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15 15:14:4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听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1

  通过一天的集体听课观摩,让我见识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以他们各自的团队特色,给我们上演一场教育教学的视觉盛宴。在这7节观摩课中,既有全国知名教师团队的特征,又有区域教学的特点,对我们来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着当前课改,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其中,来自北京的薛铮老师教授了《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薛老师代表的是吴正宪教师团队,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薛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从而发现问题:因数和积,谁变了?是怎么变的?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发现规律,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来自江苏的吴冬冬老师教授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印象。对于长方体顶点、面、棱的认识,以往的教授方式往往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来得出,而这节课,吴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图形、立体的动画,学生的实际操作,最后得出结论。真正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

  浙江的学俞老师教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给我印象最深,这整整一堂课中并没有使用任何课件,而是在课堂中就地取材,在纸包里装粉笔,用在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人数,甚至用自己秃顶的头发来引导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学生们在俞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中不间断的发现、思考,时时会有在场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啊?”、“一共有a人,小朋友有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啊?”,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虽然没有使用多媒体,但精彩程度却不亚于年轻的老师有课件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小学数学教学年会所收获的教学经验,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欠缺的还很多,我们离那些名师的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教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2

  上周四上午,在学校教务处的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听了刚刚在西南大学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归来的杨丽娟老师的一节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公开课。杨老师的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基本展现出了她的个性与特色。通过听课,对我触动很大,我也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

  1、首先就是精美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森林运动会”情境,针对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熊大、熊二,并将其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熊大、熊二的摆气球活动,初步对“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两组图形形成了直接体验,体现出了规律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3、对于规律的概括总结很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是直接的给出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及时规范数学语言,并积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每组图形的规律,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内容得当,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道理。

  5、教学语言亲切,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消除惧怕的心理并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还有老师语言要有激情,学生的学习气氛才会很浓。

  6、教学中做到要留给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操作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结与协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小组合作的力量。

  7、教师做到了变“教”为“导”,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也就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知道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感受到学习东西不一定要到外地去学,到较高的学府去学,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3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活动,看到三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着课堂教学艺术,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她们在开启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受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执教理念的启发。

  一、导课要为教学服务。

  如盛莉芬老师精心设计的《认识周长》的导入,她是以喜羊羊和懒羊羊等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来引入话题,并使之贯穿于全课,以此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学生的向师性更强,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龙子湖区教研室李娅娅老师的课前谈话也很引人入胜,她通过“猜一猜,考察你的反应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参与到这项游戏。于是,在这种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师生们共同进行下一轮的“看一看,考一考你的'观察力”活动,学生兴趣大增,这样的安排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堂上应让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位教师在教学上都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凤阳路二小的谢xx老师在讲《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让每一位学生从信封中找到6张扑克牌,学生自己先动手摆一摆,接着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摆法,在这一连串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的感悟到“要使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6张牌里都必须要有一个红桃a。”的结论,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又如盛莉芬老师为了突破“一周”的概念,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有一周的事物,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并用手摸一摸,感知图形的周长,在头脑中建立周长的概念,以此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特别是在测量爱心、圆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教师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先用绳子把爱心和圆围成一圈(多余的绳子用剪刀剪去),再把绳子拉直,然后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即是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学生们轻松掌握了这种“化曲为直”的解决策略。还有李娅娅老师讲《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她着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完全放手让学生动手计算,又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找到了规律。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让他们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谢老师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她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用猜“左右手”的方法决定谁先发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从而想到用分数来表示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并把它运用到生活中,李老师设计的练习是本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抽奖”、“砸金蛋”等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所有的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又如李娅娅老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以“快餐店中的套餐。每份12.5元,售出10份.100份.1000份,分别是多少元?”这一实际生活中的话题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接着李老师又让学生运用这一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掌握了规律并学会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四、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三位老师都能很熟练的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谢xx老师使用多媒体动态演示6张红桃依次变成黑桃,让学生分别来说说“红桃和黑桃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就是这一动态的变化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又如盛莉芬老师上课伊始,就使用flash动态演示懒羊羊不沿操场跑一圈和它中途停止,没跑完一圈的过程,让学生指出其错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深刻领悟到了“一周”的含义。

  总之,这次的听课,使我感触颇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力的,而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知与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与思考,来自于对知识的猜想与验证,来自于对活动的探究与解决。而这些恰恰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问题。我还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我相信自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4

  20xx年10月19日到20日与其他三位数学老师一起到厦门六中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也从教学观摩会中得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我做出如下讨论及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有一种无形的拉近距离感,能让孩子们从乏味的教学中,主动学习起来。每一位名师包括施银燕老师、张齐华老师、刘延革老师、强震球老师还有刘伟男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都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了什么。原来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的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

  从施银燕老师的四年级《认识负数》一课中,我们可以知道,她从生活中的知识着手,从设计了“电塔里的负数”、“室内温度计的的测量”,以及“信用卡的-10”、还有“小明身高-2”不仅贴近了生活还让学生懂得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负数。这些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上所表示的度数这一环节,又要怎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温度计上读写出所表示的摄氏度,并说出各摄氏度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温度的大小等,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我还非常佩服施银燕老师的最后的那个时钟设计,到此还使我无法忘怀,原本以为那个计时器只是一个计时器原来暗藏玄机的总结了一堂课提前下课就是“-1”分钟,加深学生对负数的了解,并且总结了一节课。

  张齐华老师五年级中《用字母表示数》从在课堂上,完全了解他如何将自己融入教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丝一毫加工的痕迹。他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鼓动性,这样轻松的语言,细致的点拨,大气的阐述,快乐的笑声使学生的兴趣被“挑逗”得一波高过一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以一个储蓄罐为引子,让学生在感受愉悦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就这个课题而言,难就难在应该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张老师用他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又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让孩子自己懂得在“变化中找出不变”,他不愧为“数学王子”。

  刘延革老师的《周长认识》其实就是我想去学习的其中之一,因为我教的就是三年级,不仅能从刘老师的观摩课上得到教学的启发,还可以学以致用一下。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刘老师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还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是苏教版的教材,它们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孩子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教具,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而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学生这个意义上明白了圆的本质与圆规画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有对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会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外一条绳子则是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地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这几位名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课堂里还缺少一些实质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孩子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及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或许多上几节不同班级的课,能对我教学上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快速读懂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帮助吧。因为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5

  20xx年9月27日,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中学数学基本功大赛评比活动在敖汉旗新惠二中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丰富惹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并且参赛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数学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导入的设计既具实用性又具时效性。再加上教师创造性的将融入此处,用生活中的数学,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而且还为后面的知识埋下伏笔。

  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教学环节精彩的设计,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也容易流于形式。老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怎样分工合作,才能做得快”,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再通过倾听一个小组的合理分工,对其它小组进行指导。不仅使活动开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以后的合作活动提供范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本次活动反映了新课改以来,老师教学方式的多元;数学教学以生活为源泉,更重视数学本质,注重挖掘蕴涵的数学思想;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围绕数学本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这些课中,参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都是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每节课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并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更多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数学的本质。

  我对此次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一天多的时间,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反思我的工作,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我校中学数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12-27

数学听课的心得体会11-05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03-03

数学听课培训心得体会11-15

小学的数学听课心得体会12-04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06-17

初中数学听课心得体会08-20

数学听课培训心得体会11-15

初中数学听课心得体会04-10