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11 19:13:4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

  今天,我参加了葫芦岛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三级)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与往日截然不同,市学院邀请了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唐莲君主任做精彩的讲座,同时欣赏了世纪小学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已经七年了,七年来,参加培训学习已数不清多少次了,但是像今天这样能与小学科学学科的专家唐主任零距离的接触,还真是第一次,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尤其是唐主任做《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观点、策略与反思》的讲座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例如,小学科学为什么要关注概念?在此之前,我真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关注概念的重要性。

  科学概念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特点;科学概念是组织的观念,具有永恒性、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超过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想;提高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要以科学概念为本,而科学概念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科学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作为科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型: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与汇报等等,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是怎样引导学生参与并理解科学实践活动的?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并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我想我的答案是模糊的、不准确的但是现在我找到了准确的答案;首先,让孩子们学会科学的观察。因为科学的本质通过科学验证,观察是为了寻找证据,科学的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其次,我们请勿忽视记录。记录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和责任,是为了保存证据、分享发现和相互交流。观察记录必须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再次,注意合理的假设。假设是一项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一个具有推测性的有待证明的答案。学生的.假设应有一定的观察的依据,假设之后必须有验证的活动,假设还要符合逻辑,总之不是随意的猜测。最后,作为科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即崇尚事实,尊重规范、强调可重复性,实验中的误差不可回避,误差很重要,科学数据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科学仪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数据,正确的对待误差。

  倾听了唐主任精彩的讲座后,我又一次沉浸在学习之中,因为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真是一节好课。王老师是科学学科中我最欣赏和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在科学素养一级培训时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久闻王老师的课上的精彩,所以很渴望听王老师的课,今天我有幸观摩了王老师的课,深深的被吸引住了,我曾经教过这节课,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都很了解,所以,对今天这节课感触很深。首先,王老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非常好,上课伊始为学生创设了三国故事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被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其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体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底蕴。三年级的学生对通信的发展即熟悉又陌生,让他们来描绘古、今、中、外的通信不那么简单,而王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在用多媒体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听课教师的视野,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还有王老师的语言很有魅力,对学生的评价恰到好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充分体现教者的教育机智,总之,王老师的课给我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

  时间不知不觉在指尖流逝,转眼到了会议结束的时候,我感觉到大家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那就是与唐老师之间的互动。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和王老师精致的一课,使我备受鼓舞、启发很大。法无定法活为上,学有先后悟为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的我,教育之路漫漫,我将继续求索科学之路!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唯有打破惯性思维,突破固有“套路”,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标、新高考的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

  如何在变革中求生存、得发展,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要从课堂意识转向课程意识,从基于教师教学的学习转向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对于学科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课堂教学,拘泥于狭隘的课堂,而要对课程具有宏观的、整体的理解、看法、观点和态度,“要有课程的高度、课程的视野,即课程意识”,这样才能从“学科表层”进入“学科深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要“强调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要关注“生成性的活动”。

  在过去的“输入型”教学中,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事实上,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需要变革和重建教学关系,从过去的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位重心,让教学能够“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这需要教师“把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还给学生”,“建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和结构”。

  二是在教学策略上,要从学科知识导向转向学科素养导向,从传统式教学转向议题式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xx年版20xx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所以,需要教师从关注学科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书中,余教授重点介绍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六种教学策略,即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每一种策略,既有深刻的理论剖析,也有生动的案例呈现,突出了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突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符合新课标的具体教学与评价建议,即“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3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4

  学习完《教师礼仪素养》一书,放眼一望,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全校教职工更有涵养雅量了,更加阳光漂亮了。这种感觉里,或许有先入为主的理想成分,但绝大部份是真实的。一本书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呢?究其原因有三。

  一、文化立人,立在根本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样,没有文化的学校,不仅是愚昧的学校,其骨子里就不是一所学校。学校建设,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教育最肥沃的养分。一所文化缺失的学校,是培养不出合格学生的,就像贫瘠的土地,生长不出饱粒的庄稼一样。学校文化的人员主体是教职工,教职工学好礼仪、增进素养、以文化人,就会从根本上成为一块块质地优异而又闪闪发光的金砖,建构起金碧辉煌的`学校。

  二、礼仪近人,近如亲人

  礼仪是人们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外在表现。我国是古老的礼仪之邦,孔子早就说过:人无礼则不立。说话讲礼仪使人文明,举止讲礼仪使人高贵,穿着讲礼仪使人典雅。讲礼仪让人际之间关系和谐、情感融通、互敬互信。“江清月近人”,如果学校师生个个学礼知礼明礼,个个以礼修身、依礼行事,学生对教师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就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整个学校就会像一个大家庭,人人如坐春风,人人春花灿烂。

  三、素养美人,美化身心

  素养,使人内慧外秀,是心灵的力度和赞礼,身段的精致和靓丽。一位有素养的教职工,最要紧的是要有敬业的精神、豁达的情怀和纯正的品德,对学生总是充满深情与博爱。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边,随时栽种,随时花开。”愿每位教职工,都尽快成为高素养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都用自己火热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美好的理想,都用自己的身心美,去铸造学生的未来美和学校的成功美。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5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当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当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当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6

  赤日炎炎,晴空万里,在这火热的天气里怀着一颗同样火热的心,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鄞州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培训。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感觉自己还没有听够,还没有听得过瘾培训就结束了,真是意犹未尽。三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给参加培训的老师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专家带着元气满满的理念和诚意,给大家呈现了小学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全新教学理念,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有十分接地气的真实生动的课堂实录,专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再三强调,要从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聆听着专家的讲座,就像春天的禾苗吸收点点春雨一样,极力地吸收着专家们的`教学智慧和教育理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惊叹于专家渊博的知识,和对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是如此精细到位。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泥足深陷于繁重琐碎的班主任工作和重复机械的语文教学工作不可自拔,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审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教学和自己的学生。

  沈玲蓉老师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刍议》的讲座中先用常见的“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反课文而走向反语文”两个现象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从“课程教学论视域下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教学专业性表征、如何提高专业性”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的理解。方蓉飞老师《研读教材精心设计》的讲座则先从阅读教学“低就”“高攀”的现象入手,从“解读教材,精心设计;删繁就简,聚焦重点;研读文本,和谐发展”三个方面,结合阅读教学的实例,让老师们醍醐灌顶,顿时明白阅读教学原来可以这样教学,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语文课可以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郑东辉老师做的《学教评一致性视野下的作业变革》讲座则从一个有趣的作业故事入手,用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详尽地阐释了“什么是作业,如何基于目标设计作业,怎样反馈作业结果”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张晨瑛老师先请老师对几篇课文进行说课练习,然后张老师对老师们的说课情况进行点评,让老师对说课进行了一次小练兵。紧接着,张晨瑛老师针对说课做了一堂内容丰富的《说课那些事》讲座,分别从“说课的类型、说课的结构、说课的要点”等方面,结合说课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答了关于说课这个内容的疑惑。

  参加了本次培训,我更是深刻地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再停留在机械地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应该以学定教,教的法子应该根据学的孩子,从学习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固步自封。而且我们明白了教学工作应该从教、学、评三者应该统一,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之后的评价要有一致性,不能井水不犯河水,互相毫无关联。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几个生字,会背几篇课文,而是为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言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是为了培养人的心性、品质的精神需要。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如此重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成长的动力。本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永远不会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扎扎实实的用功,相信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将会在小语这片天地中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结出更硕大的果实!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7

  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遗忘以后,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是知识已被遗忘,这种意义定会永远的融合在生命之中。

  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课堂教学必须从以听讲为基础走向以阅读为基础,这是其一。其二,从教师角度讲,凡是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内容,教师可以不讲,不教,教师讲的必须是学生读不懂的知识;同时,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发问,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最终,再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的实现知识的内化,让知识产生的能力扎根。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8

  素质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健康身体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它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升华.为了较全面地理解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我学习了许多理论文章,深受启发.进一步认识到儿童良好素质的基础应包括1、健康的。心理素质2、良好的体能素质3、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素质4、良好的才智素质5、会体验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在进行幼儿素质教育中,应把着重点放在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学会生存:这是一个人能顺利生存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与条件.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是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初步的自我保护,增强自理能力,即学习“自己的事化自己做”。

  学会学习:主要指培养孩子从小县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等。

  学会关心:指的是要帮助、教育儿童关心社会、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伴,关心其他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关心知识、真理、学习以及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这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高度发展、适应性、创造性、社会性、坚韧性及全球观念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合理的要求乃至细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坚持“观察在前,目标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统一规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标,真正使每个孩子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的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立定基础,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群体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的统一,要求我们首先应当确立群体基本素质的培养目标,但又要重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还要有在每一个孩子每一方面发展的原有基础上确定的个体发展目标。

  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规程”中提出的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的精神。另外,我们还要树立大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调动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过好教育,才能全面、积极在促进幼儿的发展。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9

  经过11月10号周一下午的学习,颇有感触,让我认识到教育工作并不是以前所想的那么简单,更清楚地知道需要怎样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品质,因此在这一方面我或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为了缩短这一段差距,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抽点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本次讲座不仅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理解了一名优秀教师的本质含义,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成为一名有职业素养的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个人素质。

  通过培训,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短短这次培训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变化。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水平才会提高,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有的放矢的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素质的一条捷径就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升实践智慧。反思能力增强了,实践能力也就会提升。

  二、践行师德规范,展现人格魅力。

  通过培训我体验到,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上课要有激情,幽默生动,教学设计要精巧别致,语言要形象感人、抑扬顿挫、有冲击力、震撼力。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无德何以为师”真是至理名言。

  很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培训,给我们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懂得了爱是教师爱岗敬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事业才能成就事业,爱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获得优秀教师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优秀的教师形象。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教书育人,要尽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充电,用知识和综合技能充实自己,要不断学习,开拓进取,真正教好每一位学生,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

  1、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挤时间加强专业性知识学习,孜孜不倦,刻苦钻研,苦练专业知识基本功,使自己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辨这门学科上的复杂问题,对新形势下的.研究课题有所研究,直接参与到重大课题研讨之中去,具备足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合理而完美的知识结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精通所教专业,知之甚多,真正成为高师,才能教出一批合格人才,受到社会、家长及学生赞扬,才能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做出成绩。

  2、要学会广博丰富的多种学科知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相互影响的趋势,各学科内部的专业知识也出现相互渗透的走向。因此,教师要想把自己担任的专业课知识教好,就要钻研本学科之外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多种学科多方面知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教师工作的特殊要求。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所论述的: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3、要不断更新理念、掌握新教法

  教师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知识继往开来的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按新课程标准大胆执教,从电子计算机中获得大量教学信息和数据,制作多种教学课件,提高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这是科技现代化和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新教材,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及“照本宣科”的陈旧教法。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知识无止境,只要肯登攀,教师只有解放思想、善于学习、锲而不舍,只有自己拥有一股流不尽有源头的活水,才能以丰富的学识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1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3、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4、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2

  通过专题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六功”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脑功以及身功。我们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尤其是以下几点:

  一、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要素组成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学设计,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无法生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效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最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倾听能使教师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二、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倾听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对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拨乱反正,或是对视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认识。倾听还能使教师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教师研究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师明确怎么教学生知识,其实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学习更重要。未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个体特点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去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提升教师认识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认识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发展路径等。如果我们要为他们终身奠基,就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教师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靠经验,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懂得大数据分析。如果我们的老师不去掌握大数据的话,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教学水平就跟不上。教师们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数据的互动功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3

  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从业者,其个人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道德影响广泛而深远,教师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塑造出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可亲可敬的师长形象。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不必要也不应该强求一律;要真正能使学生获得实益,归根到底还得靠执教者处理得当,应用得法。任何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要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关键在于提高教师本身的素养。名师出高徒”,这些话仍然是朴素地反映了教育和教学规律的名言至理。教师的这种责任感和教学积极性,是来自对教学工作本身的意义的正确理解。时代要求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仅要明白自身工作的意义,明白教育的目标在于把新生的一代培养成合乎社会需要的“人”;而且对他所致力培养的,究竟该是怎样的“人”,这样的“人”又应该怎样去培养,心中都得有根权衡的标尺。这标尺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每个教师都应该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灵魂工程师,而不是那种单纯书本知识的教书匠。

  其次要有健康的身心,完美的人格态度。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的统一、学高与身正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学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品德内在,言行外显。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端庄的容貌、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文明的谈吐、优雅的风度、振奋的精神、严肃活泼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执著的创新精神。不论在哪个岗位、哪种专业,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开发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怎么能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楷模、导方向、做人梯,怎么能有创新教育因此,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适应世纪小康社会需要,迫切需要对传统师德观进行更新和提升,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自觉做到依法执教师生伦理关系是师德主体?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我们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的变化。师爱的特点:泛爱,不是偏爱;是严爱,不是溺爱;既育人,又交人。坚持依法执教?德治与法治不可偏废。法治靠他律,德治靠自律。?记住学生的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性不可侵犯权、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教师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及其救济的途径。评析学校中侵犯学生权利行为的。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热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应有刻苦钻研的毅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热爱教师工作,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对学生认真负责,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直、真诚、善良的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学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学生;以专业的态度教育学生;以友善的态度爱护学生。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要做人师,即做好以下四方面:教师要能教人以道理;教师要能教人以知识;

  最后,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本领,独特的教学技能

  拥有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学识和才能,还是不能保证工作的确有成绩。“教师必须自励,一则自己善读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则能真知语文教学之为何事”这二者就是语文教师的“本钱”。就是指真正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真正懂得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等等。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中国的语文教育界真正懂得这些规律并切实地按规律去施行教学的,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学生欢迎。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

  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多元的知识结构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计划的一个特点,新课程计划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技、人口、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并渗透环境、交通、目防等教育。学科教学的整体化,是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在多学科同一个学生施教的过程中,要求各科教师有互相配合的意识,应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都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的学科知识,而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必须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现代教师不仅是实践者,而且要成为研究者,因此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略、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法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充分发挥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科学的教育理念、较强的教学能力、现代化的信息素养和较强的科研意识、良好的语言表达素质、独特的人格魅力、多向的教育交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劳动。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而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重中之重,也是一位合格人民教师灵魂的体现。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4

  此次培训,旨在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技能,鼓舞大家勇担教师重任。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以下学习体会: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我清楚地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和知识能力,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教书育人是建立在高度责任感上的,作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以积极恰当的引导,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学中的公平性,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要懂得倾听与尊重,让学生愿意信任你,让学生学会自立,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的新的技能,丰富自身技能。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新的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励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并对工作有了新认识。

  三、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识到课堂的组织和授课的'方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有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各学科的课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养成长,在学科的延伸中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形成个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体会到对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清晰的认识。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在教育事业的这条道路上前进。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5

  “人文素养”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无法用标准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体会。因此,在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养人文素养无疑是一道难题。在说不清、道不明状况之下,“空对空”、“虚对虚”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学校管理者大喊“切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人人都要读书;”研究者在文章中大谈人文素养包括那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层层划分,最后得出空洞的理论和无法实施的策略。实际上,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靠晦涩而高深莫测的理论才能解决,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径,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现状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是什么知识,却是在知识的积淀中提炼出来的,“它”不是可以触摸的,却时时体现于个人的行为举止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的中小学时期,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通过对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接触,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匮乏让人咂舌。

  (一)功利化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欲高度膨胀的当代社会,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欲横流的淫威之下动力渐弱。即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未能幸免,教师的目光一致向能产生最大经济收益的学科看齐,向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和晋升机会的升学率看齐。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学生的升学率成为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主要评价标准,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好学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师眼里,人文素养是虚的东西,根本无法纳入评价标准之内。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带来现实效益的读书上面,是在教师的潜在价值观中不被认同的做法。因此。时间紧张成为众多教师无暇发展人文素质的借口,进而导致教师原来满怀的教育理想和审美情趣,甚至于兴趣爱好都在逐渐的褪色和消失。

  (二)失衡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自从实行学科专业化以来,教育行业里便出现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局面,自然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自然教学的娴熟,不去关注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普通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去关注艺术学科领域的状况。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自然学科的教师不懂得写文章。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自然现象的规律;普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达芬奇和莫札特,艺术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老舍和莎士比亚。在这种教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的状况下,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似乎成为一个悖论,语文教师不懂得音乐,如何用学生的音乐智能强项去开发语言智能;数学教师不懂得美术,如何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强项去挖掘数理逻辑智能。

  (三)断裂化的文化认知和理想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之后,正面临失落的危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责任感、团结、奉献等已成为迂腐过时的思想。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两汉的史学、魏晋南北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道哲学、炙烩人口的唐诗、宋词和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彰显着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和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寻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无人问津的陈词旧典。处在文化断裂中的教师正紧跟时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规则,学校不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而是生存的名利场。

  二、人文素养匮乏的归因

  (一)领导对人文素养培养重视不够

  从人文素养本身的内涵来看,“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就其现实基础来说,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从人文素养的核心价值体系和现实基础来看,人文素养只有经过全方面的发展,历经现实的锤炼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体实施起来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由于人文素养培养效果的滞后性,效果好坏一时也是无法检验出来的,正如通过要求教师读书来提高人文素养,但教师读多读少,读好读坏,一时是无法评价的。所以。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学校管理者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在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上。

  (二)人文素养培养对象的片面性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语文教师成为人文素养的代表,因为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责任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文采飞扬、超凡脱俗、博古通今;有审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热情,有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除了语文教师,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点放在这两类人身上。研究者在论文中大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对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物理教师等学科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却相当匮乏。由于这些偏见的存在,导致其它学科的`教师和普通的教师也觉得人文素养不是自己必须具备的方面,对其听之任之。

  (三)科研无法成为思考的动力

  中小学的科研状况一直是中小学校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科的教师不愿做科研,也不具备做科研的能力,而学校也只是设立专门的科研部门进行教学研究。笔者通过数次深入中小学发现,很多学科的教师比如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的教师科研动力特别不足,即使逼着写出的文章,竟会出现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关的情况。由做科研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人文修养已经降低到了什么程度。究其原因,学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养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教师不用做科研,便不愿去读书思考,更不愿动笔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成文字。

  三、由“虚”入“实”再化“虚”培养途径的探索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素养匮乏的现状,学校管理者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现的结果是学校管理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形式化。校长不时的强调让教师读书,却不给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教育研究者从理论到理论的谈论教师应有爱心、责任心、人格魅力。他们似乎从未考虑过教师的感受,教师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是怎样看待人文素养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标不治本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人文素养虽然是比较虚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各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策略和措施。最终使教师从内心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追求自身内涵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落实到实处。

  (一)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

  学校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与教师的发展分不开的,关注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状态、工作成绩,还要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不只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教师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是提升一个学校教师素养和教育竞争力的良好途径。”因此,从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的角度,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以下条件和机会。

  1、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当作自己成长的乐园。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节日给老师送一份关怀,来让教师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2、创造书香校园的人文氛围。学校可以设立:“读书角”来鼓励教师读书,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来为教师提供分享读书乐趣和交流心得的机会。从而让读书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任务。

  3、给教师发挥专长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各样的作品展,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给教师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二)创造共享的课程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课程改革脚步的加快,教师仅仅依靠注入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地增强,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学生需要的是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及学科课程结构的多元化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独立完成课程任务的。种种的变化都要求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教师之间必须组成能力和特长互补性较强的关系或组织,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施跨年级、跨学科、跨层次的协同教学,根本改变教师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构建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议值得尝试。

  1、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在以往的听课习惯中,总是语文教师听语文课,数学教师听数学课,在这种习惯模式下,教师的知识面只局限于本学科之内,无法得到新的教学灵感来改革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水平。因此,学校应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听课,提高教学水平。

  2、不同学科教师互相推荐读物。不同学科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经典书籍都比较了解。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推荐经典书籍,可以让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其它学科的状况,拓宽视野,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还可以和专业教师切磋,这样也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学科的发展。同时,由于教师之间的协作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鼓励全员参与科研创新

  中小学的科研通常只是专门人员来参与,而其他的教师根本没有参与科研的机会,久而久之,对于科研便毫无热情。其实,科研是全体教师的权利,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都会产生自己的教学心得。如果学校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鼓励教师动笔去写,比如,把优秀论文编成论文集。那么,教师能够见到自己的论文变成科研成果,将是很大的精神鼓励。由此。也会带动教师读书的热情。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学校可以把教师分成各个科研小组,每个科研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心得体会,最终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出来。对于科研能力层次不一的状况,可以采取结对互助的方式来进行。

  总之,通过各种不同方向和层面的具体活动的开展,教师的人文素养会随着活动的过程而逐步得到升华和提炼。最终成为散发在每个教师身上的博学与宽容、理想与激情、合作与关爱等等人文气息。这些人文气息虽无形无影,却是每位教师都能从他人和自身真真切切感觉到的修养和魅力。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6

  我们东宝区四位老师满怀期望的来到了x大学参加了x省组织的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五年为一期的第二期的班主任培训,在这里度过了一周的校园学习生活。期间为我们讲课的老师不仅有大学教授,还有来自教育一线的模范教师,这次培训内容充实,有理论,有实践,有课例,有讲评,生动有趣,时效性强,培训专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鲜活的实例使课堂精彩纷呈,掌声阵阵响起。新的教学理念、新闻思想、新的课堂,通过不同专家的演绎,是那么的美妙绝伦,让人激动万分。这次培训,我不仅在班级管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得到了升华。下面我简单说一说我参加了这次培训会后的一点感受。

  一、端正心态才能积极投入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诚然,从工资卡上看,我们教师的工资确实要比公务员的工资高百分之十,但从实际上呢,我们不知要比他们少多少个百分之十呢。就我周围而言,几乎所有的老师对自己现有的工资待遇不满意。尤其是绩效工资不合理。这次听了x大学程斯辉院长的讲座后,我重新审视自己,认真反思,认为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自己的需求目标、心理定位有密切的关系。在当前充满诱惑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一个平凡的教师要感受到幸福,就必须要具有职业的幸福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诊疗:(一)即来之则安之

  许多教师做教育,并非自己的最初愿望。无奈从事教育工作以后,有的教师想脱离教师队伍,却一时半会又脱离不开,或者只是想脱离,但却没有勇气与能力去另闯天下,于是终日在两难选择中浑浑噩噩地应付工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伤害了自己只有一次的宝贵人生,伤害了学生只有一次的花蕾般的年华,伤害了自己所在学校的事业发展,使自己一直生活在彷徨痛苦中。与其这样痛苦,就不如下定决心,要么另谋高就,去做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要么抛除浮躁心理,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事业。程斯辉院长在《如何幸福的做教师》讲座中说“你想地位显贵去从政,你想发财致富去经商,你想精神富有当教师”陶行知先生在九十年前就说:“教员要有信仰心,那不信仰这事的,可以不必在这儿做小学教员。一国之中,并非人人要做这事的,有的做兵,有的做工,有的做官吏,------各人依了他的信仰,去做他的事。”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身心愉悦、生活灿烂。既然一时半会脱离不开教师队伍,那就不如“干一行爱一行”,快乐地去干,享受“干”的快乐。一个教师只有“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陶行知语)”,专心致志地快乐工作,才能领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丰厚含义。

  (二)乐观地面对压力

  现在许多教师之所以感到身心疲惫,是因为感到压力过大。要想使压力不再成为心灵上的石头,就要能够客观、正确地对待压力。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每一行都有特殊的压力与烦恼。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社会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是必然的。因此,教师面临特殊压力是正常的,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即使在x与西方国家也不可避免。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压力何尝不是一种寄托和信任?教师应该把这种寄托着社会厚望的压力视为一种荣誉。

  (三)善于体味幸福

  幸福是建立在相对条件上的满足。实现全方位的满足是不可能的。当前,一些教师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攀比后产生了心理失落:总是茫然地陷于“他有的我为什么没有?”、“他行我为什么不行?”的情绪冲动之中,总是“自己已有的不喜欢,别人有的却羡慕”,使自己处于郁闷痛苦之中。所以,教师要以积极的达观和智慧,安然接纳那些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确实使教师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缺憾。但是,教师职业也有它独有的幸福和快乐。相对一掷千金的富豪、前呼后拥的权贵,教师是清贫的、寒酸的、无奈的。但教师职业的诸多优势又是许多人羡慕的;与掌声如潮的明星相比,教师的职业是寂寞的,但是,教师天天与天真烂漫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又是许多人的工作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陶行知语)”。一位昵称为“舒心姐姐”的中年女教师在博客里说:“女教师整天同孩子们在一起,始终保持那颗永远年轻纯真的心灵,始终保持让人心动的风韵。所以,女教师一生皆如花。孔子被尊为圣人,徐特立在几十年后还能受到伟人毛泽东的由衷感谢与祝福,这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都无法享受的。(四)正确地对待成功

  当前,许多教师都极力追求“名师”的称号,追求各种荣誉,以为只有这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教师。这是无可厚非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诉求就不恰当了。荣誉确实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肯定,但不是唯一的肯定方式,因为荣誉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并不是每一个受到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都能得到,大部分教师还是捧月的星星。许多教师感觉自己不幸福,就是因为没有得到那些象征成功的荣誉。这其实是教师的价值观问题。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幸福感。教师,应该将价值观建立在教师特定的“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途径,不可能离不开课堂和学生,必然是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作家铁凝,为x贫困山区的一所穷困小学捐款。那所小学只有一名教师。他既是教师,也是父亲般的“家长”,还是为学生做饭的人。每天六点多种,要划一只巨大的木盆,将他的几名学生由湖对岸接到学校这一边来,晚上再送回去……。铁凝对这位默默无闻教师说:“你和你的小学是一首诗……。”这位带着一颗爱心快乐、幸福地工作,学生在他的哺育下健康成长的教师,像那些拥有无数光环的明星教师一样,也拥有成功的人生。

  善于感受生活是快乐和幸福生成的基础。一方面,有所为方有所得,有所得方有所乐。因此,教师要获得幸福,就要努力地工作,用自己的“有为”来获得学生的爱戴,收获工作的快乐;另一方面,降低欲望的门槛、转移需求的方向,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书育人的快乐上,同样也能弥补缺憾,获得幸福。当一个教师对自己的需求目标有了正确的心理定位,对幸福的追求有了正确的途径,那么就会在现有客观条件下,大大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从而收获“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幸福。

  二、只有爱学生,才是真正的教育

  全国模范班主任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我感触颇深。在二十六年的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中,桂贤弟老师时刻牢记人民的教师是一神圣职责。精心教书,潜心育人,用真心、真情、真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先后被授予“x市十佳班主任”、“x市十大名师”、“x市杰出劳模”、“x省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等光荣称号。

  工作中桂老师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智慧,生活中充满阳光、充满了快乐。这是桂贤弟老师的外在形象与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在她26年的默默奉献中,她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着可歌可泣的教育诗,谱写着无怨无悔的奉献曲。她在周而复始的平凡的工作中,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新时期的老师学习的,她在报告中说的多么好听呀: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这是她的人生信条,只要她走进教室,她就会精神饱满,只要她见到学生,她就会满脸灿烂。因此,她钟爱着自己的事业,同时她也是智慧型的老师,她能巧妙地运用教育智慧化解了孩子两心的失落,化解了师生间潜在的隔阂和矛盾。她用最深情的最真挚的爱心读懂了孩子。她无微不至的师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她巧妙的教育艺术更是带给我们有益的启迪。我深深地感到: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最佳的效果。老师如果能够给予学生以足够的爱,那么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你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总之,教育是事业,贵在淡薄名利,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持之以恒,求是求真。语文教育是艺术,美在享受、陶冶身心。我相信在这短暂的学习之中,将真正让我们学着重新认识自己,学着不断实践反思,最终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现在起,把我学到的新的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地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竭力打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做一个教育的先行者。用我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去营造基础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以上我这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正。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7

  20xx年8月月18日至8月28日,为期11天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开班了。这是区领导组织的,针对广大小学教师进行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我有幸成为这一期的学员。为了让我安心地参加这次培训,学校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

  11月9日上午,张东兴老师幽默,课堂极具趣味性,从他的言说之中,我们懂得了老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能力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修炼而成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啊!如果说张老师带给我的是感叹,那么宋云霞的讲座带给我的就是震撼。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和研究上,从他给我们开的书单上就能窥见一斑,他看的那些书,我们一般的老师能看到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听完他的讲座,我就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准备充充电。

  最让我难忘的是李怀源老师。她为人和蔼可亲,言谈里闪烁着灵光。她给我们作了《1+x课程》的讲座。他语言朴实,却字字精当,句句中肯,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他把既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变成了赏心悦目的活动教学。更让我倍感耳目一新的是: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

  这些讲座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同方面给我们以启迪。专家们深入浅出,列举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老师们频频点头,心领神会。

  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通过培训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通过培训学习我也为自己确定了今后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11天的培训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专家们只是抛砖引玉,更多的是要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创新。虽然我们离专家相距甚远,但至少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师德教育,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呢?下面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五、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19

  面对课改,自己觉得作为一线的一名英语教师,是被课改的潮流推着往前走的,更多是效仿的多,创新的少,实践的多,思考的少,以至于有些课堂都是“穿新鞋走老路”。现在课改更关注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和课堂的效率,我也在渐渐摸索,慢慢寻找自己课堂的定位。自从20xx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以来。“核心素养”一词就出现在各种教育文本和各种培训讲堂中,而我对“核心素养”也一直似懂非懂。看完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后,感觉自己彷徨和盲目少了许多,我理清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且战且行,改革必然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余教授这本书很好的给“核心素养”“正声”、“正名”、“正位”,更为新世纪第三次的课程改革“正本”。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最为关心的就是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又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如何形成?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书中三个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给了我们很好的解读。

  在第一个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中细致阐述了什么是素养和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是一个人的“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正如马丁·路德所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取决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厉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而核心素养的内涵则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将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而接力奋斗的一代代优秀青年。所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书中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应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英语这门学科,英语学科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育在实践中被异化为纯语言工具取向,师生往往都聚焦语言知识结构,而英语课程丰富的文化意蕴被无形地遮蔽。尤其是近年来“分数热”愈演愈烈,瞄准中高考成了中学英语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对广大英语教师而言,最初的内心深处追寻教育本义的理想主义,被考试成绩这个残酷的现实所摧残,屈于考试压力,英语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以讲解语言知识结构为主,即使对文化有所涉及,也基本局限于文化知识和差异介绍,而不重视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枯燥乏味,而失去了英语语言文化的趣味性,文化弱化成了学生英语学习中可有可无的附属物,在不少学生看来,学习英语除了应试别无他用。其结果是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程晓堂教授戏称的“累且不快乐”状态。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要知晓英语学科对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培养应有的作用,要知晓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的关系,认识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同样重要,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任务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有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书中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成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看成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由此我想起我们的活动导学,活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原则的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以导促学,以活动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发展为创新型人才。活动导学的“五不”原则:即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教师不教,学生没有自学的内容教师不教,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不教,班上只要有学生会的内容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内容教师不是直接讲解结论,而是通过点拨、引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学生自己必须会阅读也就是先学,然后再思考,这也就要拥有一定的思维方式,接下去讨论,和其他学生共享,擦出思维的火花,深化思考的问题,在讨论中还必须具备一些优秀的品质,例如:倾听、合作、竞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然后进行展示也就是表达。有小组集体展示,有推荐代表展示,有擂台展示……这样的一个活动导学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亲身感知、感悟、感受。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做准备,所以学校所教的东西应该让学生“带得走”,应该陪伴学生行走一生。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他们带得走的'礼物。

  书中提出要先学后教,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就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学定教、多教少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就学与学、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变个体性学习为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学生的先学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课前能做到先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从而使教学得到有效的落实。由此我想到我们英语课的预习设计,我努力做到预习内容“具体化”,预习过程“精思化”、“求异化”的原则。所谓“具体化”,指布置的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所谓“精思化”,是指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预习时,可把自己不会的内容一一罗列出来,听课时,如果通过老师、同学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能集中注意力寻求解答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求异化”,是指每位学生完成预习的效果是不同的,存在着差异性,这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感受、体验和理解层次深浅不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这样也就满足了先学后教的基本特性:超前性、独立性、差异性、针对性、参与性、发展性。

  第三个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情景化策略。情境=情+境。它赋予知识和认识以情和境,从而使知识和认知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生动化、活泼化、背景化、问题化和思维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可以说,情境是学生认识的桥梁,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桥梁。情境在我们英语课堂中尤为重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和英语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完成事情。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版8BUnit3Onlinetours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呈现了网络学习游戏的操作过程,同时将课文问题设计成游戏闯关形式,在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下整个课堂学生学习热情饱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精彩的情境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总而言之,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给我以后的教育教学亮起了一盏明灯。他的教育理论,精髓的教育思想,需要我们从教育教学实际入手,慢慢地去走进,去咀嚼,去感悟,去提高。我相信,有了这本书对我们的指导,我们一定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0

  课堂用语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课堂用语不尽反映出教师的语言素养,还可以反映出教育素养,更可以反映出课堂的生态状况。 专家的讲座让我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们教学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要取得最佳沟通效果的语言;我们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们应当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当代教育的需求。教师职业不仅对语言有着特殊的需要,而且对运用语言也有特殊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语言修养。

  专家的讲座有深入浅出的进行论述,也有实践案例的生动映衬,特别是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可贵素材,非常具有启发性。我学到了如何准确的表达阐述语言的艺术。

  作为英语教师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方面:

  1.语言要规范。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语音得高低和节凑的快慢,音色的和谐和语态的情感。

  2.语言要有情感性。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3.语言要有激励。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课堂中我发现:当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多用“You’re best! You’re very clever!”等激励语适时表扬。

  教师的语言对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很重大的意义,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是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语言基本功,不断锤炼语言表达能力。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1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这就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通过学习,我感觉到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其次,高素质的教师还应是“专家型”的人才。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是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教学专家,他们有真才实学,有丰硕成果,受到学生们的尊重,对教育教学有发言权。教师还应该是“大教育专家”,他们不局限于自己所教学科,而是思想开阔,视野宽广。教师还应该是“教育管理专家”,他们明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教育教学原则规律,懂得教育教学心理,并有丰富的创造性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第三,高素质的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让学生创新,老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

  通过学习,我更发现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如有的人生来不爱笑,有的人从小不爱亲近人,有的人天性爱热闹,有的人具有丰富的幽默细胞等等。但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亲和动机强,例如迫切需要得到学生的友谊,得到他们的支持合作的'教师,其亲和力就高;亲和动机弱,例如无视学生的存在,或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自己的权力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等等,亲和力就一定很低。从这个角度看,亲和力又是与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某个教师可能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却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自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最高,课讲得最好,最终却不一定能实现教学的目标。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教师亲和力的理论是多元智能,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的教师,才能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教师亲和力的目标是个性发展,教师拥有较高的亲和力,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因而能够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在非本学科领域里获得成功。

  因此,21世纪的教师除了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练好教学基本功,还要注意不断激发自己的亲和动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2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3

  前不久,翻阅了《教师人文素养》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使我产生了共鸣,尤其是读了梁晓声写的一篇《我的小学老师》,深有感触。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某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卫生检查团到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因为他的衣服脏,当面指责了他,全然不顾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殊不知,这是他认为最干净的一件衣服。梁晓声小时候家境贫寒,每天有数不清的家务活,导致手皴;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地干临时工,根本没空照料孩子,也没有钱买像样的衣服。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应该以贫富区别对待学生,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相反语文老师却对他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她的一席话让梁晓声感动不已:“家庭贫穷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值得自卑羞耻的,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位老师喜欢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她细致地帮他洗头,一共洗了三遍,还给他在脏衣服外套了件绿坎肩,以遮挡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语文老师的关爱下,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还考了满分,并且写的一篇作文还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

  梁晓声小时候碰到的这位语文老师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引领他进入了文学的大门。这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最终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每个孩子都出生于不同的家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成绩也有高低。老师不应该总把赞许的目光、激励的语言送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些成绩不如意的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所碰到的困难,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埋怨孩子。沟通是最好的途径,静下心来,跟学生面对面交流,找出他们身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成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尊重每位学生,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懂得一些方式方法,尽量照顾孩子幼小的心灵。可以用一些轻松的话语,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让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点,千万不要像梁晓声小时候的这位班主任一样,那样会深深地刺伤一个孩子的心灵,以致于和你越走越远。

  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这么多年过去了,梁晓声对当时发生的点点滴滴还记忆深刻,足以说明了一点,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尽心尽责地做一名好老师,让我们的孩子在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涯时,也能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4

  在20xx年11月22日下午,我校全体教师在学校品正楼会议室认真聆听了来自贵州师范大学谢萍教授的《教师的人文素养》的讲座,在两个多小时的培训时间里,现场所有的老师听得比较认真还作了笔记,谢教授所举得例子和培训的内容使我颇有体会。我们深知“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培训后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谢教授还说道现在的教师要使学生有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在培训中谢教授也举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明当今的学生知识面相当广泛,教师应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也举了很多师德出现问题的例子,使我深感教育,我认为那些师德严重败坏的教师应该严惩那些禽兽更不能容忍。在培训的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谢教授并没有讲完,用几组图片让我们轻松一下,作了结束语培训就结束了,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但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教师的人文素养方面知识,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和如何在生活中找幸福,以及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总之,通过培训后我觉得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5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6

  新世纪,我们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敬业,爱生,创新,这些自然都应是必备的素质,然而在众多必备的素质中,人格素养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在他们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在课堂上他们不是一味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他们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他们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他们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们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们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格呢?

  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健全的人格是21世纪的护照。然而,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而,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作为当今一名合格教师的灵魂所在。

  教师良好的人格素养必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提升人格素养呢?

  1.正确认知自我

  自我认知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因为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教师的良好性格表现为热情开朗,精神饱满,耐心细致,沉着冷静,温和宽厚,心地善良等。具有这些特征的教师不管学生出现什么情况,教师都能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以极大的耐心做好工作。教师的不良性格则表现为抑郁、孤僻、冷漠粗暴、喜怒无常、交往性差等。性格暴躁的教师易发脾气,为了一点小事就会大动肝火,使学生高度紧张,产生极大焦虑,这不仅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严重的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疾病。

  2.对学生通情、理解、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异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3.恰当管理和调适自己的情绪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得到表扬。如果人的情绪浮动时,总是要发泄的,有的会发展为破坏性行为。

  师生间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大多是教师不善于管理和调适自己的情绪,处理失当,学生不服。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左右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要善于调适我们的教育对象,不让他们的情绪左右我们的实践。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风和日丽,莺歌燕舞,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挫折和失败总是不断地踩痛我们的心。当学生遇到失败、挫折和困难时,我们教师作为领航人,应不断地鼓励他们。一个人的人格就是在风霜雪雨中成长的,没有挫折与失败,就不会懂得成功的艰难、奋斗的可贵,不会明白有价值的人生是什么。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要作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努力地培养自身的素质,用自己健全、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7

  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思想有收到了一次洗礼、净化和升华,使我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又加深了认识和理解,使我又上了一堂师德教育课。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受应试教育,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 “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8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29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让素养立于课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堂核心素养心得体会05-04

浅谈课堂教学基本素养12-10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11-11

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4篇)09-01

观语文素养大赛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2-10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1篇)10-13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1篇)08-19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心得(通用15篇)11-03

素养培训心得体会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