。“可是黄旭在过程中出了点错,不过幸好他及时弥补了回来。第三项是吊环,吊环可是杨威和陈一冰的强项,自然毫无疑虑的漂亮完成了,前三项比完了,中国对以微弱的分数低于美国队排在了第二位,但是还有三项没比,所以谁能夺得桂冠还说不定呢。
上台领奖前,他们都激动的流下了泪水。你不要以为他们现在非常光荣和辉煌。有多少人又知道他们背后流下了多少汗水。在四年前他们在雅典失利,四年后的今天他们又把失去的一切又拿了回来。他们卧新尝胆四年,今天终于一雪前耻。我现在非常的激动也非常的高兴。他们在十三亿中国人的呐喊声和鼓励声中重回荣耀颠峰。
里约奥运会观后感范文
看完奥运会开幕式,自豪感油然而生。百年奥运,梦圆北京。不过开幕式的几点观感,不吐不快。
1、首先这是一场更加适合电视转播的开幕式,而不是适合在现场观看的演出。无论是几乎每场都有的单人表演,还是小到肉眼看不清楚的提线京剧木偶。虽然早在巴塞罗那就有的单人舞蹈和歌剧演唱,悉尼的小姑娘也是小到看不清楚,但用存心让现场观众看不到的木偶还是第一次。张艺谋体现了他的摄影师视角和价值观,这是更像电影的(你甚至可以看到《英雄》里的“和”平以及赵国对文字的崇拜,《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宫女装, 类似兵马俑的开场锣鼓都带有张导明显的个人印记)某些场景,更加适合电视转播,而忽略了作为奥运会开幕式本身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是更难以娱乐,更难以符号和更难以视觉传播的。
2、和几乎所有中国电影人的商业想象都离不开威雅(wire) 一样,整场奥运会开幕式从飞天到宇航员到点火仪式的最后一棒,都离不开威雅,甚至你想到那些京剧体线木偶,都是拿威雅吊着的,这些好莱坞早就娴熟的电影技术,在香港如洪水般泛滥甚至间接导致了香港功夫电影的没落,居然还在8月8号的北京被当作新“技术”来加以应用,在雅典奥运会上就有丑角吊着威雅飞舞,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除了那一百架斯坦威钢琴的《蓝色狂想曲》(这次我们可有一百个琵琶,呵呵。陈丹青说一百件乐器一起弹奏就象群殴)就数那间谍专用的飞天背包让人印象深刻了。可惜这项技术后来被美国情报部门放弃了,但那至少也是比威雅更“科技奥运”的玩意儿。
3、演员用身体沾上涂料在纸上作画的情节,让我不断想起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开头,唐伯虎用真人在纸卷上作画的一幕。可卷曲液晶屏,以及体育场顶棚的大屏幕。大概这就是除了演员身上的自发光体之外,科技含量最高的展示之一。媲美卡塔尔亚运会开幕式那块所谓全球最大LCD。可这无疑放弃了运动场大块的展示空间,而只留下了中间这一方寸。旁边都用上千演员填满,作为巨大的陪衬,个人感觉在历届开幕式中,本次开幕式在场地空间的运用上是最笨拙的,似乎尽可能用小、微、集中的概念,而非扩展的。大液晶只是显示了对“火炬”传递这个概念的彻底的肯定。似乎想说的话太多,喧宾夺主。
4、导演个人偏好的过于浓重。前面提到了,整个上半场更象是秦文化的展示,(连楚文化都不沾边,更不用提吴越),不过是把威风锣鼓改成了带光亮的方型缶,以适合夜间表演。昆曲演员弹古琴,别提多别扭。京剧的生旦净末丑,一到木偶那里就成了四个大花脸,把动态的京剧用静态来展示实在可惜。 一段海上丝绸之路让我想起10年前宁波服装节开幕式上的一段,似乎除了船桨大点没啥区别。终于还是没能逃脱四大发明的巢臼。而下半场的宇航员还是威雅出场。我总怀念雅典的DNA符号,那才是人类共同的编码。
5、按中国的笔画顺序排出场,很喜欢。想起福柯的《词与物》,英文题目就叫“The order of things”,排序,order本身就是权力的体现。
6、最喜欢的要数放飞和平鸽,的确我最担心的是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点火台上的鸽子,因为放鸽子和点火紧挨着,我还和当年的伙伴们把电视录下来,反复看是不是有鸽子被烧熟了,我一直疑心是有的,而反对者认为鸽子没那么傻。这次没用吴宇森式的鸽子飞舞,很环保,赞一个。
7、其次最喜欢的就是历史的脚步了,用焰火来比喻脚步的临近,真的是大气魄,把北京城当成画卷(这个被屡屡展示的概念),在中轴线上脚步铿锵。。
8、最担心的是那些着白衣裙的少女引导们,站在跑道边,用热烈的肢体语言和甜美的笑容欢迎各国运动员,但这个过程长达近两个小时,她们真够辛苦的,北京的炎热夏夜,很让我担心她们会不会有人晕倒在世界观众面前,好在我没有看到,
资料共享平台
《里约奥运会观后感范文》(http://meiwen.anslib.com)。9、一直没有看到福娃,也许是我没仔细看。看不到吉祥物的开幕式。以前记得各个体育项目都是吉祥物的版本,可北京奥运是用仿象形文字的。所以搞不懂了。 还是很自豪,不容易了。也感觉到中国以后发展的艰辛,但再艰辛也必须前行。
10、个人心目中最让我感动的奥运会开幕式是雅典的,特别是卡拉斯的大幅黑白照片在希腊文明历史快速展示的最后,巨幅,比前面所有的图片都要大,在她的歌声响彻全场时,我被彻底震撼了,感觉到了人文的力量(而不是科技的)。其次是巴塞罗那,喜欢那一箭的点火和版本龙一的《地中海,奥林匹亚之海》,本届的音乐总监是陈其钢,梅西安的弟子,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音乐偏“软”,激情不足。叶小刚的几首略好些,不过太电影化。
总之,很感动,中国的富强和繁荣才有如此成功的开幕式,期待着,下次奥运会开幕式还能在若干年后再来中国举行,那时候我们的子孙们会怎样评价今晚的仪式。
里约奥运会观后感范文
今天看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最感触的一点在于,虽然是号称最省钱的一届开幕式,但大家并不感觉寒蝉,至上电视机前的我们不感到。看现场嗨翻天的场面,大家玩得也很开心。引用央视主持人的话:”这种融为一体说感觉,才是真正的表演” 全场很多表演一点都不整齐、但是场上场下嗨翻天。
原来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做统一的动作、通过整齐划一的人群堆出壮丽场面,原来不需要那么多道具,也可以用灯光创造类似的画面和氛围啊,原来气氛很棒的开幕式可以不用劳民伤财呢。
用灯光、而不是真实道具,归根到底,毕竟本届奥运会的主题是环保,从头到尾地贯穿了整个开幕式。蓝鹅,要知道,巴西可以说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亚马逊丛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但是巴西人都在反复反复地在提全球变暖、环保主题,让我觉得很震撼。尤其从这个角度看,更不会感觉到开幕式小气、寒蝉。
另外,我注意到了引领各国家队代表团入场的巴西小朋友,有坐着轮椅、有的是亚裔小孩子(应该是巴西的日本裔,这个在开幕式里介绍巴西的历史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提到这支少数裔)、也有看头围比例和表情、像是智障儿童的小朋友(这一点没有找到依据,但是至少一看就不是公认的健康漂亮宝宝)。这一点让我想到了08年的开幕式女孩非真声事件。有些我们普通人认为的生活之美好,只是因为缺席了这个身体不健康的人、缺席了另一个坐轮椅的人,看起来很好而已。她们虽然是少数,但公平不应该是“少数服从多数”、“抹杀个体特点”的集体主义。
这次奥运会还史无前例第一次地邀请了难民代表团(ROT,Refugee Olympic Team)他们是一群拥有联合国难民证件的运动员。虽然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金牌榜,虽然他们的祖国可能绝对不会像美国、中国一样强大,但也是值得被祝福的个体。全场给他们超级热烈的欢迎掌声,好棒!
再次引用央视主持人的话:“希望以后中国代表团出场的时候也可以更加自由、肆意一点。” 集体主义特别强烈的人,有时候并不大敢于肆意抒发个人的感情、怕跟集体格格不入。加油啦中国队!希望大家可以更愿意表达出内心高兴的情绪一点!
因为其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哦。看西班牙领队纳达尔同学一直露着的牙齿,和他自带鸡血的西班牙队(自行谷歌)啦哈哈。
最后,大家有没有德国和美国代表团非常早地就出现了,因为德国的葡语(拉丁语系基本都是)是A开头,葡语是Alemanha,西语是Almania(话说草草在墨西哥读过书,你信?)然后美国(United States)葡语和西语都是Estadoa Unidos(拉丁语系都是名词在前、定语在后),所以答应我别再说美国太强势了,这么早就插队上场了哦……$_$
话说上次北京奥运会时是以中文笔画为排序上场的,A开头的澳大利亚从没排在这么后面,不知道他们内心是怎么想的,当然比他还后面的是赞比亚共和国。最后是中国。东道主最后出场,希腊作为奥林匹亚发源国第一出场是惯例。
更多里约奥运会观后感相关文章推荐:
1.里约奥运会观后感范文
2.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范文【优秀作品】
3.2016奥运会观后感
4.2016年里约奥运会观后感
5.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6.党员观看电影柴生芳观后感
7.电影柴生芳观后感3篇【感人篇】
【里约奥运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里约中国女排精神11-08
巴黎奥运会赛程08-13
奥运会时间表07-30
奥运会赛程安排时间08-14
2024奥运会什么时间08-04
巴黎奥运会曲棍球赛程07-29
巴黎奥运会足球赛程完整版08-09
《上学路上》观后感07-19
职场礼仪的观后感05-25
音乐之声观后感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