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利场》有感

时间:2024-05-31 18:31:3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名利场》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名利场》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名利场》有感 篇1

  一、作品及作者简介

  《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和辛辣的口吻,创作了该部副题为《一部没有主角的小说》,即现代所说的“非英雄”题材的典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该作品主要叙述了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两个出身、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跌宕浮沉的人生历程:一个是穷苦画家和法国舞女的女儿蓓基·夏泼,她出身卑微,聪明精干,但虚荣心重,为跻身上流社会而不择手段,利用人的心理和自身才貌的双重魅力逢场作戏,混迹于一个个社交圈,甚少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最终她拥有了相当可观的财产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却失去了其它所有的一切,爱情、友情、亲情全都离她远去;另一个则是出身于富裕的实业家家庭的爱米莉亚·塞特利,她生性善良而单纯,但生活空虚,对爱情充满幻想,后来家境在互相倾轧中衰落,虽然如愿嫁给了青梅竹马的乔治·奥斯本,但却未得到一直期待的纯真的爱情,甚至差点遭到丈夫的背叛,在不幸成为寡妇后,更是艰辛地独自抚养小乔治,所幸在故事的最后,她幡然醒悟,接受了爱慕她十几年的多宾中校,算是收获了幸福的结局。

  本书作者萨克雷生活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一个英国驻印收税官家庭,年幼丧父,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理财能力低下、早期婚姻的不快,使他的生活一度很艰难,使他不得不与上流社会家庭保持着较稳定的关系。他本身就出身于资产者中间,对上层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生活很熟悉,因而在该部作品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将人们过分追求名利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形象分析

  《名利场》中,作者大量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塑造了蓓基、爱米莉亚、乔治、多宾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形象。

  蓓基·夏泼是社交界的“乱世魔女”,是精明能干的女冒险家。出身低贱,父母双亡,使她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生活贫苦,人情冷漠,使她对名利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追求;她的姿色和聪明才智,更使得她自觉不输于甚至高于很多富家小姐,虚荣心急剧膨胀,加深她对命运不公的不甘之情和反抗之意;极强的目标性,使她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不择手段,自私自利,虚伪做作。说实话,我极度厌恶这个女人,或者说这种类型的女人,但不得不承认,在一步步闯进陌生的上流社会的过程中,她使用的每一种手段无不奏效,她对人心的揣摩精准独到,是一个优秀的实干家。但她对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压榨着他们身上的利用价值,铺砌着自己的征途,最终“纵然赢得了天下,却失去了并肩的人”。

  爱米莉亚·塞特利是一个真正纯真善良的女子,待人真诚而友善,是在蓓基困苦时唯一对她施以援手的人,在校期间几乎赢得了所有师生的喜爱。但她的人生轨迹早早就被家里安排好,包括与乔治·奥斯本的婚姻,是一个典型的傀儡式人物。她以为自己真心爱着乔治,殊不知她爱的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幻影,一个以乔治为原型、用太多的美好修饰成的完美如王子般的幻影,这成为她空虚生活的重心。在乔治阵亡后,幻想的主角不在了,她就将情感转移到乔治的遗像、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乔治和她自以为是乔治送的方形小钢琴上,以至于和多宾险些错过。乔治·奥斯本,一个真正花心的飘忽不定的浪子,他自然比不得多宾的痴情,甚至比不上罗登的专情。他和爱米之间的爱情本身就失衡了,这必然导致他俩婚姻的悲剧:新婚十天,他就开始和蓓基调情;出征前一天,他还企图邀请蓓基和他私奔······如此不负责任!何以使然?他本身的自负、家人的纵容和爱米过于仰望式的爱。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多宾说的一句话“···我相信,她是非常爱我的!”相信选择了乔治作为终生伴侣的爱米,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上悲哀的人生之路。

  多宾,他是本部作品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最正直的一个,也是最痴情的一个。为了让爱米莉亚开心,他迫使乔治同意迎娶她;在乔治死后,他一直在默默接济爱米母子二人,并且努力去达成爱米与老奥斯本之间的和解;为了使爱米免受蓓基的欺骗和伤害,他不惜自毁自己忠诚的形象,也要当面戳穿蓓基的丑恶嘴脸。如果要鸡蛋里挑骨头,非要找找他的缺点的话,那就是他过于简单直接的性格,不能更加婉转地进行劝导,而是更多地使用命令式语气,极易好心办坏事。而且,谁又能肯定多宾爱上的不是关于爱米的完美女性的幻影呢?

  三、断想

  名利场就是一个浮华的世界。名、财、权,只要你拥有其中任意一项,你就能在这个奢靡美丽的世界中占得一席之地,赢得人们的青睐。这个世界里充斥着金钱的铜臭味,欲望已然蒙蔽了双眼,名利场内的人挣扎着出不去,名利场外的人拼死想挤进来,无论场内抑或场外,没有人真正看懂过它。

  乔治、爱米莉亚和多宾就一直挣扎于其中,玩着蓓基所不屑的爱情游戏。乔治是爱米莉亚的幻想,爱米莉亚又是多宾的幻想,最后,两人才幡然醒悟自己一直执着的爱情实质。虽然两人还是在一起了,但作者最后的一席话隐晦地点出:这种婚姻不可能像想象中那么美满——“啊!在这苍茫的大地上,我们之中谁是幸福者?我们之中,有谁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倘若得到了,又有谁是真正的心足意满?”

  而蓓基则希望在这个世界为自己找寻一处华丽的位子,在名利诱惑下,原本聪明美丽的少女,渐渐成长为虚伪、贪婪的少妇。口头上蜜一般的恭维之下隐藏着无边际的谩骂,面上甜美的笑容下遮盖着怎样致命的毒液。在她贫苦时,人们因为她的聪明可爱而心生怜悯、同情;在她崭露头角之时,人们因为她的魅力而痴狂;而档面具被揭下,谎言被拆穿,丈夫罗登与他分居,儿子小罗登不愿见她,连最最善良的爱米也刻意避开她。再没有一个人为她停留目光了,哪怕只有一秒。

  萨克雷的《名利场》尚未落幕,近两百年来,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从未停歇,数不尽的人为了名利的刹那烟火而奔赴这个泥潭。是否要待到名利千疮百孔,人们方能看透这一生浮华不过过眼云烟?那时,是否方能忆起最初如蓓基般坚定又脆弱的誓言:“如果我一年能有五千英镑,我想我也会是一个好女人。”

  待到浮华褪尽,人心方得宁静。

  读《名利场》有感 篇2

  第二次看名利场了,很多书每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就比如说这部萨克雷写的名利场,以前喜欢艾米莉亚,觉得她心底善良,无端遭受那么多变故很可怜,觉得她才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像我们的偶像剧一样,女主人公总是那个不起眼,心地善良却多灾多难的灰姑娘,最后会出现给她幸福的白马王子。这个故事的艾米莉亚也一样在失去花心的乔治后,最后和真爱杜宾在一起了。再读名利场,我关注的不再是艾米莉亚,我喜欢里面的丽贝卡,没错就是里面的在上层社会的,被人认为是心机女的丽贝卡。因为我觉得她真实。

  现在不管是看偶像剧还是这本书,我觉得像艾米莉亚这样的.主角挺可怜也挺让人反感的,傻白甜确实是经典的故事主角,然而真放到现实的社会中,恐怕早就过早地被淘汰出局了吧。丽贝卡虽然自私,但是对朋友还是挺真情的,比如凑合杜宾和艾米莉亚,相比较而言,第二次读名利场,我真的对丽贝卡讨厌不起来了,甚至爱上了她,她仅仅是一个家庭教师的女儿,社会地位之低,如果一味地让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地,在这个故事里甚至不会有她这个人物的出现。有些人出身低微,不意味着一辈子卑微,丽贝卡能跻身上流社会,也是她的一种本事,是的,世界总是有黑有白,有好人也有坏人,在这个定义上讲丽贝卡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我还是喜欢她,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她的性格,也喜欢她的做事风格。

  很多人为了一杆心中虚拟的称压抑着自己,有时候想想也挺累的,其实很多事情我们做到一个度就好了,不要不及也不要太过。做最真实的自己。

  读《名利场》有感 篇3

  前些日子看完了萨克雷的<名利场>,书中描写了19世纪骄奢淫逸的贵族,满身铜臭的资本家,流氓无赖式的乡绅,以及纨绔子弟,吸食殖民地人民血汗的寄生虫,等等。他们骄横,贪婪,趋炎附势,往往翻脸无情。他们不断于外人勾心斗角,在家族内部也是你争我斗。

  贯穿全文的家庭教师——丽蓓卡夏普小姐,出身贫寒,狡猾无比,挖空心思想挤入贵族社会,不惜背叛友情,弃亲生儿子于不问不顾,利用自己的美貌勾引得势贵族,把丈夫当做自己交际的道具……费尽心机的她最终被人们所不齿。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流浪的`可怜可悲下场。

  主人公阿米丽亚——塞得利小姐,虽然温和善良,却在感情方面却是自私无比。始终如一恋着的丈夫,却在新婚后几天的工夫就打算和别人私奔,她虽有所怀疑,但却愚昧地认为是自己多心而放任丈夫。不久之后的滑铁卢战场上,她不忠的丈夫便死于敌人的乱枪之下。怀有身孕的她由于先前自己的婚姻未能得到夫家的认可,只得与破产的父母一起,靠死去丈夫的一点补贴和殖民地税务官哥哥的一点救助勉强度日。始终如一爱着她,帮她与她的丈夫秘密结婚,在她父母破产后家产拍卖会上高价买回她心爱的钢琴并秘密送回给她(她以为是她”亲爱的丈夫”买回给她的),在她丈夫战死后秘密拿出自己的薪金当作她丈夫的遗产给她当生活费,在她的孩子出生后默默关怀她们母子生活的杜宾,(为人坦诚,心地善良。在部队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却总也得不到她的爱情,多少年来,多少女人想要嫁作他妇?而他却十几年未变,为她继续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等待,头发白了,心也差不多倦了快要死了,这时候,阿米丽亚终于在夏普的严斥下抛开了那张每天像看神像一样面对着它伤心流泪,顶礼膜拜的死去了的丈夫的画像,接受了杜宾。但在杜宾眼里,走下神坛的她已不再是他心目中的女人……

  ”啊,一切都是虚幻!我们活在世上,有谁真正快乐?谁能称心如意?遂了心愿,谁又觉得满足?”

  曹雪芹说过”机关算尽忒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出自己失败在什么地方,殊不知却是过多的使用了自己的”聪明”,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

  19世纪的社会是一场虚幻集市,现在的社会不也是一场虚幻集市吗?人生,只不过是赶一场集罢了。有的人在这场集市上交易得手,有的人在这场交易上一无所获!这就是唯一的差别了!

  读《名利场》有感 篇4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名利场》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不仅教会了我虚荣心就像一个魔鬼,不顾一切地追逐名利和荣华富贵,换来的只会是一场空,还使我们真真切切地了解到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不良风气,充分懂得了“浮华若梦”的意义。

  书中一开始介绍到了两个主要人物——瑞蓓卡和爱米莉亚,一穷一富。除了金钱上的巨大差异,受到的待遇,以及性格更是截然不同。瑞蓓卡口蜜腹剑、两面三刀、阴险狠毒,野心勃勃地追逐名利,是“金钱是唯一主宰”的思想,使她在学校、在社会都饱受歧视,人情冷暖扭曲了她的思想。而爱米莉亚,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到哪里都受人宠爱,成长路上几乎没有如何的困难阻挡着她,正因如此,她不需要努力就能进入上流社会,所以变得天真善良,甚至有点傻里傻气。通过这两个人物的一些介绍,更说明了英国社会就是一个追求金钱,荣耀的世界;也说明了追求名利不仅会毁了自己,还会毁了别人,正是所谓的“害人害己”。

  我还觉得,这种不良的风气不止存在与19世纪的英国社会,更存在于现在,无论何处,都显现着这种风气。书中写着,瑞蓓卡是一朵“飘零的落花”。可是,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一朵朵的“飘零的落花”,正是因为对生活的不服,对名利的不服,造就了她或者他们的追逐名利的脚步。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瑞蓓卡看似一步步地要走向上流社会的同时(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虚荣覆灭),我并不开心,反而感到恶心、厌烦;而天真善良的爱米莉亚虽然遭遇了种种不幸,我也很同情她,但她总比瑞蓓卡要好的多,不用做那些拼尽全力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事情。我想,作者萨克雷心里也一定是这样的想法。

  终于到结局了,但却并不如我所想:一般的小说结局说不上十分圆满,但至少也让人欣慰。可是,在《名利场》里,虽然爱米莉亚最终和都宾过上幸福的社会,算不上是全部的悲剧,可是急功近利追逐名利的瑞蓓卡却落得一场空,只好投身于慈善事业中……

  这本小说里充满了作者萨克雷对名利世界的讽刺,对虚荣社会的讽刺。可是,他何尝又不是身在名利场中?瑞蓓卡、爱米莉亚、都宾都只是名利场中的几个代表,你,我,他们,以后都会踏入名利场,踏入这个险恶的世界。时代在变,而名利场永远不变。世人们,何时才能摆脱茫茫无期的名利场呢?

  读《名利场》有感 篇5

  前些日子看完了萨克雷的<名利场>,书中描写了19世纪骄奢淫逸的贵族,满身铜臭的资本家,流氓无赖式的乡绅,以及纨绔子弟,吸食殖民地人民血汗的寄生虫,等等.他们骄横,贪婪,趋炎附势,往往翻脸无情.他们不断于外人勾心斗角,在家族内部也是你争我斗. 贯穿全文的家庭教师-丽蓓卡夏普小姐,出身贫寒,狡猾无比,挖空心思想挤入贵族社会,不惜背叛友情,弃亲生儿子于不问不顾,利用自己的美貌勾引得势贵族,把丈夫当做自己交际的道具。费尽心机的她最终被人们所不齿.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流浪的可怜可悲下场. 主人公阿米丽亚-塞得利小姐,虽然温和善良,却在感情方面却是自私无比.始终如一恋着的丈夫,却在新婚后几天的工夫就打算和别人私奔,她虽有所怀疑,但却愚昧地认为是自己多心而放任丈夫.不久之后的滑铁卢战场上,她不忠的丈夫便死于敌人的乱枪之下.怀有身孕的她由于先前自己的婚姻未能得到夫家的认可,只得与破产的父母一起,靠死去丈夫的一点补贴和殖民地税务官哥哥的一点救助勉强度日.始终如一爱着她,帮她与她的丈夫秘密结婚,在她父母破产后家产拍卖会上高价买回她心爱的钢琴并秘密送回给她(她以为是她"亲爱的丈夫"买回给她的),在她丈夫战死后秘密拿出自己的薪金当作她丈夫的遗产给她当生活费,在她的孩子出生后默默关怀她们母子生活的杜宾,(为人坦诚,心地善良.在部队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却总也得不到她的爱情,多少年来,多少女人想要嫁作他妇?而他却十几年未变,为她继续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等待,头发白了,心也差不多倦了快要死了,这时候,阿米丽亚终于在夏普(戏剧性也就在此了)的严斥下抛开了那张每天像看神像一样面对着它伤心流泪,顶礼膜拜的死去了的丈夫的`画像,接受了杜宾.但在杜宾眼里,走下神坛的她已不再是他心目中的女人."啊,一切都是虚幻!我们活在世上,有谁真正快乐?谁能称心如意?遂了心愿,谁又觉得满足?" 曹雪芹说过"机关算尽忒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出自己失败在什么地方,殊不知却是过多的使用了自己的"聪明",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 19世纪的社会是一场虚幻集市,现在的社会不也是一场虚幻集市吗?人生,只不过是赶一场集罢了.有的人在这场集市上交易得手,有的人在这场交易上一无所获!这就是唯一的差别了!

  读《名利场》有感 篇6

  这几天,我一向在读《名利场》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不仅仅教会了我虚荣心就像一个魔鬼,不顾一切地追逐名利和荣华富贵,换来的只会是一场空,还使我们真真切切地了解到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不良风气,充分懂得了“浮华若梦”的意义。

  书中一开始介绍到了两个主要人物——瑞蓓卡和爱米莉亚,一穷一富。除了金钱上的巨大差异,受到的待遇,以及性格更是截然不一样。瑞蓓卡口蜜腹剑、两面三刀、阴险狠毒,野心勃勃地追逐名利,是“金钱是唯一主宰”的思想,使她在学校、在社会都饱受歧视,人情冷暖扭曲了她的思想。而爱米莉亚,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到哪里都受人宠爱,成长路上几乎没有如何的'困难阻挡着她,正因如此,她不需要努力就能进入上流社会,所以变得天真善良,甚至有点傻里傻气。经过这两个人物的一些介绍,更说明了英国社会就是一个追求金钱,荣耀的世界;也说明了追求名利不仅仅会毁了自我,还会毁了别人,正是所谓的“害人害己”。

  我还觉得,这种不良的风气不止存在与19世纪的英国社会,更存在于此刻,无论何处,都显现着这种风气。书中写着,瑞蓓卡是一朵“飘零的落花”。可是,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一朵朵的“飘零的落花”,正是因为对生活的不服,对名利的不服,造就了她或者他们的追逐名利的脚步。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瑞蓓卡看似一步步地要走向上流社会的同时(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虚荣覆灭),我并不开心,反而感到恶心、厌烦;而天真善良的爱米莉亚虽然遭遇了种种不幸,我也很同情她,但她总比瑞蓓卡要好的多,不用做那些拼尽全力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事情。我想,作者萨克雷心里也必须是这样的想法。

  最终到结局了,但却并不如我所想:一般的小说结局说不上十分圆满,但至少也让人欣慰。可是,在《名利场》里,虽然爱米莉亚最终和都宾过上幸福的社会,算不上是全部的杯具,可是急功近利追逐名利的瑞蓓卡却落得一场空,只好投身于慈善事业中……

  这本小说里充满了作者萨克雷对名利世界的讽刺,对虚荣社会的讽刺。可是,他何尝又不是身在名利场中?瑞蓓卡、爱米莉亚、都宾都只是名利场中的几个代表,你,我,他们,以后都会踏入名利场,踏入这个险恶的世界。时代在变,而名利场永远不变。世人们,何时才能摆脱茫茫无期的名利场呢?

  读《名利场》有感 篇7

  前些日子看完了萨克雷的《名利场》,书中描写了19世纪骄奢淫逸的贵族,满身铜臭的资本家,流氓无赖式的乡绅,以及纨绔子弟,吸食殖民地人民血汗的寄生虫,等等.他们骄横,贪婪,趋炎附势,往往翻脸无情.他们不断于外人勾心斗角,在家族内部也是你争我斗.贯穿全文的家庭教师-丽蓓卡夏普小姐,出身贫寒,狡猾无比,挖空心思想挤入贵族社会,不惜背叛友情,弃亲生儿子于不问不顾,利用自己的美貌勾引得势贵族,把丈夫当做自己交际的道具。费尽心机的她最终被人们所不齿.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流浪的可怜可悲下场.主人公阿米丽亚-塞得利小姐,虽然温和善良,却在感情方面却是自私无比.始终如一恋着的丈夫,却在新婚后几天的工夫就打算和别人私奔,她虽有所怀疑,但却愚昧地认为是自己多心而放任丈夫.不久之后的滑铁卢战场上,她不忠的丈夫便死于敌人的乱枪之下.怀有身孕的她由于先前自己的婚姻未能得到夫家的认可,只得与破产的父母一起,靠死去丈夫的一点补贴和殖民地税务官哥哥的一点救助勉强度日.始终如一爱着她,帮她与她的丈夫秘密结婚,在她父母破产后家产拍卖会上高价买回她心爱的钢琴并秘密送回给她(她以为是她"亲爱的丈夫"买回给她的),在她丈夫战死后秘密拿出自己的'薪金当作她丈夫的遗产给她当生活费,在她的孩子出生后默默关怀她们母子生活的杜宾,(为人坦诚,心地善良.在部队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却总也得不到她的爱情,多少年来,多少女人想要嫁作他妇?而他却十几年未变,为她继续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等待,头发白了,心也差不多倦了快要死了,这时候,阿米丽亚终于在夏普(戏剧性也就在此了)的严斥下抛开了那张每天像看神像一样面对着它伤心流泪,顶礼膜拜的死去了的丈夫的画像,接受了杜宾.但在杜宾眼里,走下神坛的她已不再是他心目中的女人."啊,一切都是虚幻!我们活在世上,有谁真正快乐?谁能称心如意?遂了心愿,谁又觉得满足?"曹雪芹说过"机关算尽忒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出自己失败在什么地方,殊不知却是过多的使用了自己的"聪明",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19世纪的社会是一场虚幻集市,现在的社会不也是一场虚幻集市吗?人生,只不过是赶一场集罢了.有的人在这场集市上交易得手,有的人在这场交易上一无所获!这就是唯一的差别了!

  读《名利场》有感 篇8

  “飘零的落花”瑞蓓卡——读《名利场》有感

  《名利场》讲述了瑞蓓卡和爱米莉亚一贫一富两女孩的故事。瑞蓓卡是个多才多艺,城府深的女孩。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她用尽了手段,最终因为沉迷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而被丈夫儿子抛弃。相比之下,爱米莉亚就过得平静而幸福。虽然丈夫战死,但她和铎炳少校在一起也过得十分快乐。

  《名利场》虽然留给后人的是文字,但每个人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个个都有血有肉,跃然纸上。

  在文章众多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朵“飘零的落花”瑞蓓卡·夏普了。

  对于瑞蓓卡来说,她的一生就是一条路,一条看似永无止境,没有终点的路。而路的终点处,便是她所期望的那个梦。为了这个梦,她可以抛弃、牺牲、舍弃一切,只为心中的信念——梦。一路上,尽是孤独,但她的寻觅从未停止过,她比谁都要坚强的朝着目标前进,虽然这条路的终点不知在何处,甚至,没有终点。当她终于想停下休息时,才发现,自己已然被社会抛弃了。

  读完这本书,我沉思,难道生命中除了名利,就没剩下些什么吗?不,比名利重要的还有很多,生命还需要一种坦然与真诚。若人一辈子都为名利而忙,那便永远也尝不到幸福的滋味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名利而牺牲生活的原滋原味呢?当所有的浮华被打破时,这只是个坟墓般低陋的名利场。

  读《名利场》有感 篇9

  《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平生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

  《名利场》叙述一个失去了自己穷困潦倒的父亲和法国舞蹈演员母亲的女主人公贝基·夏普,在童年的生活中已经非常向往自己某一天能够拥有那些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的奢华生活,而由于自己低微的出身,在当时的壁垒森严等级制度的英国,这样的想法只能是一种奢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天生丽质的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规则范围内,成功运用一些常规与非常规手段征服了整个英国上流社会,在名利场中沉沦起伏,最终完成她自己的无所谓成功与失败的人生体验。

  虽然相比充斥整个戏剧中的名利浮华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在浮华的背后,戏剧中仍然可以找到一种相比名利浮华更加可贵的平实与真情。一直呵护关爱着艾米莉娅的军官(名字忘记了),以至最终与夏普共赴印度,回归自然生活的军官1(不记得名字)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让读者看到戴着虚伪面具的伪装面孔背后还有如此真挚的情感,超越虚华而朴实的情感。

  当主人公的`人生定位于空虚奢华的生活的时候,一切的资源都成为其实现如此最终目标的工具,姿色,才智,亲情,友情……而当一切的资源都被其利用透彻之后,回头过来,才知道所谓的名利不过是刹那烟花。名与利,固然可求,但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如果过分追求名利,名利就会成为心头最大的诱惑,人也因此变得贪婪、虚伪,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一颗纯洁的心。而当她在经历这一切之后,一颗永恒炽热的心依然在等候着她,她终于重新体认到了善良、宽容、谦和、淳朴、友爱、和平与宁静,寻找到了身体和心的归宿,让时光从的的身外从自己的心内慢慢地流逝如水,从中领略生命的全部意义。

  读《名利场》有感 篇10

  这本书算是采用双主线写法吧,有两个女主角,碧姬和爱米,故事从她们踏出寄宿学校的那天开始讲起,两条主线时而交叉,时而平行。

  不过就结构来说,个人觉得萨克雷做的并不是很成功。转换场景也太突然了,一下跳到这边,好容易看出点意思了,一下又跳到那边,看得人想抓狂。剧情也很琐碎,有的时候甚至像在听街头巷尾的老婆絮絮叨叨的讲八卦。我看的翻译版本也很郁闷,总是喜欢用奇怪的字眼,像是耳环子,愁眉哭眼啥的……音译人名也是剑走偏锋,pitt=毕脱,guant=冈脱(我每次都看成脱肛囧)……

  虽然书里有好几段爱情,不过萨克雷的本意不是描写恋爱,就淡淡的一笔带过了,像爱米和乔治,他就只花了很多笔墨写爱米是如何如何崇拜乔治。而碧姬和罗登,基本上没什么铺垫,突然就说他们秘密结婚了。这本书还是能够让人学到不少东西的,怎么在社会上周旋啊,怎么认清人的本性啊,什么的……可是那种对现实赤裸裸的揭露,还是很让人受不了。

  和逆来顺受,单纯天真的痴情种子爱米相比,我还是比较喜欢碧姬,虽然她是个坏女人。可是就像她说的一样,如果她一年有5000磅的收入,她也可以做一个好女人。最后结局萨克雷竟暗示碧姬杀了乔斯,让人有点匪夷所思,看他之前的描写,碧姬还是有人性和正义感的,要不她怎会凑合爱米和威廉在一起,再说她胆子有这么大么?萨克雷老糊涂了??

  男主角里面罗登和威廉比较可爱,昨天看了这个的电影,居然三个男演员都认识囧,难道时代剧都是一班子人演的.?罗登就是罗马里面演马克·安东尼的,乔治是都铎王朝里的亨利八世(黄石的孩子和天鹅绒金矿也是他演的),威廉好像貌似仿佛是诺桑觉寺里的男主角(看起来眼熟就瞎猜了……)。演员的气质跟角色都非常和衬,而且也很帅,尤其是乔治,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形象,虽然我没有很喜欢这个角色。威廉这么帅,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啊!他出场的时候我就很看好他了,可是看书里写的他不是那种很美型的类型也……而且我是支持威廉和碧姬的(诡异的CP)。

  电影太长了,昨晚还没看完,今天继续吧,希望导演把结局改掉,让两对都幸福的在一起吧。不然对碧姬太残忍了,小时候这么可怜,长大了还得不到幸福。萨克雷真狠心啊~~

  读《名利场》有感 篇11

  长篇小说《名利场》是萨克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以辛辣讽刺的手法,真实描绘了1810~1820年摄政王时期英国上流社会没落贵族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等各色人物的丑恶嘴脸和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

  这部小说篇幅宏大,场面壮观,情节复杂,心理刻画深入,其尖锐泼辣的讽刺风格更为精彩。《名利场》是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在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的天地。

  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很现实。名利场里的人看不清,名利场外的人同样看不清。所有的人都渴望金钱,地位。一旦你拥有了其中的一样,其他人都会对你另眼相看。

  都宾用一生的爱等到了他心爱的人,他的青春,他的年华献给了那个名利场中的可怜人。艾米利亚的单纯和爱戴给她半生的苦痛。然而结局是好的。作者不忍心让好人受苦吧,善良的人得到了幸福,在名利场中出入。那些贪婪的,自私的,愚蠢的,骄傲的,不择手段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把结局看了几遍。有点高兴,有点悲痛。

  这不只只是一部小说,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不光那时的英国,就是今日。谁又不是为名利二字所累呢?其余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当物质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时,又有谁去追求一种纯洁的`莫须有的梦想呢?所以,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成了工作,工作的目的是有一份能够让人另眼看待的生活。当然,这没有错,我们都是命运手中的一颗棋子。算计着自我的身价,算计着该怎样样去抬高自我的身价。无奈啊,人们只会去崇拜,谈论那些光鲜的人物,你不去做,会有人去做的。

  萨克雷认为:“小说的艺术是表现本质,即尽可能强烈地表达真实的情感。”他的这种理论主张在他的成名作《名利场》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在写出《名利场》以前的十余年对于萨克雷来说基本上是一个准备阶段,在这个期间萨克雷对社会上各式各样“上等人”的观察越来越深入细致,艺术手法也日益成熟。《名利场》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的现实主义的杰作。《名利场》里创造了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描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并经过人物命运的交织而对生活作了总的评价。

  《名利场》经过情节的安排企图说明“一切都是浮名浮利”,他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五光十色的繁荣外表,让人们看到它的本质。萨克雷自我说过,他在《名利场》里要写“一群极端愚蠢自私的人,不顾一切地为非作歹而又热烈追求浮名浮利”,同时,他又说,书中所描述的“全是死亡、争吵、金钱和病痛”。《名利场》并没有严密的故事结构,故事的资料基本上是由两个女主人公利蓓加与爱米丽亚的生活道路串联起来的。爱米丽亚是一位资产阶级小姐,而利蓓加则是个一无所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浑水摸鱼的女人,经过这两个主人公的命运,萨克雷描绘出了当时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众生相。

  读《名利场》有感 篇12

  蓓基·夏泼就是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典型。本来她也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孩子,可名利利用了她。那名利场中的尘埃将她紧紧裹住,于是她变得虚伪、贪婪,也许在她动人亲切的言辞背后,却有着无人知晓的谩骂;又说不定在她美丽诚恳的笑容下,有着令人丧命的嘴脸。谁能理解那种“善良”下藏着什么呢?蓓基·夏泼为了达到进入上流社会的目的,她利用自己的友谊、爱情、婚姻,又不惜出卖朋友,出卖丈夫来为自己铺着通向那“高贵社会王国”的红地毯,她那时真时假的形态,迷惑着穷人,却也在玷污自己。

  蓓基·夏泼是活泼美丽的,在没有认清她以前,人们为她的贫穷、孤苦而怜悯她;然后又为她在社会上的富丽而羡慕她、爱她。可一切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因为,表面的热情,却总掩饰不了丑恶的灵魂!在人们认清她之后,谁不唾弃她,厌恶她呢?她的的朋友艾米莉娅最后也远离她,丈夫也不理睬她,儿子不想见她,为一时的华丽与虚伪,她不知道自己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

  当名利有了千疮百孔时,这才知道,在它最华丽的时候,竟有太多的虚伪,只因为当时我们在名利场上过于投入而不知,等到什么都看透,才知道所谓的`名利不过是刹那烟花。名与利,固然可求,但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如果过分追求名利,名利就会成为心头的阴影,人也因此变得贪婪、虚伪,失去了自己,失去了一颗纯洁的心。

  掩卷沉思,生命中除了名与利还剩下些什么呢?也许,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中,你会发觉你要的不仅仅是恭维、奉承,还需要一种坦然与真诚,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比名利更重要的还很多很多,面对着宁静的湖泊和茂密的森林,用一颗大智慧者的心,简单地活着,简单地思考,并不是为了名利而活,以出世的心情和入世的态度来体认善良、宽容、谦和、淳朴、友爱、和平与宁静,寻找身体和心的归宿,让时光从你的身外从你的心内慢慢地流逝如水,从中领略生命的全部意义。

  走出名利场吧,抹去心灵的尘埃,送上一份慰藉,又何尝不美丽?人一辈子为名忙,为利忙,而没有一份心灵释然的快感,到白发苍苍时定会遗憾,何必为名利牺牲生命的原滋原味呢?

  读《名利场》有感 篇13

  《名利场》是英国伟大列宁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著作。这本书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主要描写妇女主人公在社会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

  作品辛辣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种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列宁主义的杰作。机灵乖巧、聪明漂亮的利蓓加出身于安穷的画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在平克顿好学校受尽歧视。离校后,她凭着美貌和机智,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通过投机和冒险,力图挤进上流社会,几经坎坷几度荣辱,在英国社会的名利场中,她最终还是默默无闻地度日。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结束这个绵长厚实的故事,想要窥尊贵的宾少校的'人生结局,看他是否在别处获得了应得的幸福;想要了解谎话连篇、机灵多变的贝卡是否恶有恶报,最终被印度文官约斯驱逐,归于流浪。不得不承认,这个做事很现实,名利场里的人看不清,名利场外的同样也看不清。所有的人都渴望金钱地位,多宾用一生的爱等到了他心爱的人,他的青春、他的年华献给了那个名利场中的可怜人。艾来利亚的单纯和爱戴给她半生的苦痛,然而结局是好的。

  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现在的社就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当物质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时,又有谁去追求一种纯洁的莫须有的理想呢?所以许多人的学习目的都为了有个好的工作,而且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份可以让人另眼看待的生活,这本书也让读者看到戴着虚伪面具的伪装面孔,背后还有如此像多宾对艾米利亚真挚的情感,超越虚伪而朴实的情感。

  读《名利场》有感 篇14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结束这个绵长厚实的故事,想要一窥尊贵的多宾少校的人生结局,看他是否在别处获得了应得的幸福;想要了解谎话连篇、机灵多变的丽贝卡是否恶有恶报,最终被印度文官约斯驱逐,归于流浪。至于那个天真可怜的阿米莉亚我并不关心她接下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因为目前看来她的生活还挺不错,在小说里她已时来运转,重新过上贵族生活,金钱匮乏的时期于她一去不复返,无论何种处境在小说里关于她的戏份总是比较乏味,虽然作者在前面部分对他赞赏有加。

  阅读《名利场》这部小说花了我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包括十几个夜晚和业余空闲时间。我是奔着这本吸引人的书名和萨克雷的名号而去的。我最早看的一部外国小说《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就曾直言尊崇萨克雷先生,此番我也借由此领略了他的小说之气度与风采。

  且不谈小说关于十九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事无巨细的描绘,对尊贵场面与名流宴饮的宏大叙事,也不谈小说描写的人物覆盖之广,上至欧洲各国皇室、达官贵人,中至发达商人及其亲属家眷,下至小摊小贩、佣人婢女的行为心理刻画,皆活灵活现、真实可触。作者光是对几位主要人物的塑造就能深入人心,造就世界小说人物画廊里的典型。几位主要人物形象皆立体丰满,血肉丰沛,故事绵长完整,一波三折,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具。

  军官多宾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虽然作者并未故意划分,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位军官至始至终保持着诚实、勇敢、善良、虔诚的高尚品质,有过些许人生经历的人大概都知道一直保持诚实品质是罕有而不易的,可是我们这位尊贵的先生做到了,他虽然身为英国绅士,可是却值得冠以“东方君子”的美称,这是一位真正具有君子品格的男士,故事里几乎每个诚实而善良的人都热爱他。

  多宾对天真善良的阿米莉亚一见钟情,他的钟情不只于相貌,更多的集中在对阿米莉亚善良品格和温柔性格的倾慕,两人还同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多宾在彼此相识之后的十八年中以乔治·奥斯本(此时阿米莉亚为乔治的女友)最好朋友的身份为他俩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这位可怜的人儿为心中那份羞涩的爱情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情:在得知乔治变心、阿米莉亚父亲经商失败倾家荡产之后,竭尽全力说服乔治迎娶阿米莉亚,因为单纯的阿米莉亚只为乔治茶饭不思、神魂颠倒,多宾忍痛将心爱的人亲手送进别人的婚礼;在阿米莉亚家道中落乃至穷困潦倒后暗地里拿出大笔资金接济可怜的寡妇和她和乔治的孩子,为他们购买、寄送数不清的高贵礼物;他的朋友乔治·奥斯本在世时多宾没有动过一点歪念头,只是虔诚地希望他心爱的阿米莉亚物质充裕、心灵快乐。在乔治去世已久在十八年之后,在阿米莉亚一如既往地践踏他的好意和尊严的时候,他幡然醒悟:她对他从来只懂索取,而不考虑任何回报,十八年来一直如此残忍而自私。

  可是我们的作者不知出于何种意图,在故事的结尾还是让这对善良的人儿走到了一起,多宾盼了十八年,终于遂愿取到了心爱的姑娘,虽然此时他已年届四十,她已为人母,儿子跨入大学殿堂。作者还安排阿米莉亚与多宾成婚,并有幸为他生了个女儿,从此他对女儿视若珍宝,宠爱至极。也许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读者应该感到欣慰,为多宾坎坷的命运而多一点庆幸,可是这样的安排似乎显得突兀而不够真实,终究我还是对阿米莉亚一直愚昧的虔诚与坚守表示不屑。她虽然是个善良的人儿,可是懦弱、无知、愚鲁,正如多宾那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独立宣言所说:她配不上他的爱。对,我也这样认为。可是最终他还是没能迎娶一位更优秀与他更相配的人儿,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至于故事的主角,出人意料,竟是一位女士,在那个男尊女卑再自然不过的时代,将一位女士塑造为主角实属不易,何况她还出身卑微,孤女一个,她叫丽贝卡·夏普。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她与《红与黑》中司汤达笔下的于连·索黑尔不无类似之处。他们同是一心向上爬者,都曾从社会底层爬入了上流社会,出尽风头,最后又都从高处跌落,只是法国的于连被推上了断头台,而英国的丽贝卡生活归于平常,不惊不喜。他们俩虽一个是男一个为女,可是都勤奋努力,有着某方面的天分,聪明机灵,超越常人,只是社会不允许他们跨越固有的'社会阶层。他们都是朝气蓬勃、不断攀升的人物典型。

  言归正传,在那个讲究出身血统、社会地位的时代,丽贝卡和普通人一样卑微,被人瞧不起。虽然她禀赋异常,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又精通歌唱,性格温和总是满脸微笑,又精通几种语言,学识渊博眼界开阔,不亚于任何一位上流社会的男士,在各种社交场合她虽不是最漂亮的,但是有她在的地方她总是最迷人的一个,男人迷恋她,女人嫉妒她,她多才多艺,很少有女士能比得上。

  这个女人有如此众多的优点,可是只要有一个缺点就足以将她所有的优点都抹杀掉,这就是她卑微的出身。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人从来不屑于与贫民百姓交往。同时,这个一心向上爬的女人也有许多品行恶劣,心灵邪恶之处,深为读者所唾弃。她是个天生撒谎者、表演者,仿佛蜘蛛般布下天罗地网般的谎言,欺骗愚蠢的人、欺骗信任她的人、欺骗善良的人,这一点我是对她深恶痛绝,和前段时间看的肥皂剧《女人的颜色》中的姚倩倩有得一拼。撒谎对她来说是习以为常,是像说真话一样自然的事,心灵早就已扭曲。小说里有些人评价她为水妖,在情在理。总之,这是一个多面的、立体的女性形象,为世界小说人物画廊增添了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说作者通过丽贝卡和阿米莉亚两条主线的铺排、交叉前进,广泛描绘了上流社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贵族与奴仆的生活百态、日常生活情景。世袭的贵族制度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给懒人创造了享乐的摇篮,同时也阻碍了优秀人才向上层的合理流入。贵族人士随意挥霍着劳动人民缴纳的税收,四处举债赌博、玩乐、宴饮、招摇,只靠着亲戚间争夺遗产来维持以后奢靡的生活,如成功则一朝在上,如失败则再也无回天之力,很多人处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状态。

  书中不时涌现出精彩之处,有些比喻让人拍案叫绝,比如有一章的开头部分作者将英国房子的二楼楼梯窗口做了特写和详细描述,作者透过这扇窗观察和摹写在楼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事,男人、主妇、佣人、孩子、客人、律师、医生等等,他们从这里下楼或者上楼,上楼时是什么表情,做什么事,下楼又是什么表情,发生了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个微型的窗口洞察这里来往的人,也洞察社会上的是是非非、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各自的喜怒哀乐,它绝不仅仅只是一座十八世纪英国房子普通的窗口。

  小说中滑铁卢战役展示的社会波澜壮阔的画面,几位主人公命运的颠沛流离、起伏不平,在故事的结尾最终归于平静喜悦。作者语言的诙谐幽默。讽刺机警,到处可圈可点。可惜我只是作为一位业余的读者,抱以虔诚之心,对作者致以敬意。正如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写下的:“啊!名利虚荣,虚荣名利!人生在世哪个能幸福?哪个能如愿?即使能如愿,哪个又能满足?”如此智语,又何须多解释,些许有人生经历的人都能颔首明了。

【读《名利场》有感】相关文章:

读名利场有感03-25

名利场读后感03-18

名利场读后感04-13

《名利场》读后感04-22

名利场读后感05-07

名利场读书笔记12-04

名利场读后感10篇04-15

名利场读后感9篇04-17

名利场读后感7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