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的观后感

时间:2023-02-28 19:17:1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辩论赛的观后感4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辩论赛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辩论赛的观后感4篇

关于辩论赛的观后感1

  刚结束的辩论赛,让我回味无穷。双方激烈的辩论,余音绕梁,久久不散地停留在我耳边。

  全场比赛下来,最优秀的辩手,便是这双方的二辩了。说到这,我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对手,正方二辩。在我们作为轮空队伍前往观摩时,他的嘴里便滔滔不绝,让反方无话可说,同时,他也引起了我们队伍的警惕,我们开始想对策。

  作为我们队伍的一辩,我深感压力。记得当时发言时,手中的.稿子一直在抖,腿开始发软,我极力控制着声音尽量不让它发抖。还未完全克服心理恐惧的我,显得格外慌张,这时真的很羡慕那些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人。在一片安静中,更是如此,哪怕就寥寥无几的人在看着我。我喜欢被人关注着,同时也害怕被人关注。

  在我终于平静下来的时候,自由辩论便到来了。我们商量好了不去和对方二辩——那位最优秀的辩手辩论,然而对方二辩始终与我们正面对决,且只有他发言最多。我方二辩也不遑多让,争锋相对。对方二辩在第一场时还未能脱稿,与我们展开激烈的辩论时,竟是已能脱稿辩论,这点值得肯定,不服都不行。前期一直小心翼翼说话,生怕对面抓到我们的错处,然而对方还是机敏地抓住了一个点,让我们开始感到无力,这个点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我们的失败,辩论场上一旦被对方抓住了一个点,便是危险至极。对方二辩脸上洒满了自信,有一种“我才是对的,你们都是错的”的气势,我方二辩虽然是女孩子,但是巾帼不让须眉,气势和语言上她并未落得下风。比赛必定会分个输赢,很遗憾,我们输了,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体验和收获。

  在我们准备资料的时候,我开始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发现了很多我自以为是完全正确的事情,在别人的眼里或许是错误的,但其实并无对错,只是思考的不同,事物的两面性罢了。就像这次的辩题:网络让人亲近还是疏远?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我都能想到两面。比如:网络过于虚拟,让人疏远。从让人亲近的角度看,其实网络的虚拟,更能让人将心里话说出来,正是因为这份虚拟,大家可以不用遮遮掩掩,心里话都可以得到诉说。从让人疏远的角度看,网络上聊天,大家都斟字酌句,觉得不妥的话便会修改,比现实说话更让人能接受,然而这样却隐藏了个人真实的情绪,无法真正信任对方。

  这场辩论赛,我想我的最大收获,便是以后考虑问题会更周全了。

关于辩论赛的观后感2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也尤为重要,11月25日,我在礼堂观看了时代英才辩论赛总决赛,从中获得了很多感悟,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辩论双方分别是机电系和管理系,双方是围绕“外来文化对本民族的影响是利还是弊”这个话题进行辩论。管理系作为正方,认为利大于弊,而机电系则作为反方,主张弊大于利。辩论赛即将开始之前,主席台播放了一段短片,分别是两个系一路走来的艰辛路程,我观看之后,深受感触,是啊!他们如此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都应该是这样。

  一段掌声拉开了辩论赛的序幕,正反方自我介绍完毕之后,是开篇立论阶段,由正反方一辩来作,我很震撼,正方一辩运用了辩证法知识,历史知识以及名言警句来陈述自己“利大于弊”的观点,甚至从发展的角度论证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认为包容性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方一辩运用了很多文化、哲学和历史知识来论述,而且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令我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如此之好,肯定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接着是反方一辩,他们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是不利的,而且分别从国家发展、民族文化和人民群众等方面进行论述,也同样精彩。

  接着是公辩环节,正方二、三辩,反方二辩是我非常欣赏的辩手。从他们的辩论之中,能看出很强的思辨能力。然后是正反方一辩小结,双方都从对方前面的论述中做了详细的总结。

  然后是公辩的第三环节,双方从外来文化的享乐主义和外来文化对人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正方二辩的思维非常敏捷,口语表达能力非常之强。

  最后是双方四辩总结陈词,正方条理清晰,分为了三点做了详细陈述,语出惊人,对反方的`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说。反方也同样做出了精彩的陈说。

  这时辩论赛已经接近尾声了,评委退场商定比赛结果,但令我更加吃惊的是,双方交换观点有进行了10分钟的辩论,更能显示出他们极强的思辨能力。10分钟后,评委宣布了比赛结果:机电系荣获冠军。一场精彩的辩论赛落下了帷幕。

  通过这次比赛,我懂得了许多,我很感谢学习部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观看如此精彩的辩论赛,选手们丰富的知识及流利的口才令我折服。今后,我也要在这些方面多加锻炼,完善自身。

关于辩论赛的观后感3

  在看到“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这个辩题的时候,就我个人而言,我可能刚开始会倾向于正方“美是客观存在的”,细思的话,却是更倾向于反方。

  就正方而言,我所理解的,美如果是客观存在的话,那么,不管有没有人去感受,美都是存在的,不能因为没有人去感受它,而说它不存在。而美正是因为有规律可循才能形成所谓的美学。众人所认为的美的不同,在于他们的审美感受,而不在于物体的本身,任何物体都是有它美的地方,当然也有丑的.地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美丑,其实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所存在的社会,人们用自己的审美去判定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因此,我们所谓的美学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的各种影响,才产生了他自己的审美,但不管如何审美,有些东西有美的地方,始终会被发现,就如吴哥窟、金字塔等的世界奇迹,或许会因为不同的人的审美不同而短暂地被认为不美,但它们的美不会因为人觉得它们不美而改变。

  在美不能与美的感受混为一谈这一点上,正方没有充分把握自己的优势。他们虽然多次强调反方将美与美的感受混为一谈,却没有更深入地去阐述,美与美的感受有何不同。另外,正方在一辩的时候,提出了美是有迹可循,是有规律的,却一直没有举例给出一个标准。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心理学教授朗洛伊丝教授根据研究得出,人脸美的判定,关键在于人脸是否趋近于一种脸的平均状态。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纵使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感受,但是,美是有标准的,美还是在那里,只是人的审美不同。

  就反方而言,我所理解的,如果美是主观感受的话,那么,可以从美的起源来论述。美,其实是人类所制定出来的一个标准,因此,由此看来,倘若没有人的主观感受,没有人来定出这个标准,根本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既然美是由人所制定的,如何能脱离主观感受?而对于动物,它们不存在思考,因此它们所喜欢的,只是本能的驱使,更不会有美的概念。由此想来,没有美的感受,所谓的美与美学也就荡然无存。吴哥窟、金字塔这类的建筑,当初既然建造出来,便是由人而设计,有人的主观感受才会有这些人为美的东西。至于大自然的美,没有人去感受,没有人去进一步体验,没有人去灌注感情,大自然纵使存在在那,但并不会有美。

关于辩论赛的观后感4

  以前看过的辩论赛不多,但每一场都会令我深深震撼,这次也不例外。

  辩论赛之于我来说,辩手们的唇枪舌剑,谈吐自如都是能让我震撼的地方。他们风度翩翩,从容淡定,但又才思敏捷,对于对方的反驳应对自如,却又不失逻辑不失风度,各自风格自成一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正方三辩余磊,那些锋芒毕露的言辞,各种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肢体动作与他阐述内容很好地结合,融为一体,让他的言论从整体上具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而辩手们这种精彩的表现、博学多才、严密逻辑、思维敏捷性正是我们法律学子必须培养具备而又受益终生的职业素质。虽然,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到达那种登峰造极的高度,但我们却要有意识地向那个方向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至于辩题“金钱是否万恶之源”这本身就是一个能令人深思的问题。现今社会风气败坏,许多人追名逐利,道德沦丧,日益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浮躁庸俗的风气,这一切都与金钱脱不了干系。但钱是否就是“万恶之源”呢?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正方辩手给出了一个“万”字的释义,“万”并不代表所有、全部、一切,所有,于是,钱可以成为一部分“恶”的源头,但并非所有坏事都源于钱的诱惑。在我看来,钱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具有诱惑力,但它作为一种货币,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反方提到,许多人用钱行善,从这个角度看,钱不仅不是“万恶之源”,而且还是善良的化身。

  于是,我又不禁在想,其实“钱不是万恶之源”这个观点是为大家所普遍认同的,这么一来,这次辩论赛就对正方不公平了,因为他们要悖于常理展开论述,在我看来是怎么说理怎么歪曲真理,最后获胜的自然也是反方。但是,想深一层次,命题对反方有利但反方就不一定真的`有利,辩手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立场,抽到一个,即使是多么不能为人们所接受也必须誓死捍卫它,而评委看重的是辩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并不是辩题的真理性。所以,辩论是一场逻辑的较量,思想的战场。

  辩论,是一种艺术。当我们真正全身心地融入到这场艺术的盛宴时,我们方可热切感受到它非凡的魅力。

【辩论赛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辩论赛观后感12-26

辩论赛观后感04-18

辩论赛的观后感02-28

辩论赛观后感12-17

看完辩论赛观后感03-01

观看辩论赛观后感02-28

学生辩论赛观后感02-28

关于辩论赛观后感02-28

关于辩论赛的观后感02-28

看辩论赛观后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