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俗谚语
海州婚俗谚语
不婚不嫁,不成天下,
关于婚俗谚语
。一辈没好妻,三辈没好子。
结婚不宜早,只要配的好。
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莫看容颜,要看心眼。
妻子要小,二麦要老。
买屋看墙,娶妻看娘。
买猪不买圈,媳妇靠教劝。
女大三,抱金砖。
女大四,没意思。
女大五,欺了祖。
心邪做贼,嘴馋做媒。
天下无媒人,人间断了根。
种好一半麦,妻好一辈福。
夫妻常吵闹,邻居都看笑。
夫妻不和,奸人来乘。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
男人无妻不成家,女人无夫浪淘沙。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会选选儿郎,不会选图家当。
买马不买缰,娶妻不问娘。
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回头亲,穷断筋。
姑做婆,闹不和。
姨做婆,孩不多。
世上三样宝,丑妻薄田破棉袄。
天下事难如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北方蒙古族婚俗趣话
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曾盛行抢婚习俗,男方家召集人马将对方家的女儿抢来和自己儿子成亲,如果没有抢成功,两家会结下冤仇。公元十三世纪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才普遍实行聘婚制。
蒙古族的婚俗是从求亲开始的,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有一句蒙古族婚俗谚语说:“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全羊到女家“下聘”,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蒙古族的婚俗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异,但都非常隆重。新娘到了男家,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额吉(妈妈)给新娘梳头。
婚宴通常摆设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
婚宴上“求名问庚”是不可少的:新郎要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要出些影射乳名的词语,让新郎猜答或相互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问庚犹如一场智力竞赛,尽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义乌婚俗谚语
“有钿讨个老婆大,无钿讨个平腰盘,自背自抱大。”这是一句在义乌民间流传很广的谚语,道出了早年贫富人家不同的婚娶方式。有钿讨个老婆大,是指有钱人家男子尚小时父母就替他操办婚事,娶的老婆年龄往往比自己大得多,所谓“廿岁姐,七岁郎”:廿岁姐,嫁个七岁郎,脱鞋脱袜抱上床,穿鞋穿袜送书房,先生问我是姐还是娘?弗是姐,弗是娘,是前世修来的老婆娘。无钿讨个平腰盘,是指早年贫苦人家怕将来娶不起老婆,往往去抱个童养媳来。
“一家囡百家求,一家成功九十九家休。”女方在择偶时,男方的门第、人品、性格、年龄以及生辰八字都会考虑在内,权衡利弊,评判高低。往往有些女的高不凑低不就,以致大龄后不得不降格要求,所谓“东拣西拣,拣个仰天灯盏”。如果女方家一时无法应允下来,男方就会找媒婆去“公关”。上世纪八十年代义乌民间有句顺口溜:“爷不肯,红西湖大前门;娘不肯,糖霜藕粉;小娘不肯,胭脂水粉;哥弟不肯,青柴木棍。”
民间的传统婚姻观念是嫁娶有序,姐先嫁,兄先娶。随着年代变迁,冲破这观念的'越来越多,所谓“大麦好挂树,小麦熬不住”。这句话本意是指大麦割下来后可以长挂树上催老后再脱粒,而小麦割下后应马上脱粒,否则黄梅时节麦粒容易霉变,这句话后来演变为对“妹先姐嫁,弟先兄娶”的一种戏称。
“讨老婆早不如生儿早。”义乌民间的婚俗礼仪包涵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之外,也添加一些“雅谑”的成份在里头,以致婚礼上谐趣横生,笑声不断。比如说,义乌人把新郎倌叫做“新汤罐”,而讨“七字果”时的利市话许多都是搞笑版。比如:新女人,肚脐揩揩,讨个红尜尜;新女人,头戴花,生出姆囡做官;落花生,两粒头,两公婆,眠共头;新女人,凑双几,生姆真容易;新女人,鼻梁直,生姆不要力等等,
资料共享平台
《关于婚俗谚语》(http://meiwen.anslib.com)。濮阳生活习俗:婚俗
濮阳境内婚俗,大抵解放前依旧俗,解放后从新尚,然亦有旧俗的保留,为半新半旧式,兹仅对旧式婚俗作一简介。
旧式婚俗的程序,盖由古时“六礼”--纳彩礼问名字,及出生年月、算命、送礼、定婚期、迎亲,沿循至今。但由于地区、贫富不同,其仪式与繁简差异很大,现就濮阳相近者,略述如下:
·说媒
旧时男二十而冠,女十五而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今皆然。男女结全,中有介绍人。曰“媒人”,亦曰“媒妁”。媒人据男女双方门第、经济条件及属相从中介绍。属相不合,即使门户相对,亦不得成婚。如男女属龙虎,曰“龙虎相对”;属狗兔,曰“狗兔想克”;属鸡猴,曰“鸡侯不到头”等。在这一封建迷信恶俗下,不知耽误了多少好姻缘,今日应彻底批判。
·换贴
换贴亦曰“换启”,有小启、大启,盖有媒人将男女名字、生辰年月帷贴告诉对方。男方要馈送钗环首饰或银币、布料等物作为聘礼,女方收下,方算定婚。
·定婚期
由男女生辰八字择定吉日,备好礼物柬帖由媒人通知女方,以女方许可为定。所谓吉日,即黄道吉日。迷信星宿者认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是吉神值日之日,为黄道吉日,这天是诸事皆宜,大吉大利的日子。此迷信愚论,不可取信。
·迎亲
男方按择定吉日,备彩轿两顶,吉酒两坛,喜盒二架,彩旗十面(多少不等),路分两道,前有三筒枪(或鞭炮)、大锣开道,后有唢呐伴奏,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谓之“小登科”。贫家则以牛车相迎,车张席棚,附两绣球,前后用红花被遮掩,一切礼仪从简。
新郎到女家,由陪客人迎至中堂,略备烟茶稍待,俟新娘梳妆打扮完毕,泣别父母,方上桥回程。女上轿时用椅抬架,或人轿内将鞋换掉,谓“不沾娘家土”。旧时有赛轿、赛车之风。轿抄小路,车走大道,出村扬鞭摧马,快奔如飞,故迎亲车与送客车多用彪肥骏马和好车把,以免掉队丢丑。
·燎轿与过鞍
彩轿到家不许落地,待用谷秆裹鞭炮燎轿一周,方可著地,名曰驱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轿,头门置一马鞍,过鞍者,谓不在经期,不过鞍者,谓在经期,寓有“好马不把双鞍备,好女不嫁二夫男”之意。
·拜堂与坐帐
新娘下轿,红毡铺地,由两十全妇女搀扶,旁有丽妇将麦麸伴铜钱撒向新娘头上,谓之“撒喜钱”。时正堂前置一彩桌,桌上放一斗,盛有高粱,内插一秤,秤上挂一磬。新郎、新娘走至桌前,有司礼者主持婚礼,高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同坐红帐下一条凳上,谓之“坐帐”。坐时男压女衣裙,同饮一杯酒,名曰“交杯酒”(此项亦有在晚上进行),嗣后拥入洞房。
·绞脸与填枕
绞脸亦曰开脸,在当天下午(有在第二天上午),由一巧妇用红线给新妇绞脸。绞时以粉拂面,歌曰:“开新脸,使新线,今年吃火烧,明年吃喜面”。又歌曰:“婆家脸,娘家脖,也喂马,也喂骡”。填枕, 用麦秸填入枕头内,一般由新婚夫妇,亦有两十全妇女代填,并放有籽棉和红枣,寓意“早生子”。填时歌曰:“今年铺干草,明年生个小(男孩)”,又歌曰: “你一把,我一把,又喂骡子,又喂马”。晚上邻人散去,新娘拿出蜜蜜果(用糖烤制的火烧)给丈夫吃,表示夫妻团圆,生活美满。
·闹房与听房
闹房多在晚上,洞房拥满妇孺,调笑戏谑,以博新娘一笑为快,有甚者将新郎、新娘拥在一起,碰头接吻,众皆大笑为止。听房,则待新郎、新娘入睡后。潜在窗下,细听房内动静及谈话,如有所获,翌日争相告闻,以羞新娘。
·出拜与认门
结婚第二天,新妇要出拜公婆及族长,族长则以钱物相馈,有亲戚长者在亦如此。此乃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可作新娘体己。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去岳家认门,亦曰“走三天”。新妇婿是向岳父母及族长叩头,与妻同呼尊称。上午岳家盛宴招待,下午同回,女不得留住,待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门。回门后先住七天,以后再住八天,故有“先住七,后住八,发了婆家发娘家”之谚语。
【关于婚俗谚语】相关文章:
1.婚俗谚语
2.关于奋斗谚语
3.关于环保谚语
4.关于真伪谚语
5.关于劝诫谚语
6.关于天气谚语
7.关于霜降谚语
8.关于健康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