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记金华双龙洞》苏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六年级《记金华双龙洞》苏教版教学设计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技能:能给课文分段,写出大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课件的功效,了解空隙的窄小。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
情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课件的展示,了解空隙和内洞的特点,了解作者以泉水为主线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排比的写法,描写内洞的景物。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培养学习兴趣。
1、课件演示,看看双龙洞的画面。
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说说双龙洞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生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双龙洞?
金华在什么地方呢?
课件资料,介绍山洞景点的一般特点。
认识作者叶圣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
3、再读课题,说说想了解关于双龙洞的哪些景物呢?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同桌探究,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金华双龙洞的?
游览的顺序。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画出一张游览的线路图。
学生小组合作,画图。教师巡视。
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核对,了解游览的顺序。
板书小结:入山-洞口和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4、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游览顺序,练习分段,尝试概括段意。
5、学生练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读读课文,分段交流,再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节)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
第二段(第2-3节)介绍入山看到的美景。
第三段(第4节)介绍洞口的宽和外洞的大。
第四段(第5节)介绍孔隙的窄小。
第五段(第6-7节)介绍了作者游览内洞看到的景物。(内洞的黑、奇、大的特点。)
三、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大声阅读。
罗甸 杜鹃 油桐 臀部 漆黑 石笋
2、手指比画,注意书写词语的同时,注意记住词语,
资料共享平台
《六年级《记金华双龙洞》苏教版教学设计》(http://meiwen.anslib.com)。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出示同学描红的'作品,评价与指导,加以鼓励。
3、指名当堂板演,书写生词。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指名学生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习作情感。
3、练习背诵第5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2、说说自己了解了关于双龙洞的哪些特点?
3、过渡: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游览一下双龙洞。
二、学生快速阅读课文1-3节,找出描写路上看到的景物,说说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交流。
1、学生读句子,说说作者在上山的路上看到了哪些美景?
课件出示山石、杜鹃、溪流等。
2、体会,细读句子。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练习朗读,注意该怎样读出语气。
过渡:着溪流是从哪里来的?
三、学生自读第三节。
1、学生阅读,自学课文第三节。
2、全班交流,板书小结。
作者在洞口看到什么?
山势高,有气势。
外洞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读句子解答,概括:很宽很大。
作者采用什么说明方法,突出了外洞的特点?
数据、举例。
3、大家看看,泉水在外洞的什么位置?这儿的泉水又是从哪儿流过来的?
四、指导学习第5节。
1、学生集体朗读。
2、说说这一节主要描写了哪个景物的什么特点?
交流,板书小结:
孔隙 窄小
3、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
提示:作者是怎样坐船的?经过时有怎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句子理解。
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镲伤鼻子。
挤压、稍微、撞破等词语,说明什么? 孔的窄小。
指导读句子,体会作者乘船的感受,体会孔隙的窄小。
4、指导学生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自己出示背诵,同桌互背。
五、指导学习内洞的内容。
1、学生自学第6、7节。
提示:作者到内洞又看到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
学生读句子,教师板书小结:
内洞:黑 奇 大
重点描写了哪方面的特点?(奇特)
【六年级《记金华双龙洞》苏教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4.金华租房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